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蠍子怎麼貼
1、端午節為什麼要貼五毒點蚊煙?
是為了更好地應對五毒。
端午自古以來全是一個很重要傳統民族節日之一,有龍舟比賽吃粽子等一系列民俗文化風俗習慣,現如今端午也是在我國申請辦理世界文化非物質財產之一。
古老傳統節日的起源與上古原始信仰、祭祀文化及天象、歷法等人文與自然文化內容有關。根據現代人類學、考古學的研究成果,人類最原始的兩種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古老節日多數形成於古人擇吉日祭祀,以謝天地神靈、祖先恩德的活動。
早期的節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固本思源等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動,則蘊含著祗敬感德、禮樂文明深邃文化內涵。節日的起源和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潛移默化地完善與普及的過程。
古時南北風俗各異,先秦時代端午節的節俗活動鮮見於中原文獻記載,就現存文獻沒法直接考證其源流。關於端午節的相關文字記載,「端午」二字,最早出現在晉代的《風土記》中,但端午的習俗卻早已有之,如龍舟競渡祭祀之俗,早已存在。
2、端午節要防的五毒除蠍子、蛇、蜈蚣、壁虎以外,還有什麼
端午節要防的五毒除蠍子、蛇、蜈蚣、壁虎以外還有蟾蜍。
古時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間傳說中的「五毒」是五種動物,它們應該分別是蜈蚣、毒蛇、蠍子、壁虎和蟾蜍。古代我國北方一些地方民俗認為每年夏歷五月端午日午時,五毒開始孽生,於是便有了避五毒的習俗。
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 每到端午節,預防五毒之害一般在屋中貼五毒圖,以紅紙印畫五種毒物,再用五根針刺於五毒之上,即認為毒物被刺死,再不能橫行了。又在衣飾上綉制五毒,在餅上綴五毒圖案,均含驅除之意。
(2)端午節蠍子怎麼貼擴展資料:
五毒毒性:
蜈蚣(毒作用和蠍子差不多,但量不足蠍子,只有腫痛);
毒蛇(蛇類不同而毒性不同但被毒蛇咬傷死亡例子較多);
蠍子(和蛇一樣,除了個別,毒性都較小,因為除了飼養一般很少見到,毒作用大多數是抽搐引起中風);
壁虎(屬於蜥蜴目生物,分為有毒和無毒兩大類,但是古人認為他逃到耳朵里,尾巴脫落會致聾,但實際上不會);
蟾蜍(它分泌的蟾酥才是致盲和致命,毒性大於普通的蛇,但蟾蜍不像蛇有攻擊性,所以案例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