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帶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我發現,我們中國,每一個傳統節日的背後,都有著很深厚的文化背景。端午節也不例外。通過查資料的辦法,我了解了一些關於端午節的知識。 端午也稱端五,端陽。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有很多,比如:有的說是為了紀念屈原;有的說是為了紀念伍子胥;有的說是為了紀念曹娥,等等。其中,以紀念屈原的說法,影響最大。據隱晌備《史記》上記載謹鄭,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因為他倡導讓有本事的人做事,富國強兵,遭到貴族的強烈反對,所以被趕出都城,最後來到了汨羅江邊。公元前278年,屈原眼看楚國被侵略,心如刀割,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而死。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遺體,還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主要內容有:懸掛灶毀菖蒲、艾草,賽龍舟,吃粽子,給小孩子洗艾葉澡等等。聽媽媽說,我們老家桂林那邊,端午節是中午過的,也有懸掛菖蒲、吃粽子這些習俗。 端午節這一天,當我還在睡夢里的時候,爸爸媽媽一早就買菜回來了。等我起床,看到媽媽拿著好幾把用紅線捆紮好的我不知道名字的青藤樹葉之類的東西,我很好奇,便問:「媽媽,你拿的那一把一把的是什麼?」媽媽回答說:「是艾葉草呀。」原來,媽媽買回來艾葉草是准備晚上用來燒水給我洗澡用的。我對此非常期待。到了晚上,當媽媽端著一盆用艾葉燒好的水走進浴室里,我聞到了一股清香的味道,原來,看起來那麼不起眼的青藤樹枝,居然還有這么濃郁的香味兒啊。媽媽一邊為我淋澡,一邊嘴裡念叨:「洗了艾葉澡,不會被蟲咬,寶貝健健康康,活蹦亂跳。」我聽了之後,忍不住跟媽媽說:「這是不是一種迷信呢?」媽媽回答說:「不是,只是過端午節的一個習俗罷了,它沉澱的是我們的一種傳統文化,表達的是大人們對孩子的美好祝福。」我聽了之後,心裡很受感動。 過端午節,不僅領略到了這個節日的文化內涵,更讓我感受到了媽媽對我的一片疼愛之心。我愛端午,更愛傳統節日的文化氣息!
2、我的端午節體會30字
寫作思路:主要寫出你的端午節的來源。
正文:
每逢端午節,就會放一天假,家家會包粽子,看賽龍舟比賽。可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過端午節?過端午節又為什麼要包粽子、賽龍舟呢?
原來,端午節起源於愛國詩人屈原的故事。屈原是楚國王室貴族,可因為楚王身邊遍布奸佞,屈原屢次被流放。
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屈原接到了楚都淪陷的消息,他萬念俱灰,來到汨羅江邊,跳江自盡。沿江的百姓知道這個噩耗,紛紛駕船來到江心,將一筒筒米倒進江裡面喂魚,以防魚吃掉屈原的遺體。
後來,劃小舟演變為賽龍舟,竹筒倒米演變成包粽子。農歷五月初五成了中國人民為紀念屈原而特定的節日——端午節。
今年的端午節到了,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奶奶家吃粽子。剛一進屋,一陣清香就撲鼻而來,是粽子的香味,誘人的香味把我肚子中的小饞蟲一下子就勾了出來,攪得我一個勁兒流口水,畢竟一年吃不了幾回粽子。
開飯了,看著餐桌上的魚和炒土豆,我和小弟弟誰也沒動筷子,我們都在等那香噴噴的粽子。粽子來了,小弟弟馬上就搶了一個用黃線捆的粽子(奶奶說捆黃線的粽子是豆沙餡的),可包開粽子一看,是個蜜棗的。
於是,他又迫不及待地包開了第二個、第三個……直到第六個才包到豆沙餡的。小弟弟一邊埋怨奶奶騙人,一邊大口大口地吃著可口的粽子。一會兒,他的小臉上、鼻子上就灑滿了白米粒。那滑稽的花臉兒,逗得我忍俊不禁。伴著好吃的粽子,涼涼的糯米帶著粽子葉清香,讓人回味無窮……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現在很多人更喜歡過外國的情人節、聖誕節,外國節日反倒比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更紅火,真讓人不舒服。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著那麼深刻的含義,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饞,我們還是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節日越過越紅火,讓端午節的習俗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3、端午節讓我感受到了什麼
端午節的感受如下: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戶戶都懸鍾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游百病,佩香囊。
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念春李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說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
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著淚劃著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賽龍舟的來歷。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
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中國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中國台灣知府仔遲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中國台灣每年森鋒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4、端午節給我帶來了什麼感受
端午節是中國扒散農歷傳統的節日,這一天猛漏是為了紀念屈原春知氏而設立的。在這一天人們吃粽子、劃龍舟來紀念這一天。
但是對於我來說又有著特殊的意義,端午節也是思鄉的節日。每逢佳節倍思親!想想我那遠在家鄉的親人,心中不免產生一些感想。遊子離家,為了生計。但是思鄉之情更加的濃烈和內心的焦灼。親人吶,故鄉的親人吶!我何年何月才能回到我那夜夜思念的家鄉。
端午節一到,我就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先用鼻子深深地聞一會兒,那種蘆葦葉子混合著糯米的清香,讓我們的口水都下來了。輕輕地咬一口,又軟又糯,真是好吃呀。咸鴨蛋是捨不得吃的,直到把粽子吃完了,要回家了,這才慢慢地剝開鴨蛋的殼,先一點一點吃鴨蛋的白,最後剩下金黃的滿是油珠的鴨蛋黃,一口咬到嘴裡慢慢咀嚼,那種滋味,妙不可言,只覺得天下最好的美味就是咸鴨蛋特別是咸鴨蛋的黃了。
5、端午節的心情和感受
端午節的心情是愉快的,可以和家人相聚。感受又是悲壯的,因為這是紀念屈原的節日。
今年的端午節是我最快樂,最難忘的。媽媽給我買了多種美味的粽子,有紅棗餡的,有肉餡的,有八寶餡的,我最愛吃的是蜜棗餡的,剝開粽葉,雪白的糯米中間夾著幾顆紅通通的蜜棗,咬一口,甜爽無比,讓人回味無窮。
那天晚上,我和媽媽到濱海廣場遊玩,遠遠看見廣場照如白晝,熱鬧非凡,小朋友有的騎車,有的跳繩,叔叔阿姨們有的散步,有的跳交際舞。這么熱鬧的場面,小商販們當然不會放過了,爭著擺地攤做買賣,有的賣玩具,有的賣小飾品,還有賣冷飲的等。
我就騎著我那心愛的自行車環游濱海廣場四周。時間很晚了,我和媽媽回家去,不過我還沉浸在遊玩的興奮當中。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不僅僅是一個節日,它更有著自己的歷史意義。之所以成為傳統,是因為它內在的風韻需要我們去品味,它深入的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
緬懷歷史祭祀先烈,讓更多的人不忘歷史長河中那些為國捐軀的英雄,也不忘我們身為新一代接班人手中的重任。讓傳統文化不失原有的風采,更加發光發亮。
6、端午節感想20字左右
1、楊梅紅杏兒黃五月初五是端陽,棕葉香包五糧剝個棕子裹上糖;艾草芳龍舟忙,追逐幸福勇向上;美好的生活萬年長!
2、端午節,送你一個快樂「粽子」,先幫你剝掉工作的煩惱,剝掉生活的煩惱,剝掉臉上的沉悶,好了,剩下幸福的內葉裹緊你,幸運的大米任你吃。
3、一顆好運粽,裡麵包藏健康米,好運蛋,平安菇,快樂蝦,長壽花,幸運栗,如果您收到將會好運連連。
4、我是粽葉你是米一層一層裹住你,你是牙齒我是米香香甜甜粘住你,粽子里有多少米代表我有多想你,記得給我發信息不然粽子噎死你!
5、粽子提前送,禮輕情意「粽」!願德高望「粽」的你,「粽」是平安,「粽」是快樂,「粽」是健康,「粽」是幸福,「粽」是好運!
7、端午節感悟20字!!!
哪裡是端午,不過是思念
糯米的軟糯和香甜,體現的不過是我們團圓的美好,端午以節日之名,勾起的不過是我們的思念之情。
在外工作,每天的忙碌讓我們很難有時間去關心父母,去和家人團聚,一起好好吃頓飯,而節日的到來,一來放鬆了心情,二來可以和家人好好團聚,就算離家遠的,在端午到來之際,可以給家裡的父母打電話寄端午節禮品,然後吃著父母寄來的粽子,這是很幸福的事情!
很慶幸在忙碌的生活中有這么多節日,讓我們一邊努力一邊甘之如飴
8、過端午節的感受
過端午節的感受如下:
一、過端午節的感受。
在我的家鄉,人們喜歡春節。大人喜歡春節的熱鬧。孩子喜歡吃餃子,喜歡收紅包,我覺得不是。印象中,中秋節、元宵節、清明節都不是特別的節日,印象最深的是端午節。端午節最有趣。吃粽子是端午節的習俗。
傳說古時候,有一個村子的人都特別壞,上天派一個神仙來調查,決定要懲罰他們。神仙駕著祥雲來到村子的上空,突然看到一個婦女帶著倆個孩子往村裡走,她懷里抱著一個大孩子,地上卻領著一個小的孩子。
神仙感到非常奇怪,就落下雲頭,來到婦女面前,問她為什麼。婦女回答說,因為小的孩子是自己的,大的孩子是鄰居托她照管的搭晌,所以她要把大孩子照管好。神仙聽完,覺得這個婦女是個特別善良的的人,決定要救她,就對她說:「大姐你好,您是個善良的人,請您把這些艾蒿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天亮前插到你家的房檐上,就會保佑你家平安無事了。」
說完,神仙就化作一股青煙回上天去匯報去了。婦女回到家,按照神仙的指示插好艾蒿,想到插艾蒿能保平安,就把事情的經過告訴了全村人,全村人都在五月初五那天早晨插好了艾蒿。端午的早晨,神仙再次來到知帆鋒這個村子的上空,決定放火燒掉這個村子,可定睛一看,村子裡家家戶戶都插著艾蒿,不知哪一家是那位善良的婦女的家。
神仙知道是善良兆羨的婦女想救全村人,於是成全了她的美意。從那以後,人們就在端午這天起早插艾蒿,以此保佑全家幸福平安。端午不但有粽子這種美食,還有「插艾蒿保平安」這么美好的傳說,讓人們在享受美食的同時,還要傳承與人為善的傳統美德。我愛端午!
二、過端午節的感受。
為了慶祝端午節,我們學校舉行文藝表演活動,節日當天,我參與到了活動場地布置,活動舉行的地點選在了我學校最寬闊的操場上。從早上六點開始,我們學生會就進入到操場集合,為活動准備,每個人都積極參與,老師居中指揮。
大概到十點左右我們把場地布置好了,之後就是所有班級陸續到場地觀看。我們還需要為此秩序,帶領同學們有序進入觀眾台。忙碌到上午終於讓所有同學進入場地。之後就開始了精彩的表演活動。雖然我們沒有參加這次表演,但是我卻可以觀看這次活動。參與表演的人有老師也有同學。甚至有家長斗譽來參加。活動的主題全部都是圍繞著端午節。
我們也從活動中看到了很多端午的特色比如粽子,比如端午的來歷,又比如龍舟比賽等等,讓我們大開眼界。當節目舉行到了一半時,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開始為每一個觀看節目的觀眾發放粽子,每人一個,在看節目的時候吃著好吃的粽子,感受到了濃濃的節日氣氛。
這次活動吸引了很多人來參觀,為了紀念這次活動,我們學校學生會有同學專門負責攝影,並製作成視頻。這次活動不但讓我們過上了有趣的端午節,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端午的熱鬧,端午的輕松,放下了學習的壓力,每個人都露出了笑容。
對我們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時光,讓我們可以參加表演,也可以欣賞表演轎巧,與同學老師一起過端午,非常好,讓每個同學都為之高興。這天的努力沒有白費,因為我們為這次活動提前做的准備,沒有出現什麼問題,節日過得開心。
同時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因此學會了配合,彼我們為了加快場地布置,為了更早的看到好節目,所有學生會同學,都積極貢獻自己得力量,為這次活動奉獻。不同的年級,不同的班級都獻精彩的族銷拍節目,這是全校老師和同學一起努力的成果。
想要過節,我們就必須要團結一致,這樣才能夠在節日當天可以欣賞到精彩節目,這次活動的意義就是讓我們全校師生更加團結,同樣對我們今後的學習也是極大的激勵,讓我們有了繼續不斷開拓學習的力量,活動雖然短暫,卻讓每一個人融入其中,也讓我們放開了一直綳緊的心弦,得到了放鬆,對以後的學習更加有利。
一次大型的活動需要很多個默默付出的人,不管是工作人員,還是表演人員都在其中付出了努力,也讓我們以後開展活動有了借鑒。
三、過端午節的感受。
端午節是我國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傳統節日。端午節為我們課題組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課外閱讀實踐機會,為引導學生過好端午這一傳統節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我們課題組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文化教育活動。
1、營造了濃厚的宣傳氛圍。讓學生通過查閱圖書、互聯網以及向長輩和他人請教等多種途徑,搜集有關端午節的由來,了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
2、開展了迎端午節中華經典誦讀活動。通過開展誦讀活動,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弘揚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3、豐富了傳統文化教育的內容。
(一)、五、六年級開展了「屈原詩歌頌」、「我心中的屈原」活動。通過自製創意手抄報積累端午節風俗習慣。並在班級分享交流學生的作品。
(二)、三、四年級開展了「傳統節日故事大家講」活動。各中隊利用班會、閱讀課等時間,在班上舉辦故事會。同學們精心製作、准備小巧手工作品。
(三)、一、二年級開展了「背一背屈原詩歌」、「畫一畫屈原」、「紙粽子製作」等有趣而有意義的活動。這些孩子年齡雖小,但積極參與活動,並在這些有趣的活動中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
9、端午節的感受
端午節的感受可以從端午節的歷史來源闡述自己過端午節的感受結合自己的實際即可:
1、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可現在很多人更喜歡過外國的情人節、聖誕節,外國節日反倒比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更紅火,真讓人不舒服。我覺得中國的傳統節日蘊含著那麼深刻的含義,又有可口的美食解饞,我們還是應該讓我們的傳統節日越過越紅火,讓端午節的習俗一代一代流傳下去。
2、有一種精神,是屈原精神,它可以讓我們的國家更為強大,讓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偉人。放眼全中國,雖有人不具備愛國情懷,但越來越多的人已經將屈原當作學習的榜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習慣了對祖國懷有深深的愛。從精神意義上來講,有沒有屈原這個人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留給我們這種屈原精神,這種愛國情懷!屈原留給我們的不僅僅只有無數詩詞,還有他那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
3、「五月五,粽飄香,插艾葉,掛荷包」。在無數孩子盼望中扳著指頭數了無數次後,端午節終於來了。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日子。提起屈原,相必大家都不陌生,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雖然屈原已經去世了很久,但是,我們應該學習他那愛國精神,這樣,才是真正讓他永遠活著!
4、說起粽子的口味,每個地域的傳統各異,每個家庭的習慣不同,每個人的喜好也各有千秋。有的人喜歡吃白白的鹼粽,沾上濃郁的蜂蜜,一口咬下去純純的美味;有的人喜歡黑黑的肉粽,裝滿蓮子、香菇、雞蛋、鹵肉,豐富的口感讓人心滿意足。這還僅僅是粽子界最常見的兩種口味,市面上還有五穀粽、蜜棗粽、桂圓粽、蛋黃粽、豆沙粽,甚至現在還有香芒粽、榴槤粽、泡椒牛肉粽。當然,不管是甜的糯的,鹹的Q的,還是重口味的,都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5、楚王時期有一個人叫屈原,那時他懷著才高八斗的智慧,向楚王自薦,可卻一次次的遭到楚王的拒絕和抹殺,最後,楚王因不耐煩將他逐到邊疆,後來,屈原覺得自己才高八斗,竟不被重用,自己一心鍾愛國家可沒人知道,一怒之下投入了汨羅江。
那個地方的人覺得他很偉大,為了紀念他,他們不想讓屈原的屍體被江里的魚吃掉,就投了很多粽子,意思是魚吃粽子別吃屈原的屍體,後來稱這一天為端午節。這一天便有了吃粽子的習俗,你們聽了故事一定很感動吧!其實我也感動的一塌糊塗呢!
10、端午節的感受
端午節的感受如下:
1、慢慢的閉上眼睛,想想我,想想粽子,你會發現我和粽子一樣可愛。
2、掛一把艾蒿在你門前,願你平巧枯安;斟一杯雄黃酒,望你安康;送一盤粽子,祝您全家端午節快樂!
3、每逢佳節「粽」思你,好友之間「粽」是情,端午節,「粽」言「粽」語祝福你,願萬事「粽」順利,生活「粽」快樂,樣樣「粽」美好。
4、放一把湘風楚韻,和幾縷夏日熱情,青枝綠葉包裹,楚辭漢歌煲蒸孝悉洞,艾葉雄黃調配。好了,粽子熟了,再搭一份千年濃濃祝福。
5、好茶清清淡淡,越品越香;好朋友簡簡單單,越久越真;好緣份久久長長,地老天荒,真誠的友誼叫人終身難忘!
6、聚會太俗,睡覺太懶,端午節到了,一起去盜墓!《盜墓筆記》中,死屍叫小粽子,僵屍叫大粽子,粽葉是裹屍布,你的武器就是馬蓮繩!有膽量就來吧!
7、端午節快到,送你一隻香甜粽子:以芬芳的祝福為葉,以寬厚的包容為米,以溫柔的叮嚀做餡,再用友情的絲線纏繞,願你品嘗出人生的美好和五月五的情懷!
8、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棕葉包著朋友情,友善關愛粽是情;門邊插上艾葉香,平安健康永一生。
9、端午節即至,希望你事業上一鳴驚人,生活上一生平安,做生意一本萬利,買彩陸襪票一不小心就中大獎。
10、從前你會強迫我吃粽子。而今,孩兒不在母親身邊,用簡訊編織一個虛擬的粽子送給你,祈天下老父老母平安!
11、烈日照,西瓜熟,五月里,初五到,端午節,真激動,米豆棗,來備好,買來皮,把粽包,小小粽,味道鮮,五穀全,樣子俏,裹糖吃,似神仙,
12、芬芳的祝福織成葦葉,溫馨的叮嚀碾作白米,誠摯的祈禱曬熟紅棗,再以友誼的絲線緊緊纏繞,端午節送你香甜的粽子,願你永遠享受人生的美好!
13、每當一個節日來臨,我總是第一個想起你,不知你是否也和我一樣,遙望著遠方,思念自己牽掛的人。端午節到了,讓我為你送上一份祝福!
14、端著夏日的清涼,端著錦綉的心情,端著真誠的祝福,我在端午節即將來臨之際,提前為你「端」上祝福:祝你幸福安康,萬事如意!
15、你是我生命中最要的人,要珍惜你;你是我端午節的貴客,要熱情招待;請你吃粽子,喝雄黃酒,看賽龍舟,就是要你端午節過的快樂無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