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陝西延安中秋節怎麼過

陝西延安中秋節怎麼過

發布時間: 2023-04-26 03:23:30

1、中秋節怎麼過 ??

中秋節可以安排如下活動

1、賞燈籠

燈籠本是民間的一種工藝品,其用途是照明,很多家庭的門口都會懸掛燈籠。不過中秋節時,花燈也成為一種藝術性的產物,它在漢朝時興起,到了唐代時就已興盛,戶外花燈活動的規模比較大,不管是達官貴人還是普通百姓,大家都會在夜晚賞燈。

2、賞桂花

在中秋時剛好是桂花飄香的時候,桂花在古代也一直是和月亮相關聯,也衍生出了很多神話故事。而桂花作為一種名貴的品種,它也有著喜慶、吉祥的象徵,因此民間不少人都會栽種,在中秋這一天賞桂花,聞著沁人心脾的香味,感受不一樣的味道,從而表達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3、燒塔

在南方地區,燒花塔的游戲流傳已久,這一活動一般是孩子參與,通常會在野外撿拾瓦片等,將其堆成圓塔,在月亮出來後進行燃燒,等瓦片燒紅了後,再放上一些煤油在其中,一直燃燒到深夜,此時大家都會去圍觀,之所以有這個活動,傳說是紀念抗法英雄劉永福。

中秋節習俗由來

在這個節日時,人們總會在夜晚時賞月,這個活動早在魏晉時就已開始,到了唐宋時就興盛起來,明清後,每逢節日時大家就會將月餅、柚子等擺放在外面,一邊賞月一邊吃喝,期待未來的生活事事順利,也希望親人能夠幸福快樂。

也有一些地方有「祭月」的習俗,希望月神能夠讓一家幸福,這一天不管下雨還是無月,祭月都是必不可少的過程。當然中秋也是團圓節,古代文人志士總會用「月有陰晴圓缺」來表達寄託之情,在宋明清,賞月的規模更大。

2、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開始於唐朝時期,在宋朝時期盛行,到了明清之時,中秋節已經發展成為了能夠和春節起名的中國傳統節日了,當中,不僅僅是中國在過中秋節,一些受中國文化影響較大的東亞、東南亞國家也會過中秋節,尤其是這些國家的華人華僑,更是以此來懷念自己的祖國文化。

中秋節,又有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等一系列名稱,是傳承已久的一種漢文化,中秋節日期在每年的農歷八月十五這一天,因為這天又恰逢三秋之半,所以就被叫為「中秋」了。

2006年5月20日,中秋節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國家將中秋節定為國家的法定節假日。

我們民族眾多,地域寬廣,過中秋節的習俗也是不一樣的。

在廣東地區,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說法,因此在中秋之夜只能由婦女和小孩拜月。婦女孩童們在院子里或陽台上擺上桌子,桌上放燭台香爐,瓜果點心來進行祭拜,燭火香火與月亮交相輝映,預示著紅紅火火的日子。

山東省的一些地區,在中秋節這天祭拜土穀神,稱為「青苗社」,並且要上墳祭祖,燃放鞭炮,祈求祖先庇佑。家裡有工廠的,中午要宴請工人,對工人的辛苦勞動表示感謝。有些地區還有有拋帕招親的習俗,在這天晚上,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會扮成嫦娥,在舞台唱歌跳舞,同時將一些手帕扔向台下,若觀眾接得的手帕顏色與嫦娥手中的手帕顏色相同,即可登台,若是引得嫦娥喜歡,會有戒指相贈,雙方可以單獨約會。

在陝西,中秋夜男子會劃船爬山,女子要安排酒宴,無論窮富,每家每戶都要吃西瓜,以示團圓。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

江蘇無錫一帶,每逢中秋之夜,人們會用畫有月宮景色的絲綢糊在香爐四周,隨著香火燃燒,青煙繚繞,紅光點點,別有一番風味。

福建地區有一浦城縣,縣內有一座南浦橋,每年中秋節,家家戶戶的女子都要穿過南浦橋,祈求長壽,女孩子穿著漂亮的服裝行走在大街上,場面十分熱鬧。建寧縣的人們會在中秋夜在院子里掛滿彩燈,以此來向月宮祈求得子。在龍岩的一些地方,人們吃月餅之前為了表示對長輩的尊敬,要把月餅中央挖出一個小圓並供長輩食用。

南京人的中秋節,除了月餅之外,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吃桂花鴨。桂花鴨是南京流傳已久的名菜,以桂花為佐料做成,肥而不膩,香甜可口。中秋之夜,南京人會在院子里團聚而坐,吃菜飲酒,稱為「圓月」;酒足飯飽之後遊走於市井街道,稱為「走月」。

江西省吉安的農村地區,中秋傍晚會用稻草燒瓦罐,燒紅的瓦罐內倒入醋,香味就會飄滿整個村子,配上天空的星光明月,讓人心馳神往。

在四川的中秋節,除了吃月餅,還要吃蜜餅、吃麻餅、打粑等,並在門口掛上橘燈慶祝,兒童手裡攥一把點燃的香,上街奔跑舞動,稱為「舞流星香球」

在台灣地區,中秋節的夜晚有「偷菜求郎」之俗。身著盛裝的未婚女子,趁著月光,去別人菜園里偷摘大蔥和各種蔬菜,如果能順利偷到,就預示著以後會遇到如意郎君。所以在台灣地區,有一句諺語:「偷著蔥,嫁好夫;偷著菜,嫁好婿」。

盡管各地的風土人情造就了各地豐富多彩的習俗,但是人們以各種各樣的形式祈求風調雨順、福壽安康,以月亮為載體,寄託千里相思之情是一樣的。概括的講有八種習俗:

一是賞月。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

二是吃月餅。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三是祭月。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四是燃燈。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五是觀潮。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六是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的祈盼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

七是玩花燈。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八是飲桂花酒。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 在中秋佳節,民間自古有飲桂花酒的習俗。中秋之夜,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

3、中秋節過節的過程

中秋節過節過程是:中秋節是傳統的團圓節日,一般會吃月餅,也會蒸一些面月哪擾餅,各家親朋好友串串門,互相走動一下。
晚上帶上孩子,一家人聚在一起,和老年人聚在一起,吃著月餅,談談家蔽敏常,賞賞月。中秋節又叫八月十五團圓節日,在這一天里,不管你有多忙,也要抽出時間回家和家人團圓。
祭月(拜月)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宏緩枝拜活動。燃燈,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人們會穿上民族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里去進香。

4、中秋節都是怎麼過的?

第一、自製月餅過中秋
雖然商場里各種各樣的月餅應有盡有,不過,很多人對於月餅還是不感冒。提到月餅,除了覺得是中秋節的象徵性食品外,還會覺得特別難吃。這個中秋,摒棄流水線生產的月餅,自己自製月餅吧。
這樣一來,完全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餡兒。如果不會做,可以提前一段時間在網上搜索做法,准備食材。
第二、帶著爸媽去購物
以前過中秋,是不是只是在家裡和爸媽吃上一頓飯那麼簡單?今年,在中秋夜之前,先帶著爸媽去購物一番吧。為爸媽添置幾件衣服,為爸爸選一副有意思的象棋,為媽媽買一個漂亮的包包。購物完了以後,再帶著爸媽去看一場電影吧。選擇比較浪漫一點的電影,讓爸媽也重溫美好。
第三、一個人的晚餐
如果你的中秋節只有一個人過,那就在家裡為自己准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吧。做幾個可口的飯菜,每一份的量都不用太多,但是種類盡量多一些,就算是對自己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一個犒勞吧。
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過中秋節的方式。如果是和你的女友過中秋節

5、中秋節一般怎麼度過呢?

<

6、中秋節各個地方有哪些習俗?

山西中秋節習俗
山西潞安地區過中秋節時要宴請女婿帶愛人及子女上門一起共度良辰;山西永寧地區中秋節家家戶戶都要恭祀太陰星主;山西大同地區稱月餅叫團圓餅,大小在二、三尺左右,且有中秋節守夜之俗。
陝西中秋節習俗
陝西西鄉地區過中秋節時男子要去泛舟登崖,女子則在家籌備佳宴,中秋節家家戶戶必食西瓜;陝西靖邊地區過中秋有吹鼓手走街串戶打鼓吹號,走時戶主得給賞錢;陝西洛川地區中秋節時家長要率子女攜帶禮物去老師家拜節。
四川中秋節習俗
四川嘉定地區的人們過中秋節時要祭土地神,上演雜劇、聲樂等,俗稱「看會」,四川人中秋節除了吃月餅外,在中秋節還要舉行打粑、殺鴨子等娛樂活動;有的人會在中秋節夜晚將桔子挖空,裡面點上蠟燭,懸掛在自家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俗稱「舞流星香球」。
福建中秋節習俗
福建浦城地區過中秋節時女子穿行南浦橋,以祈求長壽;福建建寧人中秋夜要在門前掛旛燈向月宮求子;福建上杭地區的人們過中秋節時,人們會以竹筐作為月姑的替身,如有大神降臨,竹筐就會搖擺,依搖擺的次數來卜吉凶;福建金門人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天公用仙桃型的紅果代頂,俗稱「天公果」,拜月用的紅果要雕成豬羊的形狀,數目一定要九豬十六羊。
江西中秋節習俗
在江西吉安地區中秋節傍晚,村村寨寨都要用稻草燒瓦罐,瓦罐燒紅後將醋倒進去,讓其香味飄散於全村;江西新城地區過中秋時,從八月十一夜開始要在自家門前懸掛通草燈,大街小巷鼓樂陣陣,熱鬧非凡,直至八月十七才算結束。
山東中秋節習俗
山東慶雲地區農家在八月十五日要大祭土穀神,俗稱「青苗社」;山東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還要上墳祭祖,即墨地區的人們中秋節家家戶戶要吃一種叫「麥箭」應急食品。
河北中秋節習俗
河北萬全地區的人們稱中秋為「小元旦」,過中秋節時要在月光紙上繪太陰星君,懸掛關帝夜閱春秋像;河北河間地區的人們稱中秋雨為苦雨,中秋節若下雨,意味著當年收獲的青菜味道含苦味。
江蘇中秋節習俗
江蘇無錫地區的人們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各類景色,香鬥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多以桂花蜜酒佐食。
中秋節,為每年農歷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國的農歷,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民間中秋節有吃月餅、賞月、賞桂花、猜燈謎等多種習俗。中秋節起源於中國,是東亞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慶,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日本、越南、朝鮮半島等地的傳統節日。
中秋節在新加坡是相當熱鬧的。節日降臨前的一個月,月餅燈籠就開始上市了。月餅,不僅滿足人們的口福也用來祭祖拜月,更是親戚朋友互相饋贈的節日佳品。除了月餅,中秋節的另一種節日佳品是「柚」。
對年輕人而言,令他們感到興趣的是各式各樣製作精美的燈籠,他們也趁著節日的機會,展露製作燈籠的才華,大人們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燈籠製作比賽及花燈展覽會上盡情娛樂。
新加坡人也可以參加由民眾聯絡所或會館主辦的中秋晚會。一家人一起賞月也是一件美事,在家中擺上瓜果、月餅,再添上孩子們的燈籠,就是一個溫馨、和諧的中秋夜。為了使中秋佳節的氣氛更濃,慶祝活動更普遍,建議在公共場所張掛燈籠,同時主辦猜燈謎等活動。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