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無毒都有什麼
1、都說端午避五毒,這五毒分別是什麼?
五毒分別是壁虎、蟾蜍、蛇、蠍子、蜈蚣,因為端午節的時候天氣已經比較熱了,那些在冬天蟄伏和冬眠的毒蟲會重新開始活動,影響人們的生活,如果不注意躲避,就會被它們傷害。端午節除了避免五毒的習俗以外還有多種習俗存在, 接下來會帶大家一起去了解。
端午節懸掛艾葉和菖蒲
端午節在門前懸掛艾葉和菖蒲是重要的習俗,在端午節到來的時候,家家戶戶都要灑掃庭院,並把菖蒲和艾葉掛在門口,這兩種植物都能產生豐富的揮發油,會有自然的香味散發出來,能去除自然界中的蚊蟲,也能凈化空氣,據說把它們懸掛在門口,能起到祛邪防病殺蟲滅菌的重要作用。
端午節佩戴香包
端午節佩戴香包也是一個古老的習俗,香包,內有硃砂,雄黃,香葯等多種中葯材,再用絲布把它縫起來,而且清香四溢,外邊有五色的絲線裝飾,配在這樣的香包能聚香凝時,也能祛除瘟疫,而且能起到很好的點綴作用,經常佩戴這樣的香包,能化濕醒脾,開竅醒神還能起到抗菌抗病毒的重要作用,能防止一些流行疾病發生。
端午節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是流傳了幾百年的古老習俗,粽子是葯膳的一種,它是以糯米為主要毒材搭配蜜棗等多種食材一起製成的一種特色食品,治好以後的粽子,不但口感滋味誘人,還能清熱生津,也能除煩止渴,更能利尿排毒,養血安神,它對維持健康有一定的好處,不過粽子是一種清香糯滑的食材不容易消化那些脾胃不和和消化不良的人不能多吃。
端午節張貼平安符
在很多地區端午節還有張貼平安福的習俗,他們喜歡張貼的平安符有兩類,一種是5種毒蟲被收到大葫蘆里的畫面,另一種則是張天師身穿道袍騎著猛虎的照片,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所喜歡的樣子購買平安福,然後張貼在大門上,以前古人還會在端午節的時候張貼鍾馗的畫像,據說這樣能驅邪保平安。
2、端午要記得「喝3酒避5毒」,「3酒」、「5毒」分別是什麼?
飲酒——蒲酒、雄黃酒、硃砂酒,忌五毒——忌蠍子、蛇、蜈蚣、壁虎、蟾蜍。許多節日和節氣民俗都包含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端午節也不例外。王娟說,古代政府非常支持民間慶祝端午節,甚至為「龍舟競賽」提供獎金和獎品。端午節的民俗是多種多樣的。在「賽龍舟」、「吊艾草」、「木蘭湯」等民俗中,「避五毒」頗有意思。所謂「五毒」,一般指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有些地方還把蜈蚣列入「五毒」。
人們想出了各種辦法來避免夏天被五種毒蟲叮咬。五毒圖:在屋內貼一張五毒圖,在紅紙上印上五毒,然後在「五毒」頂上紮上五根針,表示毒物已被刺死,不能再胡作非為。五毒包:端午節,小孩子要帶綉有五毒圖畫的「五毒包」,寓意以毒攻毒,確保身體健康。或者媽媽奶奶會在口袋裡放一個溫雞蛋,或者把溫雞蛋在孩子肚子上滾幾圈,一邊做一邊說「一年不胃痛」之類的話。端午節忌五毒所謂五毒是指:壁虎、蟾蜍、蛇、蠍子、蜈蚣。這五種有毒的動物,到了夏天,萬物生長,百花齊放,百鳥爭鳴。
各種動物都去高山草甸覓食,有的動物從冬眠中醒來。這個季節各種蟲子蚊子都很活躍,一不小心就會傷害到它們。古代人,無法對付這些有毒的動物,經常誤傷,導致皮膚腫脹疼痛。而且古代醫療條件很差,一旦感染病毒,很容易造成死亡。為了避免毒蟲對人體的傷害,人們在端午節選擇了各種方法避五毒,有一定的消災除害作用。還有端午節背香囊的習俗,尤其是小孩子要來的時候,會把香囊掛在身上或者脖子上。艾草、雄黃、硃砂等中草葯。
一般都放在香囊里,遠遠的就能聞到中草葯的香味。主要用於驅蚊,能達到辟邪、祛病、防病的作用。在一些地區,婦女們別出心裁,用自己的雙手縫制香囊,並帶著孩子一起食用。香囊上綉有五毒的圖案。它意味著孩子可以避免災難,長壽,這表明了人們對未來生活的良好期望。端午節是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的目的是消災。各地區的人們半個月前就開始為端午節准備物資。端午節也是紀念偉人的日子。當人們想到端午節時,他們也會想到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聽到楚國滅亡的消息後,痛苦萬分,於是跳入汨羅江,老百姓會把粽子扔到河裡,這也對端午節寄予了新的希望。
3、端午節習俗大多圍繞著除五毒,請問五毒是什麼?
端午節習俗大多圍繞著除五毒,請問五毒是什麼?五毒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壁虎。
端午節的習俗避開了五毒,因為在老北京人的觀念里,農歷五月是邪月,據說在這個月里,所有的毒蟲和疾病都出去讓人生病。這種毒蟲數量巨大,被稱為五毒。端午節把鍾馗掛得像個習俗解釋者,賦予了他新的功能。鍾馗斬五毒。五毒是蛇、蜘蛛、蠍子、蜈蚣、壁虎。
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得安寧。」五月初五,端午節被視為「九毒」之首,所以民間流傳著許多驅邪、消毒、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帶動「五毒」是提醒人們注意防病。避「五毒」是「端午節」的初衷。端午節前後,是初夏時節。天氣炎熱多雨潮濕,蚊蟲滋生,是傳染病高發的季節。為了避免疾病的發生,人們將艾葉編織成老虎的形狀。據說老虎能震懾百蟲,辟邪,祛瘟疫。
端午節時,古人會將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編織而成的彩繩,系在家中小孩的手腕、腳踝或脖子上,又稱「五彩長生縷」,寓意長壽五毒,以避退。古人除了佩戴彩繩,還製作各種香囊,與彩繩相比較,用於祈福。香包起到了實質性的作用。這些香囊大多含有中草葯,如熏香、硃砂、雄黃等,使五毒避之不及。這樣,當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等毒物試圖靠近民眾時,聞到這些草葯的味道就會不戰而降。同時,這種香囊不僅具有驅五毒的功能,還成為端午節戀人贈送的小禮物,可謂「虐狗滅蟲」。
端午節有許多別稱,如「草葯節」和「菖蒲節」。這些名字都是由當地習俗演變而來的。端午節之際,人們常常在門前懸掛菖蒲和艾草。既能招財辟邪,又能防止蚊子靠近。「端午節到了,五毒醒了。」從端午節的習俗可以看出,人們在慶祝端午節的同時,也通過一些習俗驅趕五毒。端午節,孩子們要帶綉有五毒(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圖案的「五毒包」,寓意以毒攻毒,確保身體健康。或者媽媽奶奶會在兜里放一個暖蛋,或者把暖蛋在小肚皮上滾幾下,一邊做一邊說「一年都不會痛」之類的話。
4、端午節風俗中與五毒有關的是什麼?
五毒不是五種毒葯,而是五種動物:蠍子、蛇、壁虎、蜈蚣、蟾蜍。端午節有項重要任務,那就是驅蟲。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此風俗。蟾蜍俗稱癩蛤蟆,五毒中它和端午關系最為深厚。其實,把這五種動物合稱為「五毒」是古人的一種誤解,因為壁虎無毒,卻被認為是劇毒物。這就像鶴頂紅是無毒的東西,卻被認為是劇毒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