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貴州遵義怎麼過中秋節

貴州遵義怎麼過中秋節

發布時間: 2023-04-21 18:50:21

1、貴州中秋節是怎麼過的七百字作文

中秋節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日一樣,也是慢慢發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後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託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這個節日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後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並嚴令最後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後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後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後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後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葯。據說,服下此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後羿捨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葯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葯藏進梳妝台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葯自己成仙。
三天後,後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後羿率慧信眾人走後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後院,威逼嫦娥交前裂輪出源橋不死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葯,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於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生的事。後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後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拚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後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後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2、赤水有什麼特別的風俗文化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在這一節日里,吃月餅這一習俗是華夏大地從東到西、從南至北的人們所共同所有的。而在黔北川南交界的赤水地區,中秋節除吃月餅外,中秋節早上要打糍粑,晚上還有「耍香寶」活動。吃糍粑、耍香寶的習俗,不知起於何時,也不知是赤水地區民間固有,還是外地傳入。赤水地區最早一部地方誌《仁懷廳志·風俗》也未載此俗,黔北地區由清代大儒鄭珍正游編纂的一代名志——《遵義府志》的「風俗志」只記:「八月十五日,少年或摘瓜送艱嗣者;飲燕,以為娛樂。」也沒有吃糍杷、耍香寶之俗。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遵義地區各縣市編纂的新方誌「風俗」中,除《赤水縣志》有六七十字記有此俗外,其他十多部志書均無記載,因此,可以說吃糍杷、耍香寶之俗在黔北地區僅存於赤水一地。

在過去經濟社會不甚發達的年代,生活在赤水地區的人們整日忙於一家大小生計,文化娛樂活動僅局限於春節耍龍燈、唱花燈,端陽節劃龍船、搶彩,雖然十分熱鬧精彩,但對於那時的孩子們來說,只能作壁上觀,只有在旁邊觀賞和竄上竄下之份,無緣親自參加進去。平日的孩子們的娛樂游戲也只能三五人、十來人「辦姨娘(兒)」、「疊子(兒)」、「藏捫(兒)」舉清猛、「跳趟趟(兒)」、「打蛇抱蛋」、「靠架(即摔跤)」等。只有到了中秋節晚上的「耍香寶」,一個正橋院子、一條巷子、一條街道的孩子們才聚在一起共同玩耍,「耍香寶」也就成了那個時期孩子們的較大型游戲娛樂活動。因此,在那些物質條件相對貧乏的年月里,吃糍粑月餅,雖然是孩子們盼望多時的美事,但中秋夜「耍香寶」更是孩子們心馳神往之重要活動。

3、遵義中秋節小輩給長輩送禮嗎 中秋節送禮怎麼送比較好

中秋節是一家人聯絡感情的最佳時機,全家人整整齊齊的坐在月亮下賞月吃餅,談心說笑,感受來之不易的平靜和溫馨便是中秋最重要的含義,而不同的地區還會有不一樣的送禮習俗,那麼在遵義中秋節小輩給長輩送禮嗎?怎麼送比較好?

遵義中秋節小輩給長輩送禮嗎

秋收之際的搜茄中秋節,正是加強親族聯系、增進感情的好時機,是一年當中僅次於年節的饋贈大節世輪察。 中秋節日饋贈,稱為賀節、送節、追節,也稱送節禮。

因此在遵義小輩們如果已經外出工作了,走親戚時給自己的長輩准備點薄禮也是應該的,畢竟中國人最是重禮數。

中秋節怎麼送禮比較好

月餅送禮盒不送散裝

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個禮物就是送月餅啦,上個世紀中秋節主要吃的是月餅。到了21世紀,送月餅就成了一種禮物啦!主要吃的不是月餅,吃的而是月餅的外包裝。

已經送過禮的朋友都知道,月餅本身其實並不貴。貴的是月餅外包裝的禮盒,越好看的月餅外包裝禮盒,那麼它的價格越貴,送禮倍有面子。

送雙不送單

稍微懂點禮貌的朋友都知道,不管是在中秋節這天還是在過年或者是過節的時候。給家裡的長輩或者是父母送中秋節禮物的時候,講究的就是送雙份禮而不是送單份禮。

雙份禮指的是好事成雙,成雙成對。有一個好的寓意,這樣未來的生活才更加美好。像我們給父母送肉的話,不是送四斤就是送六斤或者是送八斤。千萬不要送三斤、五斤或者是七斤哦。

中秋節一定不能送梨

中秋節可以送一些蘋果、柚子或者是西瓜等應季的水果。但是一定不能給長輩送梨,雖然梨裡面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但是它的寓意不算太好。

所以給家裡長輩送禮物的時候,可得仔細挑選啦。除了梨之外,像我們常見的鞋、鍾表等帶有不好寓意的禮物,千萬不要選擇在中秋節贈送哦。

貴州還有什麼中秋習俗

苗族的跳月

每桐判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團聚後,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載歌載舞,舉行跳月活動。苗族的古老傳說,月亮是個忠誠憨厚、勤勞勇敢的青年。

有個年輕美麗的水清姑娘,她拒絕了來自九十九州九十九個向她求婚的小夥子,深深愛上了月亮。最後,她還經歷了太陽製造的種種磨難,終於和月亮幸福地結合一起。

4、貴州遵義端午節的習俗有哪些一個一個的說

1、傳統民俗之一:打篾雞蛋。

打篾雞蛋,是黔北仡佬族中廣泛流傳的傳統體育項目之一。

其起源,已難確考。南宋朱鋪《溪蠻叢笑》載有古犵狫(今仡佬)人打「飛紽」習俗,與打篾雞蛋頗為相似。道真作為仡佬族聚居區,打篾雞蛋或許正是受其啟示,不斷演化承續而來。因古時仡佬青年男女常借編、打篾球,表達愛情。打篾雞蛋又獲推助泉源,而不斷流行。

「篾雞蛋」又稱「篾綉球」,因外形與大小如雞蛋和綉球,且用竹篾穿編插扣而成,故有此名。

2、傳統民俗之二:高台舞獅。

是很受群眾喜愛的娛樂活動,具有雜技藝術的特色。搭建以8至12張大方桌一層層疊壘而成的高台,最上面的桌子四條腿朝天,總高度10多米。一個舞獅班子,少則四五人,多則15人。一般同時登台表演的是4人。兩個人扮獅子,把獅頭獅皮披蓋在全身,只露兩腳;另外2人分別裝扮成孫猴和笑臉和尚。有時還有同時出場的小獅子。

3、傳統美食:「三幺台」。

"幺台"是結束或"收工"的意思.一輪宴席有三道程序,酒,茶,飯,三台完畢,才算"幺台".首先是開宴,每桌八至十人,長輩和佳賓坐上席,其餘坐兩邊。

第一台是飲酒.宴桌上按三橫三縱或三橫四縱,四橫四縱,菜餚一般按九碟四盤安排,依次擺上豬心,肝,舌,耳,肚,腰花,香腸,鹵雞,鹵鴨等佐菜,每樣一盤,每盤八到十片,人均一片.隨上座者一聲"請",於是滿座賓朋不分老幼,開懷痛飲,不醉不歸。

4、貴州茅台鎮端午祭麥。

在仁懷茅台,端午不是祭祀屈原,而是祭小麥,這是當地流傳千年的傳統。每年的夏至及端午節來臨時,仁懷市茅台鎮大大小小的醬香型酒廠就要製作酒麴了。濕熱的制曲廠房內,年輕女子們或七八個或三五個一起,一邊談笑風生一邊用靈巧的雙腳在木框上踩著酒麴,不到兩分鍾的時間,一塊呈龜背狀的酒麴坯就踩好了。

5、貴州平塘端午鬧「水龍」。

端午節耍「水龍」、潑吉祥水等活動在平塘縣已經有六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當地居民因乾旱祈雨而產生的一種民俗活動。近年來,平塘縣人民政府加強當地旅遊業的開發,並努力打造民族文化與自然原生態旅遊,使耍「水龍」這一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活動得到更好地保護和傳承。

5、遵義春節臘月二十的風俗習慣

遵義臘月二十不是節日,所以沒有什麼風俗習慣;春節的習俗 從臘月二十三開始。
貴州遵義春節習俗:
民國前,農歷正月初一稱元日或元旦。民國時期,公歷、農歷並用,改正月初一為春節,俗稱「過年」。臘月起,各家准備年貨。二十三日,以糖果祭灶神升天。次日打掃庭院、住室塵埃,俗稱「打揚塵」。二十五日起,各家團聚、祭祖、吃團圓飯。俗稱「吃年飯」,菜餚力求豐盛和有魚(余)。除夕之夜,各家圍爐敘話、游戲,稱「守歲」。家長以祭品祭奉四官菩薩並迎灶神歸家。子時,叩拜天地、祖宗、尊長。辭舊迎新之際,長輩向未成年人分發壓歲錢。
初一晨,各家先以湯圓(稱「圓寶」)祭祖,然後食用。繼之上山拜祭祖墳。中、晚餐皆食糖果、糕點、米粑之類,不吃飯,且忌葷。全天不動工具、針線、掃帚等,忌向屋外潑水、損壞用具與言不吉利話語。
初二至十五日,親友相互拜年。花燈、獅子燈、牛燈、龍燈等起舞。初九至十四日黃昏,各家至祖墳點燭,稱「亮燈」。十五日過「大年」,再以酒飯祭祖宗,並於;了外焚燒紙錢,以示節日過完,此為「上元」之祭。次日各業開工,俗語:「火燒門前紙,各人尋生理,大的做生意,小的撿狗屎。」

6、中秋節習俗大盤點:各地過中秋節有哪些不同的習俗?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又到了。中秋節除了單位會放假、發福利,然後一家人聚在一起賞月吃月餅之外,還有什麼習俗呢?

中秋節又稱秋節、八月節、半月節、女兒節,還有一種比較喜慶的稱呼是團圓節。總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中國地大物博,有56個民族,所以在中秋節的過法上也是風俗各異。

小編是江蘇徐州人,我們當地過中秋節很傳統,就是給父母和親朋送禮,然後一家人圍在一起賞月吃月餅吃團圓飯。聽說江蘇無錫那邊還有燒斗香的習俗。香斗的四周會圍上繪制有月宮景色的紗絹。

小編的妹妹自從大學一畢業,就在上海工作。如今已經在上海成家立業。那邊的風俗習慣時,中秋宴上一定有桂花蜜酒。大概意思也是象徵著甜甜蜜蜜吧。

小編有個好朋友嫁到廣東潮汕,那裡有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到了中秋當晚,主婦們就會在院子和陽台上設香案,對著天空跪拜祈福。除此之外,他們還有吃芋頭的習慣,這可能跟民間的一則傳說有關。

據說很久很久以前,蒙古族也就是胡人,滅掉了南宋,並且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為了不忘當初的恥辱,又因為芋頭與胡頭是諧音,所以潮汕人就用芋頭來祭拜祖先。

聽說在江西省一個叫吉安的縣城,每到中秋節他們都有用稻草燒瓦罐,把瓦罐燒紅以後再放醋進去,讓醋的香味兒在全村彌漫的習俗。

據說四川人在中秋節不僅要吃月餅,還要殺鴨子吃麻餅和蜜餅,有的地方還會自製小桔燈掛在門口。還有的地方會祭拜土地神,並且組織演雜劇。

全國各地的中秋習俗如百花齊放爭奇斗艷,無論什麼樣的習俗只有一個祈願,就是人月兩團圓。最後,小編在這里祝大家中秋快樂、平安健康。

7、貴州遵義有什麼民俗?

開耕。春節後第一個庚日賀褲,農民驅牛至田間犁田,或執鋤於旱地畢源探挖數鋤,以手拍態示一年農事開始。

8、貴州中秋節是怎麼過的?七百字作文

中秋將至,似乎人們都在期盼著,或盼望著一家團圓其樂融融地觀賞者中秋的圓月,或舉頭望月憑借著這個眾人團圓的日子,徹頭徹尾地將內心對親人對故鄉的思念宣洩一番。我從沒有體驗過遠離自己的獨自處在外地的生活,所以沒法感受出門在外遠離家鄉的遊子的思念心緒。
中秋夜裡的一切都是那樣的寂靜,我家的院子里那幾盞路燈顯得搖搖欲熄。此時此刻,我的思緒我的心情像是被對月思鄉的遊子們傳染了一般,院子上空的那一輪明月在這幽靜的環境里顯得是那樣孤獨,那樣純潔,那樣光亮。此時我的心中涌現了無數話語要向這茫茫月色的傾訴。
我不由想到了蘇軾的那一名句「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睛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今天是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
農歷八月十五日我國傳統的中秋節。因處於秋天的中間,故此名。在這一天天上的有一輪皎潔的明月,形如玉盤一樣非常圓,所以就有「中秋月正圓」之美稱。我國民間把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中秋節作為家人團聚的日子,所以中秋節也叫團圓節。
我愛太陽,但我更愛月亮,那種白玉盤似的月亮。在我眼裡,太陽是個豪放,熱情的男孩,而月亮則是個溫柔,恬靜的女孩。我愛這種恬靜也愛這種優雅。再望著那輪明月,我感覺她如同天空中鑲嵌著的一顆碩大的明珠,光澤艷麗,閃閃發光;她如同一塊無與倫比而又價值連城的玉盤,純潔高雅,討人喜愛。瞧,天空飄來了朵朵淡雲輕輕地遮住了月亮,只看見在雲層中穿行閃光。她擠啊,使勁想鑽出來。一陣陣涼爽的晚風吹來,雲散了,月亮重新露出了她清麗的臉蛋,像小女孩撩開了披在額上的烏發向大地露出微笑。我卻覺得那穿於雲層的月亮似乎更蓬勃而又富有詩意。我又發現月姑娘正用月光鋪成一條小道,直延伸到我眼前,好像是在邀請我到她的家裡去做客呢!
今天夜晚,我們一家人來到院子里,一人搬了把小椅子,靜靜的坐著,悄悄的等著,一輪明月的升起,終於,這個小女孩露出了小腦袋,看著人們,好像還有些羞澀,漸漸的,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她,呵呵,也膽大了起來,不停地爬向天空,我們一家人看著她,像看著一塊寶玉似的,一刻也不想將眼神兒轉移。
這是,姥姥拿出一盤月餅,給大家分開來吃,每個人都笑眯眯的,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心裡美極了!
周圍依舊是那樣的寂靜,我也漸困了,悄悄進入了夢鄉,唯獨只有那輪明月依舊散發著那優雅,溫柔的光,依舊是那樣純潔、恬靜。好美麗的月色。
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中秋之夜啊!

9、中秋節別的地方怎麼過的?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俗呼為八月節。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於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現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廟會上見過。中秋節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裡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里有「中秋臨節,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並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並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庄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賞奴僕錢,鋪戶放帳帖,每節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裡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pagebreak@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於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製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供後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於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緻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麼?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捨的精神的精靈。於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於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並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看來糕點如此,藝術作品和其他許多事情,確實也都是這個樣子。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 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 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 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的古跡。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於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於桌案 上,拜月後,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現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雖然祭月的習俗開始年代無法確定,就現有的文字資料來看,漢代枚乘的《七發》中說,「客曰:將以八月之望,與諸侯並往觀潮於廣陵之曲江」,這或許是今天中秋後觀錢塘潮風俗的由來。大約到了魏晉之時,開始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歐陽詹在《長安玩月詩》序中說:「八月於秋,季始孟終,十五於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則寒暑勻,取之月數,則蟾魄圓。」待到宋時,才正式定為中秋節:「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月餅被列為節日佳品,蘇東坡就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佳句。南宋中秋節活動,則更為豐富多彩:民間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義。是夕,人家有賞月之舉,或攜湖海,沿游徹曉。蘇堤之上,聯袂踏歌,無異白日。並在江上施放萬盞「小點紅」(小羊皮燈),燦如繁星,十分可觀。明清以來,「賞中秋」的風俗,更加盛行。許多地方還形成燒斗香、走月亮、放天燈、樹中秋、點塔燈、舞火龍、曳石等特殊習俗。至今,每逢中秋佳節,民間仍盛行賞月、吃月餅和團圓飯以及舞龍、點塔燈等習俗。 ●北京 老北京的傳統月餅有自來紅、自來白和提漿月餅。提漿月餅是指月餅皮面的一種製作方法,說通俗點「提漿」就是熬糖漿,另外在皮面中還要加入一定比例的大油,以起到酥鬆的作用。有回民購買時,就把大油換成黃油。這種月餅的特點是皮酥、餡香,「老北京」中秋特愛吃。 菜式上,八月秋高蟹正肥,中秋正是品嘗螃蟹的時節,北京尤其講究品嘗醉蟹。 ●福建 福建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正是鴨子最肥壯的季節。福建人用福建盛產的檳榔芋和鴨子一起燒,叫檳榔芋燒鴨,味道非常好。 ●山東 即墨等地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山西 潞安人在中秋節會宴請女婿。大同縣月餅稱團圓餅,大至二、三尺,中秋夜且有守夜之俗。 ●陝西 西鄉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亦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pagebreak@ ●上海 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則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浙江 杭州的蒓菜鱸魚燴之所以成為中秋家宴上的菜餚,不僅僅是因為這一時節的蒓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蒓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史實,這一故事不僅成為千古美談,並使蒓菜成為思鄉的象徵。 蒓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蒓菜又稱馬蹄草、水菜,是水生宿根生葉草植物。蒓菜的根、莖、葉不僅碧綠清香,鮮嫩可口,而且營養豐富。蒓菜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但以秋蒓為多為好。 ●四川 除吃月餅外,四川人也在中秋節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 @pagebreak@ 在川西地區,煙熏鴨子是中秋節必備佳品,因那時當年生鴨已長大,肥瘦適宜。師傅選當年生的仔鴨,宰殺後褪盡羽毛,開膛取出內臟,洗凈後,去翅尖、鴨腳,加鹽碼味腌漬一夜後,入沸水中略燙至皮緊,撈出抹乾水分,置熏爐中,用稻草煙熏至呈茶色,出爐放入鹵鍋中鹵熟,食時改刀裝盤,色澤金紅、肉質細嫩、煙香濃郁的煙熏鴨即成。製作煙熏鴨,鹵水的調制極為重要。鹵水要用老鹵,每次鹵時加入適時的香料,食鹽、糖色,鹵制時要用重物將鴨子充分壓入鹵水中,鹵制時間一般以20分鍾左右為宜,時間過長鴨肉質老,影響質量和口感。 ●廣東 潮汕中秋美食品種頗多,這與潮人過中秋節的文化內涵、潮地氣候、農事生產有很大關系。主要可分為三大類:一是糕餅類,潮汕各地月餅,甜的、鹹的、葷的、什料的、多味的各式各樣種類繁多。還有面餅、軟糕、雲片糕均為中秋節糕餅,為潮人送親戚之佳品,可說潮人送月餅是睦親的習俗;二是潮地中秋節季,天高氣爽正是水果成熟之時,柚、柿、楊桃、菠蘿、石榴、橄欖、香蕉等也是潮人中秋的另一類美食;三是農產的芋頭、南瓜,潮人用其製作芋泥、瓜漿也是潮人喜歡的。其中,中秋月餅是潮人一年一度的傳統食品,過中秋節,沒有一個潮汕人不品嘗一下月餅的滋味的。雖然月餅可以有各種形制,潮汕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要求是正圓形。芋頭、糍粑等也是潮人中秋必吃的。 ●貴州 黔式月餅不同於廣式月餅,它是用烤的方法,用麵粉500克、豬板油、糖稀、清水拌勻 揉成水油皮;麵粉250克與豬油拌合擦成「干油酥」。分別下劑後,將干油酥包入水油皮中,開暗酥製成40克一個的酥皮坯劑子,再將每個劑子按圓餅皮子備用。芝麻、瓜子肉、核桃烤熟,剁成細粒混合,加入熟火腿末、大棗、瓜蓉、熟粉、冰糖、鹽拌勻成餡料。 @pagebreak@ 將適量的餡 料包入皮坯劑中,收口朝下,壓成扁圓形,放入刷過油的烤盤中,入烤爐用面火210℃,底火180℃的爐溫烤15~20分鍾至表面金黃、裡面成熟即成。色澤金黃、外殼酥脆,層次分明;餡心甜中帶咸,香甜爽口,營養豐富。師傅說酥層要開得薄而均勻,月餅坯子入烤盤時要墊上一張白油紙。 ●台灣 高雄縣飼養水鴨的風氣很盛。中秋節前後正是水鴨公初長最嫩的時候,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節宰食水鴨公加菜,成為當地中秋的特色。宜蘭地區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還吃一種叫「菜餅」的食物。菜餅以麵粉為材料,中間抹上黑糖烘焙而成。台南地區則有在中秋節吃麻薯的習俗。 近年來,台灣的中秋節又發展出一種新的活動———烤肉。 此外,台灣一食品公司根據消費層次的不同需求和中秋節期間暑氣未消的特點,推出全新概念的中秋雪月餅。何為雪月餅?雪月餅就是冰淇淋月餅,清涼降溫,口感滑爽,內餡分三種口味———香檳甜心、夏威夷派對、維也納咖啡。此款月餅還全面採用日式精緻包裝、具有保溫作用的保力龍包裝盒,保證雪月餅在一定時間內不融化。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