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安慶端午節有什麼風俗
1、安徽端午節有什麼習俗?
在徽州(安徽省黃山市)除了吃粽子、綠豆糕外,還有吃五黃(即黃瓜、黃鱔、黃魚、雄黃酒、鹹蛋黃)懸艾葉、插菖蒲、掛香袋,賽龍舟等習俗。其中懸掛「粽子香袋」、「五彩香包」的習俗顯得很特別,有的香袋做成各種圖騰,有的香包中放有中草葯,有著祝福祝壽、防疫祛病、避瘟驅毒、企盼吉祥美好的內涵。
徽州區岩寺鎮附近一些村組的村民們又自發地開展了沿襲多年的民俗表演——跳鍾馗,跳鍾馗是一種民間舞蹈,又稱「嬉鍾馗」,流行在黃山市徽州區、歙縣等地。明萬曆年間這些地方就有此習俗。每年端午節,這些地方都要「嬉鍾馗」,以求驅邪惡降神福,保佑村民平安。跳鍾馗有《出巡》、《嫁妹》、《捉蛇》、《除五毒》等多種內容,舞蹈的寓意為消除五毒,除害降福,四季平安,人壽年豐。
安徽合肥:端午節插艾草招福驅邪
端午節到了,安徽合肥市民按照傳統習俗,紛紛購買艾草插在門上以招福驅邪。合肥市淮河路上一個菜市場內,一位女士買了幾枝艾草,正准備回家燒飯。她說,按照傳統,端午節要把艾草掛在門上驅邪。在合肥市城隍廟市場的路邊,家住郊區的王大爺推著輛三輪車賣艾草。他的艾草是從附近的山上采來,用別的草葉將幾枝紮成整齊的一捆捆來賣,一塊錢四捆,艾草散發著特殊的芳香,不時有人上前挑選購買。
艾草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葉互生,羽狀深裂,表面是綠色,葉被密生白色毛,莖葉均有特殊香氣。中國古代以艾草為葯,針灸的灸法,就是以艾草置於穴道上,進行燒灼治病。古人也因此認為艾草可以招福驅邪,中國古書中記載:「雞未鳴時,采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采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古時認為端午節之後天氣開始炎熱,蚊蟲滋生,易發傳染病,因而在這一天以所謂「天中五瑞」——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和山丹等5種植物,來驅除各種毒害。
安徽歙縣:端午節跳鍾馗捉鬼
位於安徽南部的歙縣每年端午節除了吃粽子、懸艾草、舞龍舟等風俗外,還有獨具特色的跳鍾馗施威捉鬼活動。鍾馗小鬼們扛著「鍾進士出巡」、「肅靜」、「迴避」的牌子,鍾馗手持利劍,戴著破傘,還有小鬼捧酒缽等民俗表演。
據了解,跳鍾馗是民間避邪驅鬼的方式之一。過去歙縣許多村落端午節都有跳鍾馗表演,鍾馗出巡范圍只限本村,村頭路口、大街小巷都要巡到,以示驅鬼之徹底。事先准備接鍾馗的人家,為了達到求神驅鬼的目的,將燃放鞭炮助威,在鞭炮聲中,塵土四揚,氣氛威嚴。有資料顯示,在中國清代詩人的作品中就有端午吟詠鍾馗的詩,也許是這時天氣濕熱人多病,瘟疫易流行,故請鍾馗來驅邪捉鬼。
2、端午節習俗有哪些?
端午節,是我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2009年入選世界非遺。端午節歷史悠久,內涵豐富,涵蓋星象文化、人文哲學,集全國各地多種民俗為一體,是一個全國性的盛大節日。下面就來介紹一下端午節的習俗。
一、拴五色絲線
拴五色絲線是端午節的獨特習俗。五綵線是用5種顏色的絲線捻成,而這5種顏色必須是青、白、紅、黑、黃,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冊物,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帶五彩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二、畫額頭
畫額殲嘩頭,現在也很流行。《河曲縣志》亦載道:「端午飲用雄黃酒,用塗小兒額及兩手、足心,可卻病延年」。意思是在端午節,需要飲用雄黃酒,還要將雄黃酒塗在小孩兒的額頭,兩手以及足心上,可以祛除病痛、延年益壽。
值得一提的是,小孩額頭上要用雄黃酒畫「王」字。因為雄黃酒可以驅毒(這是古人的普遍認知)。而「王」則代表著猛虎,猛虎在古代森林中是近乎無敵的存在,借猛虎之勢來去除災邪,飽含人們的祝福。
三、驅五毒
人們認為五月端午這一天,五毒會出沒,五毒分別是蠍,蛇,蜈蚣,壁虎,蟾蜍。為了提防五毒進入家門,人們會在家裡各個角落裡撒上石灰、噴雄黃酒、燃葯煙等,與此同時,還要打掃家中各個地方,清理堆放已久的垃圾。
在古代,五月被認為是「毒月」,因為這時候天氣越來越熱,雨水漸漸增多,人們很容易生病,自然界的許多昆蟲也都出來活動。民謠說:「端午節,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所以民間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端午節驅「五毒」,就是要提醒人們注意防病。
四、掛菖蒲與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州改液堂中,寓意消除疾病、驅除晦氣、招福,讓家人的身體健康以及好運氣。
艾葉裡面含有大量的艾油,氣味非常獨特,對於防止蚊蟲有不錯的效果,而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以散發芳香,驅趕飛蟲,清除污濁空氣。
五、佩香囊
端午節戴佩飾香囊之類的小物件也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清香四溢,有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端午節小孩佩香囊,除了有避邪驅瘟之意,還有襟頭點綴之用。因為香包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也有用碎布縫成的,玲瓏奪目,既美觀漂亮,成為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
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葯衛生節,是人民群眾與疾病、毒蟲做斗爭的節日。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發展,並應弘揚傳承的。
3、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天中節等,是中國傳統節日,對於老百姓來說,端午節意味著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和對生活的美好祝願。提到端午節,人們通常會想到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那麼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呢,一起來跟我來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習俗
一、吃粽子
粽子作為端午節的代表食物,一說是為了投入江中,以免魚蝦噬咬屈原遺體;罩緩二說是因為粽子的稜角像一把刀子,可亮滑以將疾病、災害鏟除。
端午節吃粽子,不僅承載著家國情懷,更蘊含著家人朋友相聚團圓的濃濃真情,粽子被稱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
二、采艾草
傳說遠古時候神仙與水怪約定,只要門前懸掛艾草和菖蒲的人家,都不可冒犯,於是人們端午節喜歡採摘和懸掛艾草,意欲驅散妖魔,保衛家族。
艾草本身具有散寒除濕、溫經止血等功效,其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可驅蚊蠅,凈化空氣。艾葉煙熏時產生的煙氣可抑制病毒和細菌在空氣中傳播。
三、賽龍舟
屈原含恨投江,楚國人民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由此賽龍舟也成為端午最傳統的風俗之一。
每年端午,賽龍舟比賽是不可錯過的年度盛宴,眾人齊心劃槳的「嘿呦」聲鼓舞著隊員們,也振奮著岸邊觀戰的群眾。
四、戴香囊
古人在端午節這天還會戴香囊,為了清香、驅蟲、避瘟,香囊中常會填充一些具有「芳香辟穢」功能的中葯,如丁香、白芷、藿香、紫蘇、薄荷等,可以提神醒腦、振奮精神,通九竅,防瘟病。
五、系五彩繩
在古代,人們迷信端午節這天是一年中最不吉利、毒氣最重的日子,所以,端午節時,家家戶戶都要在孩子手腕上帶上五彩繩,就是用紅、黃、藍、綠、紫五種綵線編成的線繩,以辟邪驅瘟、逢凶化吉。
端午的名字介紹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在我國已經存在了上千年。西晉《風土記》說「仲夏端午。端者,初也」。這是「端午」一詞最早的出處。
端午節還有很多名字,比如端陽、浴蘭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等。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端午節還有「女兒節」這個別稱。從五月初一到初五,家家戶戶都給家裡的女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折一支石榴花簪在頭上。當時這被認為是避五月的「毒」,為家中女孩子祈求健康的一種儀式。即便家中女兒長大嫁人,這天也要回娘家和父母一起過節。所以,端午節也稱「女兒節」。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幾個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以及端午的名字的簡單介紹物鍵模了,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習俗呢?歡迎補充,咱們在評論區里相見吧~
4、端午節有哪些習俗?
感謝您的邀請,以下是我的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再加上受氣候,歷史因素,環境影響,每個地方都有自己不一樣的特色,即便過同樣的節日,不同的地區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
就拿端午節來舉例,南方和北方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風俗習慣。差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飲食: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原本是上古先民祭祀龍祖的節日,現在人們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因此,也有了吃粽子的習慣。
南方愛吃咸粽子,一般會用鹹蛋黃,香菇,排骨,肥豬肉包粽子,而北方喜歡吃甜餡,比如,紅棗,蜜棗,豆沙,果脯等甜食作為包粽子的餡料。
除了餡料不一樣之外,南北方包粽子的方式也不一樣。南方包粽子包法豐富多樣,比較常見的是三角形,還有火炬形,方形,而北方的包法相對來說比較單一,比較統一。
熱帶地區的海南喜歡用芭蕉葉包粽子,廣東地區愛養生,因此做出來的粽子餡料也是豐富多樣的。
而北方地區包粽子的包法比較傳統,以糯米和各種甜食為主。
戶外活動:
端午節的時候,南方有賽龍舟的習慣,這其實是一種原始的祭祀活動,目的在於保健,消災,辟邪。而北方以打馬球和馳馬射為主。不過現在已經很少見了,有些地區會舉行大規模的端午愛國詩文活動,以此來紀念屈原。
習俗:
端午節當天,南方的人們會把菖蒲,艾條插在門楣,旨在辟邪。以前還有搶龍水的風俗,當地居民會跑到汨羅江搶第一桶水。這個「第一桶水」可以用來洗臉洗頭,還能辟邪。而北方,主要是以佩戴五毒銅錢來辟邪。
5、安慶關於端午節的故事
在安慶,端午節又稱為「女兒節」,由早期婦女對神靈的信仰,演變為到郊外踏青避邪,以及出嫁的女兒回娘家躲端午節災異,後成為婦女們一種以娛樂和親人團聚形式的習俗。
舊時,安慶城鄉婦女交際少,被繁重的家務纏身,整天圍著鍋台轉,僅有過年過節,鄉村婦女與姑娘們,三五成群進城游戲、遊玩,進行短途旅遊。城裡家庭婦女也走出家門,相邀左鄰右舍的女友,出去走動,觀光游覽,談吐心聲,加強感情聯絡。
安慶婦女抓住端午節的機遇,帶著孩子回娘家,並相約同鄉同村的婦女一道回鄉探親。她們拎著糖包、果子包、粽子、墨子酥、綠豆糕等去看望父母親友。舊時交通不方便,僅靠步行。婦女們結伴而行,沿著崎嶇的山路,踏百草,沿途觀光、踏青。據說,端午季節正是草綠花紅,禾苗青翠之時,人們都要在端午這天去「跑山」、「登高」,這樣可以消除百病,顯示出遠古人登高祭天祈年儀式的一些遺跡。
祭天祈年是原始初民憑其經驗和直觀的體察,對天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從而達到祈求風調雨順,年年豐收的目的。後來,特別是婦女尤其看重端午回娘家的習俗。不僅與父母相聚,加深友情,而且乘此機會到野外娛樂與遊玩,從中可獲得更多的生活樂趣與社會見識,達到保健身心的目的。
6、端午節的風俗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的重要節日之一,一般在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有搭頌弊著豐富的風俗文化,下面就簡要介紹一些:
1、賽龍舟:這是端午節知族最有名的活動之一。人們會組成隊伍劃龍舟,以紀念古代愛國詩人屈原。
2、吃粽子:端午節吃粽子也是一種傳統習俗。粽子是用糯米、肉、豆沙等食材包裹在竹葉中蒸制而成的美食。
3、飲雄黃酒:雄黃酒是一種草葯酒,端午節有些地方會用它來祛病防疫。
4、懸艾葉、菖蒲、艾草等草葯:這些草葯在端午節期間會被懸掛在門前或房間里,據說可以驅邪消災。
5、穿五色線:端午節還有一種穿五色線的風俗。人們會將五種不同顏色的線擰成一股,然後戴在脖子上,寓意著祈求平安、健康和幸福。
6、不管怎麼著,希望大家端午節的時候能和家人坐在一起,包包粽子、嘮嘮家常,一起嘗嘗熱乎乎的粽子,互道一櫻襪聲,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