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沈陽過端午節有什麼講究

沈陽過端午節有什麼講究

發布時間: 2023-04-24 07:53:45

1、端午節有什麼講究和忌諱

端午節的講究和忌諱:

一、不吃娘家粽子

這里指的是出嫁的女兒在端午節這天不能在娘家吃粽子,古人認為出嫁的女兒當天回娘家,若是吃了粽子,就會給娘家人帶來霉運,這個習俗僅在山東部分地區流行,而在其他地區沒有這個講究,主要目的是古人認為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不能再想吃回頭飯,必須認清自己已經建立新家,應該多花心思經營自己的家庭。

二、不游泳

這里的「游」是下河游泳,端午節雖然氣溫特別高,有的地區甚至可以達到38℃,但是此時的水溫仍然很涼,不能一時貪涼下河游泳,不然很容易感冒,有俗語「吃了端午粽,還有三更凍」,也是說的這個道理,況且端午節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紀念戰國時期楚國大夫屈原的,他可是投汨羅江身亡的,這個日子下水,難免寓意不吉利。

三、兒童戴的香包不能丟

由於「五毒」的出沒,北方一些地區為了驅逐「五毒」,也就是蛇、蜈蚣、蟾蜍、蠍子、壁虎,大人會給家中的兒童佩戴香包,這個香包絕對不能在端午節丟失,不然一年之內會有大災,應該過了端午節,把香包扔到水裡,才會安然無事。

四、朋友見面不能說快樂

端午節的來源就是紀念屈原,這一天是他的忌日,由於他生前為國為民,楚國滅亡後,他不願做亡國之人,寧死也不辱節,這才投江而死,所以這是一個肅穆庄嚴的日子,見面不能說快樂,不然有辱人們對屈原的尊重。

五、夫妻不能同房

農歷五月又稱毒月,其中更是九毒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九毒日具體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及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這九天為「天地交泰九毒日」,這九天是陰陽相爭死生分判之時,同房容易導致人們元氣大傷,古人認為犯者三年內夫妻俱亡。

2、端午節的講究有哪些

1、賽龍舟畢判缺。賽龍舟,也叫龍舟競渡,流行於中國很多地區,這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最早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但到後來,人們又不斷地賦予了它以更多新的功能,體育競技成分不斷攀升,並最終成為中國民間社會一年一度的傳統體育慶典。
2、食粽子。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棕」,用箬葉或葦葉包裹糯米做成,外形為三角錐體或其他形狀。由於各地特產與習俗的不同,生產出的粽子也不盡相同,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端午食粽之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3、掛菖蒲與艾草。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沖搭、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艾葉裡面含有大量的艾油,氣味非常獨特,對於防止蚊蟲有不錯的效果,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以手辯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
4、佩香囊荷包。端午節戴佩飾香囊之類的小物件也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清香四溢,有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節小孩佩香囊,除了有避邪驅瘟之意,還有襟頭點綴之用。因為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布縫成的,玲瓏奪目,既美觀漂亮,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3、北方端午節風俗

1、五色絲線

一般在端午節佩戴五色絲線以辟邪。端午習俗甚多,由陰陽五行術數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辟邪習俗。端午日天地純陽正氣極盛,藉助天地純陽正氣辟陰邪是端午習俗之一。

五色絲線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這些習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2、掛艾草

古人認為艾草有祛邪解毒之功效,因此五月初一這天黎明時分,家家戶戶就開始在門頭上、門環上、神像前掛艾草,婦女們還要掐一枝嫩艾枝夾在耳朵上或插在頭發上。艾草大多是在自家院子里栽種的,栽種多的人家會在初一這天一大早,抱上一捆挨門逐戶地給沒有艾草的人家送去,這樣做,送艾草的人往往會贏得許多許多的祝福。

民俗活動:

端午習俗活動圍繞敬龍酬龍、祈福納祥、壓邪攘災等形式展開,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具體習俗活動主要有: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聚午宴、洗草葯水、放紙鳶、盪鞦韆、貼「午時符」、系百索子、打午時水、浸龍舟水、放紙龍、龍船飯、睇龍船。

點艾條、薰蒼術、贈香扇、曬百日姜、掛黃葛藤、畫額、佩香囊、佩長命縷、拴五色線、食粽、采葯制茶、立蛋、佩豆娘、貼五毒圖、游旱龍、劃喜船、九獅拜象、搶青、馬拉溜、掛鍾馗像、品花宴等等。

4、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端午節是我國流傳千年的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大家都要吃粽子、賽龍舟,但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和風俗都是如何形成的嗎?來和我一起看看吧!

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

龍舟,顧名思義,是形似龍的船。這艘船的船首像個高高的龍頭,船舷和船腹分別塗有不同的顏色。龍的大小不同,槳數也不同,有六對、十二對、十七對、五十二對。如參賽方式相同,則龍舟的尺寸必須相同。若為新船,則亦須舉行祭禮。

賽龍舟則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伏旦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人們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食棕❤️‍🩹💛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端午培廳世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間煮熟,早晨食用。

根據民間的傳說,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史記》的記載中,人們可以了解到,屈原是楚國的大臣。屈原一心想著聯和齊國對抗秦國。然而,屈原的想法卻遭到了反對,最後屈原遭遇陷害,被貶黜。在流放期間,當屈原得知楚國被秦國攻破之後,傷心欲絕,抱石投汨羅江。據悉,在屈原死後,楚國的老百姓都悲痛萬分。為了不讓屈原的屍體,遭到魚蝦的侵蝕。人們都自發的向江中投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意義就是為了紀念屈原,這一節日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端午節吃粽子已經成為了一個特定的節日習俗,無論南方和北方的老百姓,都會在這一天吃粽子。在這一天,人們都會通過吃粽子來祭奠屈原。

❤️‍🩹💛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陽以四色線系臂,並佩戴香囊,小巧玲瓏精緻可觀。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內裝香料,用五色絲線纏繞而成,或者採用彩色綢緞或布塊包上棉花,摻和著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細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黃粉等中葯粉,再用綵綢扎綉而成,下邊還垂上紅、綠、青、藍、紫各種線穗,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古語說:「端午節物:百索、艾花、銀樣鼓兒、花花巧畫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驅瘟、襟頭點綴。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拴五色絲線。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葯物,能散發出天然的香氣,這種香氣屬中葯學理論中的五臭范疇,具有開竅醒神、化濕醒脾、辟穢悅神等功效。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這些葯物之所以有芳香氣味,是由於其含有大量揮發油,這些揮發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節傳統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預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對防蚊驅蟲有一定作用。

❤️‍🩹💛懸艾❤️‍🩹💛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娛樂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配肢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可見,端午節門前掛上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掛荷包和五彩絲線❤️‍🩹💛

為孩子系五彩繩是端午節的重要習俗,它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長命鎖的前身是「長命縷」,也被稱之為「長命縷」。其意義在於鎖住小孩的命,避免病魔疫鬼侵入危害小孩。古人認為小孩一旦戴上了鎖,就能無災無禍,平安長大;長命鎖更多表達的是長輩對晚輩的祝福。

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以避不祥;所以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於兒童手臂,以祈求辟邪去災,祛病延年!

這系五色繩也有講究,必須要在太陽沒出來之前就繫上,否則就會不靈驗,而且五色繩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只能等到端午節後的大雨天時,將它仍在自家院牆的排水口,隨雨水沖走。

❤️‍🩹💛點雄黃酒❤️‍🩹💛

在古代,雄黃作為一種中葯葯材,被用做解毒劑、殺蟲葯。雄黃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炮製的白酒或黃酒。古人缺乏科學觀念,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蜈蚣等,加上誤以為疾病的產生皆由鬼邪作崇所引起,連有著千年道行的白蛇精喝下雄黃酒後都被打回原形,那喝些雄黃酒自然可以保健、避疫。就連不能喝酒的孩子的頭上、身上也要抹上雄黃酒,以求這樣可使百鬼畏懼,孩子得以長命百歲。

端午節的叫法多達二十多個,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5、端午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端午傳統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它最早當是古越族人祭水神或龍神的一種祭祀活動,其起源有可能始於原始社會末期。已流傳兩千多年。史書記載,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興起的。由此可見,賽龍舟不僅是一種體育娛樂活動,更體現出人們心中的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

2、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濃濃愛意。

3、懸艾

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4、懸鍾馗像

鍾馗捉鬼,是端午節習俗。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

5、點雄黃酒

雄黃也是一種葯材,據說能殺百毒。所以在端午節時,古人們會將雄黃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腦門、手腕、腳腕等處抹上雄黃酒,據說,這種做法可以使蚊蟲、蛇、蠍、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6、吃粽子

粽子也是葯膳的一種。糯米具有益氣健脾、開胃消食的作用。用來包裹粽子的粽葉更有講究。北方大多用蘆葦葉,南方多用竹葉和荷葉。

6、北方人過端午節有什麼傳統習俗?

生在北方的我,從我依稀記事開始,我的奶奶每當端午時候會給我准備粽子、茶葉蛋、紅肚兜。

記得小時候,在北方沒有粽葉,可能是農村沒有種的(因為農村做的美食,很少買材料的)奶奶用的是玉米葉,這個玉米葉還得去找,因為五月五沒有種玉米的,有的也是早玉米。

然後糯米都是過年趕大集奶奶買來存下的,在摻和點大米做出來的。

現在回想起來,雖然那時候原材料不如現在,但兒時的味道永遠比現在的好吃。(依稀記得跟下面這圖一樣)

除了粽子,這一天奶奶還會給我煮茶葉蛋,那時候雞蛋匱乏啊,別提多想念了,茶葉就是大綠茶也就現在咱們說的花茶,放上一點茶葉再放上大鹽粒(現在娃娃可能不知道大鹽粒長啥樣),然後煮上幾個(表哥都自帶雞蛋,哈哈),家裡孩子多,我姑姑也是鄰村的,表哥堂哥表妹加起來8個,哈哈,別提那天多好玩了,搶著吃茶葉蛋,畫面很美好。

除了吃上面,我奶奶還給我穿肚兜,小時候我很喜歡,紅紅的很好看,上面有個小動物(再拿個爺爺准備的小棍子,自己找個鐵圈,這不就是小哪吒嗎),據奶奶說這是辟邪,然後現在沒有了,在我上初中後,奶奶老了,我也大了,就沒有穿肚兜這事了。(看下面的圖,有畫面了沒大家,跟我小時候傳的差不多,哈哈)

後來初中後,如果放假趕上端午,媽媽就給我弄個紅繩,嚴格來講需要五色絲線編織在一起,戴在手腕或者腳腕上面,也是為了辟邪。

現在長大了,每到端午,只要不是特別忙,我都會回家陪父母一起吃頓飯,媽媽會提前包好粽子和煮好茶葉蛋,說一些小時候的事情,畫面也很美好。

雖然現在粽子、茶葉蛋種類很多,但總是吃不到小時候的味道,寫到這里時候,忽然很懷念小時候,很想念小時候跟在奶奶屁股後面搶茶葉蛋場景,想念穿上肚兜後拿著棍棒裝哪吒的場景。

再到現在有了小少爺和小公主媽媽升級為奶奶後,基本都在城市帶娃,每次快到端午時候,媽媽就會跟奶奶當年一樣准備包粽子的材料和煮茶葉蛋,倆娃娃跟著媽媽跑來跑去,嘰嘰喳喳地,跟我當年場景一樣,這可能是就是習俗的傳承吧

7、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感謝您的邀請,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再加上受氣候,歷史因素,環境影響,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特色,即便過同樣的節日,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就拿端午節來舉例,南方和北方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飲食: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原本是上古先民祭祀龍祖的節日,現在人們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因此,也有了吃粽子的習慣。


南方愛吃咸粽子,一般會用鹹蛋黃,香菇,排骨,肥豬肉包粽子,而北方喜歡吃甜餡,比如,紅棗,蜜棗,豆沙,果脯等甜食作為包粽子的餡料。

除了餡料不一樣之外,南北方包粽子的方式也不一樣。南方包粽子包法豐富多樣,比較常見的是三角形,還有火炬形,方形,而北方的包法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比較統一。


熱帶地區的海南喜歡用芭蕉葉包粽子,廣東地區愛養生,因此做出來的粽子餡料也是豐富多樣的。


而北方地區包粽子的包法比較傳統,以糯米和各種甜食為主。


戶外活動:

端午節的時候,南方有賽龍舟的習慣,這其實是一種原始的祭祀活動,目的在於保健,消災,辟邪。而北方以打馬球和馳馬射為主。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些地區會舉行大規模的端午愛國詩文活動,以此來紀念屈原。

習俗:

端午節當天,南方的人們會把菖蒲,艾條插在門楣,旨在辟邪。以前還有搶龍水的風俗,當地居民會跑到汨羅江搶第一桶水。這個「第一桶水」可以用來洗臉洗頭,還能辟邪。而北方,主要是以佩戴五毒銅錢來辟邪。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