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應該什麼時候吃團圓飯
1、中秋節的習俗和時間?
中秋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此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中秋節一般有吃月餅以及賞月的習俗。
習俗有:
中秋祭月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文人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但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民間拜月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中秋詩句: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中秋》 (唐)李朴
皓魄當空寶鏡升,雲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宋)蘇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2、中秋節的過節時間和節日習俗
陰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
中秋節主要的習俗就是吃月餅、賞月、玩花燈,月餅也成為了中秋節朋友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一種禮物,同時棚桐脊中秋節也是一家人吃團圓飯的日子。中秋節又可以叫作八月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在中秋節的時候,人們就要吃月餅、桂花糕、桂花糖、桂花酒等等。其中月餅寓意著一家人和睦團圓鏈滲,是一種非常吉利的飲食,而桂花則代表了平步青雲、大富大輪寬貴,很適合在中秋飲食。
3、你們當地有什麼特別的中秋節習俗?
一、中秋佳節吃月餅
說一下大家都知道的一個中秋習俗,中秋有叫做八月十五,都知道在這個日子裡都一般吃的是月餅,其實這個習俗是從很久以前流傳下來的,已經有著很長的歷史了,這個記得我小的時候奶奶總是給我講一些關於一些中秋的事,這個是對我比較深刻的,因為奶奶在我小的時候,奶奶經常給我講一些神話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其實這些故事對於小時候我是特別愛聽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古老而美好的神話故事。之前也是在詩中有所體現的因為圓圓的月餅也象徵了每到中秋的多了一份團圓的意義,所以有句話說的是中秋佳節月亮圓,合家團圓,所以從很早以前,月餅已經開始在流傳了,流傳到今現在幾乎家家戶戶都知道吃月餅的習俗,當然傳到我們現在的社會,那也是一定要吃月餅的,畢竟這是一個古老的習俗。
吃月餅也象徵著團圓,因為這個時候一般都是一家人聚在一起,月餅一般都是甜的,是表達了一個苦盡甘來的表達,也是對生活團圓、甜蜜的一種嚮往。
二、中秋佳節玩花燈
因為花燈是中秋節的一種活動,中秋這些活動是一些我們娛樂的,其實在這個節日里也是比較特殊,因為這天也是女孩子與男孩子約會的一個好時機,也是古代一個習俗,一般中秋的花燈在一些普通的家庭里都掛上了,也是因為小孩比較喜歡,同時你也會在不同的人家或者大街小巷會看到各種不同設計風格的花掛滿了不同的地方,那景象甚是壯觀。
所以玩花燈不僅僅是一種娛樂,還是中秋的一種習俗,因為一般小孩也都比較愛看花燈,所以現在的花燈也是在升級,也在不斷更新與成長。
三、中秋佳節吃團圓飯
這個說起來大家比較熟悉,因為每次中秋的時候,都是團團圓圓的日子,回到家與家人吃一頓飯都是特別開心的,因為很多出門在外的人可能回不了家也一般,但是也會給家裡打電話問好,因為常年在外,其實這樣的人群佔了不少部分,因為家遠或者在外多掙點外快不回家的,其實對於這方面的人們來說是特別不容易的,一般不回家的也會在晚上吃月餅的,以表示對家鄉的思念,因為對於這部分人說真希望回家吃個團圓飯,有些人就回家與父母吃一頓團圓飯。
4、中秋節吃團圓飯嗎 中秋節吃湯圓嗎
中秋節吃團圓飯。中秋本身就有著團團圓圓、闔家歡樂的傳統寓意,中秋節的月亮以舉禪返及月餅等都有著團圓的寓意,因此在中秋節當天是很有必要吃團圓飯的。即使是遠在他鄉沒辦法團圓吃團圓飯,也可以打個視頻電話去和自己的家人道道平安,說下自己的日常。以上就是關於問題“中秋節吃團圓飯嗎”的解答,接下來是關於中秋節的補充內容,有興趣的觀眾歡迎繼續觀看。
關於中秋節的補充
1、中秋節的介紹: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源於對天象的崇拜,在最早期是只有達官貴人才會過的節日。
2、中秋節的歷史:中秋節早在上古時期就已經開始存在,正飢而漢代則開始普及中秋節的節日,然後到了宋朝,中秋節開始盛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種各樣的中秋習俗,其中有不少也保留到了現在。
3、中秋的時間:最初的中秋節時間是我國二十四節氣當中的秋分當天,不過後來就改成了如今的夏至八月十五。
4、中秋的范圍:中秋在早期是只有中華民族才會過的節日,不過隨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日益影響著世界,如今一些東亞以及東南亞國家也會開始過中秋節。
中襲沒秋節吃湯圓嗎
5、2021年中秋夜好嗎?中秋夜要吃團圓飯嗎?
2021年中秋夜好嗎?
2021年中秋夜是農歷二零二一年八月十五(公歷2021年09月21日,星期二)的夜晚。【2021年中秋黃歷所宜】
祭祀 建基 理發 開生墳 築堤防 入山伐木
【 2021年中秋 黃歷所忌】
結婚 出行 宴會 搬家 入宅 交易 動土 安床 赴任 安葬
提親 求婚 訂婚 開工 開張 開業 裝修 經商 開倉 開渠
上樑 豎柱 穿井 畋獵 剖腹產 出貨財 出入財物 整手足甲
凶煞宜忌: 天瘟,天棒,白虎黑道,殃敗拿猜,雷公,血支,游禍,五離,土王用事,鬼慎唯哭
從2021年中秋的黃歷來看,這天值神白虎,且為黑道日,屬於不好的日子。
中秋夜要吃團圓飯嗎?
中秋夜有吃團圓飯的習俗,因為中秋節是團圓節,即與家人相聚的節日。中秋節最初是祭月節,很多習俗都是由當初的祭月活動衍生而來的。祭月活動一般以家庭為單位,向月神獻上供品,許下美好的祝福,最後再由家主將供品分給家裡的成員,這是團圓飯的最初形式。
在經過漫長的演變後,中秋節逐漸稱為團圓節,不管是平民百姓,還是達官貴人,都會在中秋節這天回到家中,和親人吃上一頓豐盛的團圓飯。人們認為,在中秋節這天吃團圓飯,可以保佑這個家庭和睦幸福,所以中秋夜的團圓飯不僅僅是一頓飯,還蘊含了數萬人民對家的美好寬敏培祝願。
6、中秋節時間習俗
中國農歷八月十五就是中秋節,也是秋季時間中間部分,中秋節來源很古遠,至少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在古代有祭天的儀式,到了唐代宋代以後,中秋節的拜月儀式也更為人們所重視,中秋節也是慶祝豐收的節日,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喝酒、吃月餅、賞月,很多大戶人家也會在院子裡面擺上香案,放上各種果品,尤其是月餅,中秋祭月的月餅一定是圓的,取的就是團圓的意思。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中秋節吃月餅是來源於元代,當時人們為了反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約定在八月十五這一天起,採取互贈月餅的方式來傳遞紙條、傳遞信息,不過這種說法不是很准確,在元代初期民間就已經有了贈送月餅的習俗了。
中秋節過節的時間是指的農歷8月15日這一天,主要習俗就是拜月吃月餅,這一天也是家人團圓吃團圓飯的日子。
7、過中秋節一般是先照月還是先吃團圓飯?
過中秋節一般是先先吃團圓飯,再照月。
8、中秋節為什麼要吃團圓飯?
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所以要吃團圓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