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隨著什麼過去

端午節隨著什麼過去

發布時間: 2023-05-27 06:39:13

1、端午節的由來是什麼?

端午節的來源有紀念屈原 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孝女曹娥、紀念介子推說、惡日禁忌說虛迅基、蓄蘭沐浴說、勾踐操練水軍說、夏至說這八種說法。端午節始於春秋戰國之際,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關於其由來,說法不一,其中以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最大。正是由於屈原的緣故,端午節也因此被稱為「詩人節 」。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

,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差謹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

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自盡,以昌襲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楚國的老百姓聽到信息,非常悲痛,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身體。有的老百姓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想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其他人見後紛紛仿效。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2、端午節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端午節起源時間不詳,截止到2020年約有5000年至7000年歷史。聞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一文中主張認為劃賽龍舟的端午節最早源自於戰國之前江浙地區的吳越民族。當時,龍已是吳越民族的圖騰,而聞一多先生認為,就是這個龍圖騰,後來演化成了全民族的圖騰崇拜;就是在祭龍的儀式中,才逐漸有了劃龍舟的習慣。

專家公認的中國最早的「龍舟競渡」的圖形,發現於浙江寧波市鄞州區雲龍鎮甲村。據河姆渡遺址和田螺山遺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卜悉激5000年至7000年前,就有了獨木舟和木槳;龍舟最初原形是單木舟上雕刻龍形的獨木舟,後來發展為木板製作的龍形船。



(2)端午節隨著什麼過去擴展資料

端午節民間習俗:

1、端午食粽

端午食粽,是中華民族自陸彎古以來的傳統習俗。粽,即「粽籺」,俗稱粽子,主要材料是糯米、餡料,用箬葉(或柊葉)包裹而成,形狀多樣,有尖角狀型襪、四角狀等。

2、拴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俗。傳到後世,即發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3、端午節以前的風俗和現在的演變

端午節以前的風俗是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如今端午習俗主要有扒龍舟、祭龍、采草葯、掛艾草與菖蒲、祭祖、洗草葯水、打午時水、浸龍舟水、食粽、放紙鳶、睇龍船、拴五色絲線、薰蒼術、佩香囊等等。

端畢培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天中節等,源於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於正南中天,處於全年最「正中」之位,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的吉祥日子,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歷史中。端午節是集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

端午節,本是上古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祈福辟邪的節日。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蔽粗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宏數鎮上的差異。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當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如有龍舟節、重午節、端陽節、端五節、重五節、當五汛、天中節、夏節、艾節、上日、五月節、菖蒲節、天醫節、草葯節、浴蘭節、午日節、地臘節、正陽節、龍日節、粽子節、五黃節、詩人節、躲午節、解粽節、端禮節、五月初五、五月當午等等。

4、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一、端午節的來歷

1、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

2、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內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5、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

二、端午節的習俗

1、在遠古時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陽氣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畫上龍形的舟楫載上古粽籺等貢祭品以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習俗;時至今日,扒龍船仍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有典籍記載的最早出現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3、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

4、掛艾草、菖蒲、榕枝。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6、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

(4)端午節隨著什麼過去擴展資料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條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五)端午節,放假一天(農歷端午當日)……」據此,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節日。

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面臨著不少挑戰。這迫切需要人們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傳統,又要適應當今人們需要。

5、端午節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農歷幾月幾號是端午節?

端午節起源於對天象的崇拜,由古代的龍崇拜演變而來。屈原的愛國主義情懷和感人的詩歌深深紮根於人民的心中。人們珍惜它,哀悼它。世界將討論它的話語,並將它們代代相傳。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人把賽龍舟、吃粽子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日益擴大,始於春秋戰國時期橘鋒的端午節逐漸流傳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起源於戰國時代

在距今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屈原的終日與端午巧合。在距今兩千年的東漢初期,屈原與端午吃粽子、投粽子聯系起來;在距今約1500年的吵彎南北朝時期,屈原與賽龍舟聯系起來。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不再信仰圖騰崇拜,端午節成為中國民間紀念屈原的一個專用節日,其熱度和氣氛僅次於春節。不管這種圓碰晌聯系有沒有內在根源,它反映了人民對屈原的緬懷之情,標志著圖騰崇拜、偶像崇拜的時代已經過去,人們應該崇拜自己的民族英雄和愛國先驅。

聞一多考證了端午節的來源,但他並不反對端午節這天紀念屈原。1942年4月,由中國共產黨指導的進步文藝團體「中華劇藝社」在重慶公演郭沫若歷史劇《屈原》,轟動了山城重慶。一大批進步文藝家在重慶聚會,即席賦詩,敦促國民黨停止反共,一致抗日。大家一致通過,將端午節這天定為「詩人節」。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五日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

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6、端午節起源是什麼?

端午時節粽子飄香,家家戶戶忙於懸掛艾草、菖蒲,小孩子們額上塗著雄黃,佩戴著香囊樂滋滋地玩耍,真是一幅平和溫馨的節日風情畫。目前端午節來歷流傳最廣的說法就是紀念屈原,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紀念屈原的故事吧。

端午節的來歷:紀念屈原

端午節又名端陽節、重午節,據傳是中國古代偉大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汩羅江殉國的日子。兩千多年來,每年的農歷五月初五就成為了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農歷五月初五,楚國大夫、愛國詩人屈原聽到秦軍攻破楚國都城的消息後,悲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寫下絕筆作《懷沙》,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沿水招魂,並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這一習俗綿延至今,已有兩千多年。

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深入人心。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從此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與紀念屈原緊密聯系在一起。隨著屈原影響的李簡不斷增大,始於春秋戰國的端午節也逐步傳播開來,成為中華民族的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舍不猜昌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都會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如今賽龍舟的習俗在中國南方地區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賽龍舟習俗,不過大部分是劃旱龍舟舞龍船的形式。

2、掛艾草

俗話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這里的「艾」是指艾草,它的莖葉有揮發性精油,獨特的香味可以驅蚊避蟲。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艾草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民間認為艾草還有辟邪、招百福的作用,端午期間掛艾草於門上,相沿成習,遂成端午風俗。如今南北各地均有端午掛艾草習俗。

3、飲雄黃酒

按照傳統節日習俗,每家每戶一般在來年開春時,將研成粉末的雄黃用來泡製黃酒、白酒。從五月初一,將雄黃酒放在太陽底下暴曬,一直曬到五月初五,留在端午節那天飲用。說到飲雄黃酒,民間還有這樣一種說法:「喝了雄黃酒,百病都遠走。」當然,未到喝酒年齡哪兆褲的小孩子,大人們在他們的額頭、耳鼻、手足等處塗抹上雄黃酒,意在消毒防病,蚊蟲不叮。

這就是我所了解的關於端午節的來歷故事了,不知道你們還了解哪些來歷呢?在評論區里留言告訴我吧。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