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晚上拜月亮的那個叫什麼
1、中秋節拜月神是什麼時候?
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比較好。
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古代人們希望能夠夫妻團聚,便製成月餅,在八月十五這天祭拜月神,以求家庭團圓,愛情圓滿。女人們則希望能讓孝悄自己膚白貌美,古語說:「貌似嫦娥、面如皓月」,即是磨慎森如此。
如今新時代,隨著對自然科學的認知,拜月神的少了,吃的月餅也越來越小地趨於形式化,代之而起的是各種各樣新的團聚活動,比如吃美食、博餅抽獎等等。
(1)中秋節晚上拜月亮的那個叫什麼擴展資料
祭品的准備:祭品使用簡單的月餅和水果即可。這些祭品是奉獻給月神享用的祭品。
1、 中秋月餅:這是最重要的祭品。月餅以自製為佳,並且宜做成較大的形狀以方便瞎畝眾人分切食用。用小型月餅時,應准備足夠數量,以便祭後之「餕」。
2 、西瓜一盤:切成蓮花狀
3、 秋季時令水果若干盤:依各地情況酌定。
2、中秋節拜月的風俗
如下:
拜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源自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祭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風俗簡介: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又叫「仲秋節」。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古往今來,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悲歡離合」,客居他鄉的遊子,更是以月來寄託深情。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
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中秋也有拜月的習俗,不過全為女子之事,即所謂「男不拜月,女不拜灶」。
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陳設香案置月餅、瓜果之類,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稱「拜月」。連城民間稱月神為「月光媽」,賞月時也有拜月的習俗。漳州、上杭等地則稱「請月姑」。上杭之俗更奇,請月姑時,將一小筐放在盤中,據說月神降臨,筐便會自動上升,並有剝啄聲,女子便計其數以卜災祥。
在建寧,中秋夜有的婦女對月問吉凶,俗稱「請木杓神」。泰寧、永定一帶,婦女不但「請月姑」,而且還「等月華」。「等月華」又稱「待月華」,民間傳說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間,便把月宮中的一些寶貝撒下,誰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這一習俗在福州地區、莆田、仙游一帶也有。
3、中秋節拜月的意思是什麼?拜月的意義?
拜月,指的是在中秋節晚上的手伏一個習俗,該習俗是從秋分祭月這一古老的習俗演化而來的。拜月在清朝時期相當流行,發展至今,中秋節拜月的意思和古時候一樣嗎?拜月有什麼樣的意義呢?下面,就和小編一起到傳統節日中了解一下吧。
拜月是我國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中的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民間拜月早在古代,我國人民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或舉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後,因時代的關系,社會生活中的現實功利因素突出,歲時節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濃厚,以「賞月」為中心的抒情性與神話性的文人傳統減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與世俗的情感、願望構成普通民眾中秋節俗的主要形態。因此,「民間拜月」成為人們渴望團聚、康樂和幸福;以月寄情。衫薯碧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緣、八字事業、婚姻運勢、財神靈簽、情感合盤、看另一半、八字測算、姓名速配、一生運勢、復合機會,您可以在底部點擊在線咨詢(僅供娛樂):http://www.adxqd.com/xz/
4、中秋節為什麼要供月亮 中秋節供月的來歷是什麼
1、在中秋節的時候,有一個非常隆重的習俗,那就是拜月亮。自古以來就有了中秋祭月的習俗,這是對月神的崇拜,也是祈求美好的寓意。消頌悶
2、供月是歷史悠久的中國歲時風俗,把中秋節時將月餅、果品等擺在院子中間,月亮先「吃」,然後人才能吃的一種風俗習慣。
3、自古至今,在部櫻山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拿彎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祭月賞月,托月追思,表達了人們的美好祝願。
5、中秋節拜月的習俗怎麼拜?
<
6、在中秋節時,一些地方為什麼要「拜月娘」?
中秋節是我們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的傳統節日,在各地都有著不一樣的節日習俗,在潮汕地區,他們流行著這樣一種「拜月娘」的中秋文化,據說拜月娘能夠為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使女人家庭和睦,小孩聰慧機靈,好處多多。
1.拜月娘主體是女人和小孩
潮汕人常把「拜月」稱為「拜月娘」,因為月亮屬於陰,故稱月娘。民間稱之為月亮母親。潮汕有句話叫「男人不祭月亮,女人不祭廚房」。拜月的主體主要是婦女和兒童,大多數成年男子不拜月。人們不崇拜月亮。男人在中秋節做什麼?喝茶!喝茶!喝茶!重要的事情要重復三次。拜月活動是在露天場所、城鎮居民、露台或自家庭院進行的;農村群眾拜月活動,多集中在村裡的大成拜月活動。
2.拜月的貢品
貢月的祭拜物品主要包括柚子、柿子、楊桃、石榴、樹膠、菠蘿、臨沁、芋頭等果蔬,以及月餅、糕點、炸堆、油餅等。在農村,婦女經常在祭品上展示一些手工藝品,如用糯米和米條搭塔山、用剪紙貼柚子、用樹枝和樹葉用樹膠綁孔雀等。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形式的紙貢品,包括通常用來敬神的「大金」和「黃金」,以及印有八仙過海的「書簾」,像桶一樣的「貢品」,還有荷花、菠蘿、桃花等形狀的花籃。
3.另一個習俗「燒蟻窯」
潮汕的另一個習俗是在中秋之夜燒瓦窯(或稱「蟻窯」)。燒瓦窯有兩層含義:一是紀念潮州人燃放煙花殺死元兵的信號;二是因為潮陰瓦和「螞蟻」諧音,燒瓦塔讀作燒「螞蟻」塔,燒螞蟻。俗稱中秋燒塔,將家家戶戶的螞蟻都燒了,明年不會有螞蟻或減少螞蟻的危害。當火「燒蟻窯」的時候,也是大人們擺香桌拜月的時候。當火被點燃時,成年人向「蟻窯」內撒一些硫磺粉,火焰會變成淡藍色,特別好看,或者用噴霧器噴一些油,將「蟻窯」噴出來,增加火焰。
無論是「拜月娘」還是「燒蟻窯」,這些民俗活動都代表著我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期盼,是我們的一種精神寄託。
7、中秋為什麼要拜月亮hgghjn
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山哪改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緩念個方向。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拜月由祭月而來,中國的祭月儀式從周代起就有,祭月時間是在中秋月出時開始祭祀,中秋祭月,關鍵是向月神示敬,中秋無月甚至下雨,都可以逗判祭月,凡是月光能照射之處,都可以舉行,如遇陰天,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
8、中秋拜月代表什麼寓意 中秋拜月有哪些寓意
1、拜月期盼福蔭寓意。中秋節祭月最冊櫻銀早的開始是古人的自然界的崇拜,也就是天象崇拜,是對月神的朝拜,所以有了祭月的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拜月娘、拜月光)的習俗。拜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2、拜月期盼團圓寓意。中秋節祭月是人們會准備非常多的食物果品,在中秋節的晚上擺放一整桌,祭拜月神的活動,祈求一家人團團圓圓。這一天當明月在東方冉冉升起,人們便設案於庭院,祭拜月亮,供品以月餅為主,另加瓜果之類,特別是柚子是不可少的,祭品多具圓形,是取團圓之意。祭畢,家人團坐,飲桂頌敏花酒,吃月餅,賞明月,講述有關月亮的故事,比如牛郎織女、吳剛伐樹等等。
3、拜月期盼愛情寓意。因為中秋節有著嫦娥後羿的神話故事,所以這一天的年輕人也會結伴出遊,追求愛情。祭拜月亮之州宴後,青年男女便乘著清亮的月光,成群結隊到夜色悠美的野外對歌,往往通宵達旦徹夜不歇,對歌後帶著露水成雙結對竊竊私語,互表心意,有的從此結下百年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