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端午節穿什麼衣服
1、端午節穿什麼衣服
1、端午節小孩穿新衣是個傳統習俗,一開始小孩子要穿的應該是「五毒衣」,然後戴上虎頭帽,這樣可以辟邪去穢,讓孩子健康平安成長。
2、端午之時,天氣炎熱,濕氣蒸騰,五毒盡出,疫病即傳染病流行。民間多在自家門口掛艾草以防蚊蟲、驅邪避毒;佩香囊以避邪氣、芳香化濁。因所配中葯成分的不同,功效各異。
背心裙篇:
背心裙比背帶裙更加甜美,少了幾分性感,多了幾分俏皮。
甜甜美美的背心裙,選擇了A字型+蛋糕裙擺的剪裁,透著少女的氣息,特別的清新浪漫。日常的穿搭中,背心裙是一種減齡效果比較強的單品,夏天裡搭配娃娃領的襯衫穿著,更是清新自然。
即便是梨形身材的姑娘,也可以穿著這樣的背心裙。搭配正肩的泡泡袖襯衫,整個人的氣質清爽又甜美。端午度假穿著滿滿的少女感。
2、端午節能不能穿紅色衣服
能穿。
端午節禁忌在穿衣方面其實沒有什麼講究,不過對於小孩子還是有一定的講究的。端午節小孩子要穿的應該是五毒衣,然後戴上虎頭帽,這樣可以辟邪去穢,讓孩子健康平安成長。
五毒衣是明黃色的,上面繪著老虎以及蛇,蠍子,蜈蚣,壁虎,蟾蜍五毒圖案,美觀的同時還帶著一絲神秘色彩。五毒衣是根據傳統樣式做的,以前過端午,孩子們都要穿上這一身衣服。
(2)南昌端午節穿什麼衣服擴展資料:
端午節吃粽子注意事項:
少吃粽子:粽子一般由糯米製成,雖然好吃,但黏度高,非常不容易消化。多吃粽子容易消化不良,引起腹脹、腹痛,還會影響其他營養的攝入。所以一餐最好不要超過一個,更不要當飯吃,頓頓吃。
搭配:吃粽子容易讓人產生飽脹感,注意少吃,最好還要與其它幫助消化的食物搭配吃,比如纖維較多的蔬菜,或者配合喝一些紅豆湯等。
變著花樣吃:從粽子的原料上動動腦筋,比如包一些五穀雜糧,還有紅豆、紅薯等對孕婦有益的食物,粽子一樣能變成健康食品。
3、端午節孩子穿什麼啊
端午節這天孩子並沒有強制要穿什麼,但民俗習慣中,會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此外,廣東的端午習俗會用雄黃酒調硃砂,在孩子的額上、胸口、手心上點一紅點,以示避邪;台灣會用苦草、菖蒲、艾蕊等燒水給孩子洗澡,以祛除百病。
(3)南昌端午節穿什麼衣服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習俗:
1、在遠古時代,百越之地就有在陽氣旺盛的午月午日,用刻畫上龍形的舟楫載上古粽籺等貢祭品以競渡形式祭祀龍祖習俗;時至今日,扒龍船仍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
2、掛艾草、菖蒲、榕枝。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通常將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
3、躲端午。指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之俗。
4、南昌的風俗習慣
春節:我們南昌人說:過了二十四,天天都是年(南昌話)。是因為秦始皇徵集民夫修萬里長城,南昌籍民夫在臘月二十四日後才陸續回家,家人均以親人抵家團圓的時間為「過年」。所以,南昌人過年的日子不同、時辰不一,二十四、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是過年的,有的早上過年,有的是中年、晚上過年。 拜年:正月初一,幼輩依次向尊長拜年,尊長又率幼輩向左右鄰居賀年。南昌有句俗話:(南昌話)初一的崽,初二個郎,初三初四老姑丈,初三、初四也有專為亡親祭拜的。(現在不同了,電話、傳呼、手機普及、打個電話、傳呼留言都可以拜年)。 換茶:是「換財」的意思,就是大家都發財。用厚毛紙外加一層白紙包裹糕點,上貼一片紅紙,送來送去。只需一件,只需一件,只圖形式,不重內容。(有貪吃好玩者,把裡面的糕點吃掉,換上石塊或沙粒)。 上七大似年:南昌人重視上七,這天要好好地吃一頓,還要吃「糊羹」,象徵步步高,這天一般舉行隆重的敬神活動。 元宵節:(南昌話)「過了元宵罷了燈」,過了元宵,年事活動就基本結束了。(南昌話)「三上晚上的火、元宵的燈」,元宵觀花燈、耍花燈、猜燈謎,異常熱鬧。 端午節:南昌人把端午節、中秋節、春節「一年三節」,是一年內最重要的節日。定好親事未結婚的送禮,已婚女婿送丈母娘、外甥送舅舅等,一年三節絕對不能缺。南昌人過端午節要吃粽子、插艾枝、吃紅蛋、喝雄黃酒、賽龍舟、劃龍船從四月開始籌備,「初一劃、初二歇、初三初四劃到節」。
5、南昌端午節的習俗???
南昌端午的習俗:
1、舊時劃龍舟要奪「龍標」:南昌自古就是水都,贛江、撫河水系發達,在舊時,每年的端午節當日,都要舉辦大型龍舟比賽。當日,萬人匯聚在南昌南郊的施家窯附近(現在象湖的位置),舉行聲勢浩大的龍舟奪標賽。
施家窯附近地處贛江與撫河匯合處,河面遼闊,浩瀚無垠。岸上曠地高寬,可容萬餘人俯覽全景。老南昌口中至今還有「到施家窯看龍船去」的口頭禪。
2、端午掛個香囊能驅邪:南昌的端午風俗中,主要有吃「五子」、喝雄黃酒、纏七色線、懸艾葉菖蒲,以及掛香囊和蛋袋等特色風俗。
梅聯華說,端午節當日早餐,是一年中最特殊最豐盛的,大人小孩都要吃「五子」,即粽子、蒜子、雞子(蛋)、口子(藠頭)、包子。
6、端午節 南昌的風俗
http://bbs.icxo.com/dispbbs.asp?boardid=120&id=103153
......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除吃糉子外,還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分雞蛋、鴨蛋、鵝蛋等
。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
,平安無事」。
......
--------------------------------------------------------------------------------------------------------------
http://www.jxcte.com/Article/mhangye/mguonei/200605/383.html
端午節的習俗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後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劃龍舟,兼有紀念當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義。夜龍船上,張燈結綵,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穀豐登。雲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岩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每年端節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並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中國湖南嶽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傳統儀式又注入新的現代因素的「龍頭祭」。 「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後,主祭人宣讀祭文,並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後,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歡活動的多達60餘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後,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賽龍舟將盛傳於世。
端午食粽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 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里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說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佩香囊:
端午節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於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硃砂、雄黃、香葯,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懸艾葉菖蒲: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並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製成花環、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學上以艾入葯,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葯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也是自古相傳的「衛生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端午節上山采葯,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作者: 未知
來源: 文化湖北
編輯: 鍾永鋒
--------------------------------------------------------------------------------------------------------------
http://.baidu.com/question/7308609.html
http://www.baidu.com/s?tn=baidu&ct=0&ie=gb2312&bs=%B6%CB%CE%E7%BD%DA+%C4%CF%B2%FD%B5%C4%B7%E7%CB%D7&sr=&z=&cl=3&f=8&wd=%BD%AD%CE%F7%C4%CF%B2%FD%B5%D8%C7%F8%B9%FD%B6%CB%CE%E7%BD%DA%B5%C4%CF%B0%CB%D7
7、端午節對於穿衣有什麼忌諱?
端午節對於穿衣沒有太多的忌諱,主要是有些習俗必須要遵守:
1、佩戴香包驅邪瘟傳愛意。
端午節佩戴香包,傳統認為有辟邪、驅瘟之效。實際上,香包裡面放入硃砂、艾葉、雄黃、香葯、石榴花,散發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對蚊蟲而言就是剋星,所以,有辟邪驅瘟的作用。香包外包用絲布,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和款式,美女們還可以用各種香味的香包送給意中人,來表達愛意。
2、戴五彩繩手鏈,祈求愛情,旺運勢。
五色線是最常用的開運物。五色絲線,即綠色、紅色、白色、黑色、黃色五色,五色分別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以及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五色繩手鏈具有五色合歡的功效。想早日告別單身的男女可以把五色繩手鏈戴在手腕上或腳踝上,男生戴左手或左腳,女生戴右手或右腳,可以增旺八方人緣添喜氣,會對招來好姻緣有幫助,在十五、十六、十七的月光下照射後佩戴,效果更佳。
3、結伴出遊,祛病調心。
舊時,在端陽節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山間田野遊玩一天後,晚上用煎蒲、艾等香草或者祛邪的香葉經水煮後洗澡,被稱為「游百病」、「洗百病」,這樣做可以去除邪氣晦氣,一年平安健康。在現代,平時的學業、工作上的壓力,使大腦經常綳緊,端午節,可以選擇出遊,適當的放鬆,就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到郊外遊玩,和品嘗一些特色美食,不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愜意,身體的負能量減少,好運自然來。
4、端午節吃粽子好意頭,增旺氣場。
端午節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貴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學業考運,所以,端午節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讓好運道與你相伴。
5、端午放生積德祈安康。
如果家中有病人,可以在端午節去放生,在端午節放生的開運效果相對平時的日子較為明顯。
6、端午節戴葫蘆,化煞催吉納福好運道。
葫蘆,喻「福祿」之意,有收納福氣的風水功效。葫蘆形狀貌似太極陰陽狀,可號令三界,所以,在風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節期間,將一小葫蘆吉祥物戴在身上,給自己帶來好運道。
7、端午辟邪起命卦,時來運轉好契機。
端午節,是一個傳統辟邪的日子,歷經千百年之久的意念強勁,所以,如果你近期諸事不順,運勢不佳,健康欠佳的話,可以利用端午節這天作為契機,在門上掛上桃木類吉祥物驅邪,除去過往晦氣,迎來好運道。
8、端午插艾好兆頭。
在民間風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門上插艾草和菖蒲,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來以驅瘴、化煞。也有吃五毒餅這一習俗,象徵可以防小人,健康好運的好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