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節的紅繩什麼時候拿下來
1、端午栓的紅繩什麼時候取,怎麼取
端午節本來是系五綵線,但如果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的。紅繩在端午過後的第一個雨天,把紅線解下來隨雨水飄走即可。
端午節紅繩亦稱長命縷,續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百索」、「辟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
這個習俗是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此類節物的形制大體有五:
1.簡單的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系於臂膀;
2.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
3.五彩繩折成方勝,飾於胸前;
4.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
5.以五彩絲線綉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尊長。
這個習俗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辟兵紹」。以後相沿成習,直至近、現代。
清富察敦祟《燕京歲時記》記當時風俗:「每至端陽,閨閣中之巧者,用續羅製成小虎及粽子、壺盧、櫻桃、桑葚之類,以綵線穿之,懸於釵頭,或系於小兒之背。」其中唐宋時,更有宮廷賜大臣此種節物之事。史載唐代宗興元元年端節,宮廷曾賜百索一軸。又《宋史·禮志十五》:「前一日,以金縷延壽帶、彩絲續命縷分賜百官。節日戴以入。」
2、端午節當天下雨了,五彩繩摘不摘?
端午節當天下雨了,紅繩就可以扔了。
按照傳統之俗,五彩繩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後的第一個雨天,把五綵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還有一說,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陝西風俗,這種彩色絲縷要戴到「六月六」才把它剪下來,丟進河裡讓水沖走。
各種傳統民俗活動
1、放紙鳶
紙鳶,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紙或絹,拉著系在上面的長線,趁著風勢可以放上天空,屬於一種單純利用空氣動力的飛行器。在中國南方一帶,端午節兒童放紙鳶稱為「放殃」。
2、端午食粽
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四角狀等。粽子由來久遠,最初是用來是祭祀祖先神靈的貢品。傳入北方後,用黍米(北方產黍)做粽,稱「角黍」。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形成了南北風味;從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兩大類。
3、打午時水
午時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時於井裡打上來的水。端午節"打午時水」是盛行於南方沿海一帶的傳統習俗。重午日的午時,陽上加陽,所以「午時水」有「極陽水」、「龍目水」、「正陽水」之稱。古人把打上來的午時水視為大吉水,這天的午時陽氣最盛,端午日午時驅邪最佳,具有辟邪、凈身、除障的效果。
3、端午節的五彩繩什麼時候帶上,什麼時候摘下
在端午節那天的早上太陽沒有出來之前,大人起床後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端午線。有些地方是五彩繩可以在前一天晚上戴上。一直到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焚燒。有些地方是端午節後下第一場雨時,摘下拋到河裡,讓它隨雨水沖走。
系五彩繩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而且戴好之後小孩子不能任意扯斷或丟棄五彩繩。據說戴五彩繩的孩子就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而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孩子門由此可以保安康。當然,除了傳統上用五色彩絲編成繩索,配以銀鎖,纏繞於兒童手臂。在舊時,每逢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在門楣上懸掛上五色絲繩。
(3)五月端午節的紅繩什麼時候拿下來擴展資料: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4、端午節兒童在手上綁花繩繩什麼時候取下來
端午節兒童在手上綁的五彩繩,端午節一結束就可以取下來。
端午節系五彩繩的習俗起源於漢代,至今不衰。民間把五彩繩看成「五彩龍」,端午節又稱「小兒節」,五月被古人稱為毒月,端午節拴五彩繩有保護兒童驅妖避邪之意。隨水沖走的五色繩就會變成小龍,帶走你身上的不好的東西。這樣一來,煩惱、憂愁都隨著雨水流走,會給你帶來一年的好運。
端午節戴五綵線可是很有講究的。五綵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製成的五綵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又有一說如果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色的綵線。
盡管民俗約定端午節第一場雨,要將彩繩摘下扔到雨水中飄走,以象徵遠離邪惡、煩惱和疾病,憂愁,但希望大家不要隨地亂扔,最好拋到僻靜處的雨水中,以免影響環境、增加環衛工人工作量。
端午節除了帶五彩繩的習俗外,還有掛小辣椒、老虎鞋,孩子頭上寫上王字,這樣孩子不鬧,也是為了驅除災害、瘟疫。
5、端午節的絨線帶到什麼時候?怎麼處理呢?
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
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5)五月端午節的紅繩什麼時候拿下來擴展資料
端午節帶絨線的注意事項:
五綵線是用五種顏色的線製成。而五種顏色不是隨便用哪五種顏色就行,而必須是青、白、紅、黑和黃色。這五種顏色從陰陽五行學說上講,分別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時,分別象徵東、西、南、北、中,蘊涵著五方神力,可以驅邪除魔,祛病強身,使人健康長壽。
製成的五綵線佩戴時是男左女右,既可以系在手脖上,也可以系在腳脖上。又有一說如果小孩還沒滿一歲,就只系紅色的綵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