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送女孩子香包什麼意思

端午節送女孩子香包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3-05-30 00:46:04

1、送香囊代表什麼意思

古代女性喜歡香囊,除了裝飾外,還有另一層意思,她們往往把「包」視為「定情之物」。正如孫光憲的《遐方怨》詞中所寫:「紅綬帶,錦香囊,為表花前意,殷勤贈玉郎。」所以,「包包」也就是香囊,逐漸成為男女相好的「定情之物」。

香囊以錦製作,又稱錦囊或錦香袋、香包、香纓、佩幃、容臭等,今人稱荷包、耍貨子、絀絀。一般系於腰間或肘後之下的腰帶上,也有的系於床帳或車輦上。由於奇特香料多來自外國,清朝還把香囊作為賞賜之物。端午節前後,人們除了吃粽子、插艾葉以外,還要給孩子們帶上香囊。

(1)端午節送女孩子香包什麼意思擴展資料

漢朝的時候出現了一種叫「綬囊」的方形包,而這時的「包包」因為皇上常常用它來賞賜有功之臣,於是便成了身份、地位的象徵。據《宋書·禮志五》記載,「漢代著鞶(pán)囊者,側在腰間。或謂之傍囊,或謂之綬囊。然則以此囊盛綬也。」

而且,正因為此時的「包包」與使用者的身份、地位相聯系所以,包包的圖案、色彩等都有明確的規定。比如北朝時期「鞶(pán)囊,二品以上金縷,三品金銀縷,四品銀縷,五品、六品彩縷,七、八、九品彩縷,獸爪鞶(pán)囊,官無印綬者,並不合佩鞶囊及爪」。

到了唐朝,出現了最能顯示身份的包包—「魚袋」,這魚袋是古人用來裝身份證的,那時官員的身份證是鯉魚形狀,所以也被稱為「魚符」。

當時明文規定凡五品以上的官員就必須佩戴魚符(當時要是突然檢查身份證古人就得從兜里鼓搗出一條「魚」來)。元明清時代,包的款式和功能越來越豐富,比如,放錢放物的多用包「褡褳」、放煙絲的「煙袋」、放扇子的「扇囊」以及用作裝飾的「荷包」等等。

2、古代男子送女子香包有什麼之意

愛情的信物

清代,香包已成為愛情的信物了。小香包,承載著一份深深的愛意,傳遞給心愛之人,日夜掛在腰間、放在床側,睹物思人,情想隨、愛相伴<< 紅樓夢>>第十七回寶玉與黛玉之間的一次「鬧別扭」便是由送荷包引發的。
而歷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則多半用於民間端午節的贈品,用來求吉祈福,驅惡避邪。

資料
http://.baidu.com/question/44473670.html?si=2

3、端午節做香包的寓意

端午節佩香包,有避邪驅瘟之意,還可以做裝飾用。一般香包從端午那天開始帶,帶到端午後的第一場雨,然後取舉宏下丟掉,寓意是讓大雨沖走晦氣和疾病。在中國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正胡冊還會用香包做銀來表達濃濃的愛意。

端午節做香包的寓意

佩香包,是端午傳統習俗之一。香包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效。

香包內有硃砂、雄黃、香葯等,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奪目。

在很久之前,中國民間就有佩戴香包以避除穢惡之氣,確保自身健康的民俗。到如今,許多城市、鄉村,仍有給孩子帶香包的習俗。

4、香包有什麼之意

佩戴香包有閉鏈避邪驅瘟之意。
香包又叫容臭禪態余、香袋、香囊、香纓、佩幃。
香包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賀滾防病的功效。
端午節時多會配掛香包,有避邪驅瘟之意思,是古代中國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綉工藝品。

5、粽子香包的含義

問題一:端午節送香包的意義? 【端午節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很豐富,從早晨天蒙蒙亮開始,一直持續到正午才結束。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團臘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2、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指返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端午節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稱粽葉。粽子的傳統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

問題二:男孩送女孩香包代表什麼意思 看來你是個很保守的人,一個小東西我覺得沒有什麼,屬於紀念品之類的,現在定情信物應該很貴重或親手製作的。多和大家接觸,你就不會這么敏感了。你是唯或飢不是喜歡這個人,所以期待著是定情信物。最後一句,世上本骸事,庸人自擾之。

問題三:粽子香包配色 藍紫。。。。。

問題四:中班粽子香袋反思 活動目標:
1、運用對稱剪紙法剪出連續紋樣表現的人物。
2、通過「手拉手」的形式,關注世界和平事業和綠色事業。
活動准備:
1、剪刀、長方形彩色紙、正方形彩紙、雙面膠、投影。

問題五:香包有神馬寓意? 愛慕。。。或是傾心

問題六: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五月初五端午節;
雄黃燒酒菖蒲劍;
三角棕子裹糯米,
各色香袋掛胸前。
端午節吃粽子是中國的傳統習俗,但在世界的一些國家和地區,也有吃粽子的習俗。端午節,又名端陽、重午、端五、重五、端節、蒲節、天中節、詩人節、女兒節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許多說法。過去比較通行的說法是楚國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五月五端午節。但是近代學者的研究證明,端午節的許多活動早在屈原以前就存在了,據宋高承《事物紀源》記載,端午源於春秋時期。越王勾踐為了操練水兵而劃龍舟,這說明端午節起源較早。也有人認為該節是龍圖騰的祭祀節日,或來源於 夏至,或起源於惡日。還有的認為是紀念伍子胥投錢塘江,還有曹娥救父之說。也有人主張五月五端午節與介子推有關。還有的說是為了祭祀先祖。類似傳說五花八門。端午節的起源可能是為了祭祀水神或龍神而舉行的祀神儀式,後來各地又根據自己的歷史文化,對端午節起源作了自己的解釋,其中紀念屈原是比較流行的說法。?
(一)祀神?
端午節是一個祭祀諸神的節日,其中有屈原、曹娥、蠶神、農神、張天師和鍾馗之祭。? 曹娥是浙江地區五月五日祭祀的神靈之一,至今民間還流傳有關歷史傳說。由於她是孝女的楷模,為東漢時期的統治者所提倡,於是加以宣傳,並把她與龍舟聯系起來。浙江建德地區認為白娘子盜仙草救了許仙,也救了百姓,所以當地在端午節祭白娘子。?
端午節的另一避邪之神是鍾馗。是日各戶都購買鍾馗圖,掛於門上驅鬼,各戶之間也以贈送鍾馗像為榮。鍾馗既可打鬼,又可驅疫。古代早期就迷信鍾馗,如銅鏡上的圖案。張天師、鍾馗皆為道教歷史人物,道教正是善於驅鬼降妖,而五月五日為毒月日,自然會把道教的神仙搬到節日中來,所以這是較晚興起的信仰。?
浙江衢州地區把五月五視為葯王神農的生日,以該日陰晴占卜年成好壞及葯品的質量。而端午采葯則由來已久,在全國各地都較流行。?
另外,在福州稱瘟神為大帝,曾修建廟宇供奉,五月端午舉行大帝誕,殺牲祭祀,搭台唱戲。而浙江湖州地區過謝蠶神節。?
(二)劃龍舟
劃龍舟是端午節的重要活動,中國絕大多數縣市在端午節劃龍舟。所謂龍舟,就是龍與船的結合,是一種以龍為標志的競賽船隻。劃龍舟不僅在漢族地區流行,在少數民族地區也相當活躍,如壯族、傣族、苗族都有盛大的龍舟賽會,雲南西雙版納舉行潑水節活動時,傣族也舉行龍舟比賽,龍舟華麗,觀者人山人海,頗有民族特色。另外在朝鮮族、白族、土家族、拉祜族、仫佬族、京族、黎族地區,也過端午節,劃龍舟,其中滿族又稱「重五節」。
龍舟的特徵表現在龍頭、龍尾上,此外還有各種裝飾,如舟上有神樓、神位、旗幟、彩燈、大鼓、銅鑼等等。每逢端午節時,事先要修龍舟,訓練水手,到節日進行龍舟比賽。比賽前,必須請龍、祭龍,然後進行競渡。?
劃龍舟的主要目的:一是祈求農業豐收,二是驅除瘟疫。有的地方還以龍舟送鬼,即驅邪避瘟疫。在廣東民間流行一種紙符,書有「天生火官除百害,八卦水御滅凶災」,就是劃
龍舟時用的,目的是去災求吉。?
(三)吃粽子?
粽子,又稱角黍。角黍的做法是把粽葉即大竹葉泡濕,糯米發開,以肉、豆沙、棗仁等為餡,包成三角或四角形狀,蒸煮熟而食之。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呢?傳說是為了紀念歷史人物屈原,向他獻的供品。其實吃粽子懷念屈原是較晚的,在此之前粽子是一種夏令或夏至食品,同時用以祭祀水神或龍,後來才把紀念屈原附會上去,並流傳至今。?
端午節的特點和活動內容,在一首民謠中有充分的反映:?
五月五,是端陽。?
門......>>

問題七:幼兒園教案反思 粽子香袋 教學目標:
1、帶孩子們一起感受賞雪、玩雪的快樂。
2、通過觀察,讓幼兒了解雪花的特徵。
3、通過折、剪,促進幼兒小肌肉群的協調發展。
教學重點:
讓幼兒掌握三等分對折的方法。

問題八:端午象徵意義 端午節
Dragon Boat Festival
農歷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端午節的起源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為了紀
念屈原,一說源於田文端午立新規。
據說當初屈原投江之後,每到五月五日屈原的祭日,人們都把米飯扔到河裡紀
念屈原。一天晚上,有人夢見屈原面黃肌瘦,就連忙上前詢問。原來,百姓投往河
里的米飯,都被魚鱉蝦蟹吃掉了。屈原無食充飢,所以日漸消瘦。他左思右想,不
知怎樣才能不讓魚鱉蝦蟹吃米飯。屈原告訴他,如果用箬竹葉包飯,做成尖角的角
黍(即粽子),魚鱉蝦蟹見了,以為是菱角,它們就不敢再吃了。那人醒後,就把
此夢轉告給鄉鄰。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夢中屈原說的方法去做。不久,屈原
又托夢給那人,感謝人們送去的粽子。後來,人們都這樣去做,漸漸形成了包角粽
的習慣。
老百姓把源於田文的說法都稱為「躲五」。傳說古代的時候,人們把五月稱為
惡月,五月五日為惡日,此日生的孩子為「五日子」。「五日子」是父母的剋星,
誰也不敢撫養。齊國的田文是「五日子」,父親幾次要害死他,多虧母親保護,他
才倖免於難。但父親命令他,每到五月初五這天,他必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
田文長大以後,做了宰相,便下令改「躲五」為「端午」,說五月五日是個端端正
正的吉利日子,此日生的孩子一律不準加害,也毋須到外祖母家去「躲五」。自此以
後,便有了端午節。
在端午節的風俗中,除人們熟知的賽龍、吃棕子、插艾蒲、戴荷包、洗葯浴等祭
奠、慶賀、文體活動外,還有許多鮮為人知的奇趣。
名稱最多的節日
攻午節的名稱在中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堪稱節日別名最多。究竟有多
少,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權威的統計。據統計的資料就達二十多個,但含義不
盡相同。如有端午節、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
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棕子節等等。
同風異俗的節日
同為端午節,全國多在五月初五日過節,唯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過節
原因是說五代十國時閩國建立者(即閩王)王審知死於五月五日,故避之。
同為賽龍舟,湖北秭歸(屈原故鄉)正式比賽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三天
別的地方是在初五這天。江西一些水淺乾旱之地,不是在水上龍舟競賽奪標,
而是在陸上跑旱船、爬高比賽。同是佩符避邪,各地佩帶物也有差異:江蘇女
子帶用各色草花做成的五毒花,婦女頭上插絨制虎,兒童背上負綢制虎,而河
北豐潤一帶卻用棉花布縫製成小狗、小人、小口袋帶在孩子身上。青海湟源一
帶所帶香包,已不單是別處的驅穢作用,而成了愛情的信物,女子精心縫制於
端午節送於情人。在各地除了吃粽子風俗外,還有吃年糕、餛飩、油果、咸甜
雞鴨、鵝蛋、蒜瓣等習俗、浙江端午的駱駝蹄糕就很有名氣。
在外國過的節日
外國也有端午節。在朝鮮,端午節這天也有用艾蒲的習慣。不同的是,中國插
艾葉、插菖蒲,或飲雄黃菖蒲酒;而朝鮮是吃艾餅,洗菖蒲澡。他們不是祭屈
原,而是用艾餅、松皮餅祭祖先。他們不竟龍舟而是摔跤、打鞦韆。日本的端
午節與我國的習俗差不多:插艾草、吃粽子,沿海也要舉行類似賽龍舟的活動
叫「相會」、「爬龍」。有男孩的家庭,還要掛鯉魚旗,期望兒子「鯉魚跳龍
門」。新加坡在端午節這天舉行全國龍舟大賽。在美國從1979年開始,在
波士頓兒童博物館舉行一年一度的波士頓龍舟會,並逐步形成了中國傳統的文
化節日!...>>

問題九:一葉粽子香,日子到端陽 是什麼意思 推薦兒歌端午節 五月五,端午到,賽龍舟,真熱鬧。吃粽子,帶香包,蚊蟲不來身邊鬧。五月五,端午到,賽龍舟,真熱鬧。吃粽子,帶香包,蚊蟲不來身邊鬧。更多相關的兒歌請進入4399兒歌故事大全。

6、男孩送女孩香包代表什麼意思

他喜歡你,一般都是要暫時離開了他會送你個香包,代表他會一直守護伱

7、端午節送女朋友香包的意義?

端午節戴香包
據傳,戴香包的目的,一方面象徵屈原的品德節操將馨香溢世,流芳千古;另一方面又能起到驅瘟避疫,強身健體的作用。
香悔磨包亦叫香.囊。其根探於古代的「艾虎」、「艾神歲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節即將.來臨的時候.,把艾葉編成老虎形狀,或把綵綢剪成虎形,粘上艾葉一,插一在頭發上或佩帶在胸前以祛瘟辟邪,這就是艾虎。傳說,善於降妖伏魔的張天師,於五月五日乘艾虎出遊四方,所到之處,五毒(蠍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化為灰塵,,妖邪歸回地府。由此,我們透過迷信的迷霧,便可看見艾虎的功效和威力。艾葉有殺菌祛蟲之功,虎又是傳說中的神獸,可以鎮一守門戶,二者合一製成艾虎,可見人們的心理是想以此獲得生命的保障和尋求心靈的安全感。
端午送香囊的寓意
香包一般由年輕姑娘精心縫制而成,』端午節那天,姑娘把香包送給小弟弟、妹妹或侄子、侄女,並把香包佩戴在他(她)的胸前,有的姑娘自己也佩戴一隻。戴在胸前的香包,真是小巧玲瓏、五彩繽紛、艷麗多姿、栩栩如生。俗語說:「五彩香囊襟前戴,姑娘娃娃逗人愛。」看來小小香囊威力還真不小。

端午節送香囊
有的地方的婦女和孩子們,喜歡用絲綢之類縫製成小小的粽子、雞心、葫蘆、櫻桃、桑格以及小猴、小虎形狀的手工藝品,或用一彩色絲線纏成小小的粽.子,在端午節早晨同香包一塊兒,選出一兩件掛在胸前。認為這樣可以防病,等到了端午節正午時,把它們摘下來扔掉,這稱做「扔災」。有的地方還縫一種布人,布人頭裡面裝著豆子,因而叫「豆豆娘」,掛在室內牆上。「豆豆娘」用以祈祝五穀豐登。「豆豆娘」與香包相似,但用意不盡相同。
有一些少數民族地區,香包多用棉織品和絲線綉成或紮成形式多樣,精巧美麗,有花卉、魚蟲、五穀、瓜果、器皿、人物等。香包常常是姑娘們的傑作,並作為傳情的信物,冬贈送給心愛的小夥子、以表達自己的愛情。
端午節帶香囊的傳說

端午節傳說
有一年,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雲游到漢中上空,看見地上有一個年輕的婦人,背上背著一個五六歲的大孩子,手裡還牽著一個二三歲的小孩子,艱難地涉水過河,前往山中避難。突然,上遊河水咆哮而下,轉眼之間,河水漲滿,母子三人眼看就要被洪水沖走了。這時,只見那婦人甩開手裡拉著的小孩,背著大孩子直沖向岸邊。一鐵拐李覺得這婦人太不講情理,急忙用鐵拐將那小孩挑到岸上。鐵拐李落下雲頭,來到河邊問明過河的原因後,斥責那婦人道;「你背著大孩子,扔開小一孩子,難道這小的不是你親生的嗎?」那婦人指著大孩子說:他是我收養的鄰居家的孤兒。他父母去年都被瘟疫帶走了。這小的雖是我的親生兒子,但.我不能讓人家斷了根呀!」鐵拐李聽了,感動地嘆道:「好心人呀!」說完便從葫蘆里倒出一包葯遞給婦人說:「你將這葯囊戴在身上,可保你一家不受瘟疫所害。」言罷就不見了。碧瞎斗
婦人見狀,驚喜萬分,知道遇見了仙人.她急忙回家,將葯分裝成數包,除自己戴一個葯包外,其餘都分送給鄰里鄉親。這天,正是農歷的五月初五。還真靈,凡戴葯包在身的人,不但本人沒病,而且聞到葯氣的人也沒有被瘟疫傳染。
後來,漢中這地方便沒有瘟疫發生了,人們的生活更富裕、更安定了,但人們沒有忘記給他們帶來安定的葯包,每年一到端午節還要送「葯包」以示紀念。經過長期的流傳、演變,』由送葯包變成送「香包」,端午節戴香包的風俗,也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8、端午節送香包的意義?

端午節的香包一說是避邪,一說是為討吉利。傳說屈原投江時正值夏專天,蚊蟲四飛,屬民眾唯恐屈原遺體遭叮咬,紛紛用艾草點燃,以煙熏蟲,後有人建義,何不以布包檀香。後來,人們用針線縫好香包後,再串以布繩,緊掛頸間,人人一串,蚊蟲污物不敢近,相傳下來,端午做香包就成了中國傳統習俗。

早期的香包作法簡單,造型單調,小小一方布能包住檀香末即可。後來為了美化,開始講究布料及造型,由最具涵意的粽子形狀發展成各式動物造型。

目前純手工香包已不多見,除非親自動手縫制,代之而起的是五顏六色、繽紛斑斕的現代香包,材質多樣化,有棉布、有尼龍布、也有塑膠的。造型更是千變萬化,從動物、植物到兒童喜歡的卡通人物都有。今年你何不自己動手,為自己、為孩子、為情人製作一個香包,裝進你的心意,讓這個端午節充滿溫情。

9、端午節送香包的意義?

一種送平安健康的意義。
現今的香囊,繼承了傳統香囊的製作流程,主要將芳香開竅的中葯制專成葯末,裝在特屬制的布袋中,外包絲布,佩戴在胸前、腰際、臍中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
香囊包含的中葯類別各不相同,但多數中葯有效成分對細菌、病毒和黴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或殺滅功能,可起到避邪驅瘟等作用。
且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所選中葯一般具有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通竅之功能,其散出的芳香物質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可興奮神經系統,刺激機體免疫,促進抗體生成等功效,能提高身體的抗病能力。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