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漢族過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漢族過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發布時間: 2023-04-11 12:53:46

1、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作為中國的民俗節日之一,經過千百年的文化沉澱,形成了獨具風格的文化特色,除過賞月、吃月餅以外,還有很多民間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

1、【祭月】

在我國民間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即祭拜月神。每到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設香案,擺上月餅、蘋果、花生、西瓜、石榴等祭品,其中各式月餅以及西瓜是絕對不可缺少的,西瓜還需要切成蓮花形,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出來的方向,然後點燃紅燭、高香,在長輩的率領下全家依次拜祭月亮神,然後由家庭主婦切開團圓月餅。

家庭主婦在切月餅時一定要預先按照家庭人數來分切,在家的和不在家的,都要算在一起,模廳切的時候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而且大小、形狀要一樣。此後再由家庭主婦向在場的家庭成員分發,先長輩、後晚輩,出門在外的留一份。這象徵著家庭團圓,幸福美滿。

2、【燒塔】

中秋夜燒塔。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

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現代人們則以「燒塔」來祈求稻穀節節飽滿,家裡紅紅火火,親朋平平安安。江西、廣州等地仍沿襲這一習俗。

3、【吃月餅】

月餅是久富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每逢中秋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准備月餅,中秋節吃月餅的節日習俗已有上千年歷史。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著吃,吃了月餅合家大團圓,象徵家庭團圓、鄰里和瞎肢睦、人人和諧相處。

在我國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看到最早有關月餅的歷史記載。到了宋代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大文豪、詩人蘇東坡在詩中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4、【吃桂花糕】

中秋節吃桂花糕的原因有很多。首先也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秋節大多是在農歷十月份,而十月份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此時的桂花香氣濃郁,很適合用來做成香甜軟糯的桂花糕,而且有些人家還會釀制一些桂花酒,具有獨特的桂花香。

其次,桂花爛漫之際,也是秋收之際,此時人們喜歡采一些桂花來做糕點,並且以品嘗桂花糕來表達對秋天的感謝,感謝秋天的豐收,分享豐收的喜悅和美好。而且桂花的花瓣是十分緊湊且外形優雅,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中秋節吃桂花糕也象徵著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總的來說,中秋節吃桂花糕有兩個原因,一是此時桂花香氣正盛,做成桂花糕口感好;二是桂花寓意著收獲和美好,所以人們會在此時吃桂花糕,表達心中的追求。

5、【觀潮】

中秋觀潮的習俗由來已久,蘇軾的《八月十五日看潮》:「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直至今日,錢塘觀潮仍是浙江中秋節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動。

6、【游火龍】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發辮狀,浸濕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7、【賞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磨碼世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中秋節是中國人合家團圓的美好日子,每年這一天,離家的遊子,不管多忙都要趕回家中與父母、親友歡聚一堂、把酒言歡,這便是中秋真正的意義所在。

2、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傳統習俗有:
1、祭月。祭月,是古代我國一搭頌些地方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12、玩花燈。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知知鄭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令人贊嘆。
13、飲桂花猛答酒。在中秋佳節,民間自古有飲桂花酒的習俗。中秋之夜,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3、中秋節有什麼風俗啊?

中秋節派嘩雹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塵帆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蘆大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系列的節慶活動。

4、漢族節日的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仲秋節、秋節、八月節、追月節、拜月節、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在傳統歷法中,將每一季節分為「孟、仲、季」三個月,漢歷拍空(農歷)八月十五,恰值秋季之半,故得名。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中秋就是源自古代的祭月。月圓人團圓,表達了中國人在那輪圓月中寄託的無數美好願望。
中秋節興起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而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一。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該節日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賣賀宴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台,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台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中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家庭自己製作的。到了中銀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5、中秋節的習俗有什麼?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又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亮扮節日。

💝💝中秋節習俗💝💝

🌟1.賞月🌟

「月是中秋明」,中秋的月亮最明亮。舊歷秋天的7、8、9三個月,8月份處在當中,8月15日的滿月被稱為「中秋明月」,也就是中國的「中秋節」。中秋時期,通常也是收獲的季節。春華秋實,是大自然固有的規律,古人認為收獲是風調雨順上天恩賜的結果,大豐收之後,就會祭拜天地,以示感恩之心。古時祭祀月亮神,以慶祝中秋節,慢慢成為習俗。中秋節這天,月亮通常圓滿。由此也衍生了賞月的風俗。

🌟2.吃月餅🌟

中國人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3.花燈🌟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4.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旁鍵埋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5.祭兔兒爺🌟

老北京人過中秋節,兔兒爺是必不可少的。兔兒爺的「家」在花市外的灶君廟,是北京本土的神仙。對於平常百姓而言,兔兒爺雖然在中秋夜被視作「神」來祭拜,可是拜完了,兔兒爺就被當做玩意兒拿給孩子玩了。既是「神」,又是玩具,兔兒爺大概是最接地氣的神,也是老北京人最喜歡的民俗玩具。運螞

中秋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一年一度的相聚、互相拜年,在此時此刻,也讓我們倍感溫暖,親朋好友歡聚一堂,共賞月圓帶來的浪漫月光,體會明月的美好,分享中秋節的甜蜜,圓月彎彎代表著團圓幸福,充滿著家庭溫情、團聚和友誼。最後祝各位中秋節快樂,情誼永團圓!

6、中秋節有什麼習俗?

漢族傳統節日中秋節在每年八月十五日,是一個家庭團聚的節日。漢族人民把中秋節叫做弊氏「八月十五」,中秋節又叫「月夕」,又叫「中元節」、「秋滿脊卜畝節」。在湖北武漢,中秋節民間有許多習俗,給人以溫暖、歡樂的感覺。
一、賞月
中秋節是一個相聚的節日,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習俗就是賞月。到了中秋節,人們就要走出家門,到郊外的山頂、廣場或者院子里一起賞月。在這里,人們可以一起賞月,聊聊家常,享受滿月照耀下的溫馨時光。
二、吃月餅
月餅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食物,它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一種傳統文化的象徵,月餅由麵粉、糖、蜜、棗、芝麻、核桃等餡料組成,形狀各異,美觀大方,口感香甜,受到人們的喜愛。中秋節,人們一家團聚,聊天閑談,一起吃月餅,讓這個家庭團聚的節日更加溫馨美好。
三、放煙花
中秋節夜晚,人們還喜歡放煙花,煙花絢爛奪目,點亮了整個夜空,讓人們興奮、開心。煙花的氣氛很讓人感動,是表達美好祝福的最佳方式。
四、拜謝師
在湖北武漢,中秋節還有一個祭拜師長的習俗,人們會把自己在一年中學到的知識總結出來,給師長送上一份禮物,表達謝意,表示感激。
總之,在湖北武漢,中秋節的習俗多種多樣,它融合了多種傳統文化,給人們帶來溫馨、歡樂的氛櫻森圍,讓人們有家的感覺,把中秋節的家庭團聚的美好時光留存在心中。

7、中秋節的風俗傳統有哪些

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中國的傳統節日,具有團圓、豐收、思鄉等意義。從古至今,流傳下來的中秋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哪些呢?

1、吃月餅、賞月

賞月和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沖碼了,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祭月

祭月,在中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信塌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3、玩花燈

中秋節是代表團圓的節氣,所以花燈自然也是寓意著吉祥團圓之意。在某些地方,中秋花燈還有一層添丁添福之意。剛出嫁姑娘的娘家,會在中秋節這天給自己的姑娘送燈籠。這不僅是讓自己的姑娘前途光明,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有一層意思是希望姑娘能夠為夫家不斷添丁。因為燈與丁語音相同,意味著人丁興旺,連綿不絕。

4、舞火龍

這是香港地區中秋節的民間習俗。相傳19世紀,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四處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言於中秋佳節舞動火龍繞村遊行,便可將瘟疫祛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它是用稻稈紮成龍頭、龍身的形狀,插上燃香,由青壯年赤膊上陣,揮舞火龍穿梭在大街小巷,寓意幸福平安、風調雨順。

5、燒塔

中秋夜燒塔在江西吉安地區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6、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漢族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每逢農歷正月十五,漢族民間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後來有好事者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這就是「猜燈謎」的由來。

7、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每逢中秋之夜,滑判圓人們仰望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佳節的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是富貴吉祥、子孫昌盛的象徵,而中秋佳節飲用桂花酒寓意家庭甜蜜,富貴吉祥,子孫昌盛。中秋又是一個團圓的節日,所以中秋飲用桂花酒味美意更濃。

今天關於中秋佳節的科普就到這里結束啦,中秋在眼前,思念碧波瀲,好友心相連,祝福提前傳:美夢如月圓,事事隨心願;生活似月餅,甜蜜潤心田;快樂恰月桂,香飄腦海間。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