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端午節有什麼不一樣
1、端午節是幾月幾日風俗特點是什麼 端午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
端午節是幾月幾日風俗特點是什麼 端午節的風俗特點有哪些
端午節是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其風俗特點有:懸艾葉菖蒲、佩香囊、賽龍舟、游百病、女兒回娘家、吃五黃、掛鍾馗像、躲午、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系五彩繩、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端午主要風俗介紹
懸艾葉菖蒲
到了端午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除,並將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由於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
賽龍舟
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吃五黃
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也有其它說法,咸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
系五彩繩
五彩繩又稱為五色絲、五彩絲,中國古代時期崇敬五色,五彩繩的五色代表五行——赤木水火土,彼此相生相剋,蘊含著吉祥如意。所以端午節那天長輩們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將五彩繩系在孩子的手腕、腳腕、脖子上,以保孩子平安。五彩繩不可以弄斷或者丟棄,據說佩戴五彩繩的孩子可以消災避難,以防蛇蟲傷害。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玄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各地端午節習俗︰
天津︰端午習俗很獨特,除了吃粽子以外還要吃「五毒餅」!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其實是一種白皮點心,每塊上面都有「蠍子、蜈蚣、壁虎、蟾蜍、蛇等五含局毒凸凹花紋圖案。」寓意身體康健、網路不侵。
寧波∶端午時節,很多人會把艾葉或者菖蒲掛到門外,用來殺蟲滅菌、凈化空氣。每到端午,香囊也很受寧波人的歡迎,香囊內大多放了蒼術、菖蒲等中葯。既有節日特色,又有實用功效。
山東:鄒平縣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給兒童纏七色線,一直要戴到節後第一次下雨才解下來扔在雨水裡;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獵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意思是借著屈原的墨跡來殺死五種毒蟲。即墨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
湖北宜昌∶作為屈原故里,不得不說。名俗活動更加傳統多樣。用包粽子、賽龍舟、扎香包、洗艾葉浴等民間習俗活動過端午節!
雲南∶香格里拉的5月很美,每年五月,在這個繁花盛開的昌咐雪域高原也將如期迎來最盛大的節日——香格里拉五月民族傳統賽馬節。屆時,草原也將沸騰,只為這片凈土增添亮色。賽馬節競賽及展演主要包括:馬術比賽(速度、馬技、走馬),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個人項目賽(射箭、射弩),非物質談迅讓文化遺產作品(馬上用品)展評等內容。
2、端午節去哪裡比較好玩呢
1、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素有「高山大花園」、「動植物王國」、「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有著名旅遊景點24個,是一個自然景觀、人文景觀的富集區域,是國家八大黃金旅遊熱線之一。香格里拉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並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
而每年5、6月份,杜鵑花開滿山頭,煞是好看,而每年6月中旬還有野花花海,如大小鳶尾花等,點綴在青草間,宛如織錦地毯。
2、漠河
「白夜」和「北極光」兩大天然奇景是漠河的特別之處。它是中國最北所在,深藏於大興安領林區,黑龍江從中流過,河對岸就是俄羅斯。每年夏至節前後,即6、7月份,此時不僅有一年一度的夏至節,還有機會在當地的「北極村」見到極光橫空出世,但極光可遇不可求,即使是當地人都很少能看到。
3、瀘沽湖
瀘沽湖水面海拔2690米,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位於滇川交界處,素有「高原明珠」之稱。湖中各島婷婷玉立,形態各異,林木蔥郁,翠綠如畫,身臨其境,水天一色,清澈如鏡,藻花點綴其間,緩緩滑行於碧波之上的豬槽船和徐徐飄浮於水天之間的摩梭民歌。
瀘沽湖畔居住的主要為摩梭人,婚姻獨特,風俗獨特,家家之主,皆為女性。在這里,一切都是那麼神奇,那麼古樸,無論是成丁禮、阿夏婚、母系家庭、喪葬,都是絕無僅有的。
4、野三坡
野三坡,地處北京西部,以「雄、險、奇、幽」的自然景觀和古老的歷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的美譽。它的美是大自然的傑作,重巒疊嶂、碧影滴翠、溪流瀑布、山花綺麗、飛禽走獸、峽谷峰林,共同構成了一幅獨具風採的生態畫面。
炎炎夏日,驕陽似火,而野三坡卻是一個清涼世界,曲折幽深的百里峽內,陣陣輕風裹挾著海棠花那沁人心脾的花香,漫步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上,驚嘆於大自然雕琢的回首觀音、一線天、老虎嘴等壯景。
5、神農架
古老漫長的地理變遷和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神農架全境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成為中國內陸唯一保存完好的一片綠洲和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的一塊綠色寶地。
它所擁有的在當今世界中緯度地區唯一保持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最富特色的壟斷性的世界級旅遊資源,動植物區系成分豐富多彩,古老、特有而且珍稀,是名符其實的「物種基因庫」、「天然動物園」、「綠色寶庫」。
3、各地端午節有什麼風俗習慣
端午節的習俗可謂豐富多彩,我們熟悉的端午習俗主要包括吃粽子、賽龍舟、掛艾草、佩香囊等。
但是各地的端午風俗習慣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比如我們廣西北海市的端午習慣游花艇,四川阿壩的萬人朝山會,還有四川搶鴨子,雲南香格里拉賽馬等。下面就盤點10個不同地方端午節時候的風俗習慣,搬好小凳登,一起來欣賞吧~~
1、廣西北海,游花艇。北海花艇是當地特色端午項目,通常用八艘駁艇並聯,上接木板,樹以木柱,張以幢幔,張燈結綵,艇上有人慧棗裝模作樣地喝酒唱曲,作觀濤賞月之風雅狀。花艇從游泳場至外沙間來回巡遊,鼓樂喧闐,好不熱鬧。
2、福建福州,吃指定食物。福州端午舊俗是,一般臨近端午的5天內都要吃指定的食物,初一吃糕,初二吃桃,初三吃田螺、海螺,初四門前掛艾草,初五吃雞蛋,以求來年平安。呵呵,他說小時候端午還覺得特別好玩,每天一樣好吃的,然後長大之後,就覺得特別無聊,因為他媽為了有個好兆頭,跟根本不做別的飯,每天都會准備習俗里的東西給他吃。
3、南京,端午破火眼。南京作為六朝古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這里不僅保留著豐富的歷史遺跡,還有許多古老的民俗文化,南京城鄉都有「端午破火眼」習俗。端午這天,各家備一盆清水,滴上幾滴雄黃酒,再放進兩枚鵝眼錢,合家大小都用這盆水來洗眼,稱為「破火眼」,據說可保一年沒有眼疾。
4、山西,戴艾葉。艾蒿具有特殊的馨香,可驅蚊蟲,有保健作用。艾葉除了包粽子、插在門上驅邪,還可以戴在頭上。在山西一帶,各村祭龍王,男女戴上艾葉,稱為「去疾」。小孩子們則系百索於脖子上,據說這是「為屈原縛蛟龍」。
5、江蘇高郵,吃「十二紅」。如果你是個吃貨,肯定覺得端午節只吃粽子還不夠,高郵人也這樣想的,所以端午節他們還吃「十二紅」。「十二紅」一般指帶紅色或醬油色的食品,如燒仔雞、燒黃魚、炒莧菜等等,有四碗八碟之說。「四碗」有紅燒黃魚、紅燒趴蹄、紅燒牛肉、紅燒雞塊。「八碟」,又有「四冷」、「四熱」之分。四冷為:咸鴨蛋、香腸、洋花蘿卜、熏魚等;四熱為:炒莧菜、炒豬肝、炒河蝦、炒黃鱔等。是不是光想想都流口水了。
6、湖北,曬水給小孩洗澡。端午又稱端陽節,是一年中陽氣最足的一天,曬水給小孩洗澡是屈原故里,湖北一帶端午節的一種習俗,據說可以洗去污濁和病魔。
7、四川,搶鴨子。四川眉山一帶,端午節最熱鬧的節目就是搶鴨子,你沒看錯,是搶鴨子,夠奇葩吧。不過你肯定想不到搶鴨子的來源跟蘇東坡有關,只想說文人就是會玩,玩得了斗酒會詩,也玩得了搶鴨子。
8、山東,露水洗臉。都說山東是百里不同俗的,各個地方都不一樣,有在端午節早晨用露水洗臉。而臨清縣端午,七歲以下的男孩帶符(麥稓做的項鏈),女孩帶石榴花,還要穿上母親親手做的黃在鞋,鞋面上用毛筆畫上五種毒蟲。
9、四川/阿壩,萬人朝山會。四姑娘山傳統朝山會主要為祭祀斯古拉山神,也是阿壩州「端午祭」系列活動之一。
10、雲南香格里拉,賽馬節。端午賽馬節是香格里拉市一年一度的重大傳統節慶活動之一。作為香格里拉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民族賽事和民眾最為喜愛的端午節項目。
了解了一些地方的端午習俗,那麼端午的來歷,大家可了解了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的來歷
端午節本是南方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
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形成了端午節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頌橡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但是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比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還有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但是大家熟知的是紀念屈原說,傳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
端午傳說——屈原投江
大約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戰國時代,屈原出生在楚國的一個貴族家庭里。他青年時代就有著出色的才幹,踏進楚國朝廷不久,便受到賞識,當了[左徒]這一僅次於宰相的大野碧旁官。但是屈原實行政治改革的主張始終不能實現,終於被削職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現在湖南、湖北的許多地方,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憂民感情的詩篇。後來楚國亡了,屈原心裹有說不出的痛苦,便來到汨羅江邊,抱起一塊石頭,縱身投入江里自盡了。
屈原死後,人們為他建廟築墳,長久地敬仰他、懷念他。他死在農歷五月初五日,人們把這一天當作一個節日,即端午節。屈原的家鄉和中國南方廣大地區有個風俗,每到這一天就要舉行盛大的劃龍舟比賽,據說劃龍船就是表示救屈原的意思。人們每到端午節就要吃粽子,據說也同屈原有關。最初是汨羅江邊的老百姓為了祭祀屈原,把米包成粽子投進水裡去喂魚,使魚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後來這習俗傳遍了全國。
以上就是各地端午的不同風俗習慣,以及端午的來歷,傳說等相關知識介紹了~~~大家都有什麼補充歡迎底下留言哦
4、2019香格里拉賽馬節6月7日開啟附活動信息
雲南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慶活動將會在香格里拉舉辦,賽馬節作為香格里拉最為悠久的民族賽事,賽馬節的開啟將會有助於香格里拉的旅遊發展,也是當地傳統的傳承。更多賽馬節活動信息,一起來看看。
2019香格里拉賽馬節時間:
2019年6月7日開啟,賽事將會維持14天
雲南省香格里拉市委、市政府與中國旅遊集團公司24日聯合發布,2019香格里拉賽馬節將於端午節(6月7日)開賽,賽事為期14天。屆時將有來自四川甘孜和雲南多個州市的馬隊同場競技,預計將吸引來自全國的35萬遊客到場觀看。
端午賽馬節是香格里拉市一年一度的重大傳統節慶活動之一,作為香格里拉歷史最為悠久的傳統民族賽事和民眾最為喜愛的端午節項目,其前身為明、清時期民間自發組織的「五月賽馬會」,1997年正式更名為「香格里拉端午賽馬節」。
賽事方面主要包括馬術比賽、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個人項目賽兩項內容。具體包括1000米、3000米、5000米速度賽,跑馬射箭、跑馬拾哈達馬技賽及1000米、3000米走馬賽等。
和往屆相比,本次賽馬節整體規模更大。除包含宏蘆文藝表演、馬術表演、馬術比賽、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個人項目賽等傳統活動外,還將舉辦香格里拉非遺歌舞樂展演、香格里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示等特色活動。
賽事活動內容本次活動期間,將舉行馬術比賽、民族民間傳統體育個人項目賽、「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文化遺產宣傳活動、香格里拉非遺歌舞樂展演、香格里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技藝展示、中國旅兄簡游集團首屆香格里拉旅遊高端閉門峰會、中國旅遊集團「時光之禮」香格里拉旅遊扶貧線路全球啟動發布會、第五屆香格里拉青年歌手大獎賽、香格里拉市首屆廣場舞大賽、2019年香格里拉特色商品展銷會及第三屆香格里拉「品牌汽車展」活動、香格里拉特色產品展銷會、第三屆香格里拉「羨絕褲品牌汽車展」、《紀念吳越王晉封1110周年》西泠名家篆刻邀請展等系列活動。
與往屆端午賽馬節相比,亮點紛呈,內容更加豐富。
5、香格里拉的習俗
二月八
時間:農歷二月初八
農歷二月初八是納西族最熱鬧的節日,尤以三壩白地鄉最熱鬧。節日期間,遠近趕來參加者數以萬計,還有藏族、彝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參加。活動地點主要在風景秀麗的白水台。人們先殺雞祭天,祭祀各種神靈,然後進行歌舞表演,熱鬧非凡。
賽馬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一般持續3天
香格里拉賽馬節由來已久,是香格里拉縣各族群眾最為隆重的傳統民俗節日,也是藏民們在春天裡的一次盛大集會。現在的賽馬節已發展為民族運動競賽和民間文藝活動的交流盛會。賽馬節的舉辦時間一般在農歷端午節前後,通常持續3天。地點在舞鳳山賽馬場。
賽馬節活動期間,除了傳統的馬術競賽、表演等節目外,還有氂牛賽跑、牛拉杠等平日難得見到的項目。參賽的選手不僅有香格里拉本地的牧民,毗鄰的芒康、鄉城、稻城、理塘、巴塘、得榮等地區的馬隊也會前來參加比賽和表演。節日期間,當地居民舉家毀旦出遊,在山腳壩邊搭帳篷,野炊、宴客。等到賽馬會開始時,人們便齊聚在寬敞的草坪上,觀看各地騎手的精彩表演。賽馬有比速度、比步法、比馬上槍旗、跑馬拾物等。
此外,香格里拉當地還會組織各種文藝演出和篝火晚會、放映廣場電影,迪慶藏族自治州影劇院也會有不少民族曲藝團的演出。
提示:6月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節之一,也是旅遊旺季,交通、住宿、餐飲等都會比較緊張,如果想參加熱鬧的賽馬節,最好提前預定住宿和規劃好行程。
香格里拉弦子節
時間:農歷五月初七至初九
香格里拉弦子節為德欽縣的固定節日,每年舉辦一次。節日期間各鄉鎮會選派出民間文藝表演隊,前往德欽縣城參加民族民間文藝、服飾表演。內容有弦子、熱巴及民間各種舞蹈,祝酒、祝福的歌及各種民歌等,以展示民風民俗、弘揚民族文化。
德欽縣與香格里拉毗鄰,同屬迪慶藏族自治州,有「弦子之鄉」的美稱。居住在這里的藏族人民,被譽為「會走路就會跳舞,會說話就會唱歌」。流傳於德欽的弦子已有700多年歷史,每逢佛事活動日和節日之夜,人們都會圍著篝火,伴著弦子的旋律載歌載舞。
弦子又稱藏胡,藏語稱"賓永"。音色明亮寬厚,具有高原粗獷的風格。弦子是藏族男子必備的樂器,幾乎人人都有,除了能伴奏、合奏外,還可以獨奏。弦子舞男纖胡擾女都可跳,舞姿剛柔兼備,優美舒展。
登巴節
時間:農歷七月十五
登巴節是尼汝藏族具有濃郁特色的傳統節日之一,又是藏族農業地區生產性傳統節日。屆時,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的盛裝,舉行集體祭祀山神、仙人洞和育嘛呢經儀式,消災驅邪,祈求五穀豐登、做簡六畜興旺。此外,還舉行賽馬、打靶、鬥牛、跳鍋庄舞等娛樂活動。
格冬節
時間:藏歷十二月二十六至二十九日
格冬節即跳神節,意思為九樣食物燴煮聚餐之意,是藏傳佛教寺院專門組織的一種跳神驅鬼的宗教活動。各寺院格冬節的時間各不相同,香格里拉噶丹·松贊林寺在藏歷12月26至29日。26日為跳神預演;在寺院內進行,27、28日為誦經法會;29日為跳神面具舞,面具多種多樣,有馬、鹿、猴、氂牛、狗、烏鴉、豬、虎等,舞蹈有嗩吶、鼓、跋等器樂伴奏,氣氛十分神秘,持續時間為1天
6、藏族的端午節習俗
<
7、雲南六月份有什麼節日
在雲南六月除了有端午節之外,還有哪些節日呢?雲南六月是民族節日的盛宴,端午賽馬節、鬧兜陽、錦壯紅飯節等等,還有不少節日,六月到雲南旅遊可以感受到濃濃的少數民族風情,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迪慶端午賽馬節
農歷5月是香格里拉最美的季節之一,草綠山青、群芳吐艷。香格里拉五月賽馬會具有悠久的歷史,是香格里拉各族群眾共同歡度的傳統節日之一,也是香格游旅里拉市人民政府法定的以藏族馬文化為主題的節日,在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舉行,為期3天。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屈原而產生的,是中國傳統節日。而香格里拉賽馬節也有著紀念英雄和傳承民俗的意味,且它們都在農歷五月初五,久而久之,傳統的賽馬文化融合了漢族的端午節。這樣既能傳承和發展香格里拉談鄭農歷五月傳統賽馬文化,同時藉助中國農歷五月初五傳統端午節的法定節假日,吸引更多的人前來觀賞。歡慶兩大節日,為香格里拉增添了不一樣的端午賽馬文化。
文山鬧兜陽
「一路有你是兜陽。水中兩人陰陽分;狗馬虎時合歸一。竹轎飛啊四人抬;五月苗族鬧兜陽??」每年農歷五月初五,馬關縣小壩子鎮老懂寨都要舉行「鬧兜陽」活動。各種儀式、舞蹈、對歌、傳統游戲、體育競技等苗族傳統民俗活動在節日期間開展,文山廣大苗族同胞在節日中同交流共促進,這一節日在增進民族團結與社會和諧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並於2017年6月被列入雲南省第四批民俗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鬧兜陽」是為了紀念苗族仙人「兜陽」而設立。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個很有本領的苗族男子叫兜陽,「兜」在苗語中是「指」的意思,「陽」是「好、化」之意,「兜陽」就是能指引人們走向光明之義。兜陽如他的名字一樣,為了解救眾生苦難而雲游四方,行善社會,他的功德與思想深得民心,因此苗族同胞在每年舉行「鬧兜陽」活動來紀念他。
錦壯紅飯節
農歷六月初一,一年一度的「錦壯紅飯節」如期而至。每逢節日期間,勤勞的壯族婦女都要採下最新鮮、純天然的葯材作為染花米飯的染料,紫蘭藤染出紫色,板藍根染出藍色,靛葉染出黑色,黃姜染出黃色,紅蘭草染出紅色。這些植物,既能夠染出各種顏色,又具有清肝明目,養血退翳的葯用價值。
舂、煮、泡、染,當這些染色植物被搗碎、烹煮,空氣中充滿了獨特的香氣,這是花米變身的前奏。准備好染飯花之後,精選上好的糯米,用篩子把碎米篩出,然後開始暈染,最終變成色彩繽紛、香噴噴的花米飯,以款待各方來客。
普洱葯根節
在普洱,不吃百草根就算不上過真正的端午節。普洱的葯膳文化獨具特色,每年端午,「吃百草葯根換腸肚,保你一夏不生病」「端午節吃百葯根,換了腸肚一身輕」的俗語總是掛在普洱人的嘴邊,並口口相傳、代代相承。
普洱人大都有燉煮各種中草葯根來做葯膳湯以防病治病的習俗。端午節於普洱人,不僅有吃粽子以紀念屈原的傳統習俗,更有吃百葯宴以祛病強身的美好願景。普洱人把各種葯根與雞、豬蹄、臘肉等一起混煮。葯根不同,功效各異,有安神、通氣、養胃、養肺潤肺、除風濕、舒經活絡、補肝含磨頌腎和健脾胃等功效。普洱端午節獨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節日習俗,蘊含著普洱人民追求健康和保健養生的理念。
紅河荔枝節
六月的荔枝酸甜誘人,紅河州屏邊縣獨特的氣候條件使「妃子笑」荔枝提早成熟,品質上乘,果實糖酸比合理,甜而不膩,適合大眾口感。「妃子笑」荔枝種植面積、產銷量均居雲南省第一位。
夏日的屏邊,果園里碩果累累,顆顆荔枝結滿枝頭,綠中帶紅的果實掩映在濃綠的枝葉中,一串串、一團團、一粒粒,像燈籠、似翡翠。摘下一顆枝頭圓潤飽滿的果實,剝掉果皮,露出晶瑩剔透的果肉,輕咬一口,汁液溢滿口腔,甜滋滋的味道直透心底。遊人不但可以入園自助採摘荔枝,還可以參加篝火晚會欣賞節目,歡度荔枝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