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端午節五黃是什麼
1、端午節五紅和五黃各指什麼?
「五紅菜」,是南京等地的端午習俗,南京人端午節講究吃「五紅菜」避邪消暑。「五紅」,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河蝦、黃魚」。
飯桌上紅莧菜不可少;紅心咸鴨蛋價不高;雄黃泡酒後呈橙色;河蝦買點兒,油炒後,蝦殼紅通通的紅光油亮;烤鴨上市了,到鴨子店斬個脯或腿子花費不多,所以「五紅」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中國江南民間端午節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及雄黃酒。也有其他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神話傳說《白蛇傳》中,白娘子飲雄黃酒,現出蛇身的原形。故民間便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 據民間說法,在正午食用五黃可以更好的驅毒避邪。
(1)南京端午節五黃是什麼擴展資料:
一、五紅傳說
端午節的風俗,各地還是有所區別的。例如以蘇州為代表的江南水鄉,端午的特色是「五白」,即白切肉、白斬雞、白豆腐、白蒜頭、茭白。而以揚州為代表的蘇北,則是12紅。主要有紅燒魚、油爆蝦、紅蘿卜、紅燒肉等。而從上世紀70年代初開始,龍蝦開始爬上飯桌,不少人開始用龍蝦代替河蝦了。
王先生認為,從南京的端午節習俗可以看出,南京是一個包容的城市,她包容了其他城市的風俗。現在的南京人中,很少有祖祖輩輩都是南京人的,有不少祖籍是河南、安徽、浙江以及蘇北的,這些來自他鄉的人,帶來了自己家鄉的風俗習慣,慢慢地,讓南京這個包容的城市接納了,也才有了現在的「五紅」。
二、端午主要習俗
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拜神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
扒龍舟活動在中國南方沿海一帶十分盛行,傳出國外後深受各國人民喜愛並形成了國際比賽。端午食粽之習俗,自古以來在中國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華民族影響最大、覆蓋面最廣的民間飲食習俗之一。
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端午文化在世界上影響廣泛,世界上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慶賀端午的活動。
2、端午節的「五黃」指的是什麼?
在江南人的傳統中,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鱔、黃魚、黃瓜、鹹蛋黃和雄黃酒(雄黃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黃酒代替雄黃酒)。另外,也有其他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農歷五月,杭嘉湖地區稱五黃月,江南民間在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由來已久。白蛇傳中的許仙,聽了法海和尚的「忠言」,在端午節這天,勸妻子白娘娘喝下了雄黃酒,使之露出了白蛇的真身……白蛇傳的故事,出於明朝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之「白娘子永鎮雷峰塔」。
不少人都知道端午要吃「五黃」,可是為什麼要吃,也許知道者並不多。因為雄黃是一味中葯,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而黃魚、黃鱔、鹹蛋黃、黃瓜則是端午時節的當令食品。
3、南方在端午有吃「五黃」的習俗,這五黃分別是什麼東西?
端午節吃黃武是南方大部分地區的古老習俗,至今仍保留在許多地區。意思是端午節要吃五種黃色字的食物,分別是鱔魚、黃魚、黃瓜、黃酒、鹹蛋黃。不同的地方吃的食物略有不同,比如水鄉的鱔魚,海濱的黃蛤,山區的黃梅,有的地方用黃豆瓣和枇杷代替。因地制宜,反正可以是五種「黃」字頭的食物。而「六白」指的是豆腐、茭白、大白菜、白魚、白切雞、白切肉。有些人會用白酒或者白蒜代替,只要是帶「白」字的食材。黃鱔是農村非常常見的魚類。以前特別多,現在很少,價格也貴很多,尤其是端午節的時候,是一年中最貴的。
端午節之所以要吃鱔魚,是因為民間有個說法,鱔魚在酷暑中與人參競爭,意思是鱔魚最肥、最嫩、最美味,在酷暑中營養價值最高。端午節前,生長暑和節氣,所以吃鱔魚不僅能改善伙食,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磷、鈣、鐵等。吃鰻魚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也可以祛除風濕。吃有營養的食物,身體健康,這也為即將到來的農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黃花魚就不用介紹了。每年端午節,黃花魚都會乘潮而來,成為這個季節的主要時令菜餚。
這個時候大黃魚肥美,肉質最好吃。大黃魚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含量較高,尤其是微量元素硒,對人體健康非常有益。最後一個是黃瓜。端午節來了,黃瓜大量上市。這個時候的黃瓜很嫩,不僅可以做菜,還可以當水果吃。關鍵是黃瓜在民間也被稱為「第一水果」。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中醫認為黃瓜具有清熱解毒的功能,所以黃瓜成為黃武之一。有「端午黃鱔競人參」之說。端午節的黃鱔正處於最佳狀態。它的肉不僅美味鮮嫩,而且營養豐富。
端午節很熱鬧,所以自古以來就有喝雄黃酒的習俗。黃酒有殺菌、驅蟲、解毒的功效,但現在更多的是被黃酒代替。黃武的蛋黃是指咸鴨蛋的蛋黃。最好的咸鴨蛋,色澤金黃,油潤鮮嫩,有滋陰清肺、增肌養顏的功效。五月五日的端午節,正好在二十四節氣的夏至前後,是一年中最繁華的時候。端午節的中午是端午節中最興旺的時候,所以端午節的中午應該是「陽之陽」。如果此時吃了「黃武」,不僅可以祛除五毒,還可以借端午「陽」之力,壓制和祛除諸多厄運,增強自己的「精氣氣血」,擁有「好運氣」!
4、端午節「五黃」指的是什麼?
1、雄黃
雄黃是一味中葯,用雄黃末與菖蒲根屑入酒的雄黃酒有解毒殺菌之功效。江南有諺語:「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民間也有:「飲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的說法。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身體健康。因為雄黃有毒性,如今都用黃酒代替。
2、黃魚
端午時節的黃魚長得體態肥胖,肉質最美味,成為端午時節的時令菜。黃魚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微量元素和維生素,對人體有很好的補益作用,對體質虛弱和中老年人來說,食用黃魚會收到很好的食療效果。
3、鹹蛋黃
這是平時比較常見的,因為名字帶有「黃」,也進入「五黃」之列。尤其是蛋黃流油的咸鴨蛋,尤其受到老饕們歡迎,不論是下酒、喝粥都是極佳佐菜。在端午節,吃咸鴨蛋、粽子也成為很多人喜愛的美食。
4、黃瓜
「五黃」中的黃瓜有「第一瓜果」之稱。農歷5月。能吃到新上市黃瓜,時間上正好與端午對上,也就自然成了端午的必吃之物。另外,黃瓜有清熱解毒、解渴生津之功效!
5、黃鱔
經過一個冬天的蓄養和一個春天的復甦,再加上天氣轉暖,食源豐富,端午時節的野生黃鱔格外的體壯肥美,而且此時黃鱔肉質細嫩,是擇食的最好時節。這時候的黃鱔還很補,古時醫書也曾有記載,黃鱔之功用為補虛損,除風濕,強筋骨。因此,民間素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說法。但需要注意:黃鱔體內含組氨酸較多,死後體內的組氨酸迅速分解為有毒的物質組胺,食後易中毒,故死黃鱔不能吃。
端午吃五黃的來歷
傳說很久以前,玉帝宣布,天上的毒物要等春雷響第一聲才可以到凡間去,所以人們都叫那個時候為驚蟄。不過有的毒物怕冷,於是,它們就約好到端午節天氣暖和後再一起去為害人間。這五個毒物就是蛇、蜘蛛、蠍子、蜈蚣還有壁虎。
它們在端午的時候來到了人間,剛到一戶人家的門口,就聽見這家裡女主人在說,快吃,這是油炸的五毒。五個毒物大吃一驚,便趴到窗戶上看,只見桌上五個盤子里有紅紅的五道菜。那女主人一邊吃一邊說,這五毒菜真好吃。「五紅菜」看在五個毒物的眼裡變成了它們的血,五個毒物嚇得魂飛魄散,急忙從這戶人家逃走了,從此再也不敢去了。
以後,人們都在端午這天吃五種紅顏色的菜來嚇退那些有毒的動物,希望它們不進自己的家裡。於是,所謂的「五黃」也成了端午節餐桌上必定菜單。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五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