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掛艾草怎麼描寫
1、端午節習俗掛艾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過端午節的重要內容之一。
端午時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據了解,早在晉代人們已經開始把艾蒿(即艾草)掛在門上。到了南北朝時代,掛艾蒿發展為掛艾人。
掛艾草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在掛艾草的時候,要掛雙數,切記不可以單數。通常情況下會掛在門的兩旁,這樣艾草的香氣可以發揮到較佳程度。除此之外,掛艾草的時候,還要注意到家中有沒有孕婦或者嬰兒,這是因為她們的呼吸道比較嬌嫩。在太陽還未升起的時候,去進行收割艾草,香氣更加濃郁,也更加具有價值。
2、寫一篇端午節掛艾蒿掛在哪裡的過程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端午節門前掛上艾葉,除了「辟邪」,更重要的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 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