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端午節有什麼新的認知
1、端午節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端午節是用於祭祖的節日,端午文化充分體現中華民族先民「天人合一」自然觀。端午節起源涵蓋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清晰記錄著中華民族先民豐富而多彩的社會生活文化內容,積淀著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多種民俗為一體,弘揚非物質文化。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屈原就是憂國憂民的愛國主義化身,他對國家的忠貞、對百姓的憐憫早已伴隨著他的詩篇,在歷史的長河中化為不朽。盡管普通人未必能讀懂屈原著名的《離騷》,但也絲毫不影響大家了解他「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的家國情懷。
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端午節已經變成了一個闔家團圓的傳統節日:
在民間,端午節的習俗越來越多,除了賽龍舟、拋粽子、吃粽子之外,還有了喝雄黃酒、放風箏、掛艾草、拴五色繩等習俗。
但不可不說的是,越來越多的習俗,使得端午節的節日氛圍越來越濃厚,文化內涵也越來越豐厚。到了今天,更是成為了人們的統一節假日,成為了看望父母,家庭團聚的日子。
2、你對端午節的看法是怎樣的?
端午節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最大的意義就在於可以放三天假,可以收到來自於公司和朋友的節日問候與關懷,至於端午節的歷史意義,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說並不重要。大多數人就想著端午能收到一份自己喜歡的禮品,然後開開心心的玩上三天。
3、端午節對於中國人有哪些意義
端午節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有:祭拜祖先和傳承快樂。
端午節雜糅了避邪、防疫等多種民俗為一體,因而後世有認為端午節是由來於古人為了「避邪防疫」而設的節日。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老節日是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老節日的形成蘊含了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古老節日重視祖先神靈信仰與祭祀活動,祖先神靈信仰是古老傳統節日的核心,並非挑個日子避邪防疫就成為流傳萬古的民俗大節;端午節由來於古人「避邪防疫」之說,是後世對古老節日文化內涵的誤解。
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關於端午節的祝福語,大部分民俗學家認為,是先有端午節日之後,才將傳說歷史人物紀念附著在節日上,賦予節日以其它意義,但這些意義也只是端午節其中的一部分。
許多古人的詩詞都描繪了端午節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端午節自古就是食粽與扒龍舟的喜慶日子,古代端午節時熱鬧的龍舟表演,歡樂的美食宴會,都是慶賀佳節的體現,端午節快樂才是傳統。
(3)對端午節有什麼新的認知擴展資料:
在中國傳統節日端午節來臨之際,由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和阿威羅市政府聯合舉辦的端午龍舟巡遊活動6月16日在葡萄牙北部城市阿威羅舉行,吸引了當地大批民眾前來觀看。圖為在葡萄牙阿威羅舉行的端午龍舟巡遊活動開幕式上,阿威羅大學孔子學院的學生展示他們製作的蛋袋。
世界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慶祝這一節日,中國的端午節也越來越有國際味道。「你現場看過龍舟比賽嗎?競爭非常激烈,十分精彩刺激。」一位外國網友在推特上說。作為端午節的傳統項目,賽龍舟已經走向世界。世界上已經有超過85個國家和地區開展龍舟賽。
4、談談你對端午節的認識50字
寫作思路:把端午節的習俗介紹出來。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
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