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武威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1、端午節為什麼要吃油餅?
在「大武威」的字典里,端午節就是吃「油餅子卷糕」,這是甘肅武威人的「粽子」。人們從來都不叫它粽子,「油餅子卷糕」是它唯一的名字。因此,在老武威人的記憶里,端午節的味道,就是油餅子卷糕的味道。如今,這一美味已不再是端午節「專屬」,而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特色美食。油餅子卷糕其傳統寓意和風俗習慣與粽子一樣,足以見證武威人民對古代名人屈原的情懷和敬仰,同時也折射出了武威人民的偉大愛國理想。「小隱隱於野,大隱隱於市」。真正的隱者,往往並不在意環境的影響,美食也是如此。武威的油餅子卷糕,它深藏在鬧市之中,如果不是特意去找,反而很容易被忽略。一口小油鍋,一個案板,兩雙巧手,傳承三代,做出了充滿市井氣息的武威油餅子卷糕的美味。端午節將至,作為一個武威人,看到超市裡琳琅滿目陳列的粽子,想到的卻是記憶中母親做的油餅子卷糕的味道和兒時那段甜蜜又充滿期待的時光。
2、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感謝您的邀請,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再加上受氣候,歷史因素,環境影響,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特色,即便過同樣的節日,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就拿端午節來舉例,南方和北方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飲食: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原本是上古先民祭祀龍祖的節日,現在人們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因此,也有了吃粽子的習慣。
南方愛吃咸粽子,一般會用鹹蛋黃,香菇,排骨,肥豬肉包粽子,而北方喜歡吃甜餡,比如,紅棗,蜜棗,豆沙,果脯等甜食作為包粽子的餡料。
除了餡料不一樣之外,南北方包粽子的方式也不一樣。南方包粽子包法豐富多樣,比較常見的是三角形,還有火炬形,方形,而北方的包法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比較統一。
熱帶地區的海南喜歡用芭蕉葉包粽子,廣東地區愛養生,因此做出來的粽子餡料也是豐富多樣的。
而北方地區包粽子的包法比較傳統,以糯米和各種甜食為主。
戶外活動:
端午節的時候,南方有賽龍舟的習慣,這其實是一種原始的祭祀活動,目的在於保健,消災,辟邪。而北方以打馬球和馳馬射為主。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些地區會舉行大規模的端午愛國詩文活動,以此來紀念屈原。
習俗:
端午節當天,南方的人們會把菖蒲,艾條插在門楣,旨在辟邪。以前還有搶龍水的風俗,當地居民會跑到汨羅江搶第一桶水。這個「第一桶水」可以用來洗臉洗頭,還能辟邪。而北方,主要是以佩戴五毒銅錢來辟邪。
3、武威端午節吃什麼食物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吃什麼呢?粽子、咸鴨蛋、皮蛋等陸續登場逐漸成為飯桌上的「常客」。
1、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為了不讓江里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葯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劃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2、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參」的俗諺。黃鱔由於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黃鱔一定要現殺現烹,鱔魚體內組氨酸含量較多,鱔魚死後體內的組氨酸會轉變為有毒物質,故所加工的鱔魚必須是活的。黃鱔用開水焯燙,可以洗去外邊的粘膜,煮出的湯可減少腥味。
3、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里,用長柄木棰打制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先把米放到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後,撈出來放到鍋里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里,用木極反復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隨後,一份香甜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製作完成。
4、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5、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皮膚真菌有抑製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4、甘肅蘭州,有哪些獨特的端午民俗呢?
端午作為一個傳統節日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風俗習慣,甘肅蘭州在端午節的時候會在門上插上艾草、柳條或者沙棗花,還會用艾葉熬水來洗澡,飲食上會釀制甜醅子。這些都是蘭州地區傳統的端午習俗。
在端午節的時候,不僅僅是為了紀念屈原,很多地方都會在這個節日里祈求自己身體健康,不生病。插楊柳艾草是蘭州地區特殊的端午習俗,艾草可以產生一種特殊的氣味,這種氣味可以驅除蚊蠅、凈化空氣。同時,在中醫上,艾草還可以作為葯來祛濕寒,所以插艾草就寓意著健康平安。也有人用艾草來熬水洗澡,洗了以後身上就不會招蚊蟲。除了插楊柳艾草以外,還會喝雄黃酒、灑雄黃水。由於雄黃可以解毒殺蟲消毒,所以喝雄黃酒也是為了殺菌防病。
在過去的蘭州,由於不生產糯米粽葉,也沒有機會從外地運進來這些材料,所以端午的時候不會自己包粽子,而是製作當地的特產甜醅子。甜醅子是用小麥做成的,一般在端午節前幾天,家家戶戶就會開始釀制甜醅子。甜醅子吃起來醇香甘甜,釀好以後的甜醅子還會贈予親朋好友品嘗。這種習俗源於我國古代的時候用米酒來祭祀,不僅寄予了人們的美好願望,還是幾千年的歷史傳統文化。
端午節的習俗除了蘭州的這些以外,還有很多地區也有特殊的風俗習慣。比如在南方地區,很多地方的人們都會在端午節這一天舉行賽龍舟活動,這一項活動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存在了,同樣有著幾千年的歷史。吃粽子是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端午習俗,傳說人們為了不讓汨羅江里的魚損害屈原的身體,人們就把竹筒裝上米扔進江中,慢慢的就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5、甘肅的端午節有哪些風俗?
<
6、不同地方的端午節習俗都是什麼樣的?
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非常豐富的民俗活動。但因為自然風土與人文環境的差異,端午節在南北方也有著顯著的區別。
💝💝不同地區的端午節習俗💝💝
🌟北京——忌打井水,吃櫻桃桑葚,游天壇🌟
北京忌端午節打井水,往往於節前預汲,據說是為了避井毒。市井小販也於端午節兜售櫻桃桑葚,據說端午節吃了櫻桃桑葚,可全年不誤食蒼蠅。各爐食鋪出售「五毒餅」,即以五種毒蟲花紋為飾的餅。北京端午節還有游天壇的習俗。
🌟天津——佩長命縷,葉水洗臉、洗眼🌟
天津人講究為孩子佩長命縷,也就是老人們口中的「老虎褡拉」,這種布藝製品用五色絲線縫制,內部以菖蒲、艾葉、榴花、蒜頭等辛香草葯填充,在夏日可起到驅蟲避瘟作用。在天津靜海一帶,端午節還有用柳葉水洗臉、洗眼,寓意明目祈福身體健康的習俗。
🌟河北省——插艾草,逛碼頭,吃炸糕🌟
秦皇島地區除了門口插艾草外,還有「逛碼頭」活動,望海祈福。冀東一帶還流行在端午前腌雞蛋,到端午節當天拿出來與家人分享。邯鄲市成安縣每年端午節都會舉行「抬五龍爺」活動。這項活動是為了祭奠懲惡揚善的「五龍爺」而舉行,目的在於倡導子孫遵守孝道、鄉鄰和睦,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高贊懲惡揚善。白洋淀地區端午節有吃炸糕、洗艾葉澡的習俗。河北中部的風俗和京津很相似,河北北部和東北地區的風俗很近。
🌟內蒙古——打大圍,吃涼糕🌟
在端午節蒙古族有一個特或攔殊的風俗——打大圍,其規模之大,超過其他獵日,因此,在東部地區稱它為「獵節」。打大圍,一般一年要舉行兩三次或三五次,日期主要為約定,但端午節打大圍是一次固定不變的活動。在內蒙中西部、山西、陝西一帶,有端午節吃涼糕的習俗。
🌟山西省——戴香包,討吃子,逛城牆🌟
山西民間還有「端午到、戴香包」的習俗。母親在節前將各種碎步做成禽獸、吉祥物、花鳥等形狀,內包裹雄黃、蒼術或香料,製成箱包,佩戴在孩子身上,寓意驅邪祛病。晉北地區則用碎步、細茭桿做成符節,縫在孩子背上,俗稱「討吃子」。此外衫閉胡,晉南地區還流行,婦女用鳳仙花染指甲。將鳳仙花花瓣搗碎,輔之以明礬,取少量,覆在指甲上,以桑葉包裹,用五色絲線纏繞。等到一晚上之後,指甲顏色又紅又艷,不會掉色。晉北還有在端午節當天逛城牆的風俗習慣。壽陽、交城等地,還有舉辦大型廟會的習俗。
🌟陝西省——綉制五毒肚兜🌟
五毒肚兜主要流行於中國的西北地區,而陝西最盛,含有更多的巫術意義。五毒具體是指哪五毒,民間有不同的說法。一般是指蛇、蠍、蜘蛛、壁虎、癩蛤蟆等。這幾種動物都是帶毒的,咬人之後能使人中毒。特別是小孩更容易受到這些動物的侵害。而五月又是這些動物活躍的時期,所以在端午節時,民間用巫術的方法鎮壓五毒。綉制帶有五毒圖案的肚兜便是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
🌟甘肅省——做油餅卷糕,游百病,燒高山🌟
甘肅很多地方地區,尤其在武威、金昌等地,端午節都會做油餅卷糕。慶陽鎮原縣端午節還有一個有意思的習俗,贈新婚夫婦香扇、羅綺、巾帕、艾虎。在民勤、民樂、秦安、庄浪等地區,家家懸鍾馗像,用以鎮宅驅邪。敦煌、瓜洲、嘉峪關、酒泉、臨夏地區盛行野外遊玩,穿新衣稱「游百病」。這一日,家家戶戶扶老攜幼出門遊走,「游百病」即出門遊走,游樂不生病之意。燒高山是一個民間習俗,積薪丘,在雞鳴前焚燒,俗稱「燒高山」,子弟並邀集父兄宴請師長,有驅邪的作用。在武山,端午節就有一種獨特的民俗活動——旋鼓。
🌟遼寧省——艾蒿水洗臉,射箭🌟
在太陽出來之前用艾蒿水洗臉,可以「耳聰目明」,現在在菜市場上,每逢端午,還是能看到有艾蒿出售的。人們在日出之前爬山,沈陽地區山比較少,市區的人們通常就用逛公園代替了。爬山的人通常會採摘楊樹枝和松樹枝,回來插在自家門上,寓意「逢凶化吉、保平安」。遼寧沈陽的興隆台錫伯族鎮在端午節流行射箭活動。
🌟吉林省——做打糕和粘米飯,插菖蒲,摔跤比賽🌟
延邊地區朝鮮族過端午節,家家做打糕和粘米飯,或做艾糕、蒸餅。有些地方受漢族影響(如敦化)做蔥餅、態敬小豆包。城鎮朝鮮族多吃打糕和餃子。居住農村的朝鮮族在這天殺豬宰雞,隆重紀念。各家門前插上艾蒿,掛上紅綢布條。婦女們頭插菖蒲,身著彩色民族長裙盪鞦韆、跳跳板,男人常進行摔跤比賽。
🌟黑龍江——艾葉洗臉,帶「五綵線」🌟
清早去郊外踏青,採回來艾葉洗臉,有的人家還會扎一些小小的笤秫,和葫蘆掛在一起有掃除百病的含義。小孩子的手腳腕上帶「五綵線」,是用紅黃藍綠黑白等顏色的細線擰在一起的。脖子上戴著香包,花花綠綠各色式樣的都有。除了吃粽子之外,還要吃茶葉蛋。
中國的端午節是每年一度的傳統文化節日,各地習俗不盡相同。這些習俗在不同地區都不相同,豐富多彩地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讓人不禁熱血沸騰。讓我們一起踏上中國文化之旅,見證傳統文化的魅力!
7、武威家鄉的端午節450字作文怎麼寫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要畫門符。端午節這天,人們將蠍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製品和絲線綉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徵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佳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