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端午節女兒要回娘家
發布時間: 2023-04-26 11:20:02
1、為什麼端午節要回娘家
明代沈榜的《宛署雜記》中記道:「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宛俗自五月初一至初五日,飾小閨女,盡態極研。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這是端午節又被稱為女兒節的一個由來說法,也就是說,端午節是各家出嫁的女兒回娘家的日子。
端午回娘家的習俗,不僅是沈榜所處的明朝才有,而是從唐朝開始就有了,並一直延續到清末,嫁出去的女兒在端午那天都要「歸寧」,也就是回娘家,而且妻子回娘家後,做丈夫的在五月初六那天還得去迎接,迎接時不可能空手,得帶上禮品贈送給岳父岳母。另外,我國各地端午回娘家的講究各有不同,一起來看看。
廣州人對端午節很重視,舊俗在農歷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節之舉。年輕「新抱」(媳婦)們,用「全盒」六個或四個,盛以粽子、豬肉、生雞、雞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長輩賀節;姑娘和兒童們掛香包,掛包以五色絲線編織,一般均為新媳婦所送,一方面體現新媳婦的賢良,一方面體現新媳婦的手藝,俗稱「新抱手藝」。
在湖北秭歸民間有「端午比年大,姑娘回娘家」之說,端午節甚至比春節還隆重,已婚女子要帶著丈夫和小孩回到娘家,拜見父母。他們或步行,或坐轎,或騎馬,或坐船回娘家,與娘家人團聚過端午。女兒娘家的父母要准備好酒菜,並邀請來親朋好友,一起度過一天的快樂時光。
在以前的老北京,出嫁的女人要在端午節的時候回娘家探親,探親時,手臂上系著彩色絲線、胸前戴著紅絨花。巧手媳婦還會編織五彩粽子(內殼用硬紙疊成,大小一般在2厘米左右,外面纏上五彩絲線,連成一串)佩戴身上祈福增壽。
當然,如今各地慶祝端午節已經沒有以前那麼講究,出嫁的女兒在端午這天回娘家也不必遵循舊俗准備太多東西,現代人簡便的做法,多數是提個粽子禮包,帶點時令水果回去看看家人,封份大紅包給父母,主要還是追求那一份團聚的溫馨。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