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會贈送啥禮物
康熙過壽
60大壽特設「千叟宴」
禮物:百壽紋瓶、萬壽紋尊
沿街30里鋪滿細軟的黃沙,一路張燈結綵。每一處街鋪,每一座城門,都用朱漆彩繪,寫滿「壽」「福」字。彩幡飄揚,旌旗獵獵。路邊的戲台上,精彩的劇目不斷上演。百姓早早停下手中的活計,載歌載舞,參與到盛大的歡慶活動中來……這是康熙60大壽時的真實記載。
在這場歷時數十天的慶典中,康熙認為像自己一樣活到這個歲數的君王再無他人,因此決定與天下老者同慶,凡是65歲以上的,無論官民,都可以到京城參加暢春園的聚宴,也就是至今流傳的「千叟宴」。各位皇子、皇孫、宗室子孫年紀在10歲以上、20歲以下的,都出來為老人們執爵敬酒分發食品,扶80歲以上老人到康熙帝面前親視飲酒,以示恩寵,並賞給外省老人銀兩不等。一時間,從全國各地來京為皇帝祝壽的65歲以上的壽星們,齊集京師,多達數千人,僅浙江省的耆老就有300餘人。
南京博物院的王成介紹,古代皇族的生日成為普天下的節日,叫做「萬壽節」,而瓷器因為歷朝歷代都喜歡,所以常被大臣們用來作為給皇帝祝壽的賀禮。
在南京博物院的瓷器館內,就有曾經是皇帝生日禮物的寶貝。一件是青花百壽紋瓶,這件瓶子看上去並不耀眼,白底青色的字。但仔細看,上面寫了一百個「壽」字,每一個「壽」字都不一樣,有圓形、三角形,還有的繪製成了蟠桃的形狀,有的「壽」字上半部分是小山的形狀,寓意壽比南山,也有的「壽」字線條蜿蜒復雜,寓意生命連綿不斷。
另外一件青花萬壽紋尊更是讓人驚嘆。一米多高的青花瓷瓶,瓶口和瓶底的一圈都各寫著48個壽字,瓶身共70行,130排壽字,總共約一萬個「壽」字,因此稱為萬壽瓶。與百壽紋瓶一樣,每個壽字都不相同,分別有著獨特的含義,十分精巧。這么多的壽字,寓意「萬歲,萬歲,萬萬歲」的祝福。
「這兩件都是康熙60大壽時,臣子送的生日禮物。」南京博物院的王成介紹。
康熙皇帝活到了69歲,而乾隆皇帝活到了89歲。
乾隆80歲生日時,為給乾隆祝壽,四大徽班進京獻藝。後來,經過和北京劇壇的崑曲、漢劇、弋陽、亂彈等各劇種五六十年的融匯,衍變成為京劇。
乾隆60大壽時,有個賀禮是「黃底青花龍捧壽紋六棱瓶」。
黃色的瓶底象徵著皇家的高貴之氣,瓶身六條棱,六個面,線條優美。每個面上都有一條五爪龍,每個面上寫著一個篆體的「壽」字,寓意皇帝是「九五至尊」。瓶子的頂部和底部各有一圈回紋,接下來一圈是如意雲紋。此外,還有連珠紋、香草龍紋、蕉葉紋等各種花紋,做工之細膩,令人嘆為觀止。
慈禧太後的專用瓷器,上面都有「大雅齋」三字。當年,慈禧太後為了慶祝自己的60大壽,不惜花費150萬兩白銀修建頤和園。而且,在此期間,她更說出「誰讓我不開心,我就讓誰不高興」的話。
但就在她60大壽期間,兵敗的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清王朝逐漸走向滅亡。
慈禧太後70大壽時,收到的禮物多多,其中有一個粉彩壽桃紋天球瓶,據記載也是當時的賀禮之一。
這個瓶粗直的瓶頸、滾圓的瓶身,看上去十分敦實。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瓶身上畫著大片的壽桃,瓶頸上是一隻紅色的蝙蝠。
為什麼畫的是桃子而不是蘋果呢?孩子們想了老半天,說「桃子吃了長生不老」。王成給孩子們講起了孫臏的故事。他說,孫臏有好幾十年沒有回家,有一天他突然想起來母親要過生日,於是回家給老母親祝壽,當時沒有其他禮物,就帶了桃子。這桃子說來神奇,孫臏母親吃了以後立刻變年輕了。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大家都知道,吃桃子可以年輕,長命百歲。所以,壽桃就成了祝壽的必備品。
那為什麼要畫蝙蝠呢?因為,「蝠」與「福」「富」諧音,蘊含了美好的祝願。
據介紹,除了瓷器,古代皇族過壽,壽禮多為字畫、屏風等風雅之物。
來看一眼康熙60大壽時,眾皇子給他送的清單:雍親王送的是萬壽海屋添籌玻璃插屏、萬壽鎏金鑲嵌集錦寶鼎、萬壽琺琅四方平安花尊、天然靈芝獻壽仙桃盤、群仙慶壽壽山琺琅盆景、南極呈祥圖(仇英畫)松鶴圖圍屏等。而十四貝子送的是萬壽圍屏、觀音蓮花經、萬壽雙喜鼎、四喜漢銅爐、百子獻壽玉杯、瑤草琪花瓶(成窯)、群仙拱壽圖等。生日禮物多是珍貴的筆墨紙硯、瓷器、盆景、字畫等。
2、清朝過年,帝王一般都會賞些什麼東西給大臣作為年終獎勵?
清代帝王有一個傳統,那就是每逢春節時,都喜歡御筆書寫「福」字,然後賞賜給自己喜歡的大臣,以表彰大臣為國盡忠的功勞,得到御賜「福」字的大臣都受寵若驚,覺得能得到皇帝的青睞,再怎麼努力都不虧了。有人會問了,都有哪些皇帝喜歡賜「福」呢?別著急,小編這就給您揭秘。
談到康熙皇帝,我們就不得不說一幅「福」字,這幅「福」字被稱為「天下第一福」,是康熙皇帝御筆書寫。康熙時代的清朝,百廢待興正在穩步的蒸蒸日上,眾多的將士們都奮斗在戍邊立功的第一線上,這讓康熙非常感動。
每逢春節,康熙總是會在御書房親筆寫下很多的「福」字,來賞賜這些將士,用來表彰他們的忠孝仁勇。這種「愛國福」倍受歡迎,有的大臣甚至一輩子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得到康熙爺的御賜「福」。
同時,雍正皇帝又為孔家後裔寫了「欽承聖緒」、顏家後裔寫了「四箴常凜」、曾家後裔寫了「省身念祖」以及「六藝世家」、「門中孝行」等。類似的額匾額實在太多,不能一一舉例。但是雍正手書最為著名的還是懸掛在軍機處的「一堂和氣」,不但用筆精妙,匾文的意思也是極佳的。
雍正皇帝在年終時又有御賜大臣春聯與福字的習慣,他曾經給寵臣張廷玉寫過「天恩春浩盪,文治日光華」的春聯,也為鄂爾泰書寫過「歲歲平安節,年年如意春」的紅貼,以作為新春的祝福。張廷玉自從得到雍正的御賜春聯後,每年春節都會張貼在自家的門口,從不更換,前來拜年的達官顯要,只要進門都會畢恭畢敬地瞻仰聖上書法。鄂爾泰則是將雍正御賜春聯摹刻懸掛於雲貴總督署的大堂,以示敬重。
此外,清朝的皇帝們還會給軍機大臣、皇子皇孫、後宮嬪妃以及太監宮女們發一個精美的辭歲荷包,荷包里通常放著一個五錢的銀錁子。皇帝本人也會收到來自皇太後的荷包,上面綉著「歲歲平安」,裡面裝著金銀錢、金銀錁、金銀八寶各一個,口部還會有一個刻著吉祥話的金如意。
清朝皇帝除了會發春節紅包之外,有時也會給外戚一些恩典。《紅樓夢》十八回元妃省親時,賈母就得到了金、玉如意各一柄、一根沉香拐拄、一串伽楠念珠以及若干宮緞、宮綢等物品。賈敬、賈赦、賈政等人則得到了新書、寶墨等物品,賈蘭則得到了兩個項圈和兩對金銀錁。這些都是皇帝賞賜給賈府眾人的賀禮。
3、古代皇上一般會賜予什麼東西給妃子們?
一般來說都是賜予妃子們一些珠寶首飾,綾羅綢緞,也有賜予封號妃位等等!
4、古代皇上一般會賜予什麼東西給妃子們?
吃食、綾羅綢緞、化妝品、珠寶、字畫、晉升等級等等。
5、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啥啊
古代官員也有「年終獎」,清朝皇帝一般會賞賜:裝有金銀的荷包。
首先清朝的年終獎是非常特殊的,也能稱為最神秘的年終獎,清朝的皇帝會把年終獎放在荷包中,賞賜給大臣,荷包中具體有什麼禮物就是需要大臣們自己回去拆了。(一般會按照品級在荷包中放入不同數量的金銀或者珠寶)
6、古代帝王如何過生日?大臣都會進獻什麼禮物祝壽?
在我國古代祝壽的風俗很早就已經出現,而皇帝的生日更是全國的大事,早在商周時期就有了為天子過生日祝壽的記載,《詩經.大雅》篇中有這樣的詩句:「虎拜稽首:天子萬年!虎拜稽首,對揚王休。作召公考:天子萬壽!」漢代的時候,太中大夫東方朔曾經為漢武帝舉酒祝壽。三國時魏文帝在過壽之時免除譙地三年稅收。
到了唐朝,更是將皇帝的生日定為了全國性的節日,並且每個皇帝的生日名稱都不相同,唐玄宗的生日那天叫做「千秋節」,唐肅宗的生日叫做「天成地平節」,唐宣宗的生日叫做「壽昌節」等等。每到這些日子,全國都會休假三天,各地紛紛舉行慶祝活動。
朝中群臣要在皇帝生日的這一天,向皇帝獻上萬歲壽酒,此外還少不了一些珍寶玩物。地方官員也要進獻壽禮,據記載,在唐朝初年一般各路節度使在為天子上壽時進獻的壽禮總額能達到二十多萬兩,到了唐朝末年,這個金額已經達到一百多萬兩了。
《新唐書 .禮樂志》:
侍中代表群臣跪奏:「稱千秋令節,臣等不勝大慶,謹上千萬歲壽」
皇帝答:「得卿等所獻壽酒,與卿等內外同慶」
當然皇帝再接受群臣上壽之後,也會按等級高低給之相應的賞賜,但都是些珠囊、束帛之類,與收到的壽禮相比就顯得微不足道了。在唐朝,為皇帝祝壽自然少不了賦詩助興,很多的唐詩都描寫了為皇帝祝壽的場面,如「自罷千秋節,頻傷八月來」、「舞階銜壽酒,走索背秋毫」等等。
兩宋時期,宋、夏、遼、金先後對立而起,每當有皇帝過生日的時候,其他國家也會派使臣來賀壽,把皇帝的生日與「朝歲」、「祭天」這些節日並列起來,使得這一天有了更加崇高的意義,並且除了為皇帝祝壽以外,皇後、太後的生日也會有大規模的慶祝活動,後來太子的生日那天也加入了這個行列。但皇帝的生日都統稱為「聖壽節」或者是「萬壽節」,不再像唐朝那樣每位皇帝的生日都起一個專用的名稱。
到了明朝的時候,明太祖朱元璋每到自己生日的時候,就會想起自己的父母早逝,心中就會不勝悲悼,所以他下令在他過生日的時候不接受任何祝賀,在這一天,朱元璋會「靜居終日」、「齋居素食」。直到朱元璋晚年,才在他的生日當天接受朝賀,宴請群臣,但同時規定「不受獻、不賦詩、不賜酺、不齋醮」。總之就是一切從簡。
而到了清朝,為皇帝賀壽的風氣又重新興起,並且賀壽規模比之前的唐宋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康熙年間還會在皇帝生日「萬壽節」這一天,開科取士,大擺千秋宴。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曾演過為康熙祝壽時的情形,在暢春園,康熙擺設千秋宴,所有六十五歲以上的直隸省官員、致仕漢員等都可以參加。
九十歲以上的可以進入宮門內,八十歲以上的至丹墀下,七十歲以上的在宮門外,皇帝會親自賜給這些臣子酒水食物,皇太子和眾貝勒賜給大臣妻子彩緞、珠寶等物品。並且我國周圍的一些國家也會派使臣參加。
臣子上壽時的稱呼也是隨著朝代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在宋朝之前一般都是「謹上千萬歲壽」,元朝的時候可能覺得千萬有點少,於是改成「上億萬歲壽」,明朝時候可能又覺得「億萬」有點過了,但「千萬」又的確不太過癮,便改成了「敬祝萬萬歲壽」。
不止是上壽時的稱呼有改編,皇帝生日的名稱每朝每代也略有不同,唐朝時期是每個皇帝的生日都會有一個專屬的名稱,到了宋朝就統一叫做了「千春節」,元朝的時候改叫「萬春節」,到了明清又改成了「萬壽節」。
以上就是古代帝王過生日的大致情況,說到底,其實就是以各種繁瑣的禮儀、盛大的規模、奢華的布置來滿足古代帝王的愛慕虛榮、好大喜功之心。
7、漢唐時期皇帝給客人贈送什麼禮物
沒有一定的規矩,一般都是迎合皇帝的性格和生日的特點。皇帝也是人,也有喜好,投其所好之道,無論現代還是古代,官場的人都懂。
8、皇帝在過年的時候賞賜有功之臣
皇帝寫福字下賜群臣已經成為清代皇帝特有的年節賞賜。
清康熙皇帝是第一個清代皇帝手書「福」字下賜群臣的典例,皇家認為,十二月是進入年終的月份,也是人們祈望吉祥、驅避邪魔、以圖本年得到一個圓滿的終結的時刻,人們要滿懷欣喜地恭候、迎接新年。所以,自康熙朝始,每年十二月初一日,皇帝在內廷要親自御筆書「福」字,所寫出來的第一個「福」字要懸掛於乾清官正殿,其餘張貼宮廷內苑各處,以及頒賜後妃近侍、王公寵臣、內廷翰林等。此後,清宮御賜「福」字儀式成為典制。
雍正時期,每年臘月底,雍正都要手書「福」字,有「年來冬月封印以後,政務略有餘閑,朕手書『福』字賜內外大臣,諸臣奏謝皆稱受朕賜福之恩」之渝。此後,皇帝的手書「福」、「壽」字不僅張貼在宮苑各處,而且還會頒及各直省將軍督...皇帝寫福字下賜群臣已經成為清代皇帝特有的年節賞賜。
清康熙皇帝是第一個清代皇帝手書「福」字下賜群臣的典例,皇家認為,十二月是進入年終的月份,也是人們祈望吉祥、驅避邪魔、以圖本年得到一個圓滿的終結的時刻,人們要滿懷欣喜地恭候、迎接新年。所以,自康熙朝始,每年十二月初一日,皇帝在內廷要親自御筆書「福」字,所寫出來的第一個「福」字要懸掛於乾清官正殿,其餘張貼宮廷內苑各處,以及頒賜後妃近侍、王公寵臣、內廷翰林等。此後,清宮御賜「福」字儀式成為典制。
雍正時期,每年臘月底,雍正都要手書「福」字,有「年來冬月封印以後,政務略有餘閑,朕手書『福』字賜內外大臣,諸臣奏謝皆稱受朕賜福之恩」之渝。此後,皇帝的手書「福」、「壽」字不僅張貼在宮苑各處,而且還會頒及各直省將軍督撫等,後朝均沿襲下來。
乾隆皇帝更是講究書「福」之典制,並且在御書「福」字之前,還必先到闡福寺(在北海北岸五龍亭旁邊,今已不存)拈香,然後再到重華宮內漱芳齋大書「福」字。乾隆賜「福」的事例很多,此朝當了三十一年尚書的王際華,積歷年所得共二十四幅福字,裝婊懸掛,名為「二十四福堂」。
嘉慶皇帝一向標榜自己是「以皇考之心為心」,寫「福」字頒賜,當然也恪遵前代成例。他曾御制書「福」聯句詩,談及除御書第一「福」字懸掛於乾清官正殿外,還要在宮苑張貼近20幅「福」字;不僅如此,嘉慶皇帝在書「福」字之餘,又別書五、七言至十三言朱紅雲龍箋對聯,及「宜春迎祥」、「宜人新年」、「一年康泰」等字,不下百餘幅。這些吉語被張貼在各處宮苑,皇宮里滿是吉祥如意。
9、《甄嬛傳》:皇帝都賞賜過甄嬛哪些珍貴的「禮物」?
《甄嬛傳》中皇上其實是最愛甄嬛的,除了內務府明著賞賜的一些東西外,皇上私下也是給甄嬛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直到出宮修行,鏡頭給了特寫才曝光。
如螺子黛,異邦進貢的螺子黛很稀罕,給嬪妃畫眉用。自甄嬛得寵來,哪怕身居貴人之位,也與華妃、皇後同享此物,而其他嬪妃哪怕位份再高也沒有這樣的待遇。
蜀錦玉鞋,惹得華妃娘娘紅了眼。蜀錦在清朝歷史上不算特別珍貴的貢品,但在《甄嬛傳》中卻很珍罕,一般用來做衣用。皇上特地命人用它來製鞋賜給甄嬛,可見他對她的寵愛。
安胎用的珊瑚擺件,眾嬪妃們奉承的諷刺,嫉妒的嫉妒。用於給甄嬛安胎用,但她腹中的孩子先天不足,是生不下來的,後來成為了扳倒皇後的致命一環。
還有一些皇上賜給甄嬛的獨特「禮物」,這些「禮物」未必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但是仍然能體現出皇上對甄嬛的另眼相看。
未侍寢就晉封甄嬛久病,在御花園巧遇余氏被羞辱,皇上及時趕到,特意將未侍寢的甄嬛晉封為貴人,以此顯示對甄嬛的寵愛之情。未侍寢而晉封在整個後宮乃至整個大清都是很少見的,可見皇上真喜歡甄嬛。
椒房之寵、早生貴子湯泉宮侍寢之後,皇上珍惜甄嬛的赤子之心,特意賜她椒房之寵。除甄嬛外,只有純元皇後和華妃享受過此等待遇。和她們所不同的是,皇上還特意按照民間習俗,將棗、花生、桂圓、蓮子撒於床鋪之內,取早生貴子之意,甄嬛自此才知道,皇上待她與別人不同。
滿湖蓮花和漫天風箏其他妃嬪生日,皇上不過是送些奇珍異寶,雖然這些東西價值連城,但到底缺了一份心意。而甄嬛過生日,皇上特意命果郡王去准備,送了甄嬛滿湖蓮花和漫天風箏,為的就是顯示他待她與旁人不同的珍惜。
抬旗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接甄嬛回宮,皇上特意將甄嬛抬成上三旗,並賜滿洲大姓鈕祜祿氏,以顯示甄嬛尊貴的身份。雖然清朝後宮也曾有人被抬過旗,但一般都只是下五旗,抬成上三旗的鳳毛麟角,甄嬛是本朝中獨有的一個。
隨時進出御書房,可議論朝政歷代朝廷規定,後宮不得干政,可皇上真心喜歡甄嬛,特許她隨時進出御書房,並且可以同皇上議論朝政,這待遇在其他嬪妃是不可想像的。
10、古代皇帝獎賞大臣時,除了金銀還會賞賜哪些東西?
獎勵是一種技巧。以清朝為例,作為最後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可以說是一個偉大的整合者。在皇帝賞賜臣民的方面,也是處處體現政治智慧。
賞賜大臣君主的原則:一是賞賜結構要合理。好的獎勵應該是金字塔形的,層層遞進,除非有重大貢獻,否則盡量不要跨過去。為了避免增加國家的經濟負擔,大部分稱謂為“世襲降級”.例如,太子、王爺,郡王,貝勒,鎮公爵,副公爵,鎮將軍,副將軍,將軍,大部分的督子都會倒下,其他的兒子更多。二是避免邊際效應遞減。邊際遞減效應是一個經濟學概念,其中一個投入要素以等量連續增加,供給產品的增量在一定的產值之後減少。
乾隆最喜歡的福安干,先是給了他黃色的外套,然後是三眼尾羽。三眼玲,但即使和沈都不能得到最高的榮譽。李鴻章的目標是既公平又有競爭力。在李鴻章和左宗棠的案例中,他們的獎賞是教科書式的。這兩個人都是曾國藩的門徒,能力相當,功德不朽。獎勵的力量不能有太大的差別,除非一個人突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864年,太平天國去世。這一功勞,早期歸功於曾國藩的湘軍,晚期歸功於李鴻章的淮軍。
因此,這樣一個壯舉,李鴻章被授予了素藝叔叔的頭等榮譽,佩戴雙眼羽毛。此時,李鴻章的頭銜已經高於左宗棠。1820年被左宗棠收回,工業也蓬勃發展。所以清廷讓他當了二等京侯,比李鴻章還厲害。1901年,李鴻章受命簽署義和團協議後不久,病逝。原來是李鴻章替清廷背黑鍋,也是辛苦工作,原來是工傷。一個用來補償,另一個用來激勵其他部長。於是,朝廷授予了一等蘇衣侯,並超過了左宗棠。這樣,左宗棠就更有動力追上李鴻章了。頂級的戴華齡二人,獎勵的方式最直接負擔得起的就是晉升的薪水。郎外戶部人員做得好,直接為戶部郎中晉升,工資也漲船高。清朝的官制分為中央、地方和軍事三級,共有九級十九級,干到鄭其品一直是知縣,也是大官,能榮祖先。
一般來說,基層和中層官員特別容易接受,往上爬比較容易。清代,諸如紫禁城等七種產品的混合開始,還有更多的高級獎項,頭銜,公侯伯公。在清代,公爵、侯爵和伯爵都是優等的,子爵(一等)、男爵(二等)和御駕都尉(三等)被平均分為三等。其次是騎兵杜威(四級)、運氣威(五級)和恩氣威(七級)。平遙古城是該縣的縣長,除了恩奇偉外,所有級別的金爵都是以雲奇偉為基礎的。這有點像我們現在玩的游戲。吉都威加一個雲機尾,就是“吉都威加一個雲機尾” ; 吉都威加兩個雲機尾,吉都威就是三等輕型車杜威。所以大家都忙著工作,積雲騎威,收集了很多可以“變形”的東西。清代巡撫主管的地圖可以和定期出席會議的地方官員或。這個級別的高官不僅關心自己的地位,還關心皇帝對他的青睞程度。皇帝的獎勵和特權尤其重要。穿著黃夾克,戴著帽子,騎在紫禁城裡,坐著宮廷轎子。這是莫大的榮幸。這會被載入史冊的。
獎勵的最高等級屬於太廟。很多朝代,幾十年才能出一個大臣,享有這個榮幸。前幾種獎勵再牛,也是皇帝賞給你的,是對你工作的認可。但是,配享太廟,這可是讓後世皇帝都跪拜你的至高榮譽,他們在祭祖的時候,是要向你匯報工作的。有清一代,享有如此殊榮的,只有26人。而漢人配享太廟的,僅有張廷玉一人。至於更高的賞賜,那就只能是繼承皇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