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橫店中秋節吃什麼

橫店中秋節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4-23 20:10:50

1、中秋節有什麼傳統食物

中秋節有什麼傳統食物1

中秋節應該吃什麼傳統食物

1、桂花糕

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有吃桂花糕的習俗,桂花糕是一種非常美味的食物,散發著桂花獨有的香氣,非常受人歡迎。

2、月餅

月餅也是中秋節的傳統小吃之一,可以說已經成為中秋節的代表。每年中秋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准備許多月餅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月餅的種類非常的多,所有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口味來食用。月餅通常是圓圓的,一家人可以分著吃,代表著團圓和睦,有著良好的寓意。

3、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田螺的肉質肥美,口感極佳,而且田螺還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

4、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雖然這個時候的大閘蟹價格非常昂貴,但是也阻擋不了人們對它的喜愛。

5、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是一種觀賞性的植物,還有食用的價值,我國用桂花釀酒已經有很久的歷史了,桂花酒也是一種十分受人歡迎的酒,有許多女孩子很喜歡喝。

6、芋頭

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芋頭是一種粗糧,對人的身體很有好處。

關於中秋節的故事

1、玉兔搗葯

此傳說最早見於《漢樂府·董逃行》:「玉兔長跪搗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盤,服此葯可得神仙。」相傳月亮之中有一隻兔子,渾身潔白如玉,所以稱作「玉兔」。這種白兔拿著玉杵,跪地搗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葯丸可以長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廣寒宮中最早的玩伴吧。

2、玄宗游月

相傳唐玄宗與申天師及道士鴻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興起游月宮之念,於是天師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雲,漫遊月宮。但宮前有守衛森嚴,無法進入,只能在外俯瞰長安皇城。在此之際,忽聞仙聲陣陣,清麗奇絕,宛轉動人!唐玄宗素來熟通音律,於是默記心中。這正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日後玄宗回憶月宮仙娥的音樂歌聲,自己又譜曲編舞,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

3、吳剛折桂

關於中秋節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後,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

4、貂蟬拜月

貂蟬是東漢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國色天香,有傾國傾城之貌。傳說貂蟬降生人世,三年間當地桃杏花開即凋;貂蟬午夜拜月,月里嫦娥自愧不如,匆匆隱入雲中;貂蟬身姿俏美,細耳碧環,行時風擺楊柳,靜時文雅有餘,貂蟬之美,蔚為大觀。正是因了這種美貌,讓弄權作威的董卓、勇而無謀的呂布反目成仇,使得動亂不堪的朝野稍有安寧之象。

中秋節對於中國人的意義是什麼

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歷法,一年有四季,每季三個月,分別被稱為孟月、仲月、季月三部分,因為秋季的第二月叫仲秋,且又因農歷八月十五日,在八月中旬,故稱「中秋」。到了唐朝初年,中秋節中秋節才成為了固定的節日。

1、團圓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都是千古絕唱。吃月餅是節日的另一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正如蘇東坡說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張九齡說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3、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中秋節有什麼傳統食物2

美食

月餅

鐵打不走的食品,中秋節,家家戶戶盼望著團員,和睦,共享天倫之樂。如果在今天晚上,一家子或者幾家子一起集合,在戶外的大桌子上面,看著月亮,切著四斤的大月餅,每個人都會非常的開心的,同能還能家家人朋友的關系。

泡茶

月餅是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的食品,雖然好吃,雖然一年只有那麼1次,但是也要注意進肚的份量。這個時候,不妨沖一壺普洱,鐵觀音,或者是西湖龍井,天山雪菊,絕對是最佳的搭配。

湯圓

這個湯圓,以前是自己家裡人今天白天就用糯米粉一起製作的手工湯圓,粉裡面增加一些紅粉,使得湯圓是紅色的,今天晚上拿出來一起品嘗,象徵著家人甜蜜,生活甜美之意。

小零食

這里說的零食包含的.內容不是很廣,比如可以增加一些花生,腰果,松子,小米餅,這樣可以讓你在今天晚上充分得到最完美的味蕾。

湯類

南方地區比較懂得享受燙的文化。一般來說,中秋節是夏季,天氣還是比較炎熱,那麼南方地區的家庭多數會在今天買足清熱解暑,滋補型的材料,放入砂鍋,跟雞或者豬骨頭一起熬制幾個小時,最後等到晚上一起分享這個美味。

中秋節美食

1、吃月餅

在中秋節這天,不管是古代還是現代,月餅是家中必不可少的小吃。可以說什麼都可以不吃,但是月餅一定要吃。因為不單單是吃月餅的味道,更是有一種與家人團聚的甜蜜感。即使不能回家與家人團聚,也能把相思寄託在月餅上。

2、吃螃蟹

吃螃蟹也是中秋節比較興盛的一種吃法,首先是有詩句曰:「九月團臍十月尖」,這里的九月團臍其實就是指九月的雌蟹肉質最好,而十月則是雄蟹當道,因此在九月份,也就是中秋節的年份,我們可以吃到膏香肉嫩,甘香流油的蟹黃、白嫩鮮甜的蟹肉,因此也廣受民眾的喜愛。

3、吃石榴

吃著月餅、螃蟹,當然也需要水果來搭配。中秋節正是石榴豐收的時候,石榴子紅似瑪瑙,沒剝開前外表圓圓的,亦有吉祥、團圓的意思。

4、吃糍粑

糍粑是一種很常見的小吃,在中秋節這天吃糍粑,一方面為了紀念出國大將軍伍子胥,另一方面中秋吃糍粑預示著家家戶戶團結幸福,生活甜蜜。

2、中秋節習俗吃什麼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可謂是節日的必備禮品了。那麼除了吃月餅,你還知道中秋節應該吃什麼嗎?

1、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是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吃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者手手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2、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酒香甜醇厚,度數較低,不易飲醉,色澤美麗透明,一年四季皆可飲用,男女老少皆宜。常飲桂花酒對養顏美容、護膚很有幫助。古人認為桂花為百葯之長,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故在古代,桂花酒多為人們敬神祭祖的上品。中秋佳節,在一輪圓月之下,與家人共同品味桂花酒的醇厚美味,想想都令人神往呢!

3、吃團圓饃

中秋佳節,烙一個團圓饃,全家人分享,在外的遊子不能歸來,也要保留一份,直到歸家時吃到家鄉的味道。團圓饃,即陝西關中農家自製的大圓月餅,用精麥面做制三至五層的大圓餅,每層周圍雕塑著各式各樣的花朵。此餅看起來十分美觀,象徵著家庭大團圓。拜月時作為向月亮的獻禮,拜月後分而食之。一家有多少人,切成多少塊。合起來是一個大圓餅(團圓);分開時一人一塊,表示大團圓,全家人通力合作。

4、吃月餅

月餅象徵那一輪滿月,團圓美滿,又是合家分吃,是中秋節的必吃食品。古人把月餅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從唐朝開始。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季的瓜果為主。民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月餅的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意欲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無計傳遞消息。謀士劉伯溫便想出一條妙計。說今年會有冬瘟,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逃過一劫。大家紛紛買了月餅,回到家中,人們咬開薯宏月餅,發現裡面藏著首嫌一張號召大家起來反抗元朝統治者的條子。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3、中秋節有吃什麼的風俗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每年陰歷的八月十五定為中秋節。中秋節這一天月亮很圓,是觀賞月亮的最佳時節,古人習慣稱圓月為團圓,所以中秋節又稱為「團圓節」,顧名思義就是一家人團圓的日子。那麼大家知道中秋節有吃什麼的風俗嗎?一起來看看吧。
中秋節有吃月餅銷仔、飲桂花酒、吃芋頭、吃藕盒子的習俗。月餅是圓的,像一輪圓月,所以中秋吃月餅。家家吃月餅、賞月,喜慶又團圓,別有一番風味。每逢中秋的時候桂虧慎汪花開的最旺盛,孝李用桂花釀蜜酒,一家人歡聚一堂甜甜蜜蜜,這是一種享受。吃芋頭古人有辟邪消災之說。吃藕盒子跟月餅一樣也是團圓之意。
中秋節開始於唐朝,盛行於宋朝,到了明清的時候已經發展成中國的傳統節日了。現在不僅僅是中國過中秋節,很多海外華人華僑也過中秋節來懷念自己的祖國。古人的中秋節可不是像我們想的那樣過得枯燥乏味,而是多姿多彩的。古人們圍繞著月亮在中秋節前後開展的各式各樣的活動雖然隨著時間的發展會有一些調整和變化,但無論怎麼改變,都表達著咱們中國人的情感和信仰,聯系著咱們中國人的精神世界。
關於中秋節的詩句:
1、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2、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3、憶對中秋丹桂叢。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4、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潔。
5、好時節,願得年年,常見中秋月。
6、雲山行處合,風雨興中秋。


4、中秋節的習俗吃什麼

民諺雲:「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賞月吃月餅是傳承了幾千年的傳統習俗。事實上,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有吃柚子、板栗、菱角的習俗哦。接下來我們一起看看中秋節的傳統食物吧。

1、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習俗。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如今已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每年過中秋我都得吃下四、五個月餅呢~

2、柚子

中秋吃柚子,這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密不可分。傳統文化中熱衷在字音字義上取相同/相似的寓意,柚子與遊子諧音,中秋團圓佳節,吃柚子代表著遊子回家團圓的好寓意;柚與有諧音,俗語有道:「過節吃柚子、來年越吃越有」,因此柚子也被賦予了財源廣進的吉祥寓意。因此柚子就脫穎而出,成為中秋的熱門水果了。

3、板栗

秋涼乍起,街頭就開始飄起了糖炒栗的香氣。板栗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而且栗子富含柔軟的膳食纖維,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對老齡體弱者最為適宜。

板栗除了可以做零食,也可以入饌,著名的菜餚就有板栗鴨,板栗燒雞,板栗燉雞湯等。美味的同時,又可以完全的將板數激栗的美味發揮,所以中秋節要吃的健康,板栗菜式必不可少的。

4、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而且菱角還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可以防治食道癌、胃癌、子宮癌等疾病,兒童食用菱角,還能防治皮膚病,能輔助雹畢轎治療小兒頭瘡、頭面黃水瘡等。在《本草綱目》當中記載,菱角具有安中補五臟的功效,同時還記載其具有補脾胃、健力益氣的作用。

中秋節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也可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在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胃中的油膩當場源肆去除不少。

以上四個就是中秋節必吃的傳統食物了,你們在中秋節還會吃什麼呢?

5、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吃什麼食物

1、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桂花糕


桂花酒,八月桂花香,的確,中秋之際正是桂花飄香的時候。中秋節時許多人家都會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無論是桂花糕還是桂花酒都無一例外地散發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2、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田螺


在廣東許多地方,中秋節還會有吃螺螄的習慣。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


3、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月餅


月餅是久負盛名的中國傳統小吃之一,中秋節節日食俗。其中廣式、京式、蘇式、潮式,滇式等月餅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月餅圓又圓,又是合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在中秋節這一天是必食之品。古代月餅被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於唐朝開始。


4、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鴨肉


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制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而且,八月份的鴨子整好肥瘦適宜,口感很好,有滋陰補血的功效。


5、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南瓜


中秋宴全家團圓,少不了大魚大肉,吃些南瓜可增強飽腹感,減少脂肪的攝入。南瓜在秋季成熟,富含膳食纖維、β-胡蘿卜素,有減緩血糖升高、降低血脂、防止便秘的功效。此外,秋季乾燥,多吃南瓜,還可滋潤肌膚。


6、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時。因其紅似瑪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漿,石榴便成為桌上供品之一,象徵長壽、團圓和吉祥。這個東西沒剝開的時候可玩性大於可看性,摸在手裡涼涼圓圓滑滑的,剝開之後可看性又大於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寶石攢在一起,好看。也是取個團圓的意思。


7、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烤肉


在我國台灣省,中秋節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吃烤肉。其實多年前兩家醬油廠商在電視上大展廣告攻勢加上許多商場在中秋前夕搞起了烤肉相關產品的特賣會,所以很多人光顧。在不知不覺中,中秋節吃烤肉也變成了家家戶戶不可缺少的菜餚。


8、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芋頭


用清水煮一大鍋小芋頭粘了糖吃,是過去窮人家的實在日子。在江浙一帶,芋頭的發音與「運來」相近。所以中秋節吃芋頭,不僅僅只是享口福同樣也表示希望能夠好運連連。


9、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大閘蟹


這是江浙一帶的習俗,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節。一輪滿月,一壺清酒,幾個老友,一盤大閘蟹,個中滋味讓神往的。回到世俗的生活:不過今天的大閘蟹一定夠貴,不妨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留到明天吃也罷。


10、中秋節吃什麼傳統食物:飲桂花酒


飲桂花酒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月餅外的10種中秋節美食。

 

1、蒓菜鱸魚燴



 

在杭州,蒓菜鱸魚燴是必做的中秋家宴菜餚之一。這不僅因為這一時節的蒓菜鱸魚好吃,更是因為晉代張翰借思鄉的「蒓菜、鱸魚」,棄官返回故里的千古美談,使蒓菜成為思鄉的象徵。

 

2、菱角


 有的長輩會在中秋節用菱角煲粥,將剝了殼的菱角加米煮成鹹味的白稀粥。吃了甜膩的月餅後,喝上一碗菱角粥,既可以解膩,還能助消化,據說還可以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


3、毛豆


在江浙一帶中秋節會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當地又稱毛豆莢,而莢又與「佳」、「吉」等字諧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夠吉祥如意,萬事順心。

 

4、山東麥箭



 

所謂「麥箭」就是,先用白面攤成煎餅,再加上肉餡或素餡,然後用秫秸捲成筒狀蒸熟。中秋節當天,青島人除了要吃好中秋晚宴外,早餐、午餐一般都蒸餑餑、包子,當然還有麥箭,吃時加上調料,味道十分鮮美。


5、田螺


 田螺是廣州人和珠三角居民中秋節少不了的美食。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而且,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


6、鴨子

 

對於南京人而言,中秋節不得不吃的東西還有鴨子。中秋節吃鴨子的習俗源於元末時期,蒙古統治者欺壓漢人,漢人決定推翻元人。但當時統治嚴厲,不能明著組織斗爭,就用暗語。當時漢人稱蒙古人為「噠子」,就取諧音「鴨子」。大家約定,中秋節吃鴨子,就是中秋節大家一起採取行動,推翻元人統治。

 

7、米饅頭



 

米饅頭是寧波人中秋美食和禮品。「米饅頭」是早稻米的濕米粉發酵後蒸制的圓形無餡食品,口感好,甜而不膩,滑中帶黏,伴有微酸的酒釀香味。寧波話「饅」與「滿」音相同,以「米滿頭」討口彩。

 

8、糍粑

 

苗族人每逢傳統節日或家庭喜慶,都有做糍粑的習俗,在中秋節這個傳統的節日里,糯米糍粑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糍粑做起來非常復雜:首先取上等糯谷,最好是殼薄質軟的紅谷糯,經加工成白凈的糯米,然後用清水把糯米浸透,放進木甑里蒸糯米飯,最後放進石臼里,用杵槌舂制而成。

 

9、螃蟹

 

「無蟹不成秋」,在中秋賞金菊、吃螃蟹,是愛吃螃蟹的浙江金華人中秋節一大美事。螃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於消化,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

 

10、團圓饃



 

陝西西安一帶,每到中秋節,當地每家做饃,全家共吃一饃,稱「團圓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用大碗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出嫁的姑娘,娘家則送饃上門,以示全家團圓不忘。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