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菖
1、為啥端午節要掛菖蒲和艾草,這是有什麼寓意嗎?
端午節是中國重要的節日之一,它也是人們紀念楚國大文學家屈原先生的日子。在端午這一天,除了吃粽子之外,每戶人家的門口都會掛著菖蒲和艾草。這是因為農歷的五月正是蛇蟲鼠蟻非常多的時候,因此掛上菖蒲和艾草可以利用它們的氣味和葯用價值驅趕這些害蟲,起到保平安的作用。
一、端午節要驅蟲蟻中國農歷的五月也被人們稱之為毒月,在民間也有“爛五月”一說。中國農歷的五月也被人們稱之為毒月,在民間也有“爛五月”一說。所以農歷的五月也是許多細菌和病毒等微生物十分旺盛和最容易繁殖的時節。同時也是人們所說的五種有毒害的動物最容易出動的時候。因為如此,人們就將門口掛上菖蒲和艾草,來保護家宅平安,在五月不被邪氣所傷害。
二、菖蒲和艾草的作用人們就將貼靈符一樣的,將菖蒲和艾草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邊上。傳言草蒲是古時候防疫驅邪的靈草葯,它就像可以驅逐不好的東西的利劍一樣。同時也因為它的外形像劍一樣,於是掛在門口就像寶劍一樣可以驅逐邪氣。人們稱它為“水劍”或“蒲劍”。在清代和晉代古人有所記載,稱它為可以驅邪的寶物;艾草就是人們非常見的草葯,從中國古代開始就將它作為治病的葯材,我們平時看到的中醫治療時,艾炙就是用艾草為主要材料製成的。所以民間不僅將它用作治病的良葯,也將它掛在門口當作 驅邪的物品。
因為端午節這天,正逢農歷五月,而這個時候正是毒蟲猖獗的時候,於是人們將菖蒲和艾草掛在門口,利用它們的氣味來驅趕走這些毒蟲。在端午的節日,大家不僅要忙著挑選菖蒲和艾草,還要食用粽子,看賽龍舟比賽。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紀念投湖的屈大夫,中國的文化離不開這些已故的文人,而屈原的精神也在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人前進。
2、端午節掛艾草與菖蒲的寓意
端午節掛艾草與菖蒲的寓意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
1、科學解釋
有一句俗語叫作: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這一天都是會插艾草和菖蒲的。艾草的莖和葉子有揮發性芳草油,會產生一種奇特的方向,是可以驅蚊的,還可以凈化空氣。艾草也是可以入葯的,菖蒲是水生草本植物,它的葉片上也是含有揮發性芳草油,是可以提神、殺蟲滅菌的。
2、文化意義
俗語:手執艾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將艾草和菖蒲掛在家門口,就相當於是在家門口貼上了一道靈符,是能夠趨利避害的。將艾草綁成一束,掛在門楣或者是門楣兩端。艾草代表的是招百福,插在門上,是可以讓身體健康的。艾草可是能驅邪的。
端午節掛菖蒲、艾葉有要求
1、必須帶根:在我們當地老人認為帶根的菖蒲和艾葉具有較好的寓意,所以一般農村的菖蒲和艾葉都是帶根的,而且還要把根洗干凈,在懸掛的時候還講究掛的方向,一般懸掛的時候為倒掛。
2、懸掛時間有要求:對於懸掛的時間而言,老人們講究越早越好,但是一般以五月作為起點,記得好的老人通常從農歷的五月初一開始,在菖蒲的選擇上,一般選擇早晨的、帶著露水的比較好。
3、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菖蒲
端午節有插菖蒲葉和艾的習俗。菖蒲有香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可防疫驅邪的靈草,為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艾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艾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菖蒲(學名:Acorus calamus L.):也叫做白菖蒲、藏菖蒲。多年生草木,根狀莖粗壯。葉基生,劍形,中脈明顯突出,基部葉鞘套折,有膜質邊緣。生於沼澤地、溪流或水田邊。為中國植物圖譜資料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全株有毒,根莖毒性較大。口服多量時產生強烈的幻視。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本來是夏季的一個驅除瘟疫的節日,後來楚國詩人屈原於端午節投江自盡,就變成紀念屈原的節日(一說紀念吳國忠臣伍子胥的忌日),與春節、中秋等節日同屬東亞文化圈的大中華地區及日本、朝鮮、韓國、越南的重要傳統節日。
4、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即將到來,大家准備好放假了嗎?在端午節到來之前,各大商場和超市已經開始做起了端午節的促銷活動,市面上也出現了各式各樣的粽子,大家是喜歡甜粽子還是肉粽子呢?除了端午食粽和扒龍舟這兩個禮俗之外,端午掛艾草和菖蒲也是重要的習俗之一。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為什麼要掛艾草和菖蒲
端午節之所以要掛艾草和菖蒲,是為了驅病、防蚊、辟邪。掛艾葉菖蒲是中國民間節日習俗裂螞孝,在端午節以艾葉懸於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綵為小虎,貼以艾葉,婦人爭相戴之,以僻邪驅瘴。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
在端午節布置種種可驅邪祛病的花草,來源亦久。人們把插艾草和菖蒲作為端午節重要內容之一,如掛艾草於門,最早在《荊楚歲時記》有記載:「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
這是由於艾為重要的葯用植物,又可制艾絨治病,灸物埋穴,又可驅蟲。五月艾含艾油最多,(此時正值文生長旺期)所以功效最好,人們也就爭相采艾。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肆稿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菖蒲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5、端午節為什麼掛菖蒲
古人雲“清明插柳,端午插菖蒲(蒲劍)”。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把菖蒲(蒲劍)插在自己家門口,以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這是從古遺留到現在的端午節風俗,可是你知道為什麼到了端午節那天,家家戶戶會在自己家門口掛菖蒲(蒲劍)呢?
端午節為什麼掛菖蒲端午節在門口掛菖蒲(蒲劍)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將菖蒲(蒲劍)、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卻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伸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於床戶,皆以卻鬼」。而晉代”風土志〃中則有「以菖蒲(蒲劍)為虎形,或剪綵為小虎,帖以菖蒲(蒲劍)葉,內人爭相裁之。以後更加菖蒲,或作人形,或肖劍狀,名為蒲劍,以驅邪卻鬼」。
菖蒲(蒲劍)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葯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葯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菖蒲(蒲劍)草做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
有關菖蒲(蒲劍)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葯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日雞未鳴時,采菖蒲(蒲劍)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
是日采菖蒲(蒲劍)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菖蒲(蒲劍)草,求吉祥的習俗。台灣民間也有在端午時貼〃午時聯〃,它的作用和靈符一樣,有些午時聯上有下列的句子「手執菖蒲(蒲劍)旗招百福,門懸蒲劍斬千邪」。
榕枝在民間的意義可使身體矯健“插榕較勇龍,插菖蒲(蒲劍)較勇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