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傳統節日 » 最早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最早端午節是什麼時候

發布時間: 2023-06-16 10:52:48

1、端午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端午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端午節已經成為了一個富有濃郁文化底蘊的節日。啟轎慧

根據傳統的文化傳說,端午節起源於春秋時期,約公元前300年左右。在那個時期,楚國一位忠誠的大臣叫做屈原,他長期以來一直在為楚國的發展和壯大而奔忙,為國家作出了很多貢獻。

但是由於他的改革主張被官員們阻撓和反對,屈原只能流放到遠離家鄉的地方。他對此感到極度的失落和絕望,最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選擇投江自盡。為了紀念屈原,人們開始在這一天舉行各種活動,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賽龍舟。

傳說當時楚國百姓在江河中劃船打漁,發現了屈原的屍體。為了保護屈原的屍體,他們劃船圍在屈原的屍體周圍,打退了惡鬼。

後來,為了紀念這一段歷史,人們開始在這一天劃龍舟,以紀念屈原和保護他的屍體的事跡。除了賽龍舟之外,端午節還有其他一些傳統的習俗,比如掛艾葉。

人們相信艾葉有驅邪、除病的功效,因此悄答會在端午節前後掛上艾葉,以保護家人平安健康。還有吃粽子的習俗,據說這是為了紀念屈原的屍帆野體被扔到江里時,百姓們為了讓魚蝦不要咬食屈原的身體而投入的米飯團。

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傳統的習俗和活動,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端午節習俗:

1、賽龍舟:

傳統的賽龍舟是在江河或湖泊中,由多人組成的隊伍駕駛龍舟競賽。這個活動起源於屈原投江的傳說,後來演變成了紀念屈原和傳承中國文化的一種體育運動。

2、吃粽子:

傳統的粽子是由糯米、豬肉、豆沙等食材製成的,然後用竹葉或蓮葉包裹而成。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投江和保護他的身體,同時也是為了祈求平安和幸福。

3、掛艾葉:

艾葉是一種具有祛邪、辟邪、驅蟲和防病等作用的植物。端午節期間,人們會掛上艾葉,以驅趕邪氣,祈求平安和健康。

4、貼符、綴飾:

在端午節期間,人們還會在家門口貼符或者在房間里綴飾,以辟邪和驅瘟。這些符號和裝飾一般都是由五色絲線、艾草、蘆葦等材料製成的。

5、喝雄黃酒:

雄黃酒是一種由白酒、雄黃粉和草葯等原料製成的飲品。在端午節期間,有些地區的人們會飲用雄黃酒,以驅邪避病,也有祈求豐收的意義。

2、端午節起源於哪個時期?

端午節初源於古代百越地區對龍圖騰的崇拜與信仰。後源於詩人屈原在該日抱石跳汨羅江自盡。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端午龍星既「得中」又「得正」,處在大吉之位,恩施普也,龍德顯揚。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這兩大禮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2)最早端午節是什麼時候擴展資料:

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它是中華民族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也稱端五,端陽。

此外,端午節還有許多別稱,如:午日節、重五節,五月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龍日等等。雖然名稱不同,但總體上說,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還是同多於異的。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由於地域廣大,民族眾多,加上許多故事傳說,於是不僅產生了眾多相異的節名,而且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其內容主要有:女兒回娘家,掛鍾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葉符,懸掛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備牲醴,賽龍舟,比武,擊球,盪鞦韆,給小孩塗雄黃,飲用雄黃酒、菖蒲酒,吃五毒餅、鹹蛋、粽子和時令鮮果等。

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動漸已消失外,其餘至今流傳中國各地及鄰近諸國。有些活動,如賽龍舟等,已得到新的發展,突破了時間、地域界線,成為了國際性的體育賽事。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

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

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最深,占據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領域,中國民眾把端午節的龍舟競渡和吃粽子等,都與紀念屈原聯系在一起。

3、端午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戰國時期。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

端午節,是上古百越先民創立用於祭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3)最早端午節是什麼時候擴展資料:


據文獻記載,遠古時古越人天皇氏已發明天乾地支。古越人最早的歷法是干支歷,以天地純陽之氣極盛(《易經》:飛龍在天)的午月午日為龍圖騰祭祀日。據河姆渡遺址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前(或更早),越地就有了競渡所用的獨木舟和木槳。

據專家考證,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據此可以推測,端午的習俗最初可能只在長江中下游以南地區流行,後來才傳到長江上游和北方中原地區。

4、端午節是那個朝代開始的?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歷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
端午節,本是南方吳越先民創立用於拜祭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五日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上古先民祭龍祖,注入夏季時令,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

5、端午節從什麼時候開始的 端午節最早起源於什麼時候

<

6、端午節起源於什麼時候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等。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我國人們以祛病防疫的節日,後來傳說愛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死去,也同時成了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以圍繞才華橫溢、遺世獨立的楚國大夫屈原而展開,傳播至華夏各地,民俗文化共享,屈原之名人盡皆知,追懷華夏民族的高潔情懷。但部分地區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等說,且吳越之地以龍舟競渡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術、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

7、端午節最早起源於什麼朝代?

先秦時代。

端午節最初為古代百越地區(長江中下游以南一帶)崇拜龍圖騰的部族舉行圖騰祭祀的節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端午日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據河姆渡遺址等的史前文化表明,早在七千年或更早前,就有了競渡所用的獨木舟和木槳。

據考證,進行龍舟競渡的先決條件必須是在產稻米和多河港的地區,這正是我國南方地區的特色。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表明:早在上古時代,百越先民便創造出璀璨的高度文明,上古先民以「龍」為圖騰,在當時端午其實是拜祭龍祖的節日。

相關起源傳說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

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端午節

8、端午節的起源是在什麼年代?

端午節的起源是在什麼年代?

端午節起源觀點諸多,一般有紀念屈原.伍子胥和曹娥的觀點,但這其中以紀念屈原說更多。

1.紀念屈原說

據《史記》「屈原賈生本紀」記述,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威王的重臣。他提倡舉賢授能,國富民強,力主聯齊抗秦,遭受皇室子蘭等的劇烈抵制,屈原遭饞革職,被逐出國都,放逐到沅.湘河段。他在放逐中,寫出了忠君愛國的《離騷》.《天問》.《九歌》等永恆詩文,獨具一格面貌,危害長遠(因此,端午也稱詩人節)。

公元278年,秦軍攻克楚國京東。屈原眼見自個的國家被入侵,痛徹心扉,可是自始至終不忍心放棄自身的中華民族,於五月五日,在寫出了絕命詩作《懷沙》以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已的人生鑄就了一曲壯美的愛國主義精神協奏曲。

傳說故事屈原去世後,楚國老百姓悲痛出現異常,陸續圍到汨羅江邊去悼念屈原。漁民們劃起船舶,在一江秋往返捕撈他的真容。有一位漁民取出為屈原提前准備的三角飯團.生雞蛋等食材,「撲騰.撲騰」地扔進河裡,說成讓雷龍泥鍬吃飽,就不易去咬屈醫生的身子了。

大家見後陸續效仿。一位老醫生則用來一壇雄黃倒入河裡,說成要葯暈蛟龍圖片水獸,以防損害屈醫生。之後為怕三角飯團為蛟龍圖片所食,大家想到用楝落葉包飯,外纏錦絲,發展趨勢成粽子。之後,在每一年的五月初五,就擁有龍舟競賽.吃粽子.喝雄黃的風俗習慣;為此來紀念愛國志士屈原。

2.紀念伍子胥說

端午的第二個傳說故事,在江浙一帶廣為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戰國時期(公元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兄長均為趙王所害,之後子胥棄暗投明,沖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那時候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兄長之仇。吳王闔廬去世後,他的兒子夫差稱帝,吳軍鬥志昂貴,百戰不殆,越國慘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

子胥提議,應完全解決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行賄,饞言誣陷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為此死。子胥本為張英,捨生忘死,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去世後,將我雙眼挖到懸架在吳京之東門外上,以看越國部隊進城滅吳」,便自盡而死,夫差愕然大怒,令取子胥之遺體裝在皮革製品里於五月五日資金投入大江,因而流傳端午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3.紀念孝女曹娥說

端午的第三個傳說故事,是為紀念漢朝(公年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跳江。曹娥是漢朝上虞區人,爸爸溺於江中,數日看不到遺體,那時候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白天黑夜臨江號哭。過去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跳江,五日後抱到父屍。從此傳為神話傳說,進而流傳至縣府參議,令度尚為此立碑,使他的徒弟邯鄲淳作誄辭贊頌。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省紹興市,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代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跳江之處修建曹娥廟,她所定居的城鎮更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命名為曹娥江。因而流傳端午亦為紀念孝女曹娥之日。

9、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最早始於哪個時期?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它最早始於哪個時期?最早始於戰國時期。端午節是古代百越先民為祭祖而創造的節日。在漢代,端午節被確立為國定假日,但當時端午節仍受古代祭祀的影響,是避邪避禍的活動。到了魏晉南北朝,逐漸喜慶起來。

戰國時期。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舟節、午時節、龍舟節、正陽節、玉蘭節、天中節等。是中國傳統的民間節日。端午節是古代百越先民為祭祖而創造的節日。據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5月5日跳汨羅江自殺,後來人們也把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還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源於南方百越先民選擇「龍升天」的吉日祭祀祖先,注入夏季「祛病防疫」的時令時尚,將端午節視為「惡月惡日」,源於北方中原,並附加屈原等歷史人物的紀念內容。端午節習俗的形成可以說是南北習俗融合的產物。

端午節,又稱端午節,定於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傳統習俗包括賽龍舟和吃粽子。一般來說,端午節起源於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如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但是,端午節為什麼會誕生,目前還沒有一個准確的、公認的答案。其實端午節不僅僅存在於中國,因為古代中國富強,周邊國家深受中國文化影響。比如越南、朝鮮等屬於中華文化圈的國家也有端午節。這些國家的人民和中國人民一樣,到五月初五都過了端午節。

在漢代,端午節被確立為國定假日,但當時端午節仍受古代祭祀的影響,是避邪避禍的活動。到了魏晉南北朝,逐漸喜慶起來。因為魏晉南北朝時期,國家戰亂多,社會動盪,徵兵和戰爭在所難免。但在端午節中,有「增兵」的習俗。對人民來說,能少打仗是最幸福的事,家裡的壯丁也不用被征去戰場。因此,節日里有一種歡樂的氣氛。直到隋唐時期,社會安定下來,端午節才真正有了節日的發展。在這一天,人們可以在家看龍舟比賽、購物或吃粽子。所以端午節真正成為節日是在隋唐時期。後來的發展也是在此基礎上進行的,但完全繼承了一般的習俗。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