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過中秋節的圖片
1、中秋的習俗(最好帶圖片)
現在中秋節的「節味兒」到底在哪兒?除了在購買月餅時我們內心會感受到節日的「氣氛」外,我們還能從哪裡尋找到中秋節的蹤跡。中秋節當天我們都會干什麼?逛街、陪父母、旅遊還是獨自宅在家?在此,帶你一起尋找我國中秋節的民俗活動……
1
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酥是油酥,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2
賞月
賞月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3
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
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5
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代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6
玩兔兒爺
兔兒爺是中秋節期間,給孩子們玩耍娛樂的一種泥塑玩具。其形狀是人形而有兔嘴兔耳。頭上豎兩只長耳朵,嘴是三瓣的兔子嘴,其他地方跟人沒什麼區別。現在尋常市面上已見不到兔兒爺的蹤影,只是作為民俗文物在民俗博物館之類的地方展覽,或者在工藝品商店裡出售。年輕人對它所知不多,而老人提起它來就津津樂道。
7
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泛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8
偷蔥偷菜
相傳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別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蔥,就表示她將來會遇到一個如意郎。台灣有句俗語「偷著蔥,嫁好郎;偷著菜,嫁好婿」指的就是這一習俗。
9
吃鴨、螺和芋頭
我國西南的仫佬族講究在這一天買餅子,殺鴨子。南京的桂花鴨、鹹水鴨、樟茶鴨也往往在這個時候賣得很旺。如果你什麼都沒找到,拎一隻北京烤鴨回家吃,估計味道也不賴。 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後經查,螺肉所含的維生素A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可見此說法言之有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0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但到了現在,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了。(綜合)
2、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1、中秋節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至今已歷史悠久。「中秋」這一詞最早記載於《周禮》。因我國古時的歷法,農歷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稱為「中秋」。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個月名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節才成了固定的節日;
2、中秋節的習俗是祭月、燃燈、賞月、追月、觀潮、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豎中秋、耍祿仔、扎燈籠、玩花燈、燒斗香、拜祖先、舞火龍、聽香、燒塔、中秋宴俗、玩兔爺。
(2)怎麼過中秋節的圖片擴展資料:
中秋節地位:
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最早起源於初唐時期,唐朝時期已經有了中秋節活動,而宋朝時期是我國中秋節活動比較盛行的時期,而在明清時期,中秋節的地位已經與春節的地位沒有什麼區別了,受到了中華文化的影響,東亞和東南亞的某些地區也會過中秋節,在華人華僑的主要聚集區,中秋節的氣息會更加明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秋節
3、中秋節圖畫怎麼畫
關於中秋節的簡筆畫:
中秋節到了,當然少不了月餅了,看兩只兔子在搶月餅呢!這幅畫先畫出左邊的兔子,再畫出中間的月餅,在月餅上寫出「中秋快樂」再在右邊畫出一隻兔子,畫出輪廓後,畫出嘴巴和耳朵,再加上其他細節,就完成了。
先畫出一張布,在布上畫出三塊月餅,再畫出一個花瓶,最後在畫出一個刀具,就完成了。
中秋節當然要和家人在一起了,這幅就是團圓畫。畫這幅畫,先畫出後面大大的月亮,在月亮周圍畫出一隻玉兔,在月亮前面畫出一家人,最後加上一些細節,這幅畫就完成了。
嫦娥是中秋節的主要人物,下面教大家畫嫦娥。先畫出一個輪廓,畫出嫦娥的容貌,在畫上手中的玉兔,然後畫出其他的小細節,最終就完成了。
4、中秋節的思維導圖怎麼畫?
中秋節的思維導圖如下圖所示:
記憶中所有的中秋節都是快樂的。孩童時對燈籠的迷戀、青蔥歲月的浪漫舉動、以及現在為一家老少的奔忙,我都覺得非常美好。盼望著盼望著,中秋節又來了,我們是用思維導圖迎接中秋,了解中秋的。
注意事項: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舞火龍、觀潮、猜謎、廣東豎中秋、耍祿仔、扎燈籠、燒斗香、燒塔、蒙古族追月、雲南德昂族「串月」、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5、中秋節的圖畫怎麼畫簡單又漂亮的
中秋節簡單畫法如下:
中秋節簡筆畫步驟一
中秋節簡筆畫步驟二
中秋節簡筆畫步驟三
中秋節簡筆畫步驟四
中秋節簡筆畫步驟五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侍祥備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對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老毀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代。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宴穗老的淵源。祭月作為民間過節的重要習俗之一,逐漸演化為賞月、頌月等活動。
6、中秋節的圖畫怎麼畫
中秋節的圖畫如下:
材料准備:筆、紙張等。
操作步驟:
1、喚激首先在畫的左上角寫上中秋佳節四個字,用來表明這是一幅關於中秋節的畫,然後在下面畫上柵欄,一堆小草,然後在畫一隻兔子,站在小草旁邊,望向天空。
2、然後畫上兩個圓框,等會用來寫上關於中橋衫秋節的內容,兩個圓框的旁邊畫上雲朵,然後接下來再畫上一隻兔子,坐在雲上,手上拿一個月餅,與下面的兔子對視。
3、接下來給整幅畫塗上自己喜歡的顏色。
4、然後根據找到的關於中秋節的內容寫在兩個圓框內就完成了。
總結:以上就是中秋節的圖畫的畫法,可以和消襪自己動手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