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的月亮有什麼形狀
1、除夕 元宵 七夕 中秋 重陽 月的形態
除夕的月亮為新月:當月亮運行到太陽與地球之間的時候,月亮以其黑暗的一面對著地球,並且與太陽同升同沒,人們無法看到.這時的月相叫「新月」或「朔」。
元宵節、中秋節月亮為滿月:農歷十五、十六時,月亮在天球上運行到太陽的正對面,日、月相距180°,即地球位於太陽和月亮之間 ,從地球上看去,月亮的整個光亮面對著地球,這時的月相叫「望月」或「滿月」.黃昏時滿月由東邊升起,黎明時向西邊沉落。
七夕節、重陽節月亮為上弦月:農歷初八左右,從地球上看,月亮已移到太陽以東90°角.這時可以看到月亮西邊明亮的半面,這時的月相叫「上弦」。
2、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還是缺的?
中秋節的月亮是圓的。
中秋節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
據說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圓最亮,所以從古至今都有飲宴賞月的習俗。古時候南北風俗各異,各地風俗不一,中秋賞月活動的文字記載出現在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
習俗: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
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豎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3、中秋之夜的月相是什麼
中秋節是農歷八月十五日的月相是「滿月」或稱之為「望月」。
天文現象中月亮由小逐漸變滿,變圓就是滿月,一般在每個農歷月的15日或16日。月相,天文學術語。它是天文學中對於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明部分的稱呼。隨著月亮每天在星空中自東向西移動一大段距離,它的形狀也在不斷地變化著,是月亮的位相變化。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4、中秋節月亮是怎麼樣的
中秋節的月亮自然是圓且大。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在這一天眾多遊子祈盼花好月圓,家人能夠幸福相伴。就是這樣歷史悠久的節日,所以東南亞諸國的中秋節也都多多少少受此影響。在2006年代時候,被列入了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中國中秋節自古以來就有賞月吃月餅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5、八月十五的月亮是什麼樣子
八月十五的月亮是圓圓的。每逢農歷的初一,月亮會運行到地球和太陽之間,當它的黃經和太陽的黃經相同的時候,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對著地球,所以在地球上的人們就看不到月亮發光的一面,叫做朔,也就是俗稱的新月。
而到了農歷十五左右,月亮走到了另外一寬手面了,地球在它和太陽中間,當它和太陽的黃經相差180度的時候,月亮上亮的一面就會全部向著地球了,於是這時候我們看到了圓圓的月亮,被稱為望,也就是俗稱的滿月。
(5)中秋節的月亮有什麼形狀擴展資料:
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橢圓狀,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並不恆定。一春正般來說,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公里,最近的時候在36萬公里左右,最遠的時候在40萬公里左右。由於距離不一樣,地球上人們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扒巧悔
加上萬有引力的作用,近時月亮走得快一些,遠時月亮走得慢一些,這種快慢之差導致每個月滿月的時間也有差異,農歷十四、十五、十六和十七都有可能,其中,以十五、十六兩天居多,所以就會出現『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的情況。
6、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什麼
1、八月十五的月亮像玉盤。
2、八月十五的月亮像圓圓的月餅。
3、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一顆珍珠。
4、八月十五的月亮像一面鏡子。
5、八月十五的月亮像大火球一樣掛在天空中。
(6)中秋節的月亮有什麼形狀擴展資料:
相關延伸:
月亮(地球天然衛星)一般指月球(天體名稱)
月球,天體名稱,人類肉眼所見稱為月亮,中國古時又稱太陰、玄兔、嬋娟、玉盤,是地球的衛星,並且是太陽系中第五大的衛星。月球直徑大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質量大約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其表面布滿了由小天體撞擊形成的撞擊坑。月球與地球的平均距離約38.44萬千米,大約是地球直徑的30倍。
2019年5月16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宣布,由該台研究員李春來領導的研究團隊利用嫦娥四號探測數據,證明了月球背面南極-艾特肯盆地存在以橄欖石和低鈣輝石為主的深部物質。國際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在線發布了這一重大發現。
7、中秋的月光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樣的,是什麼樣的?
中秋的月亮像一個大玉盤,光澤就像古典美女的瓷白膚色一樣奪目。
中秋月亮的句子優美:
1、中秋之夜,月亮撒下了銀白的月光,它就猶如輕紗一般,鋪蓋了整個大地,為大地換上了一件新衣。月光透過樹葉,星星點點的灑在大地上,顯得寧靜而美麗。
2、站在天台上,只見黑黑的天空中,掛著一輪圓圓的月亮,它顯得如此清晰,如此明亮,就像是從天空中長出來一樣,是天空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被絲絲浮雲包圍著,散發出一種神秘感,又似一位羞澀的姑娘。
3、急忙朝著天空望去,只見它徐徐穿過了一縷一縷輕紗般的雲層,緩緩向上爬,越爬越高,最後來到了樓頂,我欣賞著這明亮高掛的月亮,忽然想起了一首古詩「小時不識月,呼做白玉盤。
4、望著天上慢慢地有了一絲光芒彎彎的一會兒又變成了小船;最後變成了一個大圓盤子。「啊月亮出來了!」圓圓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潔的光芒灑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
5、大團圓之夜,站在天台向天空望去,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隻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
8、中秋的月亮像什麼樣的?
中秋的月亮就是很濃因為,則昌悔中秋是15號,因為月亮是從月初的月牙狀到十五的圓滿,然後再到月孫正末的月牙狀一次這樣迅宏循環下去的
9、中秋節月亮的變化
中秋節就是在滿月的時候:月球轉到地球的另一面,這時地球在太陽和月亮的中間,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那一半正好對著地球,此時我們看到的是滿月,或稱之為「望」。
下弦月:滿月以後,月球升起的時間一天比一天遲了,月球亮的部分也一天比一天看到的小了,到了農歷二十三,滿月虧去了一半,這時的半月只在下半夜出現於東半天空中,這就是「下弦」。
快到月底的時候,月球又將旋轉到地球和太陽中間,在日出之前不久,殘月才又由東方升起。到了下月初一,又是朔,開始新的循環。
(9)中秋節的月亮有什麼形狀擴展資料:
月相變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見,只緣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輪圓月面朝西。
滿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東下半夜。
一個口訣(方便記憶):上上上西西、下下下東東——意思是:上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於西半天空(凹的一面朝東);下弦月出現在農歷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東(凹的一面朝西),位於東半天空。
10、中秋節的月亮是什麼形狀的?
中秋節的時候,月亮是圓的呀,圓圓的月亮就像一個月餅一樣,所以這一天也就被稱作為團圓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