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端午節,用艾水洗澡的好處?
艾葉泡澡可以預防春夏季節身上長癤瘡生痱子,治療濕疹,還可以很快緩解皮膚瘙癢。「艾草浴」有驅寒氣、濕氣、除菌、止癢、潤膚、活血、通絡的好處,所以也有諺語謂「洗了艾草浴,一年身上好」。
艾草浴是指用艾草煎湯洗浴,驅寒祛毒的一種方法。艾草氣味芳香,形色可玩,成為端午節必備之物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而洗艾水澡也成為古代端午節的一個重要活動。
我國自古民間就有五月初五,掛艾葉、懸菖蒲、灑雄黃、洗艾浴的習俗,特別是在許多地區新生兒及產婦也要用艾葉水洗澡,這些習俗一直流傳至近代。艾葉殺菌消毒、潔凈空氣,對預防疾病的傳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1)端午節的濕疹怎麼辦擴展資料:
艾草主要價值:
1、葯用:全草入葯,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作用。歷代醫籍記載為「止血要葯」,又是婦科常用葯之一,治虛寒性的婦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與哮喘,煮水洗浴時可防治產褥期母嬰感染疾病,或制葯枕頭、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及虛寒胃痛等。
2、經濟:艾葉曬干搗碎得「艾絨」,制艾條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殺蟲的農葯或薰煙作房間消毒、殺蟲葯。艾曬乾粉碎成艾蒿粉,是畜禽優質飼料添加劑。還可以做天然植物染料使用。
3、食用: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2、端午洗艾葉水的寓意
端午節洗艾葉水的寓意是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我國古代,早就有用艾葉防瘟疫的方法,現在醫學也證明了,艾草具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用來來泡水洗澡的話,對身體健康有一定的好處,同時艾葉水,也是寄託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
端午為什麼要洗艾葉水
端午節是我國非常重要的傳統節日,有著虧大首非常悠久的歷史,相傳這一銷數天是人們祭奠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日子,在很多地區,都有吃粽子、劃龍舟、艾蒿等習俗,仿如還會在這一天洗艾葉水,不過很多人都只知道要這么做,卻不知道這么做的原因。
在端午節用暗夜水洗澡,寓意是驅邪避瘟,用艾葉防瘟疫的方法由來已久,是我國防瘟疫的功臣,而現代醫葯學中,也證明了艾草有抗菌抗病毒的效果,所以用它來泡水洗澡的話,對我們身體是有很大好處的。
艾葉泡水非常簡單,將新鮮的艾葉放到洗澡盆中用熱水浸泡10分鍾左右,接著將艾葉拿出來,等調整水溫到適宜的溫度就能進行沐浴了。用艾葉泡水洗澡,能消除身上長的小紅疙瘩、對濕疹也有一定的療效。
3、端午節都用哪些草葯煎水洗澡啊?
端午節用艾草洗澡。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 《荊楚歲時記》:「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
4、端午節洗"草葯浴"對疾病有什麼作用?
按照民間習俗,人們要在端午節舉行一些保健活動以預防疾病。"草葯浴"就是這種習俗的內容之一。端午傳統的"草葯浴"除了用香草外,還可用鮮艾草、菖蒲、銀花藤、野菊花、麻柳樹葉、九節楓、蕁麻、柳樹枝、野薄荷、桑葉等煎水沐浴。
香草具有芳香開竅、溫氣血、散寒濕、消毒、防腐之功效。
艾葉浴對毛囊炎、濕疹有一定療效。
菖蒲葉及根芳香化濕可治惡瘡疥癬。水浸劑對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外用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對消除老年斑、汗斑有一定作用。
新鮮的桑葉性味苦、甘、寒,具有疏風清熱、清肝明目等功能,用它煮水洗澡,可使皮膚變細嫩。
薄荷揮發油有發汗、解熱及興奮中樞的作用,外感風熱、咽喉腫痛的病人洗浴特別有用,還能麻痹神經末梢,可消炎、止痛、止癢,並有清涼之感。夏季常用此沐浴,可防治濕疹、痱子等皮膚病。
野菊花有散風、清熱、解毒、明目、醒腦的作用。
黃菊花清熱解暑、美容肌膚,最適宜腦力勞動者洗浴。
銀花藤有清熱解毒、通經絡的作用,沐浴後,涼爽舒暢,可敗毒除燥,治痱效果最理想。
用桉樹葉、麻柳葉、九節楓、柳葉、蕁麻等草葯沐浴,具有祛風除濕、活血消腫、殺蟲止痛,止癢嫩膚等功效。
草葯浴不但可消除疲勞、清潔皮膚、增強皮膚的血液循環,還可預防和治療痱子、各種皮膚瘙癢、汗斑、狐臭、老年斑、皮炎等皮膚病,並且具有潤滑、增白、增香等作用。如用草葯湯來洗頭,可消除頭皮屑;用來浴面,可清除暗瘡,防止青春痘的滋生。
5、過敏皮膚癢止癢土偏方
<
6、端午百草都是葯,艾葉、粽子竟然有這么多好處 ,你都知道嗎?
艾葉菖蒲掛起來 ,粽子一到位端午的氣氛就出來了。其實,這些沿襲千百年的端午傳統蘊藏了不少養生玄機。今天,我們來聊聊端午里的中草葯。端午節,端,是「開端」的意思;午,在十二地支中屬火。端午,意味著一年中陽氣最旺的時候開始了。在這時節里,高溫濕熱,天氣煩悶,蚊蟲滋生。也正因為如此,端午節逐漸演變成一個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驅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節。
1、艾葉艾葉,我們習慣稱為艾草,端午前後,家家戶戶喜歡在門前懸掛艾草。具有溫經止血、散寒之痛的功效。外用可祛濕止癢。端午前後的艾草,陽氣最純,葯氣最濃。

食:艾葉煮雞蛋
做法:煮雞蛋時放入艾草
功效:活血調經。可用於宮冷不孕,月經不調、痛經等人群。
浴
鮮艾葉可塗擦,或煎湯熏洗,對皮炎、濕疹等疾病有一定功效。艾葉煎水洗頭,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安眠的功效。艾葉煎水沐足,起溫經散寒通絡功效。

葯枕
用細軟干艾草做成艾枕,可祛風散寒,止寒濕型頭痛。
端午灸
中醫素來有「端午灸」的傳統,為的是將端物改或午時節逐漸生發的陽氣利用艾草通達於體內,溫通氣血、溫經散寒、通絡止痛,從而實現遠勝平時的治療功效,實現冬病殲乎夏治,如艾絨灸。
2、菖蒲
端午人們清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菖蒲的氣味比罩伍艾葉要緩和一些,更適合室內懸掛。菖蒲: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殺蟲滅菌的葯物。據《本草綱目》記載,菖蒲,形葉片直立挺拔,如一把長劍,古人稱菖蒲「葉如劍刀」,寓意其可「斬千邪」,邪蟲毒物自是不敢輕易進屋,古人心中也將其認為是吉瑞的象徵。
3、雄黃
雄黃,其葯性辛而苦、溫,有大毒;歸肝、胃、大腸經。主要是外用於殺蟲、解毒,治療癰腫疔瘡。 雄黃的成分是硫化砷,一經加熱就會變成三氧化二砷,說三氧化二砷您可能不知道,但是它還有個名字叫做砒霜。

4、中葯香囊
佩戴香囊,也是一種預防傳染病的方法。端午時節,蚊蟲滋生,中葯香囊具有驅除蚊蟲、避邪除穢、調攝養生的功用。自製端午香囊用到的中葯有青蒿、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白芷、丁香、辛夷、麝香、冰片、蘇合香等。將這幾味中葯研細,然後放在緻密的布袋中,縫合好。可以佩戴在胸前、腰際或肚臍處,也可以把香囊掛在門口、室內或車內。這幾味中葯,中醫認為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九竅的功能,起到防病的目的。由於香囊中的葯物有通竅的作用,孕婦、支氣管哮喘及過敏體質要禁用。另外要保持香囊的乾燥,注意防水、防潮。

5、粽葉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稱粽葉具有「清熱止血、解毒消腫」的功效。包粽子的葉子,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或荷葉。葦葉可以清熱生津、除煩止渴;竹葉可以清熱除煩、利尿排毒,使暑熱之邪從小便出;荷葉能清熱利濕、和胃寧神,屬於 「天然綠色食品」

6、粽子
粽子裡面的糯米味甘性平,補中益氣、健脾止瀉、止汗。但是它有一個缺點,對於消化能力的要求比較高。如果脾胃虛弱的老人和孩子最好少食,特別是小寶寶盡量不吃。剛剛病好的人消化能力虛弱,也建議不吃。痰濕火熱盛、有積滯的人也建議少吃或不吃。粽子中的紅豆薏米:健脾、利水消腫、養心;粽子中的紅棗花生:健脾潤肺安神。另外,如果我們吃肉粽,裡面有蝦仁、鴨蛋等葷食,可以泡杯山楂麥芽陳皮茶,可以消食、去濕、理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