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為什麼大門上要掛艾草

端午節為什麼大門上要掛艾草

發布時間: 2023-04-21 12:45:52

1、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口掛艾條?

因為這是中國自古以來的文化傳統,端午節在古代又叫“衛生節”,在這一天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插上艾條,打掃院落和自己的家,這樣就可以防止生病或者是受到妖魔鬼怪的侵擾。並且,艾條也有驅邪的作用,艾條在端午節的時候,一般都是插在窗戶上的,也相當於驅邪劍,所以古代人一般都會認為艾條有驅邪的作用同時還能保平安。

艾條又叫艾草,因為氣味比較獨特,所以艾草可以用來驅蚊蟲或者收是凈化空氣。在中醫上,艾草還可以祛濕、理氣血以及暖子宮等功效,對於女性來說,還是不錯的一味葯材。古人在家裡插艾條的話,一般都會有防病的作用,並且小孩子的手上都會帶上一個艾草的香包,有驅邪防病的寓意。

在古代的針灸之法中,一般都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不過,也有在房屋的前後來種植艾草,有保平安的寓意。新鮮的艾草一般都會有驅蚊蟲的作用,所以一般都是將艾條直接插在窗戶上,等到艾條的味道都散去後,就會將已經幹掉的艾條裝起來,然後等到冬天的時候,就會用來泡腳,對於人體而言,有祛寒濕的好處。

所以,很多人在端午節的這天都會插上很多的艾條,其一便是保平安,其二則是將艾條收集起來,等到冬天的時候,就可以驅寒了。即便是現代,也有很多的人會沿襲這一習俗,將艾條插在窗戶上後,等到艾條完全沒味道之後,便會裝好等到冬天用來泡腳。

一般用過艾條驅寒的人都會知道艾草的祛寒濕的效果非常好,並且對身體也沒有什麼壞處,所以長期用艾草泡腳的話,還具有養生的效果。

2、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掛艾草是為了防病治病以及祈福。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在端午節,將艾草掛在門上,預示一家人一年中身體健康,好運隨身。

據說艾有驅毒辟邪的作用,古代常用它來占卜,特別是在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懸掛或插上用紅紙紮好的艾草,以保佑家人的吉祥平安。端午時值仲夏,而端午日是草木葯性在一年裡最強的一天,這天採的草葯治皮膚病、去邪氣最為靈驗、有效。這時人們就要採集艾,用艾來驅毒辟邪。

據晉代《風土志》記載,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就把艾草紮成人形,或編織成虎形,也或用彩布剪成虎形,端午掛艾草然後再用艾草貼上去,這樣編成或剪出的物件被稱為「艾虎」。婦女們則在端午節這一天開始把「艾虎」別在發際,男人則將「艾虎」佩戴在胸前或掛在腰間。

在這天,人們還把採摘的艾葉和糯米一起製成「蒿子糍粑」,寓意食後可「攘病保安康」。南朝學者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五月初五「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以攘毒氣」。

3、端午節為什麼門上要插艾葉?

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 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 ,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艾較勇健」。也有地方習俗是掛石榴、胡蒜或山丹,胡蒜除邪治蟲毒;山丹方劑治癲狂,榴花懸門 避黃巢, 石榴花正是這個季節的花卉,也有治病的功能。石榴皮為一常見的中葯。而石榴花和黃巢的關系,還有一段故事。黃巢之亂的時候,有一次黃巢經過逼個村落,正好看到一個婦女背上背著一個較大的孩子,手上牽著一個年紀較小的,黃巢非常好奇,就詢問原因。那位婦人不認識黃巢,所以就直接說因為黃巢來了,殺了叔叔全家,只剩下這個惟一的命脈,所以萬一無法兼顧的時候,只好犧牲自己的骨肉,保全叔叔的骨肉。黃巢聽了大受感動,並且告訴婦人只要門上懸掛石榴花,就可以避黃巢之禍。

4、端午節為什麼要在門上插一束艾草?起源於何時何地?有何典故?

傳說端午節插艾草的習俗,起源於我國的晉朝時期,艾草是中葯的一種,古人一直都認為插艾可以預防疾病。而且就以前來講,因為醫療水平不發達,葯物缺少等都會認為傳染病是邪祟作怪,而很少會考慮病毒學和醫學意義上的防病。

在古人的眼中「五日」是犯禁忌的日子,大家都認為五日是毒蟲盡出的日子,所以大家在五月初五並不稱「端五」而成端午。而相傳端午節就和現在的衛生節,勞動節相似,人們在這一天打掃家庭的衛生,灑掃庭院,然後掛上艾草,飲雄黃酒,在那個防疫意識缺乏的時代,他們認為這樣的做法可以防病殺菌清除毒害,進而得到一年的幸福安康。而端午佳節大家一般不說端午快樂而是說端午安康就是這個原因。

艾草在古人的眼裡有百福而且可以治病,大家在缺乏那個防疫意識的年代,都認為掛上葯草就可以去除百病,使身體健康。而且艾草古代開始就是針灸和熏葯用的植物,針灸裡面的很多方法都是以艾草作為主要成分,在穴位上燒制來治病的。關於艾草的葯用價值,在各種醫學典故,比如《本草綱目》等醫學著作里都有顯示,而且在古代的瘟疫期間,大家缺乏相應的意識,都會認為是邪祟作怪,很多醫者都會採用熏艾的方式來消毒殺菌,久而久之,平民百姓便會認為艾草有驅邪的功能。

艾草可以驅邪的說法,其實已經流傳了很多年,主要的原因就是它的用途非常廣泛,治療范圍很廣,而且葯用價值比較高,還很便宜,平民百姓也可以用得起。再加上很多醫者的推崇,所以久而久之就傳出了艾草可以驅邪治病的說法。

5、端午節門口為什麼要掛艾草?

把艾草懸掛在家門口,還有辟邪、防病的目的。並且在古代的時候端午節還是「衛生節」,人們會在這一天打掃庭院,灑雄黃水,飲雄黃酒,並且懸掛艾枝、菖蒲,就是希望能達到殺菌防病的效果。因為端午節一到,天氣炎熱了,蚊蟲、毒蛇也多了,其實這是一種值得繼承的良好衛生習慣。

不掛被太陽暴曬後的艾草。端午正值仲夏,是草本植物葯改櫻性握陪最強的時候,人們之所以會說被太陽暴曬後的艾草不能掛,是因為艾草被太陽暴曬後,葯性便變得沒有那麼濃烈,所以為了讓艾草的葯性更大,驅除蚊蠅的作用越明顯,人們一般會在端午節一大早段殲蠢時上山採摘。
不掛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因為艾草要掛在門口的兩側,是一家人的門面,所以那些植株不完整、矮小的艾草屬於殘次品,不管是外貌還是從功效上,都沒有大棵的艾草作用好,所以這樣的艾草也是不能懸掛的。


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


1、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端午節有很多的習俗,就拿插艾葉來說,端午節插艾葉的由來具有相應的典故,聽起來很有趣。

2、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時節歷來就有插艾葉的習俗。這是因為端午前後,艾葉長勢正盛,新鮮艾葉散發出的強烈芳香中含有大量的植物殺菌素,能有效起到驅蚊殺菌的作用。

6、端午節為什麼要在家門口插艾草呢??

懸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端午習俗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這些節俗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等形式展開,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端午節期間通過各種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 

民俗活動:

過端午節,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拜祭祖先不僅涵蓋了中國所有的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民俗節日永遠的主題。

劃龍舟(隱寓蒼龍)與食粽(拜神祭祖貢品)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端午習俗

7、端午時節,家家門頭為何都有掛艾草的習慣?

為了驅邪,避蟲。


一、驅邪

在那個遙遠的年代,人們的思想還趨於愚昧,對於上古流傳下來的鬼神傳說深信不疑,因此也就產生了很多關於鬼神的有趣的傳說和辟邪聖物。端午節在古代又普遍被認為是毒性最強的日子,根據古代書籍的記載艾草具有強悍的驅邪神技能,所以每逢端午節這一天人們就會一大早上山才艾草掛在自己家門口,直到草葉乾枯才會取下來,或者一直掛在那裡,希望艾草大神能夠一直保佑全家人平平安安的。

二、避蟲

在古代,隨意砍伐樹木和破壞植被的行為並不嚴重,所以綠色植物的覆蓋面積還是比較大的。出去遊玩時各種名山大川和森林草原隨處可見。綠植的全覆蓋加上南方的天氣條件相對潮濕,在這樣良好的生態環境下,各種毒蛇毒蟲隨處可見,特別是在端午節前後,很多人稍不小心便會嘴唇發紫發黑,甚至休克斃命,好命的許仙也只是傳說而已,被咬到照樣歸西。由於艾草本身獨有的葯香可以將各種毒蟲驅逐於千里之外,因此被人們奉為家庭必備的驅蟲良葯。每逢端午佳節,百姓們便會早早起床上山采艾草掛在門口,久而久之這種習俗便形成了。

雖然到了現代人們已經不再相信這種行為可以起到真正的驅邪的作用,但是依舊保留著習俗的完整性。不僅因為采艾草已經成為了一種端午節必備的習慣,其中還包含著一種樂趣。除了端午掛艾草的習俗之外,民間還遺留著很多有趣的習俗,比如說貼春聯,掛燈籠,龍抬頭,劃龍舟,插茱萸等等,這些習俗不僅豐富了節日的內容和樂趣,更是古代民間文化的一種傳承和沉澱。

8、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

古人認為菖蒲、艾草有辟邪作用,端午陽氣旺,且艾、菖長勢茂盛,每年端午人們有在門上掛菖蒲或艾草辟陰邪的習俗,故端午節也稱「菖蒲節」、「艾節」。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

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了。往往會在家門口掛幾株艾草,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艾草的其他習俗

在中國南方傳統食品中,有一種團子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原料做成的(參見艾糍)。即:用清明前後鮮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一比二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餡料(部分地區會加上綠豆蓉),再將之蒸熟即可。在中國北方,人們會採摘初生的艾蒿葉與麵粉摻在一起做食品。

在廣東東江流域,當地人在冬季和春季採摘鮮嫩的艾草葉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廣東梅州客家人最喜歡的做法將老艾草曬干留存。可以將一把干艾草塞進雞肚子里,加一些薑片,就可以用電壓力鍋蒸熟。也可以揉下艾葉蒸切好的小雞塊,普通鍋蒸熟即可。還可以用小沙袋裝好,煲雞湯,加入桂圓肉、枸杞、黨參等。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端午節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