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朝廷怎麼過端午節

朝廷怎麼過端午節

發布時間: 2023-04-18 04:52:13

1、古人怎麼過端午節

在古代,五月被稱為「惡月」、「毒月」、「修善月」,因為是惡月,人們怕有觸犯,禁忌就多,端午節的生活,就因惡月而產生它的一些內容和形式。

南齊人宗測,祖籍南陽,世居荊州,不樂功名,政府屢次徵辟而不就,移居廬山,周遊衡山等地,他的游歷含有隱居性質,此外也是上山采葯,自雲到廬山的原因是:「少有狂疾,尋山采葯,遠來至此。」而在這里的衣食是,「量腹而進松術,度形而衣薜蘿」(《梁書》卷五十四《宗測傳》)。看來他是懂得中草葯的人。

據記載,宗測在五月初五日雞還沒有報曉的時候出發,採摘像人的形狀的艾,回來治成艾絨,用以治病,很有療效。宗測的用艾治病,反映當時人已認識到艾的葯物性質。端午這一天,荊楚地方的人采艾,編織成人形,懸掛在家門口,祈禱消除毒災(《荊楚歲時記譯注》)。自此,形成人們於端午節在大門上掛艾人的風俗。

南朝時端午日,人們競相採集各種草葯,南宋人也是「采百草或修制葯品,以為辟瘟疾等用」(《西湖老人繁勝錄》卷三)。自采草葯,到明清時代在大城市發展為葯鋪施葯,即在端午日,居民到葯店要應節的消毒葯品,如雄黃、芷術等。順便說一句,直到20世紀上半葉有的鎮的葯店仍在端午節施捨雄黃荷包。因為城居之人采葯不便,故有這種變相的形式。采葯是為應用,端午就喝菖蒲、雄黃泡的酒,並把這種酒塗在兒童臉上,劃上王字,以求辟毒、辟邪。

南朝人過五月節,要在手臂上系著五色絲織物,叫做「辟兵」,大約是祈求不發生戰爭,從而不產生瘟疫,以免病害。這是當時南北朝混戰時期人們極易產生的精神寄託。到宋代出現各種百索,有綵線的,有珠子的,給兒童系在頭上。明清時衍化為香袋,內裝香料,做成各種形狀,年輕的婦女和小孩佩戴,既有葯用價值,又有美觀作用。

南朝人要搞劃船競賽,這個風氣歷代延續不輟。越到後世,龍舟競賽更成為節日的大項目,節日的標志。在明代,南京競渡搞得最熱鬧,福建規模也大。這些地方的大江大河中競技,一船可坐十人,大的到二十人,擊鼓劃船,一會兒幾里地下去了(張瀚《松窗夢語》卷七)。

端午節流行的飾物、用物、食物、玩物,從南朝至清代,在總的方面變化不大,表明它的傳承性。這種傳統節日形成一個民族文化的特點,是一個民族文明的標志。

2、明朝與清朝的端午節,在民間和宮廷各有哪些獨特的習俗?

明清年代的端午節最具特色的食物是粽子。早在西晉,粽子就成了端午節的指定食物。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演變成一種現代流行的角餃子,其味道也形成了南方咸、北方甜的格局。喝葯酒也是端午節的一大習俗。

明清時期主要飲用唐菖蒲酒和雄黃酒,菖蒲酒能通過血脈,穿心蓮酒則更為特殊。雄黃本身具有毒性,加熱後會在一定條件下形成砷,但具有很大的葯用價值。明清時期,端午節穿「五毒」香囊很受歡迎。

「五毒」是指蠍子、蟾蜍、蛇、蜘蛛、蜥蜴種,祖先認為這五種生物是劇毒的東西,五月份,五毒圖案綉在熏香袋上,裝滿艾葉、雄黃等驅邪物,以攻擊毒物,安全度過端午節。在端午節前的一天,女孩們常常採摘樹葉,縫香袋,在端午節的下午把她們扔在胸前或辮子上,以驅除邪惡。

端午節是皇帝經常選擇促進君主和朝臣之間的關系。他們通常獎勵朝臣、茶、歌迷和招待宴會。清朝皇帝有多好,他會在節假日看大部分的戲劇。端午節的表演有很多節日特色,除了看戲外,雜耍也是必不可少的。嘉慶時期,皇室大多在圓明園觀看「台灣館」表演,這是一種微型戲劇。表演者們在龍舟上架起舞台,在水面上航行,而王室則在愛麗舍宮的水上觀看。這個木偶戲是由全家人獨自在皇宮觀看的,就像今天的木偶戲一樣。

3、古代的人們又是如何慶祝端午節的?

端午節是我國一個比較重要的節日,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設立的節日,其實在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過端午節了,除了粽子之外,還有這不同的習俗。在春秋戰國時期,南方楚地的人喜歡在水中競相追逐,以達到驅邪的效果,後來就演化成為了賽龍舟。端午節和清明節,春節中秋節,一起稱為是中國傳統的四大節日,可見端午節在人們心目中的分量是很重的,那麼人們通常會怎麼來慶祝這個節日呢?

一、掛香囊。

掛香囊,就是香包,但是和現在大街上售賣的香包有所不同。端午節是在農歷的五月初五,這個時間天氣已經回暖了,天氣濕熱,蚊蟲開始出現,人們也比較容易生病。於是人們就將艾草,菖蒲這些香草,包括硃砂,雄黃等等物件裝在一起,做成一個小香囊,再配上五綵線,就成為了香包。端午節就要開始佩戴,一直到農歷的六月初六才會取下。

二、喝雄黃酒。

除了掛香囊之外,人們還會喝雄黃酒,雄黃酒是用菖蒲和雄黃這些東西泡製出來的。雖然說雄黃有毒,但還是成了泡酒的一種材料,這是因為人們覺得喝了雄黃酒就可以辟邪,也就是所謂額度以毒攻毒,在白蛇傳中,白蛇就是因為喝了雄黃酒才現出原形的。所以人們覺得喝雄黃酒也是為了求平安,辟邪。

三、端午節鬥草。

除了我們所熟知的賽龍舟吃粽子之外,還有一種鬥草的說法。端午節天氣回暖,草木也開始繁盛起來,人們就會在端午這天鬥草,也是一種娛樂項目。具體的就是看看誰採摘的花草比較好,比較多,或者是用花草拉鉤,會的斷了就輸了。還有的是根據花草作詩作詞,看誰寫的詩詞好。

4、在古代端午節是怎麼過的?都是有什麼樣的活動?

有賽龍舟,吃粽子等等。首先吃應該是比較受歡迎的方式。在端午節的時候,不要說肯定吃粽子,還有許多的好吃的黃鱔,雄黃酒等等組成的“五黃”。製作工藝非常繁瑣的要數高郵一帶喜歡吃的"十二紅",指的是油爆蝦、炒紅莧菜、硃砂豆腐等,聽起來就垂涎欲滴。端午的娛樂活動更加好了,其中有一個最有名的就是賽龍舟。不僅僅有正式的比賽,還有龍舟游鄉,人們會到附近的村莊玩用劃龍舟的方式。除此以外,龍舟還有各種花樣的劃法,那就主要是表演了。

不如南方水系豐富的北方水系,龍舟比賽比不成,可是能射柳和打馬球。現在我們的物質豐富,大家也不要發愁吃喝,大傢伙去外地,參加當地的避暑游戲就比較受歡迎,可要足夠的勇氣和耐力這兩個游戲,但要勝任需要軍人氣質,只能作為參觀者的我們,可是端午像漢族節日,然而以游牧民族為主蒙古族時似乎不過端午。

他們雖然明顯不如南方的節日氣氛,特別是到了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地區,更加無什麼節日氣候,那是因為率先進入炎熱的夏季南方,是要避暑的,可是還比較涼爽的塞外,比較涼的是玩水,特別是游牧民族,身為避暑勝地,地域遼闊的大草原,何況他們是有自己的節日“那達慕”。那個時候他們會舉行賽馬、摔跤等運動比賽。特別精彩的,而他們以肉奶食為主飲食,其實也是一種練兵的考驗。

端午節是有特別多的內容,就像飲雄黃酒、家人團聚、郊遊等。有一個共同的特點的習俗,就是帶來歡樂和健康給家人,追求美好生活農歷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在醫療條件落後的古代,蚊蟲瘟疫實在令人防不勝防,不管玩什麼、佩戴什麼飾品,吃什麼食物,都是圍繞著趨吉避凶的主題進行,無非是古人強身健體,同時祈求順遂平安的方式罷了。

5、古代人如何過端午節?

1、舟競渡趣味盎然


「疏疏數點黃梅雨。殊方又逢重五。」流傳至今兩千多年,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的習俗仍在延續。和現在一樣,在博物館的諸多文物中,都留下了古人過端午的記憶。

端午節鬧龍舟是一種古老的民俗活動,是日,古人舉行龍舟競渡,並向水中投粽子。山東博物館藏清版年畫《端陽節鬧龍舟》就描繪了龍舟競渡的熱鬧場景。畫面上六個兒童乘著龍舟,敲鑼打鼓盡情歡樂,其中一個單腳立在龍頭之上;幾位婦人在岸上觀看,充滿生活情趣。

除了賽龍舟,端午節吃的粽子也離不開船隻。山東博物館的「秦漢——明清展廳」中擺放有一艘明代漕船,這艘漕船1956年發現於梁山縣宋金河的支流中,是京杭大運河出土古船中年代和用途最明確、保存最完整的。

2、畫作之中寓意美好


在古代,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會貼帶有美好寓意的年畫,祈求平安康健,無病無災。山東博物館藏清版年畫《張天師》就描繪了張天師手持利劍,驅毒禳災避鬼的場面。

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物《午瑞圖》也描繪了古人過端午節的盛景。這幅畫由清代宮廷畫家朗世寧創作,畫中青瓷瓶內插著蒲草葉、石榴花和蜀葵花,托盤里盛有李子和櫻桃,幾個粽子散落一旁。

根據清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記載,此圖應作於雍正十年(1732年),屬郎世寧在中國的早期作品。因而畫中的粽子、蒲草等物暗示此畫是為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而繪制,由此可見古代不僅民間有使用艾蒿、菖蒲的習俗,宮廷也有此風。

古時端午有驅邪防疫的習俗,雄黃具有抗菌、解毒、燥濕功效,喝雄黃酒自然也是端午習俗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孔子博物館館藏的清青釉酒令杯雕琢精細,釉質透明勻凈,稜角轉折分明,杯內中心塑一老者,長髯垂胸,笑容可掬,神態自然,是端午飲酒的代表性器物。

3、掛艾熏香祈福圓滿


端午一到,夏至亦已臨近。民諺有言,「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艾草除了是端午節懸掛於門楣之上的裝飾品,自古還是人們用來熏香的天然香料之一,並且在沉香等油脂類香料出現之前,一度被人們廣泛使用,用以夏季驅蟲避害。

古代的熏香用具中,香爐造型多種多樣。山東博物館館藏的漢代博山爐就是其中的一件精品。此外,孔子博物館館藏的明掐絲琺琅纏枝寶相花雙蓋爐也是熏香的器具,其造型精巧,琺琅顏色純正,色澤蘊亮,以藍琺琅釉為地,掐絲工藝精湛。

農歷五月被認為是「毒月」「惡月」,因為天氣越來越熱,雨水逐漸增多,許多昆蟲都會出來活動,因此民間在端午節有「驅五毒」的習俗,在端午節前後要用各種方法預防五毒之害。

端午節佩戴香囊,不但有辟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用。在古代,人們也常常通過佩戴掛墜等裝飾品以求祈福圓滿。濟南市博物館館藏的清乾隆白玉鳴蟲葫蘆墜既有葫蘆的形態,又採用玉石為原料,蘊含著雙重美好寓意。

清乾隆白玉鳴蟲葫蘆墜長13.5厘米,寬9.34厘米,高6.22厘米。葫蘆上部還雕有兩只鳴蟲,似振翅鳴叫,活靈活現。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資訊-穿越千年,看古人如何過端午

6、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單)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端午節習俗: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端午食粽、端午浴、放紙鳶、佩豆娘、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鑄陽燧、畫額、躲端午、佩長命縷、戴香包、避五毒、采葯、制涼茶、飲蒲酒、雄黃酒、硃砂酒、端午雨、跳鍾馗、鬥草、打馬球、九獅拜象。

(6)朝廷怎麼過端午節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傳承發展:

1、先秦時期

朱宣咸中國畫《端陽佳節》先秦時代,南北風俗各異,端午作為一個「節日」已各有所側重。南方的龍舟競渡祭祀儀式鮮見於文獻記載。北方在戰國時代已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 

2、秦漢時期

到秦漢後,由於國家統一,南北的經濟文化交流使風俗習慣也互相融合,端午節就在南北風俗融合的基礎上形成了。漢時以北方文化為主導,就現文獻記載來看,兩漢時的端午風俗沿北俗主要以避惡為主。

古越人最早的歷法是干支歷,以午月的第一個午日天地純陽之氣極盛的重午日為龍圖騰祭祀日。漢代時,由於歷法變動,為了便於過節,朝廷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歷五月初五日。 

3、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朝時期,由於戰爭頻繁,人們飽嘗戰亂之苦,所以最重視的端午習俗莫過於「辟繒」了。 風俗作為一種社會生活方式來說,隨著社會發展,一方面要受到上層的意識形態的影響,另一方面歷史上許多仁人志士的活動,也必然會在風俗生活中積淀。

因此,本來端午節起源於民間的原始崇拜,但是到了漢末魏晉時,就又被賦予紀念歷史人物的內容。

4、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端午節從風俗形式上都繼承了前朝。且節日風俗活動,大多演變為節日娛樂活動,充滿了節日的歡樂。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_詩序》中記述:皇宮端午日盛況,召來儒雅臣僚,大張筵席,「廣殿肅而清氣生,列樹深而長風至」。

唐代端午龍舟競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時期,經濟繁榮,人民生活相對穩定,在節日娛樂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風氣,另一方面對民間的一些風俗活動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競渡之風尤為鼎盛。

5、宋代

宋代以後,端午節許多風俗有了新變化。漢魏時以朱索、桃印施於門戶,止惡氣驅瘟避邪,而宋代卻講究貼天師符。陳元靚《歲時廣記》引《歲時雜記》雲:「端午,都人畫天師像以賣。」還有合泥作張天師,以艾為頭,以蒜為拳,置於門戶上。

宋代,午節俗也被遼、金兩國吸收。在端午節還有拜天之禮、射柳之俗及擊鞠娛樂活動。 

6、明清時期

到了明代,端午節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風俗。明代把端午又稱「女兒節」。《帝京景物略》雲:「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不僅節日名稱有異宋代,而且民間風俗也有變化。北方無江水之便,也就不存在競渡。 

7、明清時期,端午風俗活動形式變化雖不大,但是規模卻愈來愈盛行。尤其南方的龍舟競渡,成為轟動一時的盛舉。據《武陵競渡略》記載,龍舟競渡已不限於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劃船賭賽,十八日送標」。

還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標者」。競渡規模歷時經月。對此事「或官府先禁後馳,民情先鼓後罷也。」

在宋代就出現的端午貼天師符風俗,到明清時更為流行。不但有天師符,還有「五雷符」、「紙符」、「五毒符」、「五瑞符」等。

8、近現代

自民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移風易俗,端午節許多舊的所謂「迷信風俗」已被人們有意無意地遺忘了,但端午節仍是民間深受歡迎的傳統節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節食品。2006年5月20日,端午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12月7日國務院第198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正式將端午節列為國家法定假日,規定農歷端午當日放假1天。2009年5月,中國已啟動端午節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程序,申報的遺產名稱為「中國端午節」 。

2009年9月30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9月30日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審議並批准了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76個項目,中國「端午節」名列其中。這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