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閩侯上街端午節哪裡有美食節

閩侯上街端午節哪裡有美食節

發布時間: 2023-04-16 04:21:04

1、2019德陽端午節活動附活動時間信息

再過一個星期的樣子就要是端午節啦!這個端午5月5日.四川德陽在端午節之際,整個城市都會有活動。這次端午節上,德陽將會有美食節,還有會有燈光秀,更是有精彩的游園活動,更多無限精彩,一起來看看!

本次系列活動由端午美食音樂嘉年華、端午傳統文化游園活動、端午戲曲大匯演、端午水幕燈光音樂秀、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德陽分會場啟動儀式和端午水上嘉年華這六大部分組成。

1.端午美食音樂嘉年華

活動將邀請同志天才、H2O等樂隊現場演出,在享受音樂的同時,美食也是必不可少的,現場設置美食區、創意市集區和互動游戲區,吃喝玩樂一站到底!

附上節目時間表

時間:5月25日—26日14:00-21:00

地點:德陽鍾鼓樓廣場

2.端午傳統游園活動

油紙傘懸掛在井字形桁架上,傳統風車隨風搖曳,五彩祈福繩更加烘托節日氣氛,漫步在文廟廣場,彷彿夢回千年。

游園活動設有射五毒、旱龍船、投壺、指扒亮空壓板跳繩和鬥草等趣味游戲,市民參與游戲即可有機會獲得端午小禮物一份,包括咸鴨蛋、黃酒、黃瓜、粽子等端午傳統食品和祈福五彩繩。

時間:5月27日—5月29日19:30-20:30

地點:德陽文廟廣場

3.端午水幕燈光音樂秀

水幕電影在夜色的襯托下美不勝收,兩百台幻彩無人機在夜空中上演優美的華爾茲,共同組成最靚麗的春瞎夜間風景。

時間:5月28日—30日20:00-21:00

地點:珠江橋至沱江橋旌湖水域

4.端午戲曲大匯演

6月1日,北京東城區戲劇家協會長樂黃梅戲劇團表演經典劇目《梁祝》。

6月2日,以德陽市川劇鍵扒團邀請的精彩端午劇目《金山寺》為主,配合俏花旦、梨園名伶、百花爭艷等戲曲舞蹈片段表演。

時間:6月1日—2日19:30-21:30

地點:德陽市藝術宮

5.四川省百舟競渡迎端午德陽分會場啟動儀式

為配合全省「百舟競渡迎端午」主題活動,我市將舉辦「百舟競渡迎端午」德陽分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屆時將有川劇、武術、旱龍舟等精彩表演。

時間:6月3日09:30-10:00

地點:珠江橋至沱江橋東岸廣場

6.端午水上嘉年華

賽龍舟、疊羅漢、高速迴旋、花樣滑水、水上飛行器、熱氣球一個個精彩刺激、極具觀賞性的節目將在旌湖水域河段輪流上演。

時間:6月3日10:00-11:3016:30-17:30

地點:珠江橋至沱江橋旌湖水域河段

2、端午節吃什麼飯

端午節吃什麼飯沒有明確的傳統來規定,端午節吃什麼飯,還是要靠當地,比較喜歡吃什麼來決定。 端午節主要吃的有粽子、打糕、煎堆、五黃。

1、粽子:吃粽子是端午節最重要的飲食習俗,粽子是由粽葉和糯米為主要材料製作的一種美食,不同地區的粽子口味大有區別,北方地區喜歡吃甜粽,南方地區則喜歡吃咸粽。

2、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是東北延邊地區在端午節愛吃的美食。

3、煎堆:煎堆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然後煎制而成,是福建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吃的美食。

4、五黃:五黃指的就是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是江浙一帶的習俗,認為端午節吃五黃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3、有沒有人知道廈門有什麼好吃的?

我的家鄉在廈門,廈門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獨特文化的海濱城市,這里的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有著數百年的歷史和傳統。以下是我為您詳細介紹廈門的美食特色:

1. 海鮮:廈門是一個海濱城市,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因此海鮮成為廈門美食的代表之一。這里的海鮮新鮮美味,種類繁多,包括龍蝦、鮑魚、海蠣、扇貝、海參等等。無論是燒烤、煮、蒸、炸,都有著不同的烹飪方式,讓人垂涎欲滴。

2. 沙茶麵:沙茶麵是廈門的一道傳統美食,由豬肉、蝦米並叢、花生、醬油等多種材料製成鮮香濃郁的沙茶醬,再加上面條、肉片、海鮮等多種配料,味道鮮美,深受當地人和遊客的喜愛。

3. 燒肉粽:燒肉粽是廈門傳統的端午節美食,採用糯米、豬肉、香菇等多種食材,經過精心製作而成,外面裹上一片鮮竹葉,口感香糯,味道鮮美。

4. 海蠣煎:海蠣煎是一道著名的廈門小吃,取用新鮮的海蠣子、蔥花、麵粉等多種食材,烘烤後外焦里嫩,口感香脆,味道鮮美。

5. 炒米粉:炒米粉是廈門的一道特色小吃,採用米粉、蝦皮、瘦肉、青菜等多種食材,經過烹飪後,口感嫩滑,味道鮮美。

6. 閩南糕:閩南糕是廈門傳統的糕點之一,採用糯米粉、芋頭、花生等多種食材,經過蒸制後口感軟糯,味道香甜。

7. 糯米雞:糯米雞是廈門傳統的美食之一,採用糯米、雞肉、蘑菇、蒜苗等多種食材,經過烹飪後外酥里嫩,味道鮮美。

以上是廈門的一些代表性美食,每一道菜品都有著濃郁的閩南風味和獨特的魅力。在品嘗這些美食的瞎兄同時,您也可以了解到廈門的歷史絕神櫻文化和地方風情,感受到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

4、2018煙台塔山韓國風情美食節時間+地點

端午節的時候有沒有雨興趣參加一場美食節呀,如果你對煙台塔山的美食念念不忘,那這一場活動你千萬不橋擾要錯過了,一定要抓緊這一次的機會呢。

時間:6月數毀16日-6月18日

地點敏畢旦:塔山旅遊風景區

優惠:1.4米以下兒童及60周歲以上老人免景區大門票。

韓國民俗入塔山

在此佳節之際,塔山引進正宗韓國本土藝術團遠赴塔山,為大家獻上原汁原味韓國民俗show。

各種具有濃濃韓國風情的舞蹈齊上陣,終於可以看到韓國歐尼真人舞蹈了!

除了民俗風情舞,韓國街舞也是相當有名的,看韓國小哥哥跳街舞真的是一種享受!本次端午節,炫酷街舞亮瞎你的眼!

重點來了!泡菜國最著名的可是火遍大江南北的美食。端午節韓國美食節了解下?

還有更多經典韓國料理,齊聚塔山。

交通

從煙台汽車總站可乘坐公交58路至塔山游樂城站下車,從煙台火車站可乘坐公交86路至塔山游樂城站下車。另有市內公交42、45、47路也可到塔山景區。

特別提示

上山途中偶爾會遇到一些散養的猴子,請看好自己的包,同時不要逗它們,以免被抓傷。

5、2022成都端午節去哪裡玩比較好成都端午節旅遊最佳去處

2022年的端午節將至,選擇出遊的小夥伴們越來越多,那麼在成都端午節去哪裡比較好呢,並且在成都周邊也有許多旅遊好去處可以選擇,關於具體的詳情以及遊玩地點,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1、黃龍溪古鎮

有著中國十大水鄉古鎮之一美譽的黃龍溪古耐悶鎮,位於成都市東南約30公里處的雙流縣,至今已有1700餘年的歷史。古鎮內,明清時代的建築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紅石鋪就的街面,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鏤刻精美的欄桿窗欞,無不給人以古樸寧靜的感受。正街、新街、橫街、上河街、下河街、復興街、等6條老街全部鋪上了昌畝笑紅石街面,古色古香。

乘車路線:成都新南門汽車站有到黃龍溪的班車,8:00-16:00,每隔1小時一班

美食:焦皮肘子、珍珠豆花、野菜炒蛋、素炒野灰灰菜、紅燒黃辣丁等是黃龍溪的特色食品

住宿:住黃龍溪古鎮,價格幾十元到一兩百不等。

2、崇州道明村

現代人嚮往的鄉間靜謐與閑暇,杜甫在成都時,就已經懂得:「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城中十萬戶,此地兩三家。」

如今,現代成都村落的土壤里,還撒下了創意的種子。

依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道明竹編」的道明竹藝村,以「竹里」為起點,就在傳統的村落中,生長出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明月村,則將創新的技藝帶到幽靜的村落里,讓新村民和原住民融為一體??這樣既適合發呆,又滿是創意的動力的村落,都在成都。

這樣的美麗村落,讓你「閑也閑不下來」。

有一種生活美學,叫成都。

3、平樂古鎮

平樂古鎮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邛崍市西南方向,歷史悠久,人文鼎蔚。早在漢景帝時期(公元前150年)就已形成集鎮,迄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古鎮青山層疊,竹樹繁茂,發源於省級風景旅遊區天台山玉宵峰的白沫江自西向北流經古鎮,碧水縈繞,鷗鳥出沒,四季風景如畫。

白沫江兩岸古木參天,眾多樹齡上千年的榕樹,遠遠望去如雲蓋地。老榕樹、白沫江、沿江而建的吊腳、青石鋪成的街道,一望無涯的竹海,千百年來共同培育了古鎮人田園詩般的山水情懷,涵養著古鎮天然清新的鄉土文化。

乘車路線:

1、金沙車站的成運高速走成溫邛高速公路,途經溫江、崇州、大邑,需約1個小時到達邛崍車站,20分鍾/班,全耐含程75公里;

2、火車北站、石羊場站走318國道,途經雙流、新津後約2個小時左右到達邛崍車站,20分鍾/班,全程約82公里。

美食推薦:奶湯面、缽缽雞、河魚、珍菌、竹筍燒雞、湯白肉,特色菜有鹵菜系列,燒血旺、燴豆腐。

4、安仁古鎮

安仁古鎮,地名「取仁者安仁之意」而名之。始建於唐朝,現存的舊式街坊建築多建於清未民初時期,尤以民國年間劉氏家族鼎盛時期的建築最多,風格中西式樣結合,莊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鎮特殊的建築風貌,號稱「川西建築文化精品」。

鎮上的劉氏庄園是全國保存最完好的地主庄園,佔地面積7萬余平方米。老公館現名"大邑劉氏庄園博物館",其布局錯綜復雜,曲折幽深;新公館現名"川西民俗博館",其配置對稱,主次分明。

自駕路線:走川藏路至新津,往邛崍方向再行約2公里,即右拐,過大邑縣的韓場鎮、唐場鎮,行駛約22公里即到安仁鎮。或走成溫邛公路至崇州市,再經崇州市的隆興鎮、榿泉鎮,行駛約1
6公里至安仁鎮。或走成溫邛公路至大邑縣,再行13公里即到安仁鎮。

6、統計一下端午節熏黃煙是哪些地方的習俗?

因為時間、距離、忙碌的生活

你或許有很久都沒有跟家人

去認真度過一個傳統節日了

但作為中國悠久歷史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的傳統節日怎麼能平淡而過?

它需要相聚、它需要狂歡,

它更需要一種儀式感

在福建,過端午節的形式已有五花八門

如果你還不知道,

就讓小SHUI來告訴你

福建各地這些顛覆你想像的端午民俗

看看你知道幾個?

福州:熏煙喝茶賽龍舟

賽龍舟:福州自古就有賽龍舟的傳統,這個傳統一直延續至今。龍舟長3丈多,寬5尺左右,首尾如龍形,兩側繪有五彩的龍身。劃舟手28至30人加上司舵、執旗、鑼鼓手、放鞭炮者,合計有34至38人之多現在,雖然像「采蓮」及掛香火袋的傳統習俗已不多見了,但人員組成、訓練及參賽等事宜仍然由各鄉村農民自發組織。

熏黃煙:端午節當天中午時分,每家每戶都要點燃黃煙往牆縫、屋角等邊邊角角處噴。

煮粽水洗身:福州人在煮好粽子後,會把留在鍋里的水用來洗腳、洗臉、洗身子等據說洗後夏天不會生痱子,不會被蟲咬。

喝「午時茶」 端午當天,人們到山上、田邊鄭指等野外採集許多野草樹葉,或切成片,或切成段,跟茶葉等混在一起曬干,收存備用。因為它是端午節時製作的,所以就叫它「午時茶」,它對咳嗽、肚子疼、消化不良都有效果,還能防暑降溫。

福州-端午進獻公婆 福州端午舊俗,媳婦於是日以壽衣、鞋襪、團粽、扇子進獻公婆。

長樂-水稻拋房梁 長樂等地農民在田野里撥回數棵水稻,把這水稻拋在房屋的房樑上,認為這樣房子不會受白螞蟻等害蟲侵蝕。

長樂-淹鵝和蛇 長樂等地還在端午日殺鵝和蛇,取其油用鹽淹,供日後遇蚊蟲咬腫等腫痛時用。

福清-蒸起家粿 五月初二福清家家戶戶都做起家粿。「起家尨」即起家粿膨脹起來了,粿炊熟了。起家粿是米粿,糯米發透後磨成漿,用白棉布袋裝著壓干,加入酵母發酵後,做成圓餅狀,墊著粿葉蒸熟。因為粿蒸熟後會膨脹起來,所以命名為「起家粿」,寓意發家致富。

福清、平潭-煎麵餅 福清和平潭都有端午煎麵餅的習俗,用粗面,即小麥浸在水裡發後,磨成漿,在大鐵鍋里煎成。面餅的吃法跟春餅一樣,卷上炒或煮熟的豆芽、韭菜喊笑配、蟶肉等食用。因為福清方言的「面」與「綿」諧音,有「福壽綿長」的美好祝福在裡面。

閩侯-「分節」習俗 閩侯女婿要在端陽日給岳家送禮,俗稱「分節」。《閩侯縣志》載:「端午節民間還有『送節』的習俗,即已出嫁的女兒以豬腳線面為禮品孝敬父母。此俗主要流行於荊溪、上街、竹岐、白沙、鴻尾、洋里、大湖、廷坪等山區、半山區鄉鎮。」

閩侯-送「紅節」和「白節」 閩侯縣大湖等部分鄉鎮端午節有送「紅節」和「白節」的習俗。送紅節是己出嫁的女兒向娘家送端午節禮物,有粽子、線面、蛋、豬蹄、荷葉包等,送禮時間必須在初三和初四兩天。送白節是向節前失去大人(做父母了的)親戚贈送粽子,收粽者回以切面,按當地風俗,上年端午節後至本年端午節前失去親人的家庭,端午節不能包粽子,否則會不順利,送「白節」的時間必須在初二之前,現時送「紅節」、「白節」很多人都用現金代替了。

閩侯-「討夏衣」習俗 甘蔗端午節有「討夏衣」習俗,上年端午節後至今年端午節前有女孩出嫁的,初三日,岳父母要向女婿家送衣服、褲子、竹席、枕頭、扇子、毛巾、粽子等禮物。也有的鄉鎮在端午節期間外祖母為外甥、外孫女送衣服,民間稱為「送夏衣」。

廈門:水上賽捉鴨、燒生辰

廈門的海峽兩岸龍舟賽,名聲在外,水上賽捉鴨是流行於閩南地區的端午節獨特風俗。龍舟競渡時,在桅桿上掛上一個裡面藏著鴨子的籠子,也有裝小豬崽的。桅桿橫放,由岸上伸向海面,桿上塗抹油脂,自願參加抓鴨子的人,要沿著桅桿快速走向海面,到達桅尾抓住籠子,這時鴨子飛入海中,再游泳追趕把鴨子抓住。好多人走到桅桿中途就滑跌海中,引起岸上觀眾陣陣歡笑聲。據說這是當年民族英雄鄭成功操練水兵的方法,這種習俗在泉州等地也很盛行。

水邊燒焚生辰八字 廈門同安等縣則在端午日午時,寫全家人的生辰八字,送到水邊燒焚,曰「辟瘟」。並用松樹枝、稗谷插於門首,以求避邪求福。

漳州:走"貢王"、洗古井

詔安-走「貢王」漳州市詔安縣數百年來端午節走「貢王」的民俗,是全國獨一無二的。每逢端午節,當地鄉人分別從兩廟中抬出「開漳聖王」陳元光的部將沈世紀、李伯瑤二將的神像出行,環繞北關遊街時,由廟宇燈籠前導,刀斧戈戟羅列雙行,社眾排隊隨後,齊唱原名龍船鼓歌的「貢王歌」,十分熱鬧。升態在漳州,人們把端午節視為僅次於春節的節日,民間有裹粽、鹵面、備菜餚敬祖先、拜神明的習俗,同時還有是年喪家不蒸粿做粽及向喪家贈粽的風俗。

華安-給古井「洗澡」 華安縣仙都鎮大地土樓群二宜樓內,每年端午節給古井「洗澡」,這是他們延續200多年的習俗。端午節當天中午12點後,清洗者先是拆開古井的地面部分,清洗一片井蓋和兩瓣副井蓋。接著抽乾井水,由一人下到4米深的井底,清除淤泥、雜物等。清理完後,還要往井內撒放5斤鹽,以清除異味,接著封上井蓋。

泉州:「嗦啰嗹"、午時聯、吃煎堆

每年的五月初五,泉州民間的「嗦啰嗹」民俗都很出彩。「嗦啰嗹」也稱「采蓮」,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據稱「嗦啰嗹」乃古越族人的遺風,歌唱中的「嗦啰嗹」就是古越族人辟邪去災的咒語。此外也有人認為,「嗦啰嗹」是古越族人對龍舟的稱呼,所以才有「嗦啰嗹」這種音譯詞。過去泉州城內「嗦啰嗹」頗為鼎盛,一般在各鋪(以前泉州分為四隅三十六鋪,鋪下面又分為境)內進行。五月初五一大早開始,先往本鋪境人家采「頭蓮」、「二蓮」和「三蓮」,之後便沿街沿巷,挨家挨戶一路采過。

泉州-寫午時聯「午時聯」是用黃色的「雄黃酒」或「黃枝水」書寫,貼聯的。位置僅限於廳門上,張貼的時間為正午。「午時聯」常用聯語有:「菖蒲驅惡迎喜慶,艾葉避邪保平安」、「端陽艾葉如旗招百福,午日菖蒲似劍斬千妖」等。

泉州-吃煎堆 泉州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端午節之前,泉州一帶正是梅雨季節,雨下個不停,古時據說是天空「漏了」所致。人們盼晴心切,仿效女媧氏煉石補天的做法,因此有了「煎堆補天」的民俗。

石獅-海上潑水節 石獅蚶江的閩台對渡(海上潑水節)習俗,是早已聞名於世的傳統獨特的民俗活動。蚶江位於石獅市北部的泉州灣南岸,曾為泉州總口,與台灣鹿港對渡。每逢端午節,兩地對渡船隻上的人們身披盛裝,同江競舟潑水,交融情誼,互祝吉祥,逐漸形成這全國乃至世界僅此一絕的民俗。端午節這一天,蚶江古渡沸騰,四面八方的人流湧向海濱。只見百舸在泉州灣競渡穿梭,人們用各種勺、桶盛滿海水,相互追逐傾潑,男女浴情,熱氣火紅。人們視此水為「吉祥水」、「幸福水」,要讓這聖水情雨淋個透,以圖吉祥、幸福、興旺。

龍岩「四腳狗」祈平安

「四腳狗」祈平安 以前過端午,大人要給小孩做「四腳狗」。其實這四腳狗和其他地方掛香囊的風俗是一致的,只是所掛的東西不一樣。母親要給兒女做四腳狗,掛在脖子上,以祈求平安、發財。所謂「四腳狗」其實就是布老虎。佩香囊: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漳平-包假粽漳平縣等地用竹葉包穀皮為假粽,在端午時送到屋外,稱「送蚊蟲」,並且在五月初一要包「乖粽」給兒童吃,認為吃了「乖粽」,兒童就會聽話。

三明端午送禮有講究

三明送禮有好多講究,在三明建寧客家端午習俗就自有許多新穎的地方。送節的時間一般從五月初二開始,多為晚輩向長輩送節,如剛訂婚的女婿給岳父母家送節,外甥給娘舅家送節。送節的禮品除粽子外,還有豬肉、雄黃酒、玩具、扇子、面條等。送這些禮品也有講究,比如送扇子,意為送涼風、送清爽、送健康;送面條,取的是面條的白色,有潔凈之意,送面條就是送潔凈、送順心之意。

沙縣-腌制菖蒲沙縣端午節有腌制菖蒲的習俗,端午節當天采菖蒲根洗凈切片用鹽腌制,以備家中有人夏令腸胃不佳、肚痛時服用。

寧化-不飲江河中或井中 和其他地區飲午時水不同,寧化等地則認為端午日水有毒,是日不能到江河中或井中吸水飲食。其劃龍舟自初一到初九,初九日劃龍舟俗稱「送瘟船」。

寧德「送節」

在寧德過端午節,新嫁女的娘家於節前要給女兒送肚兜、巾、扇、香袋等物,由新媳婦分贈家中老小,連續三年,俗稱「送節」。女婿則要給岳父母送「節魚」,一般為黃花魚,越大禮越重,意為「黃金有餘」。左鄰右舍的小孩,在端午節這天會簇擁到新娶親人家,由新媳婦將五色索繫到手腕上,俗稱「記節」。午時,大人喝過雄黃酒,點孩童之額。

在周寧,女兒出嫁的第一個端午節,女方父母要送兩斤豬肉、至少二十個粽子,還要備青絛、紅頭繩、避邪丹等禮物。全村男女在端午節這天上午去新媳婦家「絞假」,青年人去用青絛,兒童則用紅頭繩纏住手腳,意為將來會心靈手巧,會攀高,會「高升」。

霞浦-媽祖走水·龍舟競渡 端午霞浦松山村有別具風格的「媽祖走水·龍舟競渡」活動。松山村地處沿海,當地的群眾信仰媽祖已有1000多年歷史,端午當天,信眾抬著媽祖神像來到海邊,把媽祖神像抬上花船,在海面上沿村莊繞行,5條龍舟緊跟其後浩浩盪盪,形成「龍王朝聖母」的壯觀景象。在船隊靠岸時,還需要把坐著媽祖金身的轎子不斷地往海里上下沾水36下,寓意著媽祖在一年的365天里,天天庇護信眾平安吉祥,緊接著熱熱鬧鬧的龍舟賽才拉開了序幕。

壽寧-五月初四過端午節 壽寧,至今仍保存著在五月初四過端午節的習俗。紀念為壽寧建縣立下功勛的劉良、李球、劉斌等13人的「義勇大夫」,明朝起,每年農歷五月初四提前過端午的習俗在壽寧流傳至今,相沿560年不變。

莆田念口訣過節

「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蛋」這俗語概括了莆田賽龍舟之外的端午節所有習俗。

「初一糕」是指五月初一,田民間做米糕。糕的樣式雖有不同,但製作的原料與方法大致相同,都以大米磨成粉,後加糖、香料、花生等蒸制而成,叫「早米糕」;也有以佐料特徵命名的「薄荷糕」等。

「初二粽」指的是初二包粽子,其製作與其他地方大致相同,只是多為四角粽。

「初三螺」是指初三時,民間百姓大多要吃螺,意在明目。

「初四艾」指初四這天,家家戶戶在門上插艾葉、菖蒲避邪也有插艾會使人清醒的意思。

「初五蛋」指初五這天要煮蛋、吃蛋。清晨,人們採集香草、菖蒲、石榴枝、桃枝、柑橘枝等,統稱「午時草」。中午,將「午時草」與雞蛋一起煮,味道芳香。人們以煮蛋的湯水洗澡,浴後換上夏令新裝,每人再吃上兩個雞蛋,以圖吉利。

仙游-獻紙於虎嘯潭 仙游縣端午競渡後,獻紙於虎嘯潭,以吊念嘉靖癸年戚繼光於此溺兵。

南平賽竹筏做鳳凰蛋

賽竹筏在武夷山,端午龍舟賽不以龍舟為賽具,獨以泛遊九曲溪上載客竹筏爭流競技,比起龍舟,竹筏顯得古樸簡陋,可它是武夷山千百年來傳承水上文化的標志物,不是一般的龍舟可替代。

做鳳凰蛋 武夷山鄉村端午節還有做鳳凰蛋的習俗,這倒和紀念屈原沒啥關系。鳳凰蛋比雞蛋小,黑褐色,其貌不揚,卻是當地農家必備常用土葯,對頭疼腦熱、兒童積食等尋常病有一定效果。鳳凰蛋的製作時間是五月初五端午節,其做法是採集二三十種草葯風干後混合搗爛,捏成蛋形後再風干,而採集草葯的時間集中在農歷三月初一或三月十五。

邵武-「竇娘」 邵武府端午節前,婦女以絳紗為囊盛符,又以五色絨作方勝,聯以綵線,系於釵上。幼女則懸之於背,稱為「竇娘」。

建陽-曬葯囊 建陽縣以五日為葯王曬葯囊日,各家皆於此日作醬。

建甌-送瘟神 在建甌民間認為五月多瘟役,因此舊時每年都要在端午節的傍晚舉行隆重的「送瘟神」活動,祈望驅邪消災。這是全城人共同參加的大型活動,「舟歌」(「舟歌」,是建甌端午之日表演的傳統節目之一。)隊位列其中。領唱、幫唱、伴唱者多達幾十人,肩扛船槳,高聲歌唱。隨著隊伍的行進,平安幸福的美好祝願沿途送進每家每戶……

作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

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可是必不可少的。

但你知道嗎?

咱們大胡建的粽子可是各有不同呢!

現在,小SHUI就帶大家了解一下福建粽子大盤點!

福州白粽

福州自古就有做白粽的習俗,還會在其中加入花生。由於白粽沒有餡料,全是糯米製成,所以食用時大多會蘸白糖。

粽子煮好後,會把鍋里的水留下,用來洗腳、洗臉、擦身體等,據說能消毒解暑,夏天不會生痱子,不容易被蟲咬。

閩南燒肉粽

燒肉粽是福建廈門、泉州、漳州,閩南一帶特有的漢族傳統名吃。肉粽以香菇、蝦米、芋頭粒、栗子、豬肉、糯米為原料,包好後的粽子要等開水煮沸時才下鍋燒。煮好後撥開棕衣,香氣撲鼻,粽子色澤紅黃閃亮,味道香甜,油潤不膩。吃時配上沙茶醬、蒜茸、甜辣醬等調料,更是美味可口。閩南話「熱」與「燒」同含義,所謂「燒肉粽」,就是要趁熱而食的粽子,熱食更有風味。

閩南鹼粽

閩南人鍾情的粽子另外一種就是鹼粽。鹼粽是在糯米中加入鹼液煮熟而成,兼具黏、軟、滑的特色,端午正值夏季,鹼粽冰透後加上蜂蜜或白糖,尤其受到歡迎。

寧德畲家寨獨特菅粽

如果端午的時候來寧德上金貝畲家寨,可以嘗嘗這里獨有的菅粽。每年端午節,畲家人就用山上隨處可採的長長的菅葉來包做成圓圓長長的菅葉粽。吃菅葉粽的時候,畲族人會早早備好紅糖液,蘸一蘸,很美味的哦~

福安豹紋粽

所謂的豹紋粽,其實就是包了一層曬干竹葉的粽子。豹紋粽以浙江寧波一帶的最為有名,咱福安也有哦。

龍岩牛角粽

聽說,龍岩人也管端午叫五月節,通常小朋友穿新衣,一家人聚在一起吃大餐。因為龍岩人喜歡吃香,通常會將蔥,香菇,肉一起炒,作為粽子的餡。通常有兩種粽子,一種是平常見到的形狀,另一種是「牛角粽」,頭大,尾巴尖。

本地人常對小孩說:「別吵,給你『八嘎槍』吃。」這八嘎槍是一種槍,因為牛角粽很像槍,所以大人常在端午這樣哄小孩。

南平包粽子要搶先

閩北地區端午的重頭戲也是粽子,但是南平人民包粽子一般都是在節前,趕早不趕晚。因為他們有個講究,最早包粽子的家庭是最吉利的。但是一般頭籌總是比較難拿,所以大多數人會選擇在初二、初三包,初四才包的可是要吵架的。

7、端午節吃什麼糕點 端午節傳統糕點有哪些

端午節吃什麼糕點 端午芹遲節傳統糕點有哪些

1、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先把米放到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後,撈出來放到鍋里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極反復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隨後,一份香甜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製作完成。

2、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3、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4、吃面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面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5、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嘗到多種味道。

6、葉子餑

葉子餑,是玉林人的節日食品尤其在端午和重陽這兩節屬必不可少的美食.關於葉子餑的傳說有很多已不可考有一點可以確定的是歷史頗久遠.到了後來葉子餑漸漸演變成玉林當地一種大眾化的地方傳統特色小吃。

葉子餑以糯梗兩種米磨成粉做成,屬蒸制食品,通常單個餑是一巴掌長左右分為甜和咸兩種口味餡料隨喜好可放可不放不放餡的一般為甜味放餡料的則視各人胃口而制。做葉子餑通常是採用芭蕉業,粽子葉竹葉等具有清香味的葉子包著蒸出來的餑泛著淺青色。葉子餑的特色就是色澤嫩亮口感細軟香糯不粘牙。

打糕的做法

配料:

2杯糯米 、2/3杯水、1/4杯黃豆粉 、5湯匙白糖

操作:

爐子開中火,把黃豆粉和2湯匙白糖炒香。

煮熟糯米,加入3湯匙白糖攪勻,攤涼。

工作台墊保鮮膜,把糯米平鋪在上面。

用擀麵杖敲打糯米糕,邊敲邊撒水,直到看不見米粒,大約40分鍾。

把米糕切成喜歡的式樣,在黃豆粉里滾一下。

把少量黃豆粉篩在米糕鍵悶上。

用椰汁代替一部分水燒飯會很香。

糖比較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糖的嫌亮李分量。

8、2020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時間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活動攻略

端午節期間,海南這里還舉辦著端午節美食文化節的,屆時大家不僅可以品嘗到美味的端午節美食,還可以參與這里的精彩活動,讓大家歡度這個端午節的,有關海南端午節美食節的信息我們來了解一下吧!

海南端午美食文化節時間

本屆端午美食文化節以「古城裡的小『食』光」為主題,時間從5月29日持續到6月28日。

活動攻略

「愛上定安21天養成記」作為本次端午美食文化節首個啟動的活動,將通過新媒體直播的方式全方位展示定安美食和美景。「定安粽子移動工坊進社區」活動,讓定安粽子及移動工坊走近百姓,讓群眾現場體驗包裹粽子,品鑒試吃定安粽子,讓定安的粽香飄進尋常百姓家。

「定安咖啡嘉年華」活動引入國際專業的凳陵咖啡賽事,融合拉花教學和咖啡品鑒,直觀體驗定安兩杯咖啡—冷泉咖啡和秋葵咖啡的獨特魅力。

「峰味有道」文筆峰膳食之旅活動將定安名勝文筆峰融入膳食小故事,讓遊客品嘗美食的同時,體驗定安的孝親之道。「定安美食夜市開街儀式」以瓊劇「唱」美食、模特「秀」美食、鎮長「說」美食、歡樂「舞」美食為主線,通過抖音直播讓世界感受定安人文風情及定安美食。

「潮定安·未來食光」美食夜市活動,讓潮流元素和傳統美食文化充分碰撞,產生奇妙的化學變化。「瓊劇說定安」活動作為美食節期間啟動的獨立品牌活動,讓承載著定安傳統文化的瓊劇拿大得以復興。

「鄉約定安味你而來」田園餐桌美食品鑒親子活動,以「定安美食鄉村親子游網紅直播」創新模式,讓孩子們留下獨特的童年回憶。

「車友團端午節定安之旅」活動以電台主播帶隊,參觀粽子參觀生產車間的,現場包粽子,感受定安冷泉的獨特魅力。

「文宗遇見青梅」定安粽品牌推介會,現場品嘗青梅文宗粽,現場採摘黃金百香果、富曬檸檬、富曬黃皮、富曬皇帝蕉、火山野荔枝。

「消費嘉年華」活動以「美食消費券歡樂送」為主題,通過現場發放、有獎問答、現場抽獎、在線搶購等方式,向市民送出美食節的獨特驚喜

本屆定安端午美食文化節,除了展示更多的定安美食之外,也將定安的旅遊名勝、傳統戲曲、咖啡文化等多種文化內容一一呈現。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端午美食文化節在往屆美食文化節的基礎上,將融入時下最潮流的短視頻、沉浸互動、「國消粗豎潮風」等新元素,將特色新穎的互動玩法結合進美食中,這也是本屆美食節最大的亮點與特色,誠邀廣大民眾及遊客共同參與盛會,共享定安味道。

以上信息就是最近有關海南端午節美食文化節的活動信息了,最近也是來海南旅遊的好時候的,海南的很多水果開始成熟了,且景色依舊是浪漫美麗的,現在還有這么多的活動,大家還葯猶豫著不去這里嗎?

9、端午節還有那些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4、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張貼,以驅邪魔。 

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應劭《風俗通》記載:「五月五日,以五彩絲系臂,名長命縷,一名續命縷,一命辟兵繒,一名五色縷,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卷八記載: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小,白團。紫蘇、菖蒲、木瓜、並皆茸切,以香葯相和,用梅紅匣子盛裹。自五月一日及端午前一日,賣桃、柳、葵花、蒲葉、佛道艾。次日家家鋪陳於門首,與五色水團、茶酒供養。又釘艾人於門上,士庶遞相宴賞。 

    陳示靚的《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提及一種「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綵線貫之,搐使如花形,或帶或釘門上,以禳赤口白舌,又謂之搐錢」。以及另一種「蚌粉鈴」:「端五日以蚌粉納帛中,綴之以綿,若數珠。令小兒帶之以吸汗也。」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辟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類似還有飲雄黃酒:此種習俗,在長江流域地區的人家很盛行。游百病:此種習俗,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

10、福建的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1.劃龍舟
劃龍舟無疑是福建端午節最盛大的節目之一,每到端午節,江面上上百艘龍舟飛馳,鼓聲如雷!那畫面簡直是震撼人心!而且,今年的端午節,在福建福州,還將舉行中華龍舟大賽,想要看精彩刺激的比賽的朋友們千萬別錯過了!
2.吃粽子
都說,劃龍舟和美食簡直是絕配,而粽子,就是家家戶戶在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美食之一,每到端午節,見面的第一句話,一定都是——吃粽子了沒?!香軟可口的甜粽,噴香誘人的咸粽,你更喜歡哪個呢?
3.佩香囊
在福建,端午節的小孩一定要佩香囊,傳說中,有辟邪的作用,香囊中有硃砂,雄黃,香葯等成分,佩戴上去清香四溢。
除了上面三個比較通用的習俗,還有福建的一些地方,有一些特定的習俗
比如說
夜渡龍舟
在福州的長樂三溪村,劃龍舟比賽只有在夜幕降臨的時候才開始,這是一個已經傳承了600年的習俗,據傳,以前村民白天要辛苦勞作,到了晚上才有閑暇,於是白天外出勞作趕不上龍舟賽的人,傍晚一收工就趁著暮色挑燈競渡。
也正因為這個習俗與眾不同,三溪的夜渡龍舟早已成為了遠近聞名的盛事,每到端午,慕名而來的外地遊客以及攝影愛好者成千上萬
水上捉鴨
「水上捉鴨」一般流傳於閩南地區,一般用一根長6、7米的長棍子伸到水面上,棍子上塗滿黃油,參與者要赤腳走到棍自那頭才能抓住鴨子
海上潑水節
在泉州蚶江,端午時期舉辦的海上潑水節已經被列入了福建省首批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可以說是十分精彩了!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