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大家都怎麼過的
1、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如今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古今何處不中秋。每年的八月十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中秋佳節,月圓時刻,不知有多少思鄉和團圓的思緒相伴,悲歡和離合,笑聲和淚水,演繹了多少人生的故事。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源迅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族裂握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系,開科取士,一直兆慶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舉行。
2、過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那麼大家知道哪些過中秋節的習俗呢?
1、月餅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枝配傳統習俗。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如今已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每年過中秋我都得吃下四、五個月餅呢~
2、賞月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早期月亮祭祀選擇在秋季進行,那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領略到平常習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當時上層人士對月亮的認識開始趨於理性,不再是單純的崇拜,就漸漸把圓月當成了一種美麗的自然景象進行欣賞。所謂的「良辰美景」心態,便是如此。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3、飲桂花酒入秋後,桂花盛開,在中秋來臨之際開始掉落。人們會將桂花拾起,釀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釀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過之後,余香會存留很久。吃過月餅,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膩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對睡眠有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實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徵。「桂」與「貴」同音,是一種富裕的象徵。因此,桂花酒很受人們的歡迎。
4、吃糍粑中秋吃糍粑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把過中秋看成僅次於春節的農歷節日,有"小年"之稱。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預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甜,預示著生活甜蜜幸福;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代表來年豐收越大;享用圓圓的糍粑象徵全家和塌族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5、錢塘江觀潮每年中秋時期特別是農歷八月十八,浙江杭州、紹興、餘杭等錢塘江附近的人們都有觀潮的習俗。錢江涌潮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觀潮勝地,其壯觀景色只有巴西的亞馬孫河可與之媲美。詩人蘇軾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名句。
中秋節時期,在浙江省海寧市鹽官、新倉、黃灣等地沿岸長堤,八方賓客雲集,人聲鼎沸,多個觀潮點的人數合計在數十萬人之上團搭弊。潮水來時,勢如萬馬奔騰,呼嘯而至,潮頭最高接近3米,遇到河床阻力翻起的浪頭可達10米以上,可謂是非常壯觀了。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關於過中秋節的習俗,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呢?
3、說說你們家鄉是如何過中秋節?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已經到了,那麼你們家鄉都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呢?今天讓我來講講我家鄉是如何過中秋節的吧。
⭐買月餅
因為這邊沒有打月餅的習慣,所以每年臨近中秋節的時候都會到各大蛋糕店或者是商場購買袋裝月餅。每次我都會買我喜歡吃的蛋黃味或者是綠豆味。
買月餅吃月餅已經成了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項過程,從前不喜歡吃月餅的味道,覺得月餅又生硬又難咬,如今隨著年齡的成熟,開始逐漸喜歡月餅的味道了。
⭐買食材
每年過中秋節的時候,母親總會上市場購買一些食材准備著一家人團聚。小的時候最喜歡的就是和母親一起上市場購買這些食材了。
看到活蹦亂跳的鮮魚,看到擺放在案子上的豬肉,你看,就是要過中國傳統節日了。中國人對於這樣的傳統節日向來是十分重視的,重視體現在於從購買時才開始。
如今已經很久沒有和母親到街上購買食材了,現在想起來仍然有些懷念。
⭐賞月
中秋節大家都會有賞月的習慣,那麼生活在北方的我們也同樣不會例外。每年過中秋節的時候,走回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過晚飯之後到樓下看月亮。
小的時候不知道為什麼總是覺得中秋節的月亮要比平時圓的多,現在想來都是古人的智慧。看著圓圓的月亮,從古代流傳至今。傳承,一直紮根在中國人的思想里。
⭐走親戚
姥姥住在離我們很遠的地方,每次吃肉到過節的時候才有時間回去看一看。今年中秋節,我們和往常一樣回去看了一下姥姥,順便給老闆拿了一些月餅。
我很喜歡走親戚,平時和他們總是聚少離多。如今好不容易聚上一起,總是格外順心,高興的。
其實想一想,無論在中秋節做些什麼,都是一種對於家人的思念和喜愛。中秋節從古代流傳至今,本質其實一直是不變的,都是希望家人們可以團聚在一起。
中國人的傳承是刻在骨子裡的,一代又一代的人將節日的氛圍流傳至今。這些節日跨過了古代的厚朴,一直走向新時代的我們。好像這些節日並沒有為此失去半分顏色,而還增加了幾分現代的色彩。
今年你們的中秋節都是怎麼過的呢?你們有沒有吃月餅?
4、中秋節都是怎麼過的?
第一、自製月餅過中秋
雖然商場里各種各樣的月餅應有盡有,不過,很多人對於月餅還是不感冒。提到月餅,除了覺得是中秋節的象徵性食品外,還會覺得特別難吃。這個中秋,摒棄流水線生產的月餅,自己自製月餅吧。
這樣一來,完全可以隨心所欲的選擇餡兒。如果不會做,可以提前一段時間在網上搜索做法,准備食材。
第二、帶著爸媽去購物
以前過中秋,是不是只是在家裡和爸媽吃上一頓飯那麼簡單?今年,在中秋夜之前,先帶著爸媽去購物一番吧。為爸媽添置幾件衣服,為爸爸選一副有意思的象棋,為媽媽買一個漂亮的包包。購物完了以後,再帶著爸媽去看一場電影吧。選擇比較浪漫一點的電影,讓爸媽也重溫美好。
第三、一個人的晚餐
如果你的中秋節只有一個人過,那就在家裡為自己准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吧。做幾個可口的飯菜,每一份的量都不用太多,但是種類盡量多一些,就算是對自己這段時間辛苦工作的一個犒勞吧。
中秋節是怎麼過的?其實每個人都有每個人過中秋節的方式。如果是和你的女友過中秋節
5、今年的中秋節你們是怎麼過的?
今年的中秋節,主要在買月餅、逛街中度過。由於老師中秋節前給我們帶了月餅吃,於是我和室友也去買了月餅,並且送給了老師一份,之後就在節假日里去市中心逛街,然後給月亮拍照,炫耀技術~
買月餅:
中秋節少不了的就是月餅,在節前的時候,英語老師特地給全班帶了月餅吃,於是我和室友打算也送一份月餅給老師還禮,順便也給室友們買點月餅,讓室友感受一下中秋關懷。於是我和下鋪就到街上隨便買了一點月餅,送給老師和室友。
不得不說,月餅真的是太甜了,我吃了一個月餅,直接喝了兩瓶礦泉水!
逛街:
中秋節放假期間,在寢室沒什麼事情,就和室友們一起組團去逛街。中秋節很多商鋪都會裝飾自己的店面,而且還有很多大型的裝飾,確實非常好看。
去市中心逛街的時候,就看到了非常漂亮的蓮花燈,而且商業街裡面各種商品都在做活動,吃的也都挺便宜,確實比較劃算。唯一的缺點就是人太多了,吃飯排隊一個多小時,確實讓人難以忍受。
賞月:
中秋自然少不了賞月,而且這次中秋月亮剛好在中秋圓。但是賞月過於單調,拍照炫耀才是最重要的。
中秋的時候,朋友圈都在發自己拍攝的月亮照片,完全就是一個炫耀大會,室友也在用各種拍月亮的相機模式和軟體,拍攝最好看的月亮照片。
中秋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雖然我們的生活已經現代化,但是體驗一下中秋的節日氛圍,參與一下中秋活動,也是很不錯的選擇。
中秋吃月餅、逛街看花燈、賞月,這些都是難能可貴的回憶,放下手機離開電腦,一起度過中秋節日,要比玩電子設備開心很多!
6、關於中秋節的習俗都有哪些?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人「秋報」遺傳下來的習俗。中秋節習俗習慣常見的有祭月、賞月、拜月,燃燈,猜謎,吃月嫌乎遲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等等。我認為在中秋節怎麼多的習俗中,最值得一提有4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中秋節習俗之一:吃月餅🌷
月餅,又稱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國的漢族傳統美食之一。 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月餅」一詞,在現存文獻,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漢族農歷八月十五中秋節飲食習俗。宋代大詩人蘇東坡有詩句「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贊美月餅,從中可知宋時的月餅已內有酥油和糖作餡了。
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面芹李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經過元明兩代,中秋節吃月餅、饋贈月餅風俗日盛,且月餅有了「團圓」的象徵意義。經清代到現代,月餅在質量、品種上都有新發展。原料、調制方法、形狀等的不同,使月餅更為豐富多彩,形成了京式、蘇式、廣式等各具特色的品種。月餅不僅是別具風味的節日食品,而且成為四季常備的精美糕點,頗受人們歡迎。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中秋節習俗之二:賞桂花🌷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秋時節,叢桂怒放,美如天堂的蘇杭沉浸在桂花的清香里。風清月圓之夜,家人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
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緻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於叢生岩嶺間而稱「岩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自古桂花樹就與月亮關系密切,而且寓意頃鄭吉祥。傳說中月亮里有桂花樹,高五百丈。漢朝時有個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到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雖然吳剛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佳節,馨香四溢。也只有中秋節這一天,吳剛才能在樹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中秋月圓之夜,在桂花樹下伴著桂花的清香賞月,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因為桂花寄託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
🌷中秋節習俗之三:飲桂花酒🌷
自古,我國就有中秋節飲「桂花酒」的習俗。在老一輩的記憶中,一個傳統的中秋夜,三種元素是少不了的,那就是明月、月餅和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時節,大家的第一選擇就是吃月餅,因為月餅有甜膩感,吃多了會感覺到很膩。所以長輩們,喜歡喝點桂花酒,或是桂花茶來解膩。素來有著「九里香」美譽的桂花,也可以做成很多的食品。味道香濃的它,做成其他食物,味道也非常不錯。例如,我們常聽到的桂花糕還有桂花茶,這些都是桂花的製成品。入秋後,桂花盛開,在中秋來臨之際開始掉落。人們會將桂花拾起,釀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釀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過之後,余香會存留很久。吃過月餅,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膩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對睡眠有一定的幫助。
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實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徵。「桂」與「貴」同音,是一種富裕的象徵。因此,桂花酒很受人們的歡迎。關於桂花酒,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吳剛,大家都知道吳剛,他是住在月亮上的仙人,被天帝懲罰,在月宮砍伐桂樹。據說有次,他在仙酒娘子的門口差點凍死,仙酒娘子救了他。所以他用桂子報答了仙酒娘子,桂子種下之後,成長為桂樹,開出桂花,滿園桂香。
因為吳剛住在「月宮」也就是月亮上,因為與月亮有關,所以每到中秋,人們自然便會想起這與他有關的桂花酒。人們過中秋,一輪圓月掛在天空中,人們在院子里吃月餅,喝著桂花酒,這大概就是中秋的模樣吧。人們之所以在中秋喝桂酒,就是因為以上所說的這些。桂花有「九里香」之譽,中秋節賞桂花的習俗由來已久。
🌷中秋節習俗之四: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習俗。古人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中秋節當天每家每戶都熱鬧非凡,竹條扎制的燈籠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家亮月明,所以屋裡屋外的氣氛都溫馨幸福。所以為了以防人散場冷而讓人有突然的失落感,建議把家中的小燈開著,即使散場了,也不會覺得特別的空檔。而且中秋節財神聞熱鬧而出現,最好在家中財氣位點燈,方便給財神引路。這樣也可以給家宅旺財招運哦。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之美景,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
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樹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竿,燈籠兩顆,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發展至今,吃月餅已經是中國南北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乾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中秋節時,雲稀霧少,月光皎潔明亮,民間有賞月、祭月、吃月餅、吃甜薯、提燈籠、舞草龍、樹中秋、砌寶塔等一系列的節慶活動。
7、中秋節過節的過程
中秋節過節的過程是祭月、燃燈、賞月。
1、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拜祭月神。自古以來,在廣東部分地區,人們都有在中秋晚上拜祭月神的習俗。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氏滑等祭品。在月下,將「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2、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亂團」。
3、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節日發展
中秋節普及於漢代嘩核橘,漢代是中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
據記載,在漢代時,有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之前中秋節在中國北方地區還不流行。唐代時中秋風俗在中國北方地區已流行,在唐代中秋節成為了官方認定的全國性節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秋節
8、在你們家鄉都是怎麼過中秋節的?有哪些獨特的習俗?
過中秋節,一般都是晚上過。炒好了菜,母親就會把菜擺到院子里,倒上酒,放上月餅,先敬天地。母親是虔誠的神教徒,逢年過節這些儀式是不能少的。然後發錢糧,嘴裡念叨著什麼,我們也聽不大清,可能是上天保佑之類什麼的。燒完紙錢之後,全家即對著火堆叩頭,最後灑上一盅酒,這是敬天結束,恭送各位神明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