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秋節的故事中知道了些什麼
1、關於中秋節的來歷,傳說,故事
中秋又叫仲秋、月夕,應該說,是華夏民族歲時節日系統中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民俗節日。中秋節最核心的起源要素,是從上古時代就有的月神信仰衍變而來的敬月習俗,以及流傳幾千年的祭月之風,它實際上是華夏民族的「祭月之節」,這個節日保存著先民古老的天地人和的哲學思考,蘊含著華夏子孫生生不息的敬月信仰。《周禮》中即有「中秋獻良裘」、「中秋夜迎寒」的說法,但那時的「中秋」只是單純的月令時間,並無節日之意。中秋成為節日,是唐宋以後的事。嫦娥奔月、金蟾玉兔、吳剛折桂的美好傳說,還有月餅起源與元末起義之事等等,無一不是附著在中秋節上面的美麗傳說,這些美好傳說與故事,又進一步豐富了中秋節的文化內涵。
家人團聚,團圓是中秋節俗的中心意義。因為家族生活的關系,中國人有很強的家族倫理觀念,重視親族情誼與血親聯系,從而較早形成了和睦團圓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員的團聚成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節日就為民眾的定期會聚提供了時機。在傳統年節中都不同程度地滿足著人們團圓的要求,如除夕的「團年」、重陽的聚飲等。
祭月拜月,慶祝豐收。唐宋時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娛樂性節日,中秋節的主要活動是賞月、玩月。明清時期節日性質發生變化,人們同樣賞月,但似乎更關注月神的神性意義,以及現實社會人們之間的倫理關系與經濟關系。中秋是豐收的時節,人們利用中秋節俗表達人們對豐收的慶祝。
分享、饋送「團圓餅」。中秋節令食品是月餅,月餅在民間稱為「團圓餅」。中秋時節正是收獲的季節,人們為了加強家族、社會成員之間的聯系,互相饋贈禮物,月餅就成為人們相互交流的信物與吉祥的象徵。
2、中秋節的三個故事都有著什麼樣的寓意 ?
q提到傳統文化,大家好像都非常的模糊,不知道說的是什麼,但如果是傳統神話故事,比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等,大家肯定都記憶尤新。而我們的傳統文化很多是通過這些故事傳承下來的。看看下面的幾個故事,你知道多少呢?記得講給孩子們聽哦。
1、嫦娥奔月:
嫦娥奔月——一個神創造了月餅的故事
故事的前半截大家都太熟悉了,估計幼兒園的小朋友閉著眼睛都能說上來,小編簡單一說:
相傳,嫦娥偷吃了丈夫後羿從西王母那兒討來的不死之葯後,飛到月宮,後來就成了月神娘娘。不過那個地兒就她一個人,空虛寂寞冷啊,為啥這么說——有詩為證「嫦娥應悔偷靈葯,碧海青天夜夜心」。
所以她就向丈夫傾訴(此處小編也不知道是托夢呀還是千里傳音啊,發揮你的無窮的想像吧)原話是這么說的:「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麵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
至於為什麼在西北呼喊,是因為在奇門遁甲中西北為天門,大家就可以理解西北是離天最近的位置,所以在這個位置呼喊,天上的人最容易聽到哦。
不過這個圓團團你是否感覺像啥?對,月餅。所以後來,中秋節做月餅供月神娘娘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了。(感謝嫦娥姐姐給我們創造了這么好吃的東東,雖然有種月餅叫做五仁。。你懂得)
2、吳剛伐桂——一個對不用心學習寶寶的懲罰
小時候就聽奶奶說,從地上看到月亮里的形狀,就是那棵大大的桂樹,然後旁邊有個人一直在咚咚咚地砍樹。
不知道是不是眼神不好,小編從小就沒看到過月亮里的這個人兒,也不知道他為啥老是在砍樹,奶奶也講不明白,後來才知道,原來他是犯了錯,所以「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西河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摘自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一《天咫》)
吳剛原本是凡間一位樵夫,但是他不喜歡當樵夫,於是他就請白發神仙教他仙術,可是他學了很久都沒有學成,後來,他又請白發神仙教他神遊到月亮上,他始終不肯用心學習,因此,白發神仙很生氣,就把他留在月宮,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
看,學習不用心,是要被懲罰幾千年的哦~學習不是「so easy」,所以再也不要看了兩個八字,就來找小編哭,怎麼這么難,有沒有捷徑,有沒有簡便方法哦,小編用了洪荒之力把秘籍都給你了——多記,多練,少哭。。。
3、玉兔搗葯——一個勇敢的小兔子捨身的故事傳說有三位神仙,化身為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及兔子乞食,狐狸及猴子都拿出了食物接濟老人,但只有兔子沒有,後來兔子告訴老人:「你們吃我吧。」就往烈火中跳了進去,神仙們大受感動,於是將兔子送到了廣寒宮成了玉兔,後來,玉兔就在廣寒宮里和嫦娥相伴,並搗制長生不老葯。
這讓小編想起了佛祖捨身飼虎的故事——
當時有一隻飢餓萬分的母老虎要吃掉自己的兩只幼仔,小王子摩訶薩埵於心不忍,便捨身飼虎,死後投身到兜率天上。這就是後來的佛祖。
後來佛祖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講經說法,遇到一老母有兩個兒子因偷盜被判死罪,母子三人一齊向佛叩頭乞求憐憫:「懇請世尊垂賜憐愛,度我們於苦難之中,救我兒子的性命。」其態度忠實誠懇,特別可憐。佛祖就度化了他們。後來佛祖跟阿難講了這個故事,其實這個老母親就是當年的母虎,兩個兒子就是當年的兩只幼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