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怎麼捏橡皮泥
1、中秋節彩泥手工製作大全
中秋節彩泥手工製作大全:
准備工具:橡皮泥、彩泥、粘土。
1、取粉紫色彩泥適量,滾搓成一個小圓球。
2、將小圓球輕輕壓扁成圓盤狀。
3、用工具製作出「月餅」邊緣的造型紋路。
4、取粉色彩泥適量,製作出5個花瓣的形狀。
5、將5個花瓣粘合在表面,成為花朵的形狀。
6、再取粉色彩泥適量,製作出小花「柄」的形狀。
7、最後取黃色彩泥適量,製作出「花芯」。好看的「小花月餅」就完成了。
2、用橡皮泥怎麼做月餅
一、使用工具:白色橡皮泥、黑色橡皮泥、雕刻小刀
二、製作步改余驟:
1.取出白色爛燃橡皮泥,揉成球,壓扁成餅狀。
2.沿餅邊用刀具切出花紋
3.用黑橡皮泥搓一個細長條,彎成長方形放在月餅中間
4.將黑橡皮泥取一些,搓成長條,捲成螺旋形,貼在長方形邊上
5.再做一個小長方形片,放在月餅中間
6.刻上「中秋」的文字,完成。
三、注意事項:
把白橡皮泥壓成的餅要有一定的厚度(0.5-1cm),
橡皮泥用較濕潤的橡皮泥製作會不容易乾裂,
黑色橡皮泥也可以用其他顏色核歷滾替代。
3、怎麼用橡皮泥捏月餅
1、橡皮泥揉成一個圓餅形狀首森,四周畫出豎向的紋理。用另一種顏色的橡皮泥捏一個薄圓形,再捏一個T字,粘在圓餅的最下方。
2、用刻刀在薄圓形上畫一個哆啦A夢,或是用孩子帶卡通人物的筆筒印一個。
3、為了讓藍胖子月餅更加好看,得再用深色橡皮泥者飢畝捏一些小卷,粘在月餅的四周。
4、這個是豆沙蛋黃口味的哦~
月餅(拼音:yuè bǐng)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糕點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肢伍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始於唐朝。北宋之時在宮廷內流行,後流傳到民間,當時俗稱「小餅」和「月團」。發展至明朝則成為全民共同的飲食習俗。
4、橡皮泥彩泥手工製作月餅(中秋節)
用橡皮泥做月餅,簡單又好看,下面就來做橡皮泥月餅。
工具/材料橡皮泥,小刀
01准備一塊橡皮泥和一把小刀。頃信
02把橡皮亂乎斗泥放在桌上嘩磨,揉成光滑的圓球。
03用手將圓球輕輕按成厚厚的圓形扁片,當作月餅。
04用小刀在月餅上面刻一個圓形,表示月餅邊緣的花紋。
05再用小刀在月餅上面刻一個米字,表示月餅上面的花紋。
06用小刀在月餅側面刻許多豎線,表示月餅側面的花紋,月餅就做好了。
5、怎麼用橡皮泥做月餅
做彩泥月餅,要准備一塊粉色彩泥,一塊紅色橡皮泥和一把塑料小刀。先將彩泥在手心裡揉勻揉光滑,揉成一個圓球,這樣更容易捏。將彩泥放在桌上,用手將彩泥按成厚厚的圓形,當作月餅。用小刀在圓形的側面刻出許多條豎線,當作月餅側面的花紋。再用紅色橡皮泥捏成桃心,粘在月餅表面,再捏一些圓形,表示月餅的圓形花邊。一塊彩泥月餅就做好了。
捏橡皮泥可以提高兒童對空間的認知能力。鍛煉兒童空間認知能力的玩具有很多,像樂高、積木等此類玩具。但是橡皮泥所具有的功能更加全面,可以在鍛煉孩子空間認知能力的同時,將孩子的手和眼也都同時鍛煉了。通過對顏色的識別和搭配,捏出來的形狀,在慢慢嘗試中可以做成自己想像中的物體,孩子在鍛煉的同時也能夠擁有自信心。
6、彩泥捏月餅簡單做法
工具/材料
橡皮泥,小刀
操作方法
01
准備一塊橡皮泥和一把小刀。
02
把橡皮泥放在桌上,揉成光滑的圓球。
03
用手將圓球輕輕按成厚厚的圓形扁片,當作月餅。
04
用小刀在月餅上面刻一個圓形,表示月餅邊緣的花紋。
05
再用小刀在月餅上面刻一個米字,表示月餅上面的花紋。
06
用小刀在月餅側面刻許多豎線,表示月餅側面的花紋,月餅就做好了。
7、橡皮泥怎麼做月餅簡單做法
月餅橡皮泥的製作方法:
工具/原料:橡皮泥、塑膠刀、指甲油、紅顏料。
步驟:
1.用黃色橡皮泥揉成圓形伏亂。
2.然後壓扁做月餅形狀。
3.再用黃色橡皮泥做寬長條。如下圖纏繞在缺清檔月餅周圍。用塑膠刀如下圖壓出印痕。
4.用黃色橡皮泥揉成細圓條,在月餅表面做出中秋兩個字。
5.再用細圓條做出月餅表面正宏的花紋。
6.如下圖薄薄的塗上紅色顏料。在表面再塗上無色指甲油就可以了。
8、兔兒爺橡皮泥的製作方法
首先選取一大塊膚色黏土來製作「兔兒爺」的頭部,接著用淺紅色的黏土來製作他的眼影,選取黑色的黏土來製作「兔兒爺」的眼睛,用膚色的黏土空桐來做他的鼻子,用工具緊接著劃出他的嘴巴,之後用紅色和黃色的黏土來製作「兔兒爺」的頭飾,搓一個紅色的橢圓形作為他的身體,再用白色黏土來制斗畢坦作他的袖口,最後再用小工具作出「兔兒爺」雙手插口袋的樣子。這樣,「兔兒爺」就製作完成啦!
拓展: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屬於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
中秋節
每逢中秋節,北京城裡的百姓都會供奉"兔兒爺"。這一習俗源自明代。後"兔兒爺"轉變成數攔兒童的中秋節玩具。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有的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討人喜歡。如今兔兒爺已經成為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