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丟粽子下河
1、為什麼端午節要往河裡扔粽子?急急急急!
端午節要往河裡扔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
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1)端午節為什麼要丟粽子下河擴展資料
各地端午節習俗:
1、福建
福建各地的端午習俗主要有煮粽水洗身、熏黃煙、送魚、唆啰嗹舞蹈、賽龍舟、拴五色絲線、蘭草水洗浴、采草葯作為午時茶、祭祖、水上捉鴨子,吃桃子、吃粽子、吃煎堆、吃碗太平燕等等。
2、海南
海南每逢端午,除了包粽子、吃粽子外,還有著洗龍舟水、賽龍舟、祛五毒、祭祀祖先等傳統習俗。《崖州志》中就記載到五月端午,保平里有賽龍船之舉。為角粽,祀祖先,以相饋遺。又采蘆花、香草、菖艾,浸水供神,浴體。或折艾懸門,以辟疫。
3、台灣
中國台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為熱鬧的是劃龍舟。台灣各地的主要河川在端午節這天都舉行盛大的龍舟競賽。台灣端午有「浴苦草」之俗,用苦草、菖蒲、艾蕊等燒水給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有的地方或以「午時水」洗澡。
2、古時候,端午節為什麼是丟粽子?
因為褲鍵古人為了辯搜紀念屈攜純歷原,又怕屈原被魚吃掉,所以才要丟粽子。不過屈原近幾年的日子不好過,沒見幾個人丟粽子呢~~
3、端午節為什麼要把粽子扔到水裡
風俗。人們這是為了紀念屈原前輩。
這廝憂國憂民。
奈何無力回天
慨而躍江。
人們為了防止魚類啃食屈原的屍體。
所以往河裡扔粽子。
4、端午節這一天,楚國人為什麼要把粽子投入到江中?
就在秦國大軍在戰神白起的領導下准備血洗趙國的時候,年輕氣盛的楚頃襄王為了給父親楚懷王報仇雪恨,派遣使臣合縱齊、韓等國,欲趁著秦趙兩國膠著之際進攻秦國。楚國大軍號稱帶甲百萬,再加上南方復雜的地形,惡劣的氣候條件,卻也鍛造了一大批精兵悍將。然而,他們生不逢時,碰上了白起這位殺將。白起帶領秦國精兵一路南下,長驅直入,連後勤部隊都不帶,後勤補給全靠以戰養戰。
楚頃襄王為了保護國都郢都,命令漢水流域各戰線所有楚軍都回援離郢都不足二百里地的鄢都。楚頃襄王認為只要能在鄢都把秦軍牢牢拖住,而楚人楚地不給秦軍供應糧草,不出十天半月,秦軍自然不戰而退。白起見攻不下鄢都,就派出一支幾千人的部隊在離鄢都約百里的蠻河武鎮築壩攔河,同時還在這條漢江支流秘密修築了一條百里長渠,將滾滾的江水引入了鄢都,將楚國三十五萬民眾瞬間吞沒。
楚頃襄王為了免除滅國身死的厄運,只好放棄了郢都逃往楚國北部的陳地。楚國南公看著被白起放火燒成廢墟的郢都,悲痛欲絕,憤恨的說道:「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意思是說,楚國就是只剩下三個氏族,也能滅掉秦國。南公恐怕想不到,他的這句不經意的誓言,竟然在七十年後一語成讖,秦國最終滅於楚人項羽之手。
就在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時候,楚國三大貴族之一的屈氏家族中一個對後世有著深遠影響的人物站在汨羅江畔,揮筆寫下了膾炙人口的《哀郢》後,縱身一躍,跳入了滾滾的江水之中,這個人就是屈原。
據說這一天,是農歷的五月五日,楚國百姓哀痛無比,紛紛涌到汨羅江畔雲憑吊屈原。楚國人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紛紛丟到江中,希望江水中的魚蝦吃飽後,不再去咬食屈原的身體。還有人抱來了成壇的雄黃酒傾倒到汨羅江中,說是要葯暈江水中的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原。
第二年,到了五月五日這一天,楚國又想起了亡國之恨,也想了憂國憂民的屈原,不約而同的來到了汨羅江邊,又拿出了做好的粽子、雞蛋、雄黃酒倒入江中,祭奠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