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杭州的中秋節有什麼奇特的風俗

杭州的中秋節有什麼奇特的風俗

發布時間: 2023-06-09 08:23:56

1、中秋節經典習俗

農歷八月十五,也是我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中秋之夜,月亮顯得非常的圓,也特虧畝芹殊亮。家家戶戶都喜愛座在一起,一邊賞月一邊吃月餅。

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 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 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節經典習俗有:祭月、賞月、拜月、燃燈、猜謎、觀潮、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玩銷畢花燈等等。我認為在中秋節怎麼多的習俗中,最值得一提有6個,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一:拜月🌷🌹 

拜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源自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拜月習俗的遺痕,拜月作為中秋節重要的祭禮之一,從古代延續,逐漸演化為民間的賞月、頌月活動,同時也成為現代人渴望團聚、寄託對生活美好願望的主要形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它們輪流出現,照亮大地和給大地帶來溫暖,但有一天,十個太陽卻一起出現了,大地上的農作物都被烤焦了,民眾的生活非常艱難。後來有一個叫後羿的神射手,在昆侖山頂,用彎弓把其中九個太陽射了下來,替萬民消除了災難。

後來,後羿去了昆侖山求取道術,在回來的途中碰到了前來訪友的西王母。西王母知道後羿一直都想修煉成仙,為了表彰他為天下百姓所做的功勞,西王母就賜給了他一顆不死仙葯。後羿還想為自己的妻子在求一粒,但被西王母拒絕了。回到家後,後羿將這件事告訴了自己的妻子嫦娥,並答應不會丟下嫦娥,為了表達自己的決心耐沖,將不死葯交給了嫦娥保管,不料這些事情被後羿的徒弟蓬蒙給聽到了,面對著成仙的誘惑,他拒絕不了。

蓬蒙在後羿帶領弟子出去打獵的時候,找了個借口留了下來。等後羿走後,他馬上來到後羿的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葯,被逼無奈的嫦娥只好自己吞下不死葯,飛升月宮成仙了。蓬蒙看到嫦娥飛升成仙之後,知道自己的師傅肯定不會放過自己,就逃走了。

後羿回來後,知道了事情的經過,思念妻子夜不能寐,他看到月亮之中,似乎有自己妻子的影子,連忙命人拿來妻子愛吃得點心,遙祭嫦娥。後來,一般婦女每逢中秋就開始拜月,久而久之拜月習俗就流傳開來。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二:猜燈謎🌷🌹 

中秋節猜燈謎是中秋節的一項傳統習俗和活動,中秋節燈謎由來在我國源遠流長,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春秋戰國時期就出現了「隱語」,這是燈謎的雛形。到了漢代「隱語」開始分化為兩個方向。一類以描寫特徵為主的事物謎;另一類以文字形義為主的文義謎。到了魏代,則稱為「謎語」。

隋唐時期隨著詩歌的興盛,詩謎大量出現,並成為主流。從宋代開始,一些文人學士常在元宵之夜,將謎條張貼在各種花燈之上,吸引行人猜射,「燈謎」就是這樣而來的。清中葉以後,謎風大盛,涌現了許多謎師。辛亥革命後,燈謎形成了南宗北派兩種風格,到了舊社會,由於謎家大都是士大夫階層,有些文人自命清高,片面強調風雅,排斥民間燈謎。

解放後,在黨的「百花齊放」的文藝方針指引下,燈謎活動更加彭勃發展,謎材謎作日益完善豐富,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活躍群眾文化生活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目前,在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都有燈謎活動及燈謎學術交流。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三:吃月餅🌷🌹 

月餅,又稱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中國的漢族傳統美食之一。 月餅最初是用來拜祭月神的供品,其由來歷史悠久。「月餅」一詞,在現存文獻,最早收錄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 

到了明代,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更加普遍。明·沈榜《宛署雜記》載:「士庶傢俱以是月造面餅相遺,大小不等,呼為月餅。」《酌中志》說:「八月,宮中賞秋海棠、玉簪花。自初一日起,即有賣月餅者,至十五日,家家供奉月餅、瓜果。如有剩月餅,乃整收於乾燥風涼之處,至歲暮分用之,曰團圓餅也。」

明代起有大量關於月餅的記載,這時的月餅已是圓形,而且只在中秋節吃,是明代起民間盛行的中秋節祭月時的主要供品。《帝京景物略》曰:「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餅必圓。」「家設月光位於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則焚月光紙,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餅月果,戚屬饋相報,餅有徑二尺者。但是北宋著名文人蘇東坡留有「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詩句,或許這是月餅這個名稱的來源以及月餅做法的根據。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四:賞桂花🌷🌹 

農歷八月,古稱桂月,此月是賞桂的最佳時期。中秋時節,叢桂怒放,美如天堂的蘇杭沉浸在桂花的清香里。風清月圓之夜,家人把酒賞桂,陳香撲鼻,令人神清氣爽。中國的桂花,中秋的明月,自古就和我國人民的文化生活聯系在一起,許多詩人吟詩填詞來描繪它、頌揚它,甚至把它加以神化,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月宮系列神話,也正是桂花把它們聯系在一起。  

宋代韓子蒼詩:「月中有客曾分種,世上無花敢斗香」,稱桂花樹「自是花中第一流」,近代,經群眾性評選,桂樹一躍登上10大名花的寶座。桂花的名稱很多,因其葉脈形如圭而稱「圭」,因其材質緻密,紋理如犀而稱「木犀」,因其自然分布於叢生岩嶺間而稱「岩桂」,因開花時芬芳撲鼻,香飄數里,因而又叫「七里香」、「九里香」。 

自古桂花樹就與月亮關系密切,而且寓意吉祥。傳說中月亮里有桂花樹,高五百丈。漢朝時有個河西人吳剛,因學仙時不遵道規,被罰到月中伐桂,但此樹隨砍隨合,總不能伐倒。千萬年過去了,雖然吳剛每日辛勤伐樹不止,而那棵桂樹卻依然如故,生機勃勃,每臨中秋佳節,馨香四溢。也只有中秋節這一天,吳剛才能在樹下休息,與人間共度團圓佳節。中秋月圓之夜,在桂花樹下伴著桂花的清香賞月,賞桂花更是別有滋味,因為桂花寄託著人們對甜蜜生活的追求和贊美。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五:飲桂花酒🌷🌹 

自古,我國就有中秋節飲「桂花酒」的習俗。在老一輩的記憶中,一個傳統的中秋夜,三種元素是少不了的,那就是明月、月餅和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們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節日的一種美的享受。桂花不僅可供觀賞,而且還有食物價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驥斗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可見我國飲桂花釀酒的年代,已是相當久遠了。

中秋時節,大家的第一選擇就是吃月餅,因為月餅有甜膩感,吃多了會感覺到很膩。所以長輩們,喜歡喝點桂花酒,或是桂花茶來解膩。素來有著「九里香」美譽的桂花,也可以做成很多的食品。味道香濃的它,做成其他食物,味道也非常不錯。例如,我們常聽到的桂花糕還有桂花茶,這些都是桂花的製成品。入秋後,桂花盛開,在中秋來臨之際開始掉落。人們會將桂花拾起,釀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釀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過之後,余香會存留很久。吃過月餅,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膩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對睡眠有一定的幫助。

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實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徵。「桂」與「貴」同音,是一種富裕的象徵。因此,桂花酒很受人們的歡迎。關於桂花酒,有一個傳說,說的是吳剛,大家都知道吳剛,他是住在月亮上的仙人,被天帝懲罰,在月宮砍伐桂樹。據說有次,他在仙酒娘子的門口差點凍死,仙酒娘子救了他。所以他用桂子報答了仙酒娘子,桂子種下之後,成長為桂樹,開出桂花,滿園桂香。人們過中秋,一輪圓月掛在天空中,人們在院子里吃月餅,喝著桂花酒,這大概就是中秋的模樣吧。人們之所以在中秋喝桂酒,就是因為以上所說的這些。桂花有「九里香」之譽,中秋節賞桂花的習俗由來已久。

🌹🌷中秋節經典習俗之六:觀潮🌷🌹 

在浙江一帶,中秋節現還有觀潮的習俗。觀潮可謂是中秋節的一大盛事,早在漢代的史書上就有記載。現在的中秋節,已經被國家定為法定節假日,不但中國重視中秋節,在國外的一些華人和華僑也都會過中秋節。

八月十五中秋夜月亮又圓又大,如果能夠站在岸邊遠眺一輪明月,那麼不僅可以烘托節日氣氛,而且可以將中秋文化體現的淋漓盡致。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南宋時期觀潮習俗更為興盛,周密曾作《觀潮》詞:「浙江之潮,天下偉觀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為最盛。方其遠出海門,僅如銀線,既而漸進,則玉城雪嶺,際天而來,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豪雄。」蘇軾也曾在詞中寫道:「八月十八潮,天下壯觀無。」。

「觀潮」是一種流行於浙江杭州,以及嘉興地區的中秋習俗。每年農歷八月十八,錢塘江有大潮,漲潮時浪濤排山倒海氣勢十分壯觀,素有「天下第一潮」之稱。

中秋節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節日。中秋節風俗南北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基本上是一致的,而這些節日也給在家團聚的人帶來了許多無窮的樂趣。

2、中秋節有哪些獨特的傳統?

中秋節的獨特傳統

1、中秋節的傳統:賞月

賞月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與唐人不同,宋人賞月更多的是感物傷懷,常以陰晴圓缺,喻人情事態,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飾不住宋人的傷感。對宋人來說,中秋還有另外一種形態,即中秋是世俗歡愉的節日:「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台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2、中秋節的傳統: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於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雅稱,其製作方法也更加精緻。

3、中秋節的傳統:祭月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4、中秋節的傳統:燃燈

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於竹竿上,高懸於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中秋節的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說法較多。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

一說它起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上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說明早在春秋時代,帝王就已開始祭月、拜月了。

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

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

過中秋節的意義
1、團圓

「身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節日是民族凝聚的促進劑,有著強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團圓」是老子「道法自然」的產物,是「天人合一」哲學理念的高度體現,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價值理念。花好月圓之夜,就是骨肉團圓之時。

2、和諧

中秋慶賀著期待著豐收,因此也期待著和諧。「和」是我國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追求。中秋佳節闔家團圓、鄰里和睦、階層和合、社區安定、民族團圓、家國和諧、世界大同,其樂融融。

3、感恩

中秋節從其最早的含義來看,就是一套禮儀,它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於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層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們對於人與人之間關系的一種認識,體現了一種對於家庭的重視。

4、許願

再次,該節日也可以成為一個許願的節日。當然,這里有一些功利的色彩。通過在節假日對於月亮許願,如事業問題、健康問題、婚姻問題、家庭問題,往往也是比較靈驗。

3、浙江的中秋習俗 浙江人是怎麼過中秋的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時候,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
中秋以吃月餅示團圓,寧波月餅以苔菜、水晶月餅別具風味。此時新鴨肥嫩,全鴨燉芋艿子為時新佳餚,俗稱「鴨撲芋」。解放後,每逢中秋,各家團聚、吃月餅,親友間亦互相饋贈月餅。一些團體舉行聯歡活動。民間有吃「鴨子芋艿」、水拖糕等浙江中秋節習俗。
八月十五中秋節,全國皆然,是個大節,唯寧波興十六日為中秋。中秋,最早源於古代帝王秋天祭月的禮制,後演變成賞月、團圓的風俗,「月是故鄉明」,使旅外遊子思鄉歸里闔家團聚。

4、中秋節的慶祝活動、方式、習慣、風俗有哪些?

1、吃月餅

中秋節美食首推月餅,其起源說法多種。元代末年,江蘇泰州的反元起義領袖張士誠利用中秋民眾互贈圓餅之際,在餅中夾帶「八月十五夜殺韃子」的字條,大家見了餅中字條,一傳十,十傳百,如約於這天夜裡一起手刃無惡不作的「韃子」,過後家家吃餅慶祝起義勝利,並正式稱中秋節的圓餅為月餅。

2、走月

中秋節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

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而解放後建的莫愁湖公園之抱月樓,則成了市民賞月的新景點。

舊時南京人「走月」還有一種特殊之舉:凡沒生兒子的已婚婦女,要去游夫子廟,隨後再跨過一座橋,相傳即可有「夢熊之喜」(意生男孩)。中華門外窯灣街的上碼頭有座澗子橋,中秋之夜,尚未生育的家庭男主人則來此往橋下摔瓦罐,據說能使妻子懷孕。久而久之,這座橋也訛稱見子橋。

3、中秋祭月

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據史書記載,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習俗。其祭祀的場所稱為日壇、地壇、月壇、天壇。分設在東南西北四個方向。

北京的月壇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禮記》記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隨著社會的發展,也逐漸影響到民間。

4、玩花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游戲活動,首先是玩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要玩燈。當然,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谷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令人贊嘆。

在廣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亦作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小孩子們在家長協助下用竹紙紮成兔仔燈、楊桃燈或正方形的燈,橫掛在短竿中,再豎起於高桿上,高技起來,彩光閃耀,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們多互相比賽,看誰豎得高,豎得多,燈彩最精巧。另外還有放天燈的,即孔明燈,用紙紮成大形的燈,燈下燃燭,熱氣上騰,使燈飛揚在空中,引人歡笑追逐。另外還有兒童手提的各式花燈在月下游嬉玩賞。

5、舞火龍

舞火龍,是香港中秋節最富傳統特色的習俗。從每年農歷八月十四晚起,銅鑼灣大坑地區就一連三晚舉行盛大的舞火龍活動。這火龍長達70多米,用珍珠草紮成32節的龍身,插滿了長壽香。盛會之夜,這個區的大街小巷,一條條蜿蜒起伏的火龍在燈光與龍鼓音樂下歡騰起舞,很是熱鬧。

香港中秋舞火龍的起源還有過一段傳說:很早以前,大坑區在一次風災襲擊後,出現了一條蟒蛇,四處作惡,村民們四處搜捕,終於把它擊斃。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飛。

數天後,大坑便發生瘟疫。這時,村中父老忽獲菩薩托夢,說是只要在中秋佳節舞動火龍,便可將瘟疫驅除。事有巧合,此舉竟然奏效。從此,舞火龍就流傳至今。

5、浙江中秋節的風俗有哪些

浙江中秋節的風俗有

1、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2、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3、拜月亮婆婆:

每當中秋夜月亮升起,虔誠的人們便在自家的庭院中或屋外空地上放一張八仙桌或方桌,將大月餅、石榴、棗子、老南瓜等瓜果供於桌案上,另加涼水一碗,有的還點香數支。不過紹俗有言「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也就是說成年男子是無資格的。因為,我國古代的陰陽五行學說,月屬陰,稱「太陰」,紹興民間則叫「月亮婆婆」。中秋節又與嫦娥奔月的故事密切聯系,嫦娥為女性,婦女也屬陰,因此,拜月多為婦女。拜完「月亮婆婆」,一家人方能分吃月餅。

4、請月姑:

古時中秋之夜,寧波民間有拜月、祭月的習俗,也叫「女兒會」。是夜,明月東升之時,年輕女子在明堂設幾案祭月,將祭品放在供桌上,祭品均為素色,家家戶戶露天設香案,上面擺放月餅、西瓜、石榴、吊紅、文旦等時令水果。

八月十六過中秋

寧波地方歡度中秋節,不是八月十五,而是八月十六,說起原由,還有一段故事。

傳說,南宋寧宗時候,有位宰相名叫史彌遠,是明州(今寧波)人。他權勢日盛,專權多年,是向金求和的主要人物。但他熱愛故土。每年夏歷八月十五中秋佳節,總要從京城臨安(今杭州)趕回寧波,與親屬團聚,與民同樂,一起賽龍舟,賞明月,吃月餅,共慶團圓。

有一年,中秋節前夕,史彌遠因處理朝廷公務,遲了一天,騎馬急急趕回明州,行至中途,因急於趕路,馬又失蹄,坐騎受傷,只好回宿紹興。等到第二天趕到明州,已是八月十六日了。

史彌遠心中非常苦惱。因為年年中秋,都如期趕到,今年中秋遲了一天,不能與民同樂了。誰知明州的百姓,在八月十五那天,從早思盼到夜晚,還不見史彌遠回來,就一直未過中秋,等著他回來。直到八月十六日,史彌遠趕到,才一起歡歡喜喜,共慶中秋佳節。從此以後,明州百姓就把每年夏歷八月十五過中秋節的風俗,改為八月十六日。一直從南宋延續到現在。

6、過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看花燈、賞桂花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那麼大家知道哪些過中秋節的習俗呢?

1、月餅

中秋吃月餅,和端午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一樣,是我國民間的枝配傳統習俗。每逢中秋,皓月當空,闔家團聚,品餅賞月,談天說地,盡享天倫之樂。月餅,又稱胡餅、宮餅、小餅、月團、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傳下來,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餅的習俗。月餅象徵著團圓,如今已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每年過中秋我都得吃下四、五個月餅呢~

2、賞月

賞月的風俗來源於祭月,嚴肅的祭祀變成了輕松的歡娛。早期月亮祭祀選擇在秋季進行,那時人們的注意力都集中到月亮上,能充分領略到平常習焉不察的月亮之美。而當時上層人士對月亮的認識開始趨於理性,不再是單純的崇拜,就漸漸把圓月當成了一種美麗的自然景象進行欣賞。所謂的「良辰美景」心態,便是如此。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正式定為中秋節。

3、飲桂花酒

入秋後,桂花盛開,在中秋來臨之際開始掉落。人們會將桂花拾起,釀造成桂花酒。由桂花釀造而成的桂花酒,味道醇香,酸甜可口。喝過之後,余香會存留很久。吃過月餅,喝一些桂花酒起到解膩的作用,而且,桂花酒對睡眠有一定的幫助。除此之外,中秋喝桂花酒,其實是有寓意的。桂花是富貴、吉祥的象徵。「桂」與「貴」同音,是一種富裕的象徵。因此,桂花酒很受人們的歡迎。

4、吃糍粑

中秋吃糍粑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把過中秋看成僅次於春節的農歷節日,有"小年"之稱。八月中秋舂糍粑,吃糍粑賞月即喻示家家團結幸福、吉祥如意。糍粑的黏結成團,預示著全家和睦團結;糍粑的甜,預示著生活甜蜜幸福;清早打糍粑,起得越早代表來年豐收越大;享用圓圓的糍粑象徵全家和塌族和氣氣、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5、錢塘江觀潮

每年中秋時期特別是農歷八月十八,浙江杭州、紹興、餘杭等錢塘江附近的人們都有觀潮的習俗。錢江涌潮是世界上名列前茅的觀潮勝地,其壯觀景色只有巴西的亞馬孫河可與之媲美。詩人蘇軾曾留下「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的名句。

中秋節時期,在浙江省海寧市鹽官、新倉、黃灣等地沿岸長堤,八方賓客雲集,人聲鼎沸,多個觀潮點的人數合計在數十萬人之上團搭弊。潮水來時,勢如萬馬奔騰,呼嘯而至,潮頭最高接近3米,遇到河床阻力翻起的浪頭可達10米以上,可謂是非常壯觀了。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關於過中秋節的習俗,小夥伴們你們還知道哪些呢?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