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加拿大中秋節吃什麼

加拿大中秋節吃什麼

發布時間: 2023-05-30 18:09:49

1、中秋節的美食有哪些?

月餅、菱角、糍粑、團圓饃、菜餅等。上海人中秋宴喜歡以桂花蜜酒佐食。因為他們認為桂花是富貴吉祥、子孫昌盛的象徵,中秋喝桂花蜜酒,意為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

蒓菜是中秋家宴和八月時令菜羹,其根、莖、葉碧綠清香、鮮嫩可口、營養豐富,蒓菜為春、秋二季皆可摘取,以秋蒓為多為好。

月餅的起源,再民間有一項流傳甚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想起來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苦於無從傳遞消息。所以劉伯溫便想出一條計策。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利。菱角的大多數吃法是將菱角用清水(或鹽水)煮熟,然後剝殼當零食吃。

2、中秋節習俗吃什麼

「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可謂是節日的必備禮品了。那麼除了吃月餅,你還知道中秋節應該吃什麼嗎?

1、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食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所含的維生素A是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吃呢?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者手手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2、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
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桂花酒香甜醇厚,度數較低,不易飲醉,色澤美麗透明,一年四季皆可飲用,男女老少皆宜。常飲桂花酒對養顏美容、護膚很有幫助。古人認為桂花為百葯之長,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故在古代,桂花酒多為人們敬神祭祖的上品。中秋佳節,在一輪圓月之下,與家人共同品味桂花酒的醇厚美味,想想都令人神往呢!

3、吃團圓饃

中秋佳節,烙一個團圓饃,全家人分享,在外的遊子不能歸來,也要保留一份,直到歸家時吃到家鄉的味道。團圓饃,即陝西關中農家自製的大圓月餅,用精麥面做制三至五層的大圓餅,每層周圍雕塑著各式各樣的花朵。此餅看起來十分美觀,象徵著家庭大團圓。拜月時作為向月亮的獻禮,拜月後分而食之。一家有多少人,切成多少塊。合起來是一個大圓餅(團圓);分開時一人一塊,表示大團圓,全家人通力合作。

4、吃月餅

月餅象徵那一輪滿月,團圓美滿,又是合家分吃,是中秋節的必吃食品。古人把月餅作為祭品,於中秋節所食。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從唐朝開始。而在此之前的中秋食品,仍以應季的瓜果為主。民間有一個流傳很廣的關於月餅的傳說:在元朝末年,漢人意欲反抗蒙古人的統治,卻無計傳遞消息。謀士劉伯溫便想出一條妙計。說今年會有冬瘟,家家戶戶都在中秋節買月餅來吃,才能逃過一劫。大家紛紛買了月餅,回到家中,人們咬開薯宏月餅,發現裡面藏著首嫌一張號召大家起來反抗元朝統治者的條子。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就這樣流傳了下來。

3、中秋節要吃什麼?

1. 月餅

據說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直到明朝才盛行,至今已是約定俗成。月餅圓又圓,又是闔家分吃,象徵著團圓和睦,是中秋節必食之品。

2. 柚子

柚子也是中秋節的必備品之一,「柚」因同「佑」,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

3. 栗子

板栗 也是中秋必吃的小食。板栗性味甘寒,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的作用,最適合秋天食用。老齡體弱者或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適量品嘗。

4. 菱角

中秋節吃菱角,據說能讓孩子長得聰明伶俐。菱角含有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及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幼嫩時的菱角可當水果生食。

5. 團圓饃

團圓饃是陝西西安一帶中秋節必吃的傳統食物,全家共吃一饃。饃有頂、底兩層,中間加芝麻,饃上層拓一個圓圈,象徵中秋之夜,圓中刻「石頭」一塊,上站一個吃蟠桃的「小猴子」。饃在鍋里烙熟後,切成尖牙狀,全家每人一牙;家人短期外出,則留下一牙。

6. 糍粑

中秋吃糍粑據說是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為紀念楚國大將軍伍子胥而流傳至今的傳統習俗。做法是:糯米蒸熟後倒進石碓窩里,兩個人一組用粑捶或木杵搗糯米,最後用模具製成各種形狀,或直接做成團狀或餅狀。

4、世界各地美食

世界各地特色美食
NO.1 墨西哥國菜:玉米宴
(墨西哥美食-玉米宴)
墨西哥人以玉米為主食,國宴也是一盤盤玉米美食。
「托爾蒂亞」是將玉米面放在平底鍋上烤出的薄餅,類似中國的春餅,香脆可口,尤以綠色玉米所制的薄餅最香。「達科」是包著雞絲、沙拉、洋蔥、辣椒,用油炸過的玉米卷;最高檔的「達科」以蝗蟲做餡。整席玉米國宴,包括麵包、餅干、冰激凌、糖、酒,一律以玉米為主料製成,令人大開眼界。
NO.2 丹麥國菜:魔鬼太陽
(丹麥國菜-魔鬼太陽)
丹麥人愛吃雞蛋糕與甜點,做出了風靡世界的丹麥奶酥。丹麥氣候寒冷,大地是個天然的冷凍箱,肉類無腐敗之虞,可以拿來生吃。丹麥最有名的國菜就是用生牛肉剁成泥狀,上面放一個生蛋黃,與肉攪勻了用湯匙挖下來一口一口吃掉,這道菜叫「魔鬼太陽」身價不菲,脾胃虛弱的人看到這道可能作三日嘔,但是丹麥人吃起這道大餐卻是食之如甘飴。
NO.3 細細品昧韓國美食三絕
應韓國觀光公社(韓國旅遊局)的邀請,一批記者於不久前在韓國從北向南進行了一條線的采訪,所到之處不僅充分感受了韓國人民好客的淳樸民風,而且對韓國傳統飲食文化的魅力有了極為深刻的感受和了解。
三絕之一 泡菜形成獨特文化
(韓國美食-泡菜)
泡菜是韓國最主要的菜餚之一,而且韓國泡菜的種類和美味的豐富,絕對超出了一般的外國人和沒有到過韓國的人的想像。據考證,韓國的泡菜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中國的《詩經》里,出現的「菹」字,在中國的字典里「菹」字被解釋為酸菜,韓國人認為這是世界上首次有文字記載泡菜的文獻。由於韓國所處地理位置的冬季寒冷、漫長,所以在韓國的古代,泡菜在腌制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乳酸菌,是韓國人從食品中取得必要營養的一種途徑。最初的泡菜只是用鹽來腌制蔬菜,到16至17世紀,傳進來的辣椒使泡菜的製作出現了革命般的變化。由於韓國海多,辣椒去除了用魚類製作泡菜的腥味,所以被當做香料使用,從此開始誕生了種類數不勝數的韓國泡菜。 三絕之二 米糕精美不忍下嘴
(韓國美食-糯米糕)
糯米糕,在韓國傳統飲食中可稱得上是節日食品的台柱子,吃米糕在韓國幾乎是和吃穀物的歷史一樣長。韓國人在生日、回家、孩子的百天和周歲、結婚、祭祀,製造糕餅祈求平安。春節或中秋節等節日也製作節日糕餅,農歷三月三要做杜鵑花餅糕,中秋的時候做松餅。韓國很多飲食文化和中國十分相似,比如正月十五吃五穀飯,端午節喝菊花酒等。
糯米和粳米都是做韓國米糕的原料,米糕的做法和中國大同小異,有「蒸糕」和「打糕」之分。韓國米糕多做成甜餅和各色花式的點心,甜餅和點心多數有鮮、咸、甜等味道的餡,甜餅還要在外面粘上花瓣並放在平鍋上用油煎。在過去,韓國的貴族非常重視節日吃米糕,在韓國博物館和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里,就展出著考古挖掘出的數百年前貴族吃米糕用的精美瓷器和民間遺留下來的製作米糕的專用器具。記者在韓國的市場上、在漢城的韓國傳統飲食研究所里、在全羅南道順天樂安邑城裡,都看到和品嘗了多種精美的米糕,甚至在面對那些製作得五彩斑斕、精美異常的梅花、柚子花、桃心、桑葉、桃子、梨、蘋果、柿子、小西瓜等米糕餅而不忍下嘴。
三絕之三 水原烤排骨唇齒留香
(韓國美食-水原烤排骨)
在水原市開業已有60餘年的「三父子排骨店」最為著名,這里每天的食客可達五六百人,高峰時曾突破過2000人。三層小樓里的各個餐廳布置得韻味典雅,廚師先在大廳前的花園里表演了拿手的排骨製作;滿頭銀發、儀態端莊的老闆娘則在旁邊做詳細的技術講解。水原排骨選用的是上等牛的牛脊部分帶骨肉,用刀交錯片成長50厘米、10厘米寬、厚2至3毫米的薄肉片(肉片的尾部僅保留一根骨頭,表示是排骨),然後撒上鹽、香油、芝麻,折疊起來腌制2天以備烤制。上桌時,排骨烤至鮮嫩噴香的8成熟,然後蘸芥子醬或鹹肉醬吃,也可以蘸著由香油、糖、果汁、蜂蜜調出的佐料吃。吃水原烤排骨,還可根據個人的口味,再配以拌蘿卜條、生菜、花菜、辣螃蟹、腌蒜、多種韓國泡菜、醬湯等一起吃,其味道之鮮美可想而知。
NO.4 荷蘭「國菜」的來歷
(荷蘭美食)
在荷蘭,把一種由土豆、洋蔥和胡蘿卜配成的菜尊為「國菜」,每年10月3日,幾乎所有的荷蘭人都要吃它。這同我國端午節吃蹤子、中秋節吃月餅一樣,也有著一段不尋常的來歷。
1547年5月26,西班牙軍隊包圍了荷蘭的一個美麗城市萊頓。城裡的居民向外求援,吉列爾莫親王答應給予援助,但要求他們堅守三個月,以給他裝備艦隊所需的時間。
萊頓城的居民堅守了九十天,但援軍卻毫無蹤影。城裡已經彈盡糧絕,而親王的艦隊還沒有到達。親王給被圍困的居民送來一封信說,他原想打開運河的堤岸,使他的艦隊能夠駛往萊頓,可漫出的水只有幾厘米深,所以計劃沒能成功。萊頓的居民為了不當俘虜,忍受著飢餓繼續堅守。
10月2日,大暴雨整整下了一天,平均地面積水達一米左、右,親王的艦隊終於能啟航了;西班牙人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撤退,放棄了萊頓城。城裡的居民看到圍困者撤走,馬上爭先恐後地向西班牙人陣地奔去,他們唯—的念頭是趕緊找些吃的。但是西班牙人把所有好吃的東西都帶走了,只剩下一些土豆、洋蔥和胡蘿卜等粗陋食品。人們趕緊把它們一鍋燴熟,津津有味地大吃起來。
這時正是l547年的10月3日晚上。
NO.5 來自北美,神奇美妙的蔓越莓
(北美-蔓越莓)
蔓越莓、藍莓和康科特葡萄是美國特產的三種水果。
蔓越莓是一種表皮鮮紅,生長在矮藤上的小圓果,生長在寒冷的北美濕地,全球產區不到4萬英畝,僅限於美國北部的麻薩諸塞、威斯康辛、新澤西、奧瑞岡、華盛頓等五州,加拿大的魁北克、英屬哥倫比亞二省,以及南美的智利。蔓越莓只適合栽種在高酸性沙土中,須經過3-5年栽培,才能長成鮮紅的果實。
蔓越莓每年春天播種、秋季收獲,採收方法分成「水收」和「干收」兩種。優質的蔓越莓果內含空氣,所以能夠浮在水面上。用水收方式採收,果農先將蔓越莓田注滿水,然後開著水車巡迴田間打水,等脫落的蔓越莓果浮出水面,再用欄木圈集篩選。水車、紅果、波光與藍天組成壯美畫面,往往令駐足欣賞的遊客嘆為觀止。只要趕得上採收季節,您都可以在蔓越莓田邊體驗令人目眩神迷的紅色震撼。
蔓越莓的名稱來源於它的原稱「鶴莓」,因為蔓越莓的花朵很象鶴的頭和嘴。
對於北美洲的印第安部落,蔓越莓代表著營養和健康,他們用干鹿肉攪拌蔓越莓渣和油作成餅食用,也常用蔓越莓塗抹在傷口上吸收箭毒。
在殖民地時代,野生蔓越莓就已經是「新大陸」最早出口到英國的產品之一。水手們在船上隨時備有蔓越莓,預防缺乏維生素C所引發的壞血病。1677年新英格蘭殖民地政府進貢了3樣北美洲著名的土產給當時英王查理二世,包括2大桶印第安玉米、3千條鱈魚以及3大桶蔓越莓。但經過長久的航行後,鱈魚和玉米都腐壞了,只有蔓越莓以新鮮原貌展現在英王面前,蔓越莓因此聲名大噪。
如今,蔓越莓已經成為美國家庭不可或缺的佐餐佳品及日常飲食夥伴。從1962年開始,火雞加蔓越莓醬已是美國家庭感恩節的應景食物。蔓越莓果汁飲料,更是美國人冰箱必備的飲料。美國人每年要消費掉4億磅蔓越莓,其中70%由奧鮮倍公司生產。
蔓越莓含有特殊化合物-濃縮單寧酸,除了普通被認為具有防止泌尿道感染功能外,蔓越莓還可以有效抑制幽門螺旋桿菌附著於腸胃內。幽門螺旋桿菌就是導致胃潰瘍甚至胃癌發生的主因。
NO.6 赤道邊緣的飲食風情
赤道從非洲中部筆直穿過,形成別具一格的氣候特徵和風土人情。在非洲,烏干達首都坎帕拉要算是距離赤道最近的首都了,從首都出發沿柏油馬路朝西南進發,大約在120公里處就會穿越赤道。為引起過往車輛行人的注意,有關部門特意在馬路兩側修建了「赤道圈」,在路面上劃了一道粗黃色的赤道線,把赤道打扮成一個小小的旅遊熱點,過往車輛每行到此,大都知情會意地停下車來,在赤道圈照相留影,在赤道的路邊商店買工藝品紀念。這還真的讓人大長見識。
赤道附近的物產特徵與風土人情直接與赤道氣候有關。赤道附近地區終年氣溫高,濕度大,陽光充足,悶熱多雨,年平均氣溫在攝氏25至30度,且氣溫變化很小。當中國北方進入嚴冬之時,赤道仍舊是艷陽高照,強烈的陽光直刺得眼睛都難以睜開,當戴上墨鏡觀看時,眼前竟是綠草如茵,百花爭艷。再朝附近一看,由於得天獨厚的陽光雨露,周圍的草木也比別處的明顯繁盛,香蕉林也格外繁密,以至於香蕉個大體肥,能頂普通香蕉兩個那樣大,一棵香蕉樹的果實可重達三四十公斤,我就看見當地農民用自行車一次最多才能帶上三朵。
據隨行的當地黑人朋友介紹,這種香蕉已經不是水果,而是「糧食」了,當地人稱這種香蕉為飯蕉,以示與作為水果的香蕉相區別,飯蕉的味道也遠不如作為水果的香蕉那樣香甜可口。既然是糧食,那就不能直接食用,必須經過加工,否則不但味道苦澀而且很難消化。加工的方法是,先剝掉那層厚厚的香蕉皮,然後用香蕉樹葉將一大團黃色的香蕉肉緊緊包裹在一起,再放到鍋里蒸上大約一個小時。吃時再配上一點下飯的佐料或是小菜,吃起來不甜不膩,口感爽人,初吃時還能讓人上癮。此日,我有幸品嘗了這種非洲居民的主餐,不知是第一次吃還是喜歡它特殊的味道,我似乎對其情有獨鍾,一連從碩大的香蕉包里挖了好幾次,直吃得打飽嗝方能罷休,可謂美餐一頓。這就是當地居民的主食,就像中國北方的玉米和小麥一樣。
大概是由於太陽直射的原因,赤道附近的居民棗赤道人的皮膚更加黝黑,黑里透紅,很是健康,體健如牛。這道不是胡亂的運用形容詞,我曾仔細觀察過幾頭在赤道線上吃青草的黃牛,那牛不但體形美觀,而且那犄角也生得長而彎曲,弧線優美,造型精緻。在市場經濟的巨浪沖擊下,赤道人也
學得聰明起來,念起了「赤道經」,隨著赤道圈的建立,圈周圍的地攤和簡易商店也悄然而至。這些赤道地攤和商店主要出售赤道的土特產品,分為工藝品和水果蔬菜兩大類。
據攤主們介紹,他們出售的全是地地道道的赤道貨,以水果蔬菜攤為例,什麼波羅芒果,還有西瓜南瓜,品種多樣,應有盡有。在一家西紅柿攤位前,一種身上長刺的橢圓形水果很是惹眼,我也覺得很是新鮮,問起名稱,對方答曰西紅柿,我不解地指著攤位下層紅顏色的西紅柿說到,我問的不是西紅柿,對方笑言他指的也不是那個西紅柿,接著向我介紹說:西紅柿有兩種,紅色的圓形是蔬菜西紅柿,是我們大家都熟知的,綠黃色相間橢圓形的,是水果西紅柿,一般人比較陌生。他還進一步強調,黃色是西紅柿完全成熟的標志,綠黃相間乃是即將成熟的象徵,一般情況下不必等到表皮全部變黃了再收獲,由於赤道地區氣溫高,那樣便難以儲存,必須立即出售或是消滅。我拿起一個看時,才感覺到這種西紅柿身上的刺看似兇猛實則很軟,溫柔到毫無扎痛感。就外觀而言,個頭比蔬菜西紅柿稍大,而價格相差無幾。既然是水果,果汁自然豐富,吃起來味道厚重甜美,沒有蔬菜西紅柿固有的那種酸味。與大多數水果一樣,這種水果西紅柿皮肉相連,均可入口。
香蕉能當飯吃,西紅柿是水果,這是因為香蕉有果蕉與飯蕉之分,西紅柿有蔬菜與水果之別。從西紅柿與香蕉提供的知識,人們可窺視赤道物產豐富之一斑
NO.7 千年歷史瓦罐煨湯
(瓦缸煨湯)
用瓦缸煨湯,在江西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過去江西窮人多,剩菜殘汁捨不得丟掉,就用瓦缸一起裝了起來下次堡熱再吃,卻意外發現味道特別好,義有營養,於是相沿成習。在逐漸演變過程中,他們不再用剩菜來做,進而動用中醫相生相剋、調得陰陽的道理,講求材料搭配互補,使煨湯菜的技藝越來越精湛,形成了獨樹一幟、風格迥異的飲食文化。後人在此基礎上又創造出缸中套罐的新方法,把原料罐放在一米方圓的大缸中,以木炭火恆溫煨制,密封不溢,味道更加鮮香、醇膿,而且營養又不流失。
這瓦缸湯里有什麼特別之處?首先是這煨湯的缸。高達3.5米高的巨大瓦缸昂然矗立,讓人不得不昂頭仰視。冷丁一看,還以為是酒廠的儲酒罐,據說這缸是專門設計定製的,還申請了專利。其次,是這瓦缸的材料,是取自陶都景德鎮的土。缸好自然湯靚,用此缸煨出來的湯更能保持食物原有的風味。第三,就是瓦缸煨湯的原料貨真價實,大多以土雞、蛇、龜、天麻、猴頭菇等為原料,材料多來自江西本省的土特產,煨湯的水則是採用天然礦泉水,圖的是原汁原味。
瓦缸煨湯在製作過程中有什麼奧秘呢?應該說,瓦缸偎湯之法頗為獨特:
巨型大瓦缸裡面一層一層摞上小缸,下以硬質木炭火恆溫偎制,通常達七個小時以上。由於這缸中之缸是用氣的熱量傳遞,因而避免了直接煲燉的火氣,煨出的湯不但鮮香淳濃,而且滋補益人不上火。
各式湯品是以瓦罐盛著,放人缸內煨好後端上來的。上桌後罐口仍封著薄薄一層錫紙,揭開後滿座皆香。所以用瓦缸煨出的湯特別鮮香醇厚,是因為瓦缸具有通氣性、吸水性和不耐熱等特點,原料在長時間低溫封閉的環境中受熱,養分充分溢出,故湯品原汁原味、軟爛鮮香。而且瓦缸使用次數越多,所制菜餚湯品的味道就越鮮美,民諺有道:「陳年的瓦缸味,百年的吊子湯。」
據講,煨湯就如同太上老君煉丹,七七四十九天,煨湯要的也是功夫,最關鍵還是控制火候,煨湯師傅始終要堅守大缸左右,不敢大意。煨湯一般歷時七個小時,要隨時注意缸中溫度,真可謂小一度則欠,多一度則過。久煨之下的瓦缸湯,原料的鮮味及養分充分溶解於湯中,喝上一缸,提神補腦,益氣補腎,實為真正的老火湯
NO.8 雲南吃怪之魚鱗殼一道菜
如今大理著名的「一魚三吃」,即「砂鍋魚」、「凍魚」、「豆腐煮魚」很受食客的喜愛。在大理市(下關)洱河南路及蝴蝶泉有活水煮活魚一條街 另外還有沙壩魚、洱海「魚人碗」也都聞名遐邇,這其中,「炸魚鱗殼」 十分獨特,成了「雲南吃怪,魚鱗殼是道菜」。
1993年春,雲南省社會科學院與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在大理聯合召開「中國西南山地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時,會議安排代表們到大理市海東鄉海島村,考查南沼避暑宮遺址和島上漁民的生活習俗。海島鄉老年協會的會長張文新熱情地為代表們介紹情況,還為會議准備一頓豐盛的晚餐。在鄉公所「三方一照壁」的大院內,松毛鋪地,清一色的紅漆桌子、黑漆板凳,給人一股清新的感覺。開餐後,白族姑娘用托盤將,「八菜一湯」一次就端上桌了。所謂「魚八碗」即酸辣魚、清蒸魚、粉蒸魚、炒魚片、脆皮魚、烤魚及涼拌螺獅、海菜湯之類,雖有特色,但吃時還未引起人們注意,而外加的一道菜稱為「炸魚鱗殼」的下酒菜,卻引起轟動。盤里有銅錢大小的油炸魚鱗殼20多片,另配一碟「蘸水」。每人吃上二三片就沒有了。開始時,大家只是抱著吃吃看的態度,嘗上一片試試。哪知魚鱗殼香脆適口,奇妙無比,愈吃愈香。筆者在大理工作30多年,熱心於飲食文化研究,說起白族的飲食來,如數家珍,但對這道「炸魚鱗殼」也感到很新奇。會後,我找到張會長咨詢「炸魚鱗殼」的烹製法。張會長說 做「魚鱗殼」這道菜的主料,並不是一般的魚鱗殼都可做的,今天餐桌上的「炸魚鱗殼」,是我村的漁民在海里捕撈到的一條「大青魚」,重達100多斤,不然那有這么大的魚鱗殼呢。我問他具體做法時,他說:我們將大青魚的魚鱗殼刮下,洗凈曬干後,備用。在烹調上這可是費了一翻腦子,我們為了做好這道菜,通過反復試制才成功呢?現將其介紹「炸魚鱗殼」的製作方法簡述如下:
主料:大青魚魚鱗殼。
調料:番茄、香蔥、大蒜、青辣、花椒粉、味精、麻油及薄荷等。
製法:
l.將刮下的魚鱗殼洗凈,晾曬干。
2.用清淡鹽水洗掏魚鱗殼後,放入蒸籠或飯甑中蒸透,取
了晾乾。
3.在鍋中放兩合油(豬油與香油),用微火煎,魚鱗殼炸泡時,即可撈出濾去余油裝盤。
4.番茄,撕皮剁碎與*述調料成為「蘸水」。吃時,用炸魚鱗殼「打蘸水吃」。
操作要領:
魚鱗殼要大厚一些為好,小了容易炸焦炸時火不宜大,油要寬一些
NO.9 潮州砂鍋粥
(潮州砂鍋粥)
都說廣東人喜歡喝粥,這種習慣不知緣於何因,可能廣東屬亞熱帶地區,在悶熱乾燥的天氣中,有一碗軟滑香綿的粥下肚,的確是特別的愜意。不過廣東人那煲粥,也確實是十分精彩,不但品種繁多,還十分講究火候。而熬粥用的米和各種配料的搭配,更是落足心思。筆者的不少外省朋友,來到廣州都很喜歡廣州的粥品。
最近,幾位醫生朋友相約食飯,這幾位老兄都是主任教授級人馬,我想平時借講學會診之機食盡各方美食,明知筆者老饕一名,必有好菜式介紹。殊不知將筆者拉到廣州大橋腳新領事區,一間叫做「天羽茗食園」品嘗潮州砂鍋粥。那飯店鋪面不大,裝修一般,卻有一種拙樸的韻味。難得的是,當你走進店內,砂鍋粥的香氣,融和著功夫茶淡淡的幽香,營造出一種特別的氛圍,令人食慾大增。筆者雖然愛食潮州菜,但對潮州的粥就不怎麼感冒,覺得不外是冷飯粥一碗,這飯館能以潮州砂鍋粥做招牌,想來那粥做得定有過人之處。
其實粥品這東西,無論選擇什麼配料,關鍵是粥底。這飯店的老闆在粥底的調理上可謂落足心機,選用上等的絲苗和東北米,火候的掌握也相當講究,旺火煮熟,中火煮化,慢火熬綿,不獨保持潮州粥稠而粘的特點,粥飯中還有一種滑而綿化的口感,同時,上等絲苗的米香通過砂鍋的逼?又會令你感覺到飯味十足。粥品的配料可以有各式各樣,但能夠稱得上靚粥,吊味相當重要,很多大廚的拿手吊味法是以味精做師傅,那就落於下乘了。
既是大醫生們的推薦,筆者專門點了兩款不同風味的砂鍋粥,一款是膏蟹粥,另一款是水鴨粥。難得的是,膏蟹粥鮮甜而不俗,水鴨粥甘香而不膩,那粥水更是各有各精彩。想不到這間一點都不起眼的潮州飯館,居然把那砂鍋粥做得極有水準。至於,鹵水也很有風味,鹵水鵝片不但風味地道,還做得甘香軟滑。
以前有種觀念,食潮州菜就是貴價?,但這一頓飯,七八個人,酒足粥飽,也不到200大元。廣州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有時候你會在一些很不起眼的飯館吃到又便宜又很有水準的東西,各位如想調劑一下口味,不妨到那小店試試那砂鍋粥,方知筆者所言非虛。
NO.10 荷蘭之旅鯡青魚
(荷蘭之旅鯡青魚)
講到荷蘭的吃,可真的不敢領教,這可是因為他們生性孤寒,不肯花太多錢在吃的方面吧。看旅遊書,他們的國食之中,竟然出現了沙嗲和加多加多的印尼菜,皆因印尼雖然以前是他們的殖民地,但是食的文化反而深深地影響著荷蘭。
東方餐館中印象深刻的叫Dynˉasty,綜合中餐和東南亞菜。餐廳非常優雅,牆上掛滿了丁雄泉先生的美女畫。做的龍蝦春卷,點特別的醬料,非常可口,連香港也吃不到。
最具代表性的食物應該是生的Herring鯡青魚。到荷蘭去,非試不可。新鮮的鯡青魚,經鹽和醋的炮製,裝入籠中,便一籠籠地運到魚檔去。其他地方的大牌檔多數是熱狗之類,在荷蘭最多的是鯡青檔。魚販把鯡青魚剝皮去骨,剩下尾部給客人抓著,大家仰著頭,大口大口地一下子把整條鯡青魚吃進肚裡,大吃的人可連吞二十多條。每條有手掌般大,半隻手臂那麼長。細嚼之下,又甜又鮮。不能和日本魚生比較,完全是兩種不同的味道,但都能吃上癮來。
怕吃生的人也許感到腥,愛上了,沒有那股腥味就不完美,非親身試過,很難解釋為什麼會喜歡上它。也許,吃完魚,再來一杯強烈的土炮日內瓦,是主要原因。這酒和鯡青魚配合,簡直是天衣無縫。鯡青愈肥愈好,咬著魚脂肪,甜汁流出,是美食中的美食。鯡青魚的骨頭,並不是像個非字一樣直排,而是像人字斜著,是為特徵。
魚檔中還賣熏鰻魚,亦肥美。還有炸蝦、螃蟹等等。佐以洋蔥或腌青瓜,又是另一番滋味。為了吃鯡青魚,可以再去一次荷蘭,學會吃它,像愛上榴槤一樣,就能流連於當地了
NO.11 塔吉克族飲食風俗
塔吉克族,主要居住在新疆。主要從事畜牧業,飼養牛、羊,兼事農業,在山谷里種植青棵、豌豆、小麥等作物,過著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日食三餐,主要食品有肉、面、奶,農區以麵食為主,牧區以肉食為主。喜將面和奶或米和奶一起製成主食,許多日常食品與維吾爾族相似。塔吉克族的日常飲食,一般注重主食,不大講究副食,很少吃蔬菜。早餐是奶茶和饢,午餐是面條和奶麵糊,晚餐大都吃面條、肉湯加酥油製品。食肉時,喜歡用清水將較大的肉塊煮熟,再蘸食鹽吃。習慣於飲用奶茶。飲食均由家庭主婦操持。敬客宰羊時,要把欲宰的羊牽到客人,請客人過目後再宰殺。進餐時,主人要先給客人呈上羊頭,客人要割下一塊肉,再把羊頭雙手奉還給主人。隨後,主人再將一塊夾羊尾巴油的羊肝送給客人。接著主人要拿起一把割肉的刀子,刀柄向外送給客人,請一位客人分肉。在主客相互謙讓後,一般由有經驗的客人分肉,肉分的很均勻,一人一份。進餐的客人中如有男有女.一般要分席就餐。NO.12 充滿創意的加州料理
與其說加州飲食是一種料理,不如說它是一種文化、一種新世界的飲食風格與趨勢。
加州,位於美國西部緊鄰太平洋、南接墨西哥,1848年以前原屬於墨西哥,在成為美國屬地後,於1850年正式成為「州」。歷經150年的發展,目前已是美國西部中最繁華的一州,境內人口3220萬人,並擁有兩大知名城市——舊金山及洛杉磯。加州的陽光充足、氣候乾燥、土壤肥沃、這些絕佳的條件使加州農產豐富,如眾所皆知的橙子、葡萄等,加州葡萄酒也頗具好評。
加州聞名全球的海灘及長年不休的海上活動,除出產艷陽帥男、體健美女及好萊塢巨星外,美國迪斯尼樂園、聖地牙哥野生動物園、三小時車程的拉斯維加斯賭城、及每年十二月底到四月份約有二萬頭灰鯨魚群聚的鯨魚海岸等,每年吸引上百萬的觀光旅客、留學生、合法或非法的移民人潮,由世界各地前仆後繼地涌進加州。
這種特殊多元化民族大融合的景象,其實也為商人帶來無限商機,不可或缺的餐飲事業就像雨後春筍般的林立。
許多精明的餐館經營者也漸漸的由單一美式料理風格,發展成風味大融合的走向,以滿足在這里千奇百怪、不同的民族飲食口味與習慣。利用當地取之不盡的蔬果、海陸食材,以美式的烹飪方式為基底,再將世界各地不同的烹調技巧匯合,減少單一地域色彩,而形成如:義大利式的美國菜、泰國風味的墨西哥料理、墨西哥口味的義大利菜或是法式盤飾的日本「沙西米」(生魚片)等。長久下來竟不經意的在烹調史上建立起獨樹一格的加州式料理風格。
因當地物產豐富,所有烹調食材便理所當然的保有新鮮、自然、健康的三大條件,這三大要素也成為日後「加州菜」的基本要求,再加上歐洲料理觀念的匯入,對盤飾上有了多彩、精緻的改變。

5、加拿大歷史與文化常識

1.加拿大歷史文化
最初定居加拿大的人大約在數千年前從亞洲經過西伯利亞和阿拉斯加之間的大陸橋遷徙而來。他們構成了北美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歐洲探險家們最早來到加拿大是在大約一千年前,但歐洲人真正開始對這塊土地的探險是在15世紀末期。英、法永久性拓居地開始於17世紀初期,並在該世紀內迅速增加。不可避免地,北美也就成了英、法兩國激烈對抗的焦點。

經過數次大規模的戰爭,英國人統治了除魁北克之外的大部分地區。 1759年,法國在魁北克戰役中被英國打敗,《巴黎條約》把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所有法國領土,除了紐芬蘭附近的聖比埃爾和米克隆這兩個島之外 -都割讓給了英國。

1867年7月1日,上加拿大、下加拿大、新斯科舍與新不倫瑞克根據《不列顛北美法案》的條款合並成為加拿大自治領。建立聯邦後不久,加拿大開始向西北部擴張。1870年,它從哈得遜灣公司買下了中西部地區,成立了一個新的省份,馬尼托巴省。1871年,不列顛哥倫比亞作出決定,加入了聯邦;1873年,愛德華王子島也加人了聯邦;1898年北方育空地區正式建立;1905年西部兩省阿爾伯達和薩斯喀徹溫成立;直至1949年,紐芬蘭成為加拿大第十個省。

1931年,《威斯敏斯特法案》通過,加拿大從英國取得了幾乎所有的憲法自 *** 。自此,加拿大成為英聯邦國家之一

2.加拿大的文化有哪些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國家,在加拿大的人口裡聚集了各種不同民族的人群,加拿大文化也是呈現出多元的特點。

加拿大人的飲食以肉類、蔬菜為主,麵食、米飯為輔。喜歡吃牛肉、雞等肉食,特別喜歡吃沙丁魚和野味。喜歡生吃蔬菜,主要有西紅柿、芹菜、菜花、洋蔥、土豆、黃瓜等。加拿大人口味清淡,偏甜酸,不喜歡太咸。講究包含營養、新鮮。烹調方式有煎、烤、炸等,喜歡酥脆食物。喜歡吃煎牛排、煎羊排、炸魚蝦、糖醋魚、咕嚕肉等,忌食動物內臟和腳爪,不食辣食品。

楓樹是加拿大國樹,楓葉是加拿大國花,遍布全國的楓樹中以糖楓和黑楓最為著名,三月楓糖節是加拿大的重要節日。

加拿大人的衣著與美國人相近,但不像美國人那麼隨便。在非正式場合,他們穿著隨意,常著夾衫、圓領衫、便裝褲等;在正式場合,如上班、上教堂、觀看錶演、赴宴等,他們著裝整潔、講究。男子穿西裝,女子穿裙服。女子服裝不太講究面料,但講究款式新穎、顏色協調、舒適方便。 加拿大人朴實、隨和、友善、熱情好客。見面一般握手致意,不像美國人那麼隨便。
3.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加拿大的傳統和文化
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成果根本的創造力,是民族歷史上道德傳承、各種文化思想、精神觀念形態的總體。中華傳統文化是以老子道德文化為本體、以儒家、莊子,墨子的思想、道家文化為主體等多元文化融通和諧包容的實體系。中華傳統文化亦叫華夏文化、華夏文明,是中國5000年優秀文化的統領。而流傳年代久遠,分布廣闊,被稱為「漢文化圈」,文化是宇宙自然規律的描述,文化是道德的外延;文化自然本有,文化是生命,生命是文化;文化是軟實力,是決定一切的內在驅動力;文化又是社會意識形態,是中華民族思想精神,是社會政治和經濟的根本。

中華傳統文化首先應該包括思想、文字、語言,之後是六藝,衫老也就是:禮鏈塌褲、樂、射、御、書、數,再後是生活富足之後衍生出來的書法、音樂、武術、曲藝、棋類、節日、民俗等。傳統文化是我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融入我們生活的棚簡,我們享受它而不自知的東西。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古文、古詩、詞語、樂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傳統節日(均按農歷)有:正月初一春節(農歷新年)、正月十五元宵節、四月五日清明節、清明節前後的寒食節、五月五日端午節、七月七日七夕節、八月十五中秋節、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活動等;包括傳統歷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科學以及生活在中國的各地區、各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也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
4.加拿大的文化
雖然加拿大隻有二百多年的歷史,但她卻有著悠久的移民歷史,可以說,加拿大有史以來就是個移民國家,無論是作為社會主流的英國後裔,還是法國後裔,都是當年歐洲移民的後代。加拿大是來自各地的移民共同努力奮斗建築起來的國家,多種民族、多元文化構成了加拿大豐富多彩的社會文化生活,也更增強了她對世界人士的吸引力。每年多有成千上萬的移民進入加拿大,成為加拿大社會生活中的一部分。富有的物質生活,優美的生太環境,多姿多彩的社會文化,以及悠久的移民歷史和寬松的移民政策是吸引移民的主要原因。

人口加拿大有二千七百多萬人口,人口密度小。全國大部分的加拿大人居住在加、美邊界地帶。全加人口的75%居住在距加美邊界160公里以內。在加拿大越到北方人口越稀少。近年來亞洲移民大量湧入加拿大,在亞洲移民中來自中國大陸、台灣、香港的華人達80萬人,集中居住在安大略省的多倫多(40萬人),魁北克省的蒙特利爾(15萬人),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溫哥華(25萬人)。

語言由於早期來加拿大的歐洲移民均系英、法後裔,故以英語為母語的加拿大人佔82%,法語16%(以魁北克省為主)。近年來隨著亞裔移民的大量湧入,中文已成為在加拿大僅次於英、法語的最通行的語種。加拿大多倫多的華人區已發展成僅次於舊金山的唐人街。

文化加拿大社會的多元文化環境被加拿大 *** 和人民引以自豪,它不但是區別於其他移民輸入大國的顯著標志,而且是吸引移民的主要原因之一。加拿大是當之無愧的無明顯種族歧視的國家。不同種族文化背景的社區或團體為保持或發展本民族或種族的文化而舉辦的活動不僅會受到社會的尊敬,還會得到 *** 支持。例如華人區的中文補習班可得到 *** 文化基金的補貼。近年來大批華人移民的湧入給加拿大許多大城市帶來不同的文化氣息。由於華人的增多,很多華埠的街名、商店招牌甚至警察局,都以醒目的中、英對照方式出現。在華埠區,早年移入的華人主要從事餐飲、旅行社、雜貨食品及土產店等行業。而近年來的新移民有很大比例分布在科技及工程領域。大陸華人移民的主體為技術移民,他們從事的行業也區別於華人區的傳統行業,並且由於文化層次及教育背景越來越高,融入主流社會也成為必然。
5.加拿大文化、習俗有哪些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眾多的國家,除了加拿大的自然環境外,自由寬容的多元文化環境是使各個民族和種族的人們選擇在加拿大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加拿大除了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以外,其他各個民族和種族都是從世界各地遷徙而來的,經過歷史的磨合,來自亞洲、美洲、歐洲等地的不同民族相互了解,並學會了互相尊重。現在,加拿大的各個民族和種族不僅自豪於本民族的文化,更為加拿大兼容並包的整體文化心態而自豪。不同的文化無論其強弱,都在加拿大這片自由的土地上得以獨立完整的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被同化或消亡。現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就仍然保留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加拿大各種文化的完好保持,離不開加拿大 *** 的多元文化政策。自1971年加拿大 *** 確立多元文化方向以來,經過1988年通過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法》和2003年起每年一度的加拿大多元文化節,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形象已深入人心,不同文化間的和諧相處成為加拿大文化的最大特點。

雖然有各種不同的文化根基,但加拿大人大都直爽熱情,外來者如在加拿大問路都會得到熱心對待。加拿大人也有一些固定風俗和習慣,只要行為不要過於失當,加拿大絕對會為你留下美好的記憶。

加拿大習俗

加拿大吸煙人數較少,大多地區尤其公車等公共場合都禁止吸煙,餐館則大多分為吸煙區和無煙區,就餐時如想吸煙,在入座前應請侍者安排吸煙區就座,而在私人地方吸煙,要先得到主人的許可。加拿大人講究衛生,不要隨地吐痰或亂扔垃圾,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的儀表保持干凈。

在加拿大拜訪他人無論正式與否,都須預約,意外的來訪是不禮貌的。加拿大人見面禮儀一般為握手,在特殊場合如法語場合可用擁抱等法國禮儀。與加拿大人交談時,切忌以手指點,交談距離應遠近適宜,交談內容不要涉及私生活、收入、支出、女士年齡等隱私問題,最好不要隨意談論加拿大和美國的差異或有關加拿大英語區和法語區的話題。在進出大門、電梯和上下樓梯、車輛時應禮讓婦女和老人,等車或等餐廳座位時應排隊。

加拿大人習慣吃冷食,以晚餐為重,同加拿大人吃飯不要過度禮讓和勸酒,加拿大人多不喜肥肉,討厭蝦醬、腐乳等腥怪氣味的食物,動物內臟和腳爪是加拿大的食物禁忌。加拿大宴會等一般為雙數席位,忌諱數字「13」。黑色和紫色是加拿大不受歡迎的顏色。在加拿大白色百合是葬禮使用的,不要用來送人。即使小孩子在游泳時也應穿上泳衣。加拿大夏季會有穿著比基尼的女士享受日光浴,不要過分驚訝。原文來源:
6.介紹一下加拿大的文化
加拿大人比美國人要保守些。

他們見面與分手時的適當舉止是握手。在加拿大的大部分地區都要准時赴約。

大多數的款待都在飯店或俱樂部舉行。如果在私人家裡受到款待,要為女主人送去鮮花,不要送百合花,那會使人想到葬禮。

要避免把法裔和加拿大人截然分開。加拿大人為自己的國家感到自豪,對將他們的國家與美國作過分的比較十分反感。

對那裡的人民及他們國家所做的肯定性評論是最受歡迎的。加拿大人說話坦率,熱情沖動。

非常守時,對時間非常吝嗇,不要談論民族問題。 加拿大是北美洲北部國家,面積居世界第二位。

人口2,700多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小的國家。加拿大為移民國家,英裔居民佔42%,法裔居民佔27%,還有其它歐洲國家後裔;土著居民為印地安人和因紐特人。

華人約80萬。英語和法語同為官方語言。

信奉天主教的居民佔47.3%,信奉基督教的居民佔41.2%。楓樹是加拿大國樹,楓葉是加拿大國花,遍布全國的楓樹中以糖楓和黑楓最為著名,三月楓糖節是加拿大的重要節日。

加拿大人的飲食以肉類、蔬菜為主,麵食、米飯為輔。喜歡吃牛肉、雞等肉食,特別喜歡吃沙丁魚和野味。

喜歡生吃蔬菜,主要有西紅柿、芹菜、菜花、洋蔥、土豆、黃瓜等。加拿大人口味清淡,偏甜酸,不喜歡太咸。

講究包含營養、新鮮。烹調方式有煎、烤、炸等,喜歡酥脆食物。

喜歡吃煎牛排、煎羊排、炸魚蝦、糖醋魚、咕嚕肉等,忌食動物內臟和腳爪,不食辣食品。喜歡飲酒,喜愛白蘭地、香檳、啤酒、金酒威士忌蘇打、葡萄灑、蜜酒等。

常飲用水果汁、可口可樂等飲料。喜歡吃檸檬、荔枝、香蕉、蘋果、梨等水果,喜歡吃松子、葡萄乾、花生米等乾果。

一日三餐中,早餐比較簡單,主要吃烤麵包、雞蛋、鹹肉、牛奶、果汁、素片粥、玉米片粥等。午餐帶飯或用快餐,也比較簡單,一般有三明治、飲料、水果。

晚餐為正餐,比較豐盛,主食為雞、牛肉、魚、豬排,輔以土豆、胡蘿卜、豆角、麵包、牛奶、飲料等,喜歡用清湯(加豆、小蘿卜等)。上午十時和下午三時用點心,吃蘋果餡餅、香桃餡餅等。

加拿大的快餐業發展很快,種類很多,如熱狗、義大利餡餅、漢堡包、希臘 *** 、美國炸雞、墨西哥玉米面卷肉、中國份飯等。加拿大也喜歡吃我國的江蘇菜、上海菜、山東菜。

加拿大人的衣著與美國人相近,但不像美國人那麼隨便。在非正式場合,他們穿著隨意,常著夾衫、圓領衫、便裝褲等;在正式場合,如上班、上教堂、觀看錶演、赴宴等,他們著裝整潔、講究。

男子穿西裝,女子穿裙服。女子服裝不太講究面料,但講究款式新穎、顏色協調、舒適方便。

加拿大人朴實、隨和、友善、熱情好客。見面一般握手致意,不像美國人那麼隨便。

熟人之間用擁抱禮節。分手時也行握手禮。

介紹禮節,是將男士介紹給女士,將年輕人介紹給年長者,將職位低者介紹給職位高者。熟人相見,直呼其名。

握手時,女士、年長者、職位高者先伸出手。交談要選擇眾人共同關心的話題,喜歡談加拿大經濟文化發展、天氣、體育、旅遊、風俗等話題。

不能詢問年齡、收入、家庭狀況、婚姻狀況、女士體重等私人生活問題。不喜歡將加拿大與美國相比。

不談政治、世族、宗教、語言、魁北克法語區等社會敏感問題。在公眾場合,他們注重文明禮貌,觀看錶演要提前入座,中途不走動。

在公共場所不可大聲喧嘩、亂扔廢棄物。在公共交通工具上,要主動給老人、兒童讓座,上車要排隊。

遇到?quot;私人財產,請勿穿越"、"請勿入內,不可進入"等標牌。 加拿大人時間觀念強,約會要事先約定,准時赴約。

公務約會一般在餐館,執行會一般在飯店、俱樂部舉辦。送禮應有目的,不隨便送禮。
7.簡單的介紹加拿大的歷史
第一個遙遠的殖民地 英國和法國的探險家為了尋找通往「東方」的富饒市場的新路線,紛紛向北美洲來發現新領地。

他們分別在加拿大的不同地區建立了新據點。其中法國人多沿著聖勞倫斯河、大湖區和密西西比河;英國人則集中在哈德遜灣和大西洋沿岸。

雖然探險家如凱彼特(Cabot)、卡地亞(Cartier)和尚普蘭(Champlain)始終沒有發現航向印度和中國的路線,但是他們在加拿大發現了許多同樣具有價值的東西,諸如富饒的漁場和數量驚人的海狸、狐狸和熊等,這些動物的毛皮都價值不菲。 英國人和法國人一直到17世紀初才開始正式在加拿大定居。

雖然越來越多的定居者帶動了經濟的發展,但是新法蘭西和新英格蘭殖民地在經濟上還是以皮毛交易為主,在政治和軍事上則仍然依賴著法國和英國。 在18世紀英法帝國瓦解後,北美洲就成為了英法全球競爭的一個重要舞台。

1759年魁北克市歸屬英國後,巴黎條約把密西西比河以東的法國領地割讓給了英國,但在紐芬蘭島附近的聖皮耶島和米魁蘭島仍為法國所有。在英國的統治下,六萬五千個法裔居民有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即保存其傳統、語言和文化。

為了緩和潛在的種族仇視,英國人於1774年通過了魁北克法案,正式承認了法國的民法,也確保了法裔居民的宗教和語言自由。 1776年美國獨立後,大批說英語的移民湧入加拿大。

這些效忠大英帝國的保皇主義分子希望能在加拿大尋求庇護。他們主要居住在新斯科舍、新不倫瑞克等殖民地和大湖區沿岸。

1791年人口的持續增長致使上加拿大(現安大略省)和下加拿大(現魁北克省)建立。這兩個行政區都有各自的統治機構。

在1837年和1838年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都發生了叛亂。1848年兩地都被授於了除外交之外的統治權。

盡管加拿大不斷地取得了自治權,但依然是大英帝國的一部分。 國家的誕生 英國在加拿大的殖民地,包括加拿大、新斯科舍、新不倫瑞克、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等地不斷發展繁榮。

然而,在南北戰爭後更為強大的美國使得一些政治家意識到,所有的英國殖民地只有聯合起來才能抵禦美國可能的侵略。 在1867年7月1日,依據英國的北美法案,東加拿大、西加拿大、新斯科舍和新不倫瑞克共同組成了加拿大自治領。

這個新國家的 *** 制度基本為英國的國會制度。總督為王室代表、國會由參、眾議院組成。

國會有權對有關國家利益的事務(諸如稅收和國防等)進行立法,而各省則有權對有關「特殊」利益的事務(諸如財產、公民權和教育等)進行立法。 國家的成長 聯邦成立後,加拿大開始逐漸成長為一個國家。

一個省接著一個省出現在了加拿大地圖上。同時,移民日益增多,特別是向西部的移民。

1913年移民至加拿大的人數達到了40萬人的頂峰。世界大戰前,加拿大得益於繁榮的世界經濟,並建立起了自己的工業和農業。

加拿大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使其在戰後的國際聯盟中建立起了有別於英國的獨立形象。1931年,《西敏法案》(the Statute of Westminster)的通過鞏固了加拿大憲法自治權。

1929年全球經濟大衰退使加拿大的事業率達到了25%。阿爾伯達省、薩斯喀徹溫省和馬尼托巴省也同時因旱災而損失慘重。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加拿大作為同盟國的一員,在軍需的供給上扮演重要角色,從而 *** 了國內經濟的恢蘇,在戰後成為了世界第四大工業強國。 西 擴 1869年 加拿大從哈德遜海灣公司手中購買了盧伯特地區。

受此威脅,11月路易斯·瑞爾(Louis Riel)帶領梅提斯人占據了溫尼伯的福特蓋瑞地區(Fort Garry)。 1870年 考慮到當地的梅提斯人的顧慮,聯邦 *** 與其達成妥協,即從原先的盧伯特地區劃出一塊,成立為馬尼托巴省。

1871年 在得到了會在其境內修建一條與加拿大其他地區相連的鐵路的允諾後,不列顛哥倫比亞地區加入了自治領。 1873年 愛德華王子島加入了自治領。

1898年 育空地區的北部正式建立,並確立了加拿大在此地區的司法權。 1905年 盧伯特地區又分出了兩個新省份:阿爾伯達省和薩斯喀徹溫省。

其餘的部分就成為了西北地方。 1949年 紐芬蘭省成為加拿大第十個省。

1999年 西北地方中分出了努納維特地區。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加拿大的經濟持續擴張。

經濟的發展,加上 *** 的社會福利制度,諸如家庭補貼、老年津貼、普遍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等給加拿大人帶來了高標准、高質量的生活。加拿大的移民潮也有了顯著變化。

二戰前,大多數的移民來自不列顛群島或東歐。1945年後,越來越多的移民來自南歐、亞洲、南美和加勒比海群島,這也豐富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

成立聯邦前 1497年 約翰·凱彼特(John Cabot)到達加拿大東海岸。 1534年 傑克·卡地亞(Jacques Cartier)來到了現為紐芬蘭省的地區,在地圖上標繪了聖勞倫斯灣(7月14日)。

在後面的數年裡,他沿著聖勞倫斯河到了斯塔達可納(現為魁北克)和霍徹拉嘎(現為蒙特利爾)。 1608年 和尚普蘭(Champlain)在7月3日創建了第一個永久性的歐洲殖民地,魁北克。

1670年 哈德遜海灣公司成立並被授於了對於盧伯特地區的土地貿易權,所有的土地都屬於海德森貝公司(5月2日)。 1759年 在阿伯拉漢平原戰役中。
8.加拿大的歷史
加拿大」據稱來源於印第安語中意為「部落」的「迦納塔」一詞。加拿大的歷史沒有戲劇性的革命及虐殺,也沒有出現大作家、藝術家以及載於世界史教科書上的大人物。本來加拿大的歷史是從印第安和愛斯基摩等原住民的歷史開始的,10世紀以後,西歐的足跡才開始踏上這片土地。最初先是海盜來到加拿大東部,此後從歐洲人進行探險的時代開始一直到近現代,北美大陸的歷史在此階段迅速展開。雖並不華麗多姿,但的確閃耀著其自身的戲劇色彩。

1867年7月1日,英國議會通過了《BRITISH NORTH AMERICA [BNA] ACT OF 1867》(北美法律),正式承認加拿大自治權,以ONTARIO,QUEBEC,NOVA

SCOTIA,NEW BRUNSWICK四省形成加拿大聯邦,7月1日也被定為加拿大的國慶日。以後其他省區逐步加 *** 邦,1999-2000年3月NUNAVUT成為10個省,2個特區之後的第13個區域加 *** 邦。

1931年,加拿大的內政外交正式脫離了英國的從屬關系,得到了完全的自治權,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其議會也後獲得與英國議會平等的立法權。

1945年加入國際聯盟,並於1949年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正式穩固了其在國際政治方面的地位。

1965年,加拿大制定了自己的國歌,國旗。

1882年4月17日,英女皇在OTTAWA 宣布加拿大在立法上脫離英國,並簽署《加拿大憲法草案》 即現行的加拿大憲法。
9.加拿大文化和加拿大生活方面的基本情況是怎樣的
想要留學加拿大,怎麼能不提前關注一下加拿大文化和加拿大生活,如果能夠提前的了解一點相關知識,想必對於融入加拿大當地文化生活也會更為有利。

加拿大是一個移民眾多的國家,除了加拿大的自然環境外,自由寬容的多元文化環境是使各個民族和種族的人們選擇在加拿大生活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加拿大除了因紐特人和印第安人以外,其他各個民族和種族都是從世界各地遷徙而來的,經過歷史的磨合,來自亞洲、美洲、歐洲等地的不同民族相互了解,並學會了互相尊重。

現在,加拿大的各個民族和種族不僅自豪於本民族的文化,更為加拿大兼容並包的整體文化心態而自豪。 不同的文化無論其強弱,都在加拿大這片自由的土地上得以獨立完整的保持自己的特色,而不被同化或消亡。

現在加拿大的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就仍然保留著本民族的生活方式。 加拿大文化的完好保持,離不開加拿大 *** 的多元文化政策。

自1971年加拿大 *** 確立多元文化方向以來,經過1988年通過的《加拿大多元文化法》和2003年起每年一度的加拿大多元文化節,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形象已深入人心,不同文化間的和諧相處成為加拿大文化的最大特點。 雖然有各種不同的文化根基,但加拿大人大都直爽熱情,外來者如在加拿大問路都會得到熱心對待。

加拿大人也有一些固定風俗和習慣,只要行為不要過於失當,加拿大絕對會為你留下美好的記憶。 加拿大生活習俗 加拿大吸煙人數較少,大多地區尤其公車等公共場合都禁止吸煙,餐館則大多分為吸煙區和無煙區,就餐時如想吸煙,在入座前應請侍者安排吸煙區就座,而在私人地方吸煙,要先得到主人的許可。

加拿大人講究衛生,不要隨地吐痰或亂扔垃圾,同時也應注意自己的儀表保持干凈。 在加拿大拜訪他人無論正式與否,都須預約,意外的來訪是不禮貌的。

加拿大人見面禮儀一般為握手,在特殊場合如法語場合可用擁抱等法國禮儀。與加拿大人交談時,切忌以手指點,交談距離應遠近適宜,交談內容不要涉及私生活、收入、支出、女士年齡等隱私問題,最好不要隨意談論加拿大和美國的差異或有關加拿大英語區和法語區的話題。

在進出大門、電梯和上下樓梯、車輛時應禮讓婦女和老人,等車或等餐廳座位時應排隊。 加拿大人習慣吃冷食,以晚餐為重,同加拿大人吃飯不要過度禮讓和勸酒,加拿大人多不喜肥肉,討厭蝦醬、腐乳等腥怪氣味的食物,動物內臟和腳爪是加拿大的食物禁忌。

加拿大宴會等一般為雙數席位,忌諱數字「13」。 黑色和紫色是加拿大不受歡迎的顏色。

在加拿大白色百合是葬禮使用的,不要用來送人。即使小孩子在游泳時也應穿上泳衣。

加拿大夏季會有穿著比基尼的女士享受日光浴,留學加拿大時不要過分驚訝。 以上是我對於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6、秋天裡的各種節日的風俗

秋天裡有中秋節、重陽節。

1、中秋節

中國傳統節日之一,笑尺為每年農歷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奔月。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碰滾高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備岩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

2、重陽節

為農歷九月初九日。《易經》中把「九」定為陽數,九月初九,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

重陽又稱「踏秋」與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傾室而出,重陽這天所有親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災」,插茱萸、賞菊花。

(6)加拿大中秋節吃什麼擴展資料

1、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2、由於九月初九「九九」諧音是「久久」,有長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與推行敬老活動。重陽節與除夕、清明、盂蘭盆會都是中國傳統祭祖的四大節日。

7、中秋節的習俗吃什麼

中秋節吃什麼 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可見中秋節當然吃月餅了。但是根據各地的習俗不同,吃的東西也五花八門。
吃鴨子

我國雲南的仫佬族鄉親都要在八月十五這天買餅子,殺鴨子,歡度這個傳統節日。為了紀念以游村賣糖動員鄉親殺番鬼佬的賣糖佬一家三人,仫佬人每年八月十五,家家戶戶都要買餅子、殺鴨子,以此教育後代不要忘記反抗侵略的斗爭。

吃芋頭

中秋食芋頭,則寓意辟邪消災,並有表示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剝鬼而食之,大有鍾馗驅鬼的氣概,可敬。

吃田螺

至於中秋食田螺,則在清咸豐年間的《順德縣志》有記:「八月望日,尚芋食螺。」民間認為,中秋田螺,可以明目。據分析,螺肉營養豐富,而所含的維生素A又是眼睛視色素的重要物質。食田螺可明目,言之成理。但為什麼一定要在中秋節特別熱衷於食之吃。有人指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因此,肉質特別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時節。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吃南瓜

江南各地過中秋節,家家戶戶流傳著八月半吃老南瓜燒糯米飯的風俗。

飲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明月,聞著陣陣桂香,遙想吳剛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用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食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團圓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將藕切片,每兩片間下端相連,中間夾肉、文蛤等調制而成的餡,外拖面煎至金黃,此又稱藕餅,與月餅有異曲同工之妙。目前市場上藕的品種主要有兩種,即七孔藕與九孔藕。江浙一帶較多栽培七孔藕,該品種質地優良,肉質細嫩,鮮脆甘甜,潔白無瑕。中醫認為,藕經過煮熟以後,性由涼變溫,對脾胃有益,有養胃滋陰,益血的功效。

祭月、賞月、拜月,觀潮,燃燈,猜謎,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花燈,燒塔,這些是傳統活動。
蒙古族
蒙古族人愛做「追月」的游戲。人們跨上駿馬,在銀白色月光下,賓士在草原上。他們朝西放馬賓士,月亮由東方升起,墜落西方。執著的蒙古騎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區的藏族同胞歡度中秋的習俗是「尋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們,沿著河流,跟著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圍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後回家團圓吃月餅。
廣西侗族
廣西侗族有「行月」的習俗。中秋夜臨,各山寨的蘆笙歌舞隊,踏著一路月光,行至臨近山寨,和那兒的寨民相聚賞月,賽歌賽舞,徹夜長歡。
雲南德昂族
雲南德昂族「串月」。雲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掛,分外明亮的時候,山頭塞尾,不時傳來一陣悠揚動聽的葫蘆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傾訴衷情。有的還通過「串月亮」送檳榔、送茶訂下婚約。
雲南彝族
雲南彝族過中秋的傳統習俗是「跳月」。入夜,該族各個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開闊地,一個個束腰披紗的姑娘們和頭纏布帶的小夥子們以及老頭、老太太、小娃子們都激情地載歌載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達愛慕之情的對歌,彷彿月亮也聽得為之動情動容,越發顯得嫵媚皎潔。
仡佬族
仡佬族在節前的「虎日」,全寨合宰一頭公牛,將牛心留到中秋夜祭祖靈、迎新谷,他們稱為「八月節」。
朝鮮族
朝鮮族則用木桿和松枝高搭「望月架」。當明月升空時,請數位被推選出來的老人攀上望月架。待老人望月之後,再點燃望月架,敲長鼓、吹洞簫,一起合跳《農家樂舞》。
廣西西部壯族
廣西西部壯族的「祭月請神」活動更典型,每年夏歷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們在村頭村尾露天處,設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爐,桌子右邊樹一高約一尺的樹枝或竹枝,象徵樹,亦作月神下凡與上天的梯子,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話因素。整個活動分為:請月神下凡,由一名或兩名婦女作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對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個階段。
黎族
黎族稱中秋節為「八月會」或「調聲節」。屆時各集鎮舉行歌舞聚會,每村由一「調聲頭」(即領隊)率領男女青年參加,互贈月餅、香糕、甜粑、花巾、彩扇和背心,成群結隊,川流不息。入夜便聚集在火旁,烤食野味,痛飲米酒,開展對歌演唱,未婚青年趁機挑尋未來的伴侶。這些是少數民族的。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