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什麼時候加進法定節假日
發布時間: 2023-05-03 17:56:56
1、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假日是哪一年
端午節從2007開始成為的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的習俗賽龍舟是中國端午節的習俗之一,也是端午節最重要的節日民俗活動之,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而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端午節的習俗食粽子,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民間節日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根據史書記載,吃粽子源於春秋戰國,人們為紀念楚國大夫屈原而逐漸流傳下來,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端午節習俗掛艾草和莒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和莒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就像貼上一道靈符,可以趨利避害,過端午,一般會將艾草綁成一束,然後插在門楣上,或是在門楣兩端分別插上一根艾草,艾草代表招百福,插在門口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身體健康。
2、端午節哪一年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在2008年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文化意蘊:關於端午祝福是該說「快樂」還是「安康」的討論,背後其實是民眾對節日精髓、傳統面目的探尋,是希望能原汁原味地還原端午節的文化意蘊。
愛國之情:人們紀念屈原,不只是因為他的藝術造詣,更是因為他偉大的靈魂和深沉的愛國之情。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