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陽區端午節在哪裡買草葯
1、端午節要用什麼草葯 端午節要用的草葯有哪些
1
2、端午節有什麼風俗活動?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風俗活動有賽龍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懸艾葉菖蒲、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等。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3、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5、掛荷包和拴五色絲線
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以上內容參考:黃河新聞網-端午節的習俗
3、四川人如何過端午?
1、吃粽子
每到端午,網路上各大網紅粽子又開始熱炒,但四川人有自己的「粽子一條街」。在上世紀90年代初,由成都馬鞍東路13號院幾個老住戶憑著各自的好手藝,每逢端午節在小區門口賣自家手工粽子逐漸延伸而來的傳統特色。
2、插菖蒲艾葉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是民間流傳已久的說法,通常在端午節,四川人都會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例入端午節必備的物品當中。
3、給女婿送傘
據說過去在老四川的農村裡,端午節還流行「送傘」這一習俗。大致內容是女婿在婚後第一個端午節,要備上九個粽子、九個鹽蛋、兩瓶酒,攜妻子到岳父家過節。飯後女婿回家時會收到岳父/母贈送的一把傘,且不論天晴下雨,均要打傘回家,含有庇護之意,望婆家照顧新媳婦。
因為在繁體字中,「傘」是擁有人字最多的字,寓意多生兒女,人丁興旺。
4、點雄黃,配香包
端午的時候,把雄黃酒蘸抹塗在小孩子額頭的習俗,而有的時候會在孩子額頭畫「王」字、當然,也會佩戴五色絲線纏繞的鴨蛋和內裝雄黃、蒼術、丁香等中葯,用棉布、絲線縫制的香包,如今的香包,已經逐漸成為一種代表端午民俗的文化藝術品。
5、賽龍舟
龍舟競渡是四川端午節傳統活動之一,始於漢,尤以清末、民國初年為盛。每到端午,江上鑼鼓聲天,江岸上站滿了觀賽的群眾。但後來錦江河床升高,水位降低,成都市區的龍舟競渡停止,競渡活動移往新津、金堂等地進行。
6、撒李子
民國時期,四川有一種外地罕見的習俗——撒李子。說是撒李子大會,其實也就是青年男女藉此機會出來撒歡的時機。每到端午,正是桃李水果成熟的季節,李子不貴,又有一定的硬度,很適合作為互相偷襲的「暗器」。
4、在吳川端午節的習俗
每到農歷五月初端午節吃粽子、用艾葉沐浴,還有江上劃龍舟鑼鼓都是吳川的習俗。
1、插艾葉葉洗瘡癩:吳川與端午節有關的活動在農歷五月初一就開始了。初一這天一大早,吳川域區各個市場都擺滿了草葯,這些草葯是新鮮採摘的,還帶著青草氣和泥土的芳香。艾草、桃葉、香茅、苦草、陌葯等十多種,紮成一束束的的,每束只賣一元或幾角。
這天人們拿艾草插門來辟邪招安,初一或初五端午節買草葯煮葯水午時為小孩潔身沐浴,據傳用五月「龍舟水」和草葯煮水鉛閉沐溶,可以洗瘡洗癩,健健康康。現在插艾葉的不多了,但洗草葯水的大有人在。
2、吃粟米籺(米濃籺)、裹粽籺:五月初一這天最熱鬧的還是賣乙的攤檔,除各地共有的古粽糍外(吳)川人叫粽子為裹粽),梅菉人還熱賣栗米籺(米濃籺)。栗米籺是用果子搗粉炊熟做成的,很像年糕,但它保持果子的天然的黃拿激拍色,有的加上糯米做成兩層的。
由於栗米一需要摻和少許食用鹼水(俗稱灰水)蒸炊才能凝結成型,因而栗米一又叫灰水一或灰籠一,栗米一以當地鴨腳栗磨粉蒸炊最為上品。黃色的栗米一色彩誘人、香氣襲人,它帶有栗子的清香和鹼水的獨特香味,再澆上黃糖煮的糖膠,又香又消羨甜,風味獨特。它和爛鑊炒粉一樣,都是梅菉近郊坡尾村人創制,有幾百年歷史,是吳川川的風味小吃。
3、扒龍船,趕「水鬼」:吳川是粵西著名的水鄉,江寬海闊,河網縱橫,自古以來水運發達賽龍舟活動歷史悠久。每年五月初五端午節前後,沿河各村都有扒龍船的習慣(吳川人叫賽龍舟為扒龍船),直到現在,梅菉、博鋪、振文、長岐、蘭石、黃坡等地民間都經常有賽龍舟活動。
其中以梅菉為最,基本上每年端午節梅菉頭的群眾都在大塘上扒龍船,前些年還舉辦過全市性的龍舟賽,圍觀的群眾成千上萬。賽龍舟的目的意義全國各地都大同小異,都與紀念屈原有關,吳川亦不例外,但吳川人扒龍船還有趕「鬼」驅邪的意思。
5、端午采葯的習俗是怎樣形成的?
在古代,人們療疾大多靠民間的驗方,老百姓也大多能識好些草葯。因此每到端午節時,人們便採集各種各樣的草葯,以備不時之需,於是,就形成了端午采葯的習俗。
采葯,是最古老的端午節俗之一。采葯是因端午前後草葯莖葉成熟,葯性好,才於此日形成此俗。
《夏小正》記載:
此日蓄葯,以蠲除毒氣。
《歲時廣記》卷「采雜葯」引《荊楚歲時記》佚文:
五月初五,競采雜葯,可治百病。
後魏《齊民要術·雜記》中,有五月捉癩蛤蟆的記載,亦是制葯用。人們還常以癩蛤蟆的唾沫,煎湯過午給小兒洗澡,據說可以減輕痘瘡的發病。
在不少地區均有端午捉癩蛤蟆之俗,如江蘇在端午日收蛤蟆,刺取其唾沫,製作中葯蟾酥。
杭州人還給小孩子吃蛤蟆,說是可以消火清涼、夏無瘡癤。還有在當日於蛤蟆口中塞墨錠,懸掛起來晾乾,即成蛤蟆錠,塗於膿瘡上可使消散。這種捉蛤蟆制葯之俗,源於漢代「蟾蜍辟兵」的傳說。
五月捉取蟾蜍的習俗,文獻上所見甚早。《淮南子》寫道:「鼓造辟兵,壽盡五月之望」。「鼓造」即蟾蜍。也就是說,漢代人捕捉蟾蜍,為的還不是蟾蜍,而是為「辟兵」,蟾蜍何以辟兵?這與古人的信仰有關。
漢人張衡在《靈憲》曾交代月宮中這只蟾蜍的來歷:
羿請不死葯於西王母,嫦娥竊之以奔月……嫦娥遂託身於月,是為蟾蜍。
由於蟾蜍被編入嫦娥傳說,於是也和不死靈丹掛上了鉤。《抱朴子·內篇》介紹不死靈葯有五種,稱「五芝」,其中「肉芝」就是「萬歲蟾蜍」。
方術家所傳說的五種神芝,色彩各不相同,服之可以長生不死。在《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五芝為:
赤芝名丹芝,黃芝名金芝,白芝名玉芝,黑芝名玄芝,紫芝名木芝。
據說萬歲蟾蜍的神奇,來自頭上的角,即肉芝,葯力在靈芝以上,是長生不老的仙葯。不僅「服之長生」,而且神奇非常:
蟾蜍萬歲者,頭上有角,頷有丹書八字,五月初五午時取之陰干,百日,以其足劃地,即為流水。能辟五兵,若敵人射己者,弓矢皆反還自向也。
這就是《淮南子》講到的蟾蜍辟兵的來歷。在江南的許多地方,在端午節時有采葯、驅狼等傳統。俗話說:
五月端午草,百樣都是葯。
端午節前都是草,端午來到都是葯。
於是,民間有在端午節這天上山採集地椒、野茶、苣苣、蒲公英、匾蓄、刺薊等葯材,以備單方土法治病之用。
湖南湘中一帶,在端午日偏重於採集久明光、天泡草、苦瓜葉、馬齒莧、蒲公英、苦秣菜、金銀花等,以便暑天備用。前三種是洗葯,能防瘡癤及痱子;後幾種是吃葯,能防痢、消炎、清肺熱。
從前,在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常有惡狼出沒,小孩及家禽被狼叼走的災禍時有發生。傳說,每逢端午這天狼兒子出天花,死亡率高,成活率低,這樣狼就難以大量繁衍。人們也乘狼之危,於端午這天,塞封狼窩,煙熏驅狼,以保人畜平安。
沐蘭湯是端午節的一種衛生習俗。一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人們排好隊依次走到主祭面前,主祭用菖蒲草沾盆里的水,在參加活動的人雙手、額頭、脖頸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
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中記載的古俗。當時的蘭不是現在的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有香氣,可煎水沐浴。
《九歌·雲中君》亦有「浴蘭湯會沭芳」之句。《荊楚歲時記》寫道:「五月初五,謂之浴蘭節。」《五雜俎》記明代人因為「蘭湯不可得,則以午時取五色草拂而浴之」。
後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廣東,則用艾、蒲、鳳仙、白玉蘭等花草。在湖南、廣西等地,則用柏葉、大風根、艾、蒲、桃葉等煮成葯水洗浴。不論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據說可治皮膚病、去邪氣。在北方一些地區,人們喜於端午采嫩樹葉、野菜葉蒸晾,製成茶葉。在廣東潮州一帶,人們去郊外山野采草葯,熬涼茶喝,這對健康也很有好處。
舊時,紹興號稱錫半城,錫箔工人多達數萬。端午節中午,箔坊主必置五黃酒宴請工人,下午例行休息。錫箔師傅多善飲酒,往往喝得酩酊大醉。主人照例泡有濃茶供他們解醉,端午茶由此而成為不可缺少的「時令茶」,相沿成習。
端午習俗雖然顯得有些原始,但是卻反映出古人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的民間智慧,很大程度上有益於人們的身體健康,其樸素的衛生防疫意識值得我們學習。
6、端午節除了送粽子,還有哪些禮品可以送?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這一天,最常見的就是送粽子,但是也可以考慮以下這些,個人見解,每個人看法不一樣哈,關於送禮這個事情上,大多數時候都是考慮的收禮人如何收得舒服,但是並不是所有的情況下都可以讓送禮人能夠義無反顧的去送禮的,所以送禮送的舒服也很重要。所以我們該送什麼?
香囊,端午節這種擁有濃厚文化色彩的節日里,送的禮物當然也要有濃濃的文化氣息了,香囊,夏可驅蚊,冬可留香,不但有辟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同時也具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不管是送朋友,送親人,送老人,送小孩都非常合適。
松花蛋、咸鴨蛋。經過歷史的演變,松花蛋和咸鴨蛋已經成了我國最受歡迎的風味蛋,也逐漸形成了端午節吃兩蛋的習俗。在端午節將松花蛋、咸鴨蛋作為禮物送人是很不錯的。
高檔茶葉,可以送送父母及長輩一些較為高檔的茶飲品也是不錯的選擇,當然配備茶具再好不過了。老年人喝一些茶,養成喝茶的習慣是好的,不僅對身體好,而且也利於補充一天的水分。
花卉,端午節禮物還可以送花送情意。在這個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里適合贈送的花卉有:劍蘭、龍船花、文心蘭、黃百合。因為它們對應的花語有:劍蘭的花語:避邪鎮災、性格堅強;龍船花的花語:爭先恐後;文心蘭的花語:快樂;黃百合的花語:快樂、喜慶。
福利卡,可以讓收禮人自選禮品,無須擔心送禮不符合收禮人的心意。超多選擇餘地,能夠滿足各個年齡階段的需求。
總的來說,禮品怎麼樣送才算是合適的禮品呢?從送禮人的角度考慮,(1)預算之內(2)方便送禮。從收禮人的角度出發,(1)方便收禮(2)是否符合收禮的需求(3)是否有節日相關性。不管是不是節日,不管是什麼節日,都是這幾樣,而節日送禮,首先要考慮的就應該是要和節日有相關性,不然又何必非要節日去送禮呢對吧,不過,心意是最重要的哈,不管是做什麼用的,出於什麼目的,真正的用心去准備比什麼都重要,別人也會感覺的到哈。
7、廣西端午節的風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