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這一天是怎麼吃的
1、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吃粽子、打糕、鴨蛋塌塵等。
1、粽子: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古人為使大夫免遭傷害,製作粽子投入河中。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劃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2、打糕:打糕,團寬禪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端午節中,最有代表性的食品。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3、鴨蛋:端午節除了紀念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而要想辟邪避暑,就要吃五紅,鴨蛋便是其中一種。
端午節的由來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日期在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巧消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
2、端午節吃什麼呢
<
3、端午節吃什麼?
端午節當天除了要吃粽子以外,還有6種傳統美食也是必吃食物,順應時節,寓意好,而且營養豐富
五毒餅
五毒餅是端午節的特色食品,以玫瑰、豆沙、棗泥做餡的酥餅印上五種毒蟲的圖案,這五種毒蟲分別是:蛤蟆、蠍子、壁虎、蛇、蜈蚣,五毒餅雖然圖案看起來比較可怕,但是入口卻是香酥甜蜜,端午佳節人們分食五毒餅,象徵著驅趕毒蟲,祈願身強體健,不受病害。
咸鴨蛋
在我國的很多地區,都有端午節吃咸鴨蛋的習俗,相傳端午節吃了咸鴨蛋可以辟邪祛暑,而以現在更加科學的說法來看,端午前後炎熱高溫,人們容易食慾不佳,而咸鴨蛋不僅營養較高,而且味道很好,吃不下油膩的大魚大肉,就吃咸鴨蛋來補充營養。
黃鱔
民間有俗話「端午黃鱔賽人參」,說的就是端午前後黃鱔的肉質最嫩、最肥美,營養很高,適宜食用,而黃鱔也是「五黃」之一,是端午吃「五黃」時最要吃的美味,端午「五黃」包括:黃鱔、黃酒、黃魚、黃瓜、蛋黃,如果條件允許可以准備給家人吃。
綠豆糕
端午節前後氣溫較高,暑氣較重,所以不少地區都有端午節吃綠豆糕的習俗,因為綠豆能夠解暑降火,特別適合夏季食用。做好綠豆糕口感細膩香甜,全家老小都可以吃,是不錯的佐茶小點,深受人們的喜愛。
炸糖糕
在中原地區,端午節還有炸糖糕的習俗,開水燙面,包糖油炸,炸出的糖糕色澤金黃,香甜松軟,特別好吃。炸糖糕也是祭拜用的食物,端午這天剛炸好的糖糕要先供祖,之後人們在分享食用,這也是很重要的民俗活動。
紅棗糯米飯
在南方地區,端午節有蒸紅棗糯米飯的習俗,糯米飯中加入紅棗、紅糖、枸杞、紅豆沙、葡萄乾等紅色食材,這樣的做法又稱作吃「五紅」,寓意驅趕病邪,祈願平安健康。糯米飯香甜軟糯,特別饞人,老少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