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88歲老人贈送房產
1、上海老人贈三百萬房產給水果攤主一案,最新進展如何?
在上海有套房子是多少人的夢想,但是有一位老人竟然自己的價值300萬的房子贈予小區水果店的老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為什麼老人會把自己的房子給水果店的老闆呢?老人的其他親屬和朋友就沒有意見嗎?你知道這個事情嗎?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上海老人贈300萬房產給水果攤主”的新聞在網路上鬧得沸沸揚揚,這還沒消停幾天,司法鑒定中心的鑒定報告出來了,估計又得雞犬不寧。經司法鑒定中心鑒定,老人患有器質性精神障礙,而且上海市寶山區人民法院認定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民事判決書都出來了。據媒體報道,上海市寶山區一名88歲老人將名下一套價值300元的房產公證給了小區的一名水果攤主。原因是老人的老伴和兒子均已去世,一人獨居,近年來一直受小區水果攤主小游一家人照顧,而且小游一家也搬到了老人的家中,與老人一同生活。為了晚年有人照顧,老人與小游在上海市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雙方簽署了遺贈撫養協議,協議對受益人履行贍養義務有嚴格的義務要求,否則遺囑訂立人可取消財產贈予。
你知道這件事情最新的進展是什麼樣嗎?
一.為什麼不尊重老人的自願?
最後法院對於這個事情的判定是老人贈予300萬房產給水果攤主的協議無效,從法律角度來講,可能是合理的,但是從人情角度來講,為什麼不尊重老人的遺願呢?
二.水果攤老闆也是真心對待老人的
老人也不是傻子,如果水果店老闆對他不好,他會把自己的房產送給水果店老闆嗎?
三.爭財產的時候親戚出來了
最後陪在老人身邊的人是水果店老闆,而不是他那些所謂的親戚照顧老人的時候找不到人,現在爭財產的時候都出來了。
2、如何看待上海獨居老人將 300 萬房產贈水果攤主,法院認定老人無民事行為能力 ?
雖然法院委託鑒定,確認被鑒定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並不必然推翻此前的贈與行為,因為鑒定只能說明當前的狀態,並不能否認老人簽訂合同的能力,而且該事實是經過公證認證的,經過公證的合同,如果沒有法定事由,是不能夠推翻的。
家屬的行為,無非是為了侵佔老人的財產,而又不願意盡相應照顧或者說贍養老人的義務,對這樣的行為,法律終究會做出否定性的評價。所以對將來的結果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老人的行為在法律上屬於意定監護也叫委託監護,
是指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的成年人,以書面形式確定自己的監護人,監護人在該成年人喪失或者部分喪失民事行為能力時,履行監護職責。簡單來說,意定監護就是自己可以在意識清楚的時候,書面指定一個人,作為自己失能後的監護人,照顧自己的生活,處置自己的財產、權利等。
該行為屬於老人的法定權利,應該得到尊重。
3、上海老人300萬房產贈水果攤主引家屬質疑,這是什麼情況?
上海一位88歲的老人將300萬的房產送給了樓下水果攤攤主,讓人不解的是,老人在上海並非沒有親屬,那他為什麼要把房產送給非親非故的人呢?老人的親妹妹在得知真相之後說哥哥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他肯定不是在清醒的狀態下簽訂協議的,對此啊當地公證處的工作人員作出了回應。
王老伯說幾年前老伴就已經去世了,沒過多久兒子也在家裡意外猝死,辦理喪事追悼會都是樓下小劉忙前忙後,親戚一個都沒來,知情人曾透露親近,親戚除了叫王老伯早點寫遺囑之外,從來都不來看看,2017年王老伯在家裡摔倒之後昏迷不醒,也是小劉發現之後把他送到醫院,並且陪伴照顧,直到他康復,小劉說他從10年前就開始時不時的照顧老人,從老人干凈的指甲棉鞋還算整潔的屋子來看呢,小劉的確照顧的比較好,小區的鄰居也說,在他們眼裡王老伯和小劉就是父子關系。
老人為了報答水果攤主小劉的恩情,就特意帶小劉一起到上海普陀公證處公證在自己死後後將300萬的房產和40萬的存款都留給小劉意定監護,而公證處的工作人員也向外界證實了,當時老人也是在清醒的意識之下完成的這些贈予的相關手續,完全尊重當事人的決定。
這件事在網路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也成為了鄰居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大家都搞不懂老爺子為什麼要把房產送給一個陌生人,但他們同樣認為老人有人照顧,兩個人你情我願,沒有什麼不好的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雖然呢老人患有阿爾茲海默症,但是這並不影響他知道是誰在照顧自己,誰對自己好希望,希望小夥子能10年如一日,不要忘了照顧老人的初心。
4、上海一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主,為何要這么做?
據媒體報道,上海寶山區一名88歲老人,在自己的兒子和愛侶已經全部去世的情況下,打算將自己的300萬房產贈送給一位水果攤的攤主。這樣的事情在網上掀起了巨大的浪潮,許多人熱議老人的行為是否妥當。那麼,你知道他為何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事實的來龍去脈是怎樣的吧。
老人獲得攤主的照顧,決定以房產回報
原來這位老人在老伴和兒子去世之後,就一直是一個人獨居。他因為患有腦血管疾病以及阿爾茲海默症,一個人生活還是非常困難的。好在他獲得了附近水果攤主一家人的照顧。這水果攤主和家人經常來幫老人的忙,還在老人生病的時刻將老人送往醫院並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老人在感動之餘,就產生了要將自己的老年和房產託付給水果攤主一家的想法,然後他也確實付諸了行動,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將房產贈送給水果攤主,並將他們一家人帶進自己的家,然後一起生活在一處。
老人的行為受到了親屬的抗議、外界的熱議
老人的這一行為,在我們大眾看來其實就是“知恩圖報”罷了,也是期待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至於太過孤獨和悲慘,有人來照料自己。不過老人的妹妹及其他家屬對老年人的這一決定和行為並不滿意,也對水果攤主一家人存在質疑。然後就要求未來當老人的監護人,希望能夠重新判定老人在公證之前無民事行為能力。這個事情的反轉,也引來了許多人的熱議。
對老人向攤主贈送產房這個事你是怎麼看的?
個人覺得老年人是從攤主一家的身上獲取到了溫暖,所以他才會出現這樣的行為。如果經過調查,水溝攤主一家人的品行都是良好的話,筆者以為這樣的贈送其實也算是合理的。畢竟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如果沒有用心的人來照顧的話,也會顯得很凄涼。而他自己作為一個懂得知恩圖報的人,願意拿自己的餘生和房產托福給水果攤主一家,這也沒什麼可非議的地方。在我看來,物質之外需要看重的是人和人之間是不是具有人情味,如果有溫暖的一家人來陪伴自己,照顧自己,那麼老人家的未來生活也能夠有所保障了,這樣不是兩全其美嗎?
5、親情冷漠,上海88歲老人將300萬房產送攤主,對此你怎麼看?
親人不如一個陌生人來得關心自己,上海這位88歲的老人將300萬的房產送給攤主也是有原因的,因為在老人妻子離世、兒子意外去世的時候,來幫忙的只有攤主,並沒有所謂的親人,在老伴和兒子相繼去世之後,所謂的親人也並沒有一個人來照顧自己,只是想讓自己早點立遺囑,都惦記著老人的財產。
而老人有一次在家裡摔倒昏迷的時候,是攤主發現了自己並把自己送到了醫院,並每晚都來陪床,一直到老人出院。正是攤主的這些舉動,讓老人下定決心,在自己離世之後,自己名下的財產都給攤主,甚至包括這套300萬的房產,都已經做了公證了。後來,老人也邀請攤主一家住進自己了房子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家庭。
其實,老人會作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因為親人的過於冷漠,但凡有個親人能夠像攤主一樣照顧自己的話,我覺得老人也不會把自己的財產和房產都留給一個陌生人。正因為親人的不聞不問,心裡也只惦記著自己的財產,並不想照顧自己,這樣的舉動讓老人寒了心,就算是把所有的財產給一個陌生人,也不想留給親人一分一毫。
本來攤主也並沒有義務照顧老人的,但因為攤主的善心,覺得老人一個人挺可憐的,能幫一把就幫一把,這樣無形的舉動,一次次的溫暖了老人,也讓老人感覺到了人間的溫暖。攤主雖然知道了老人把房產留給了他,但他覺得還是不敢相信,跟做夢一樣的。其實,對於老人的做法,我表示理解,因為老人的親人對其不管不顧,能從老人身上得到好處才知道有這么一個人,並不能像攤主一樣能夠無時無刻的關心和照顧自己。
6、上海一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攤主,老人的親戚對此怎麼看?
老人的親戚對於老人將300萬房產送給水果攤攤主的決定表示十分不滿,認為是水果攤攤主利用了老人渴望關懷的心理進行了蠱惑和誘導。
上海一位88歲的老大爺,通過意定監護的形式,將自己名下300萬的房產,無償送給了毫無血緣關系的水果攤主小游。
一、贈送金額巨大,無法認同老人的行為。
老人晚年失去了自己唯一的兒子,一直是自己孤獨的生活,雖然在多年的生活中比較少和親戚們往來,但是老人的基本情況以及家庭情況都是親戚們了解並且知曉的。
老人因病住院後,親戚也有到醫院看望並且照顧老人,所以親戚對於老人將房產贈與水果攤攤主的舉動表示非常不理解。
二、老人與水果攤攤主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親戚不理解老人的做法。
一般而言,即使老人沒有直系血親繼承自己的巨額房產,但是還有很多血緣關系較為親近的親戚可以選擇,水果攤攤主與老人沒有任何血緣關系,老人卻選擇將遺產贈與其。
在這些親戚看來,顯然是因為攤主對老人實行了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
三、親戚關於水果攤攤主的目的表示懷疑,認為其接近老人是別有用心。
老人的親戚認為,水果攤攤主在知曉老人是獨居老人並且擁有巨額房產後故意接近老人,為了贏取老人對其的信任才對老人百般呵護和關心,甚至在知曉老人十分想擁有正常的家庭生活後,故意的讓自己的家人和孩子接近老人,以此滿足老人的願望。
畢竟在世俗的理解中,對於一位孤寡老人的呵護比對自己的親生父母還好幾乎是不可能的。
在事情發酵的過程中,老人的親戚一直對水果攤主持非常劇烈的不滿和攻擊態度,認為他誘騙了老人。
7、上海贈百萬房產老人被認定無民事行為能力,家屬或就監護權起訴?
是的,5月18日,新京報記者從贈300萬元房產給水果攤主的老人家屬處獲悉,司法鑒定老人患有器質性精神障礙,法院認定老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家屬吳女士稱,未來或就監護問題進行訴訟。
判決書顯示,水果攤主小劉認可鑒定結果。小劉說,他於2017年開始照顧老人,「以後要訴訟就訴訟好了」。
事件回顧
上海寶山區一名88歲老人的老伴和兒子均已去世,一人獨居,近些年在生活上受到小區水果攤主小游(化名)一家頗多照料。此後,老人帶著小游到上海普陀公證處辦理了意定監護,決定把自己的晚年和遺產,都託付給他,其中包括自己價值300萬元的房產。
雙方還做了遺贈撫養協議,其中的遺贈撫養協議對於受益人履行贍養義務有嚴格的義務要求,否則遺囑訂立人可取消財產贈予。老人妹妹等家屬則一直質疑,老人在公證前就患有阿爾茨海默病的一些症狀。
8、上海「老人300萬房產贈與水果攤主」事件,最新進展如何?
上海88歲的老先生把自己300萬的房產送給了水果攤攤主一事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的反響。
各界議論紛紛,有贊成的,也有質疑的,特別是老先生的親戚對此事表示了質疑,社會上對老先生的親戚冷漠且自私的行為進行了指責,這讓老先生的親戚承擔了相當大的輿論壓力,所以他們出來進行回應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老先生認為親戚們是來搶房子的,他認為誰對自己好,他就把房子給誰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網友們對此事也是贊成多於反對。
老先生和水果攤攤主一家也去相關部門做了意定監護,從法律上指定自己晚年生活的監護人,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和水果攤攤主一家的利益。
什麼是意定監護?
他區別於法定監護,像是自己的父母子女。或者是配偶這些法定監護人。意定監護更適用於一些獨居老人或者是特殊情況下的公民,已年滿18周歲,而且精神正常,通過協議的方式確定自己的非親緣監護人。
像本次事件中的老人和水果攤攤主就是屬於意定監護人。
水果攤攤主因為照顧老人而得到了很大的回報,這個回報一定程度上是損害了老人親戚的利益,對此,老人的親戚就開始反擊。他們曾經表示在老人生病期間去醫院照顧過老人,但是並沒有被報道過。並且老人患有阿爾次海默症,也就是俗稱老年痴呆,對老人的這一決議提出了質疑。
老人確實已患有老年痴呆,目前他的症狀愈發的明顯了,身體狀況也大不如前,偶爾還是可以簡單對話。他們家也裝了監控。從監控中可以看到,水果攤攤主一家對老人的照顧還是比較盡責盡職的。每天給會給老人換衣褲,洗澡,換床單等等這些瑣碎的事情。
老人在老年能夠老有所依,每天保持得乾乾凈凈,體體面面,等著小朋友下課,享受一下天倫之樂。
9、上海88歲老人送300萬房產給一名河南人,他為什麼會這么做?
在上海有一位88歲的老人去公證處做了公證,決定在自己離開人世之後,把價值300萬的房產送給一名河南人。這名河南人其實和老人沒有任何的親屬關系,只是在老人家樓下經營水果攤的攤主,那麼大家一定非常好奇這位上海老人為什麼要把房產留給這名河南人呢?這樣做的初衷又是什麼呢?
原來老人已經失去了老伴,自己患有精神病的兒子也在家猝死,這位水果攤主是河南人,就在老人家樓下經營水果攤,平時老人沒事也去水果攤坐坐,水果攤主一家對老人照顧有加,讓老人心裡特別感動,所以才決定要送房產給他。
有親戚的關系在裡面,按道理來說,有親情就應該互相幫助,互相照顧,但是老人的親戚做出來的事情,讓老人非常的寒心,他們不關心老人的生活,不給予他照顧和關心,只想著得到老人的遺產,所以老人決定自己的房產全部留給陌生人,也不留給親戚。
現在這名河南人水果攤主已經和老人住在了一起,一家人照顧老人的生活,給老人的老年生活帶去了快樂。老人覺得自己特別幸運,可以在年歲大的時候得到別人的照顧,這名水果攤主也覺得自己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只是因為自己的善心,竟然有可能得到價值幾百萬的房產,看來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有好報,善心得善報。
你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