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端午節視頻先什麼怎麼樣

端午節視頻先什麼怎麼樣

發布時間: 2023-06-11 16:20:13

1、抖音端午節視頻怎麼弄?

1.點擊打開手機桌面的「剪游沒映」,進入剪映後,選擇「剪同款」神殲納打開。

2.進入剪同款後,在搜索框輸入「端午節」並搜索。

3.搜索出端午節模板後,選擇一張打開。

4.打開模板後選擇右下方的「剪同款」。

5.進入手機相冊後,選擇素材改銀點擊添加,然後,選擇「下一步」。

6.輔助功能都編輯好後,點擊右上角的「導出」,導出後選擇「無水印保存並分享」在抖音發布即可。

2、端午節的來歷視頻全部

端午節由來與傳說: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始於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端午節的由來與傳說很多,這里僅介紹以下四種:

源於紀念屈原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源於紀念伍子胥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源於古越民族圖騰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證實:長江中下游廣大地區,在新石器時代,有一種幾何印紋陶為特徵的文化遺存。該遺存的族屬,據專家推斷是一個崇拜龍的圖騰的部族----史稱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紋飾和歷史傳說示明,他們有斷發紋身的習俗,生活於水鄉,自比是龍的子孫。其生產工具,大量的還是石器,也有鏟、鑿等小件的青銅器。作為生活用品的壇壇罐罐中,燒煮食物的印紋陶鼎是他們所特有的,是他們族群的標志之一。直到秦漢時代尚有百越人,端午節就是他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在數千年的歷史發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經融合到漢族中去了,其餘部分則演變為南方許多少數民族,因此,端午節成了全中華民族的節日。

3、端午節的由來,視頻

說法一:屈原

屈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也是中國第一位愛國詩人,被稱為「中華詩祖」。他才華橫溢、剛直不阿、忠心為國,卻遭奸人污衊,最終於公元前280年農歷五月初五投羅江自盡。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馬上劃船撈救屈原,但卻不見屈原的屍體。後來百姓為了紀念屈原,就劃舟於羅江之上,最後逐漸演變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保護屈原的屍體,後來也就演變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說法二:伍子胥

伍子胥
伍子胥是春秋末期的軍事家。伍子胥原是楚國人,因為其父親和哥哥被楚王所殺,他被迫逃往吳國,吳國倚靠伍子胥等人成就春秋霸主地位。五年後伍子胥帶兵伐楚為父報仇。後來伍子胥也被奸人污衊,吳王命令他自殺。公元前484年農歷五月初五,伍子胥臨終前留下遺言,要家人在他死後把他的眼睛挖出,掛在東城門上,親眼看著越國軍隊滅掉吳國。後世人為了紀念他的孝道,以及寧死不屈的精神,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舉行吃粽子,劃龍舟等活動。順便一提,伍子胥開挖了中國第一條人工江河——胥江,「一夜白頭」的典故也是源自於他。因為伍子胥比屈原早200年,因此很多學者認為伍子胥才是「端午節」的起源。
說法三:曹娥

曹娥
關於曹娥的記載就有些神話了,相傳曹娥的父親曹盱在五月初五祭奠伍神(伍子胥)不幸溺水而亡。但是卻不見屍骸。當時十四歲的曹娥,沿江邊號哭,晝夜不絕聲。17天後曹娥也投江而亡(也有說法是五月初五投江),最後曹娥屍體抱著父親的屍體浮出江面。後人感嘆曹娥的事跡,於是便為曹娥立碑歌頌,曹娥為父殉江之江被後人稱為「曹娥江」。

其實關於端午節的說法還有很多,如:越王勾踐水上練兵、介子推寒食節等等。那麼為什麼屈原的說法流傳最高呢?畢竟如果按照時間來說,伍子胥才是最符合情理的。小編認為是因為屈原的死亡是影響最大的,他的死亡也是最偉大的,相比之下屈原也是最值得我們紀念的。至於韓國人說「端午節」是他們的

4、端午節都有什麼習俗?除了吃粽子,賽龍舟。

每年進入芒種之後,氣溫不斷升高,隨著滾滾熱浪翻湧而至,農忙時節來了,端午也帶著濃濃的粽香隨後而至。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除了吃粽子和賽龍舟,也有吃煮雞蛋和蒜的習俗。除此之外你還了解哪些習俗呢?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1、吃雞蛋和蒜

端午節吃大蒜煮雞蛋是一種習俗,有的地方認為端午節吃大蒜煮雞蛋可以辟邪。端午節不同地區的慶祝活動是不同的,河南浙江等地在端午節早上就會吃大蒜煮雞蛋,他們認為端午節當天早上吃大蒜煮雞蛋可以辟邪。在民間有諺語是「端午不吃蒜,鬼從門前鑽。」端午吃大蒜,聽說可以避「五毒」,避邪驅瘟。

按老南京規矩,端午的中午,每家都要把整頭的大蒜放在鍋膛里燒熟給孩子吃,一個孩子獨吃一頭,因「獨」諧音「毒」。孩子吃了燒大蒜,夏天不拉痢疾,腹內不長蟲。家家必吃莧菜,據說夏天可免腹疼。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准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2、配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香囊內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開竅的中草葯,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我小時候媽媽就會在端午節這一天給我佩戴一個香囊,那時候我可珍惜了,每天睡覺的時候都要把它壓在枕頭底下呢。

3、栓五色絲線


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徵五方五行的五種顏色"青、紅、白、黑、黃"被視為吉祥色。在端午這一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繫上五色絲線,以保安康。 

因而,端午節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4、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關於端午節的習俗了,小夥伴們你們還了解哪些呢?在評論區里留言吧。

5、端午節怎麼包粽子的視頻

端午節包粽子的做法:

1、先把粽葉放水裡煮軟、洗凈待用。把肉洗凈,把瘦肉用刀背拍一下,切成小塊,特別是肥肉,要切得更小(這是關鍵的一步,而不是通常切成一大塊,也不要瘦的全瘦,肥的全肥)。把肉用鹽拌一下,然後放入糖、醬油、黃酒、味精腌數小時,讓肉有味。待用。

2、把米洗凈,濾水。准備好繩(有條件的可以用粽樹上的葉子,撕成條,結成團在水裡煮一下待用。這比一般的線有香味,更好)然後可以開始包。

3、包肉粽子時,把浸過肉的醬油倒入米內,如果口味重的,再根據自己的愛好放入鹽、醬油、味精。包的時候把肉分開放,瘦的肥的都要,而不是像店裡買的一大塊在中間。包成長方型,個小點,愛吃的人可以吃二個或多個。現在的人胃口小,一個小粽子加上一包奶也就夠了。然後用線紮起來。這里又有一個講究,不同口味不同扎法。喜歡軟點的軋松點,反之緊點。加興五方齋扎和比較緊,吃起來比較韌,而湖州的諸老大則比較松軟,也迎合一些人的口味。

4、再一個要注意煮的過程,強調煮透。我一般是放在高壓鍋里煮。在鍋內放入足夠多的水燒開後,用中火煮40分鍾的樣子。悶一會,等沒氣時開鍋,看上面是否有沒浸到水的,適當調換,然後再加入水,繼續煮40分鍾。這里的要點是水多,火足。這樣的粽子,不會吃到大塊的中間沒有味道的肉,也不會吃到肥肉,但其味特別鮮美。

其他品種的粽子也大同小異,只是把肉換成蜜棗或赤豆或板粟,再有包成尖的或三角型的。除肉粽外,扎得緊點可能比較好吃些。

6、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簡單)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據說,屈原投
汨羅江
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匯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
米團
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編輯於 2019-09-26
查看全部16個回答
十大女生喜歡的禮物京東官網,你喜歡的,這都有!
值得一看的喜歡的禮物相關信息推薦
十大女生喜歡的禮物「京東」官網,好物低價,極速配送,多個城市可當日送達,價格更超值,省錢又實惠!
m.jd.com廣告
天貓電器城,端午禮品卡冊,品類超全,一網打盡。
值得一看的禮品相關信息推薦
端午禮品卡冊,職場達人,學生必備,文化用品,天貓電器城,優質好貨,學霸達人超愛!天貓電器城,品牌旗艦,閃電到家,超值包郵,智新生活!
3c.tmall.com廣告
相關問題全部
廣告端午節送什麼禮物好呢端午節實用禮物排行榜
端午節,送長輩一床蠶絲被吧!父母老了,操心多,睡不著,氣溫變化濕氣重腰腿不好蠶絲被知冷知熱,安神助眠,既是端午節好禮,也是實用的長輩禮!
572020-06-22
端午節的來歷和風俗的簡短介紹(50字左右)
端午節介紹:端午節,我國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喝雄黃酒等等。端午節是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遺的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是在漫長的選擇淘汰中,紀念屈原的傳說流傳最廣,最得人心。「其志潔,其行廉」,從司馬遷對屈原飽含深情的敘述開始,屈原忠貞愛國的形象在歷代文人的敘述中越發高大。漢代以降,人們就認為端午節是因屈原而起的。 在抗戰相持階段的1942年,郭沫若的歷史劇《屈原》以古喻今,激起廣大民眾的愛國熱情,更讓屈原的愛國形象深入人心。1954年,屈原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名錄。 宋穎認為,端午節本不是為了紀念屈原而起,但是在發展過程中,端午節逐漸與屈原和愛國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並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 (6)端午節視頻先什麼怎麼樣擴展資料: 端午的多個名稱由來: 1、天中節 天中節名稱根據陰陽術數而來。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二十·熙朝樂事》:「端午為天中節,是因為午日太陽行至中天,達到最高點,午時尤然,故稱之為「天中節」。 2、端陽節 午日為「陽辰」,午月第一個午日,故稱端陽。《荊楚歲時記》中說: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正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天氣好的日子,故稱之為「端陽節」。 3、重午節 上古干支紀元法,以天乾地支來作為載體,紀元通用天乾地支。最初端午為干支歷的午月午日,正月建寅,第五個月即為午月,午月午日謂之重午。到了漢代時,由於南北統一,歷法變動,朝廷為了方便過節,規定每年的端午節改為陰歷五月初五日。 4、龍舟節 龍舟競渡最早是古越人祭龍祖的一種祭祀活動形式,南越使用舟船普遍,往往在船的首尾畫上龍圖形作為本族的圖騰或保護神。扒龍舟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在中國南方十分流行,尤其是廣東地區。 5、當五汛 在上海部分農村,靠杭州灣北岸一帶區域,如奉賢、南匯等地區,習慣上稱「端五節」為「當五汛」。亦有個別地區稱為「五月當午」。 6、龍日節 龍是古越人的原始信仰,源自天象崇拜。東方蒼龍七宿,春季於東方抬頭,夏季於南方騰升,秋季於西方退落,冬季於北方隱沒。仲夏端午,蒼龍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因此稱為龍的節日。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端午節 參考資料來源:光明網-端午節的文化內涵
1350 瀏覽410952020-06-25
端午節的來歷和習俗是什麼
一、端午節的來歷 1、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 2、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節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個別地方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3、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圖騰祭祀,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附會紀念屈原跳江自盡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端午節文化內涵相沿迄今。 4、「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歷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 5、在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一帶,端午節又分為大端午與小端午。小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大端午為每年農歷五月十五日。 二、端午節的習俗 1、在遠古時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陽氣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畫上龍形的舟楫載上古粽籺等貢祭品以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習俗;時至今日,扒龍船仍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有典籍記載的最早出現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 3、飲蒲酒、雄黃、硃砂酒,以酒灑噴。明馮應京《月令廣義》:「五日用硃砂酒,辟邪解毒,用酒染額胸手足心,無會虺(古書上說的一種毒蛇)蛇之患。又以灑牆壁門窗,以避毒蟲。」此俗流傳較廣。 4、掛艾草、菖蒲、榕枝。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 5、香包,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有用五色絲線纏成的,有用碎布縫成的,內裝香料(用中草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製成),佩在胸前,香氣撲鼻。 6、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 (6)端午節視頻先什麼怎麼樣擴展資料 據統計端午節的名稱在我國所有傳統節日中叫法最多,達二十多個,堪稱節日別名之最。如有端五節、端陽節、重五節、重午節、天中節、夏節、五月節、菖節、蒲節、龍舟節、浴蘭節、屈原日、浴蘭節、午日節、女兒節、地臘節、詩人節、龍日、午日、燈節、五蛋節等等。 《國務院關於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條規定,「全體公民放假的節日:……(五)端午節,放假一天(農歷端午當日)……」據此,自2008年開始,端午節正式列入國家法定節日。 在文化逐漸多元、信息日益豐富的今天,端午節等中國傳統節日面臨著不少挑戰。這迫切需要人們與時俱進,既要保持傳統,又要適應當今人們需要。 參考資料:網路-端午節 (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
1463 瀏覽737972019-10-18
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400字左右)
端午節的由來: 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黎民百姓們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准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葯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的習俗: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118 瀏覽59372019-03-04
端午節的由來及風俗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718 瀏覽2453972019-04-29
端午節的由來,習俗和來歷
一、端午節的來歷: 端午節是中華民族最古老的民俗大節,最初是古代百越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在上古時代就有以龍舟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的習俗。 二、習俗: 端午佳節,當然少不了粽子這個主角。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了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三、由來傳說: 據說,端午節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是為了紀念我國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也正是因為如此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 (6)端午節視頻先什麼怎麼樣擴展資料 賽龍舟作為中國民間傳統水上體育娛樂項目,已流傳兩千多年,除了端午節之外,也多是在喜慶節日舉行。如果從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屈原這個說法去理解,它現在已經超越了一項體育運動的范疇,變成了一種中華民族代代傳承的精神圖騰。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在中國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還用香囊來表達愛意。
29 瀏覽9412019-02-28
2評論
俏戀6211
可以嘛!
熱心網友贊
🌚
評論兩句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