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端午節有什麼意義
1、紅樓夢里的節日民俗文化
紅樓夢里寫到了許多傳統節日,像元宵節、中秋節、除夕、端午節等,每個節日都有許多講究,更有許多有意思的習俗。時近端午,我們一起來看看紅樓夢里的賈府,都是如何過端午的。
紅樓夢里的端午節,原來有這么多習俗!
佩香囊
原文第二十四回,寫到了賈芸向王熙鳳求職一事,他從倪二那裡借了銀子,買了昂貴的冰片、麝香,當作孝敬王熙鳳的禮。賈芸為人乖覺,很會說話辦事,他這個禮送的正是時候,因為「鳳姐正是要辦端陽的節禮,采買香料葯餌的時節」,所以賈芸說「往年間我還見嬸子大包的銀子買這些東西呢,別說今年貴妃宮中,就是這個端陽節下,不用說這些香料自然是比往常加上十倍去的。」
由此可知,過去的高門大戶人家,端陽節是要購置不少名貴香料的,不僅自家要用,還要送人,尤其要送往宮中,供貴妃元春使用。因為過去端午節有製作香袋,佩戴香囊的習俗,尤其是孩子,以作避邪驅瘟之用。香囊內一般有硃砂、雄黃、香葯等,即便是青年男女,一般也會製作精巧的香囊,互相贈送,以此表達情誼。元春端午節賞給李紈、王熙鳳等人的節禮,裡面就有「兩個香袋」。
所以,懂事的賈芸,知道鳳姐必定需要香料,因此在對的時間,送給對的人,他的求職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紅樓夢里的端午節,原來有這么多習俗!
贈扇子
原文第二十八回里,元春賞給眾人的端午節禮裡面,有兩樣眾人皆有的禮物「宮扇兩柄,紅麝香珠兩串」,這兩樣東西,賈母、王夫人、賈政、寶玉、寶釵、黛玉、迎探惜三春等人都有,紅麝串我們知道,這是用麝香和其他配料一起做成的串子,屬於香料製作而成的端午節禮,而扇子則是古代端陽節常常互相贈送的一種禮物。
在古代來說,過了端陽,天氣漸熱,古代沒有今天的風扇和空調,夏天都是用團扇或摺扇納涼,因此端午有贈扇的習俗。其實紅樓夢里,多次寫到了扇子,有團扇,有摺扇,有芭蕉扇……扇子是古人端陽節之後,盛暑之際必不可少的物件。晴雯跌扇、撕扇正是在端午前後。
2、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端午節的意義是:為了紀念中國歷史上的名人:屈原、伍子胥、東漢孝女曹娥、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鏈態笑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第三個意義是為紀念東漢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閉殲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棚含曹娥江。
端午節第四個意義是紀念現代革命女詩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國,後人為敬仰其詩,復哀其忠勇事跡,乃與詩人節合並舉行紀念,而詩人節亦因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定為端午節。秋瑾字睿卿競雄,號鑒湖女俠,小字玉姑,浙江紹興人,幼年擅長詩、詞、歌、賦,且喜騎馬擊劍,有花木蘭、秦良玉在世之稱。28歲時參加革命,影響極大,預謀起義,開會時為清兵所捕,不屈,於光緒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紹興軒亨口英勇就義。
3、《紅樓夢》中的端午節,有哪些細節之處暗藏玄機?
像《紅樓夢》這本書里的重要節日註定都不會是平凡的,會發生很多的事情,也許這些事不大,但是其中一定隱含著重要的內容。端午節這一天,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賈母一行人去了清虛觀,金玉良緣被擺到了明面上來。而這件事暗含的玄機就是那個曾經替榮國公出家的張道士替寶玉說親。這件事情本身就很奇怪,說起來是張道士看破天機,而本身又與賈家有聯系,所以才說出來。
其實,張道士為寶玉說親連媒這件事蹩腳的很。前是王夫人和薛姨媽暗地裡溝通很久,早就謀定了金玉良緣這件事,這對王夫人來說肯定是極好的,因為她是萬不能接受林黛玉,王夫人雖然看起來清心寡慾,其實很有追求,明明是賈府的正牌主母,掌事的權力卻在賈母欽點的王熙鳳那兒,雖然王熙鳳也是王家人,但是和自己始終不是一條心,這從黛玉剛進府的時候就有表示。
而若是金玉良緣成了,那賈府就徹底成了她王夫人和同胞妹妹薛姨媽的天下了。而促成賈母一行人去清虛觀的人是在宮里當貴妃的賈元春。賈元春這樣做也正是想要促成金玉良緣,而元春這樣做並不是因為王夫人的權力,她在宮里待久了,格局比王夫人等人的要大得多。元春是看到了賈府的問題,而若想讓賈府更加長久的存在下去,就必須強強聯盟。
其實,賈府此時此刻已經漸露衰敗之跡象,元春擔心的是這個問題,在賜禮這件事很明顯地看出元春的意思。另外就是林黛玉的身子,是一日不如一日了。王夫人給林黛玉換了個鮑大夫,問林黛玉這個大夫的葯怎麼樣,林黛玉說葯吃著不見好,賈母又叫人換回王大夫了。王夫人給林黛玉換了大夫,大家肯定以為這是王夫人做的手腳,其實不然,王夫人沒那麼大膽。
4、紅樓夢中賈府的端午節,為什麼大家都覺得沒意思?
又到了端午節,這個節日里少不了的一項活動就是大家聚在一起吃粽子,或許就是一個儀式感但是這就是家裡人團聚的一個機會。賈府每次都很愛熱鬧,端午這樣的節日自然是要聚在一起吃粽子的,這一次王夫人主動設宴邀請了薛姨媽母女和賈府的各位小姐們一起過端午,本是很熱鬧的日子,但是大家都覺得很沒意思,這是為什麼?
第一,王夫人的宴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不敢玩笑所以就很悶王熙鳳一般都是給大家組織熱鬧和暖場的人,可是這一天,因為王夫人告訴里她,寶玉和金釧兒昨日兩個嬉戲,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王夫人覺得金釧兒帶壞了寶玉,於是就攆走了金釧兒。王熙鳳知道王夫人不高興,所以今天她都不敢亂說話,只敢看著王夫人的眼色行事。
王夫人雖然組織了宴會,可是她本來不是善於張羅的人,自然也就是淡淡的,而且她看到寶玉沒精打採的樣子,就猜想寶玉是為了昨日金釧兒的事,所以王夫人不理寶玉,於是王夫人也很冷淡。
寶玉看到寶釵不跟他說話,寶玉自然知道是昨日說話唐突了寶釵的緣故,寶玉因為寶釵生的膚白貌美還怕熱,就說寶釵像「楊妃」,寶釵立刻就大怒,因為這戳中了寶釵可能因為薛蟠而落選的事,於是寶釵就當眾對寶玉生氣了。今天大家一起過端午,寶釵的氣還沒消,於是寶釵也不理他。
黛玉的心思很多時候都被寶玉牽絆,因為她看到寶玉懶懶的,她以為是寶玉因為得罪了寶釵的原因,所以她也懶懶的,這樣一來,黛玉和寶玉也不說話。且因為黛玉不是很喜歡熱鬧,因為「熱鬧團聚固然可樂,但是一散場就冷落」,大家還不如就不團聚的好,這樣都無喜也無悲。
賈迎春姊妹見眾人無意思,她們也就都舉得沒意思了。迎春自來就不喜歡宴會,能夠躲過去的她就躲了,實在不能躲過去的她才參加,這下大家都不熱鬧,她也就正好回去了。探春很有眼力見,因為知道王夫人人等都不高興,所以她也就不多話了,大家就這樣保持原樣就好。
賈府的端午節,本來是大家齊聚一堂,可是到了最後還是坐了一會就散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賈府的端午節過得一點都沒意思。
第二,賈府的端午節頗不安寧,金釧被攆、齡官畫薔、襲人受傷,晴雯撕扇
其實賈府的端午節會過得沒意思,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賈府端午節前後過得一點都不太平,前前後後都發生了一些事情,這些事不大不小卻讓大家都處於一種不開心的氛圍之中。
金釧兒被攆走。金釧兒是王夫人的大丫頭,她是王夫人很喜歡的姑娘,可是她和寶玉開過頭的玩笑話,「金簪子掉在井裡偷了—— 有你的只是有你的」,寶玉想要娶她不難,她讓寶玉去拿賈環和彩霞,這就讓王夫人動火了,金釧兒這是帶著寶玉在學壞,於是王夫人攆走了金釧兒。後來金釧兒為了自證清白跳井了,王夫人和寶玉都很難過。
齡官畫薔。齡官是賈府十二個唱戲的小戲子中的一個,她和賈府的少爺賈薔相戀,可是身份懸殊和無法言說的愛情,齡官有無數的心事都只能化作寫在地上的「薔」字,寶玉看到了這份深情,可是他還是沒懂黛玉當時葬花的心境。
襲人受傷。寶玉看著齡官在畫「薔」下了大雨也不知道,後來他提醒了齡官,可是自己卻被淋濕了,他帶著火氣跑回怡紅院,還沒有人來給他開門,結果襲人來開了,他不知道是襲人就狠狠踢了一腳,結果襲人就被他踢傷了,甚至晚間還吐血了。襲人的內傷就形成了,以後她也因此留下了隱患。
晴雯撕扇。晴雯撕扇一直都紅樓夢中很美的情節,可是不知道的是晴雯因為跌壞了一把扇子,差點就被寶玉攆走了。寶玉從王夫人的宴會上下來心裡不高興,晴雯摔壞了一把扇子,寶玉就說了她一句,晴雯自來都會頂嘴,今天兩人相互拌嘴,還扯到了襲人,寶玉生氣就要攆走晴雯。如果不是黛玉及時趕到,用「他們端午為了搶粽子吃而生氣了」作為借口調和,這才平息了爭吵。
總的來說,賈府的端午節,真的過得一點意思都沒有,每個人都有心事,都在難過,所以這一次端午節大家不歡而散。
作者:十一,歡迎關註:小說紅樓,一起找尋紅樓夢中有趣的人和事兒!
5、端午節的意義是什麼?
答: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的意義:在古代,每年的端午節有祛病防疫的意義,後來演變成了紀念屈原的意義。同時端午節促進了民族文化的認同,幫助各族人民在不斷地奮斗中,發揮自己的能力,最終實現國家的富強和統一。端午節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可以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還可以很好的傳承傳統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在傳統節日當中,論民俗之繁多復雜,或只有端午節能和春節可比擬,兩節都有著祈福、消災等禮俗主題,寄託了人們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願望。
端午節在歷史發展演變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端午習俗甚多,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全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期間通過傳統民俗活動展演,既能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端午文化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6、端午節主要意義有哪些
端午節的意義
端午節別稱端楊節,午日節,五月節,鄭楊節等,使中國法定的節日之一,並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歷代有大量詩,詞,歌,等文學作品傳世。起源於中國古代,日期是每年農歷5月5日。5月初五。端午節最初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人們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掛艾草,掛菖蒲,喝雄黃酒,為了避邪。等傳統習慣,由於寄語廣大名字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至今流傳在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優秀活動。後來有賽龍舟等得到新的發展,成國際性的體育賽事。早在幾千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詞,廣泛深入人心。
端午節的第一個意義就是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詩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生於楚威王五年夏歷正月初七,或謂生於楚宣王二十七年,卒於楚襄王九年。
端午節的第二個意義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里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