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吃月餅團圓
1、為什麼過中秋要吃月餅?
中秋節是團圓節,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中秋節又稱「八月節」,與被稱為「五月節」的端午、正月初一的嘩擾元旦並稱為一年中的「三大節」。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徵,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中秋節這一份念想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團圓是中秋的主題,也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無論是寄託給滿月的願望,還是中秋夜各種有趣的風俗,最終都在家人的笑臉中凝成永恆的快樂。
中秋節、國慶節,亂液旦抽出兩天時間回家看看老爸老媽,帶著一家妻兒老小去旅遊,把國慶節、中秋節過成「旅遊節」,更是一種幸福體驗,一種獲得感。
(1)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吃月餅團圓擴展資料: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祭月,歷史久遠,是古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二十四節氣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普及於漢代,漢代是我國南北各地的經濟文化交流融合時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節俗融合傳播。
「中秋」一詞現存文字記載最早見於漢代文獻,成書於兩漢之間的《周禮》(世傳為周公旦所著,實際上成書於兩漢之間)中說,先秦時期已有「中秋夜迎寒」、「中秋獻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活動。
據記載,在漢代時,又在中秋或立秋之日敬老、養老,賜以雄粗餅的活動。晉時亦有出現中秋賞月之舉的文字記載,不過不太普遍,晉時期中秋節在我國北方地區還埋啟不很流行。
2、中秋節人們為什麼要吃月餅\\賞月哪,
月餅象徵團圓,是中秋的必備食品。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據說是由元末流傳下來的。
相傳元朝時,中原廣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欲聯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嚴密,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王昭光製造餅子,將寫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裡面。再使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因而一舉推翻元朝,為了紀念這一功績,因而中秋吃月餅的習俗也就傳了下來。特別在東北地區,有「八月十五殺達子」的說法。
不論月餅源於何代,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皆成天下人們的心願。
有人以為吃月餅和送月餅,自古以來就與中秋節有關。其實,情況並非如此。初唐時,原來農歷八月只有初一是節日,而無十五這個節日。相傳,後來唐明皇曾於八月十五夜遊月宮,這樣民間才把八月十五這一天作為中秋節。到了中唐,人們始在八月十五之夜登樓觀月,而當時還沒有月餅出現。說到月餅的出現最早是在南宋的時候。不過當時的月餅與中秋節毫不相干,那時的月餅與現代月餅亦大不相同,只是作為蒸食品在飲食市場出現而已。
月餅真正與中秋節有聯系是在明代。當時,北京城市裡出現了一種以果做餡的月餅,而人們在中秋節這一天自己製作月餅,用於自食和贈於良朋親友,以表達團圓和祝賀之意。那時的月餅大小和形狀很不規范,差別甚大,其名稱也頗特別。
比如,山西省介休縣一帶在中秋節這天,當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圍坐分食團圓月餅的習俗。其製作的月餅名堂多且有趣,如有專供男人食用的月牙月餅,有隻限於女子享用的葫蘆月餅,還有特別為少年准備的「孫悟空」、「兔兒爺」之類的月餅,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關於月餅的製作技術,在明代已達到很高的水平,在當時一些月餅的餅面上,已出現「月中蟾兔」之類的裝飾圖案。其設計之精良,構圖之美妙,花紋之靈細,使人獲得藝術享受,既充分體現了月餅製作者的匠心獨運,也反映了我們偉大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
農歷八月十五,是人們合家團聚或倍加思念遠方親友的日子,在中秋節,廈門人除了賞月,吃中秋月餅外,還有一種自鄭成功驅逐荷夷、收復台灣時流傳下來的「玩會餅博狀元」的民俗活動,頗為有趣。中秋會餅每會63塊,大小不同,共分為6種,分別代表古代科舉的狀元、榜眼、探花、進士、舉人、秀才。每人輪流將6個骰子擲入碗中,根據投入碗里的骰子點數領餅,以最終奪得「狀元」為幸運。三百多年來,這種充滿樂趣的活動一直在廈門民間流傳,廈門的餅店餅廠在中秋節前後都會大量生產這種會餅上市供應。
眾人團聚玩會餅博狀元,這是廈門人過中秋的獨特風俗。據說在300多年前鄭成功據廈抗清,鄭的部將洪旭為了寬釋士兵愁緒,激勵鼓舞士氣,利於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於是與當年駐扎在今洪本部33~44號的後部衙堂屬員,經過一番推敲,巧妙設計中秋會餅,讓全體將士在涼爽的中秋夜晚歡快拼搏。
戲餅以「會」計算,一般一「會」以四五人為宜。「會」餅模仿科舉制,設狀元餅(最大的)一個、對堂(榜眼)餅二個、三紅(探花)餅四個、四進(進士)餅八個、二舉(舉人)餅16個、一秀(秀才)餅32個。這是象徵古代四級科舉考試。古代府級考試及第的童生稱秀才;鄉試(省級)考中者稱舉人;在京師禮部會度及第者稱貢生;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稱進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俗稱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額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點狀元,既看才,又看貌,還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試,狀元為孫曰恭,明成祖覺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將他降為第三名,將第三名的邢寬易改為狀元。這說明狀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輩,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實學,所以廈門會餅中的「三紅」質量特別好,寓意在此。
一套會餅共63塊,是根據「三多九如」而來的,三和九是我國民間的吉利數。
源於廈門的「博餅」,隨鄭成功收復台灣,300年多來台灣也很盛行。
八月十五中秋節,江南又稱八月節,八月節的起源與興盛都和南京有關。
作為歲時節令,中秋節形成較晚,但玩月這舉卻由來已久,東晉時,在南京「牛渚玩月」,即是流傳至今影響最廣的賞月佳話,以至演化為千百年來廣大人民群眾樂以歡度的中秋節佳節。
牛渚(今採石磯),漢時即屬丹陽郡秣陵(今南京)。《續漢書·郡國志》說,秣陵縣「南有牛渚」。早在一千六百年前,東晉於南京(當時叫建業)建都,鎮守牛渚的謝尚月夜泛舟牛渚江上,聽到有在運租船上諷詠自己的《詠史》詩,大為贊賞,於是邀請過船,此人即是袁宏。他們一見如故,吟詩暢敘直達天明。當時謝尚身為鎮西將軍,而袁宏只是個靠運租為業的窮書生,由於對才能的尊重,他們這間打破了身份的地位壁障。袁宏因受到謝尚的贊譽,從此名聲大振。謝尚玩月聞袁宏詠史於前,文人雅士亦趨之於後,於是泛舟、登樓玩月者連綿不絕。唐朝大詩人李白游抵金陵聞知此事,即賦詩曰:「昔聞牛渚泳五章,今來何謝袁家郎?」感慨系之,登城西孫楚酒樓「玩月達曙」。唐歐陽詹作《玩月詩序》也說:「玩月古也,謝賦、鮑詩,眺之亭前,亮之樓中,皆玩月也」。唐明皇是夜遊月宮,這些都是流傳至今的玩月佳話。
八月十五,時屆三秋之中,故謂中秋。中秋時節,氣溫已涼未寒,天高氣爽,月朗中天,為玩月最佳時令,人們多愛此時玩月,自唐以下漸演為節令,這就是中秋節的由來。
宋時人們在中秋之夜吃瓜果、圓餅,這圓餅即月餅之始。蘇東坡有「小餅如嚼月」的詩句。南宋年間中秋之夜,建康(今南京)、臨安(今杭州)競放水燈,燭搖月白,尤呈奇觀(後來,南京將放水燈移到七月十五日,稱為「中元放水燈」)。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應天府(今南京)做皇帝。八月初二,徐達攻下元大都,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並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後「月餅」製作越發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這一夜南京,人們繪月宮圖,陳列鮮果、月餅,燃點斗香,講「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葯」的故事,競放水燈等等,熱鬧非常。此後,無論南方、北方中秋之夜都十分熱鬧。北方人在這一天要吃月餅、水果,購兔兒爺給孩子玩。「兔兒爺」,有紙繪、布扎、泥塑之分,人身兔首,衣冠彩色,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舉旗,十分別致。
南方人中秋愛吃月餅、鮮藕、熟菱、柿子、石榴、糖竽頭等。南京人是夜月下聚飲,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據《正德江寧縣志》記載,中秋之夜,南京人必賞月,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築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遊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遊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
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後,漸漸衰落,後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民國以後,南京是國民黨中央政府所在地,社會畸形發展,夫子廟前燈紅酒綠,八月十五達官富賈泛舟秦淮玩月,而千成成戶苦不堪言。當時曾流行一首歌謠:「八月十五是中秋,有人快活有人愁,有人樓上吹簫管,有人樓下皺眉頭。」加上這時舊跡多湮,河水污染,遊人涉及不多了。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3、為什麼中秋節要賞月
1 中秋節為什麼賞月 民間傳統中秋節賞月亮自古就有,每年的農歷的八月十五,月亮圓滿,家人們歡聚一堂,談天說地、賞月亮,匯聚著濃濃的親情和團聚的氛圍。
最早關於中秋節賞月可以追溯到唐朝,《長安玩月詩序》載:「秋之於時,後夏先冬;八月於秋,季始孟橡寬終;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於天道,則寒暑均,取於月數,則蟾魄圓。」
寄託思念中秋節的時候月亮圓,無法歸家的遊子看到月亮會思念起家鄉的人們,中秋節賞月可以表達自己濃厚的思念、懷念之情。
2 為什麼中秋節吃月餅
月餅象徵圓滿,中秋節吃月餅有團圓、圓滿的意思。
月餅誕生之初古人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發現月餅的味道非常好,慢慢的將賞月、吃月餅作為中秋節闔家團圓的一大象徵,到了現代,月餅也就成為了中秋節的傳統食物之一。
3 中秋節為什麼燒香
源於神明崇拜。
古代的時候,每年中秋節都熱鬧得堪比春節,帝王會在宮殿中舉行祭祀祈求風調雨順、王朝穩固,百姓也自發的組織了拜月等祭祀活動,梁枯亮在這里,香燭作為媒介,通過燃燒可以將心願傳達給神明。
現代社會中秋節已經沒有拜月活動了,但是善良敗塌勤勞的中國人相信,在中秋節許願會有好運,中秋節燒香活動也就保留至今。
4 中秋節為什麼要掛燈籠
中秋節掛燈籠象徵團圓和幸福。
傳統的燈籠都是大紅色的,顏色喜慶,表達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中秋節的時候掛燈籠有團圓和幸福的意義在裡面。
諺語雲:「正月十五鬧花燈,五月端午掛紅燈,六月無風放天燈,七月十五蓮花燈,八月十五玉兔燈,九九重陽孔明燈。」
4、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和賞月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在福建廈門地區還有博餅的習俗,而且博餅被列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在少數民族中,同樣盛行祭月的風習。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超群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面如皓月」。而雲南傣族在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明清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跡。文人士大夫對賞月更是情有獨鍾,他們或登樓攬月或泛舟邀月,飲酒賦詩,留下不少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徵團圓的十五明月反襯自己飄泊異鄉的羈旅愁思;宋代文豪蘇軾,中秋歡飲達旦,大醉而作《水調歌頭》,借月之圓缺喻人之離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5、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賞月、吃團圓飯呢?
中秋節,又稱拜月節。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及世界華人地區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將其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6、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要賞月
因為月餅在中秋節的用途是作為拜月的供品,「其祭果餅必圓」。因為是供品,必然要選上好的材料,要做出好味道。這樣就使月餅在物質方面跟以前的餅食或點心不同了,就成了為中秋節特製的節日用品。
清朝後期開始,特別是到了民國,月餅的口味也漸漸分了流派,比如有京式月餅、蘇式月餅、廣式月餅和滇式月餅等。其餡料既可用芋頭、蓮子、杏仁、桃仁、芝麻等果料,又可用葷肉、蛋黃等。
清後期的北京出現了「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的描述,月餅已經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上海杏花樓、北京稻香村、廣州的蓮香樓成為享譽全國的月餅品牌。
(6)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吃月餅團圓擴展資料:月餅高糖高脂不宜多吃,月餅的主要成分是麵粉、白糖、豬油和配料,比如傳統月餅的餅皮和蓮蓉或者豆沙都加入大量豬油、白糖製成,脂肪成分很高,一個鹹蛋黃亦含高脂肪高膽固醇。
至於伍仁月餅,以果仁作餡,同屬高脂一族。無論哪種月餅都是高熱量高糖高脂肪食品,因此中秋食用月餅須節制。
市面上很多月餅打著「保健」的旗號,受到不少市民的青睞。比如「無糖」月餅,只是不添加蔗糖和果糖等大家常吃的糖類,但並不能因此就說沒有糖分。月餅的外皮和餡料含有大量的澱粉和油脂,這些東西很容易就可以轉化為葡萄糖而導致血糖升高。
而且,月餅一般含油脂較多、熱量較高,而控製糖尿病的主要原則就是控制熱量,所以,「無糖」月餅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也不宜多吃。此外,「無糖」月餅中的糖醇不易被人體吸收,食用過量也容易引起腹瀉。
7、中秋節為什麼要吃月餅啊?
中秋節吃月餅的來歷如下:
1月餅最初是祭月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相結合,贈月餅、吃月餅,象徵人月兩團圓。
2、傳說唐高祖李淵與文武百官歡度中秋,他興致勃勃地看著吐蕃送來的圓圓的「胡餅」,指著天上明月說要以圓餅邀明月。後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流傳開來,宋時還稱之為「月團」。
3、時至今日,中國人依然遵循傳統,在八月十五歡度中秋,祭月、賞月、祀土地、吃月餅、燒斗香、點塔燈、舞火龍……盡管各地物候、民俗各有不同,但皆以仲秋時節的滿月比喻人間的溫情與團圓。
4、古往今來,中秋吃月餅,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種形式,是一種習慣,也代表著一縷情懷。月餅寓意團圓、美好,是大家中秋節探親訪友、節日餐桌消費的重要食品。
8、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賞月 中秋節為什麼要祭月
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就要來了,既然是中秋節,那就要說到中秋節的一些習俗了。中秋節為什麼要賞月吃月餅呢?還要祭拜月神。
一、中秋節為什麼吃月餅賞月
月餅是吉祥、團圓的象徵。每逢中秋,一家人就會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
月餅,其實還有很多稱呼的,比如說:胡餅、宮餅、豐收餅、團圓餅等,它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貢品。
古時候,帝緩游王是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是會拜月和祭月的。這已經是民間習俗了。
有一句俗語說的是: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俗語就說出了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
月餅最初是用來奉月神的祭品,後來就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了,作為家人團圓的一種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二、中秋節為什麼要祭月
這是向月神表示敬意。中秋即便是沒有月亮甚至是下雨,都是可以祭月的,只要是月光能夠照射到的地方,都是可以舉行察哪掘的。
如果遇到了陰天,那就可以向月亮的方位擺放祭桌。敗核中國傳統的祭月,一般是以家族為單位的,參加祭月的人選中一名主祭(統領工作),一名贊禮(主持人),若干執事(主祭的助手),一般是以年長的女性長輩或者是家庭主婦來擔任主祭。
按照傳統來說: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男子一般是擔任贊禮、執事協助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