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喜疑慮
1、語文中名詞
語文中名詞是表示人、事物或者抽象概念的詞。如:書本、桌子、兒童、雷鋒、思維、政治等。
名詞
名詞:是實詞的一種,是指待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名詞可以獨立成句。是表示人抽象概念等名稱的詞。根據其詞彙意義,名詞可分為專有名詞和普通名詞。
1.專有名詞:指表示人、地方、機構、組織等的專有名稱。具體說來,它包括人名、地名、月份、星期、節日、書名、電影名以及某些抽象名詞等。
2.普通名詞:指表示一類人或東西或抽象性概念的名詞。
詞彙解釋
動詞:表示動作行為、發展變化、心理活動等意義的詞叫動詞。
形容詞:表示事物的形狀、性質或狀態的詞叫形容詞。
代詞:具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詞叫代詞.代詞
可分為人稱代詞、指示代詞、疑問代詞
(1)人稱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稱的代詞。
(2)用來指人或事物的代詞叫指示代詞。
(3)用來提出問題的代詞叫疑問代詞。
2、描述性格的詞有哪些
典型性格的形容詞
溫柔、內向、靦腆、害羞、多疑、直率、活潑、開朗、滑稽、可笑、古怪、怪異、狹窄、寬容、猜忌、多情、冷淡、熱情、放盪、拘謹、謹慎、嚴格、嚴厲、兇殘、殘忍、無情、懦弱、怯弱、卑鄙、無恥、下流、無賴、好色、骯臟、飄逸、聖潔、純潔、清純、可愛、賢慧、慈愛、仁慈、老實、木訥、慷慨、大方、隨便、暴躁、急躁、尖酸、刻薄、俠義、忠誠
鬱郁寡歡 悲觀失意 好吃懶做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異想天開 多愁善感 狡猾多變 貪小便宜 見異思遷 情緒多變 脾氣暴躁 重色輕友膽小怕事 好吃懶做 成熟穩重 幼稚調皮 溫柔體貼 誠實坦白 婆婆媽媽 活潑可愛 普普通通 內向害羞 外向開朗 心地善良 聰明伶俐善解人意 風趣幽默 思想開放 積極進取 小心謹慎 鬱郁寡歡 正義正直 悲觀失意 好吃懶做 處事灑脫 疑神疑鬼 患得患失 異想天開多愁善感 淡泊名利 見利忘義 瞻前顧後 循規蹈矩 熱心助人 快言快語 少言寡語 愛管閑事 追求刺激 豪放不羈 狡猾多變 貪小便宜見異思遷 情緒多變 水性揚花 重色輕友 膽小怕事 積極負責 勇敢正義 聰明好學 實事求是 務實實際 老實巴交 圓滑老練 脾氣暴躁慢條斯理 沖動 任性 神經質 暴躁 善變 難以琢磨 患得患失 浮躁 見異思遷 莽撞 易怒 猶豫不決 輕率 善變
正性詞:愉快1、輕松2、熱情3、興奮4、活潑5、喜悅6、幸福7、高興8、歡喜9、微笑10、樂觀11、幽默12、深情13、平靜14、快樂15、激動16、欣慰17、滿意18、痛快19、歡樂20、驚喜21、快活22、喜愛23、歡呼24、激情25、歡快26、振奮27、欣喜28、從容29、愉悅30、舒暢31、善意32、喜歡33、愛慕34、飽滿35、熱心36、親切37、融洽38、鎮靜39、生動40
負性詞:絕望1、痛苦2、內疚3、煩惱_4、害羞5、恐懼6、緊張7、擔心8、憂郁9、焦慮10、苦悶11、著急12、可憐13、難過14、不安15、憤怒16、悲哀17、怒吼18、失望19、氣憤20、急躁21、挫折22、恐怖、不滿23、為難24、罪惡25、羞愧26、遺憾27、悲憤28、凄涼29、埋怨30、苦惱31、惋惜32飄過
寬厚的 能勝任的 有信心的 自覺的 體貼的 建設性的 好沉思的 有合作精神的 富創造力的有拼搏精神的 有奉獻精神的 可靠的 老練的,有策略的守紀律的 (在行動,說話等方面)謹慎的盡職的精悍的 認真的 有效率的 精力充沛的 充滿熱情的 善於表達 守信的,忠誠的 (性格)堅強的直率的,真誠的 友好的 儉朴的寬宏大量的 有教養的 有禮貌的 勤勞的 精神飽滿的誠實的殷勤的 恭順的 幽默的 公正的 有主見的 勤奮的 有獨創性的 首創精神 愛動腦筋 有智力的理解力強的 有發明才能的,有創造力的 正直的 好心的 有見識的 精通某門學問的 心胸寬大的 條理分明的 忠心耿耿的 有方法的 謙虛的目的明確的 客觀的 虛心的 守紀律的 有獨創性的 辛勤的,苦乾的,刻苦的 實際的 一絲不苟的 不屈不撓的 嚴守時刻的 意志堅強的合格的 有理性的 實事求是的 講道理的 可信賴的 負責的 無私的 明白事理的 真誠的 精明的生氣勃勃的光明正大的 塌實的 老實的嚴格的有系統的意志堅強的性情溫和的穩健的 孜孜不倦的
人的性格分類及優缺點 人的性格大體分為四大類:活潑型、力量型、完美型、平和型。
每一類優缺點的性格表分類如下: 優點 活潑型 力量型 完美型 平和型 生動 富於冒險 善於分析 適應力強 喜好娛樂 善於說服堅持不懈 平和 善於社交 意志堅定 自我犧牲 順服 令人信服 競爭性 體貼 自控性 使人振作 反應敏捷 受尊重 含蓄 生氣勃勃 自立敏感 滿足 推動者 積極 計劃者 耐性 無拘束 肯定 按部就班 羞澀 樂觀 坦率 井井有條 遷就 有趣 強迫性 忠誠 友善 可愛 勇敢細節 外交手腕 令人高興 自信 文化修養 貫徹始終 激勵性 獨立 理想主義 無攻擊性 感情外露 果斷 深沉 尖刻幽默 喜交朋友 發起者音樂性 調解 多言 執著 考慮周到 容忍 活力充沛 領導者 忠心 聆聽者 惹人喜愛 首領 制圖者 知足 受歡迎 勤勞 完美主義者 和氣跳躍型 無畏 規范型 平衡 缺點 活潑型 力量型 完美型 平和型 露骨 專橫 忸怩 乏味 散漫 無同情心 不寬恕 無熱忱 嘮叨 逆反怨恨 保守 健忘 直率 挑剔 膽小 好插嘴 急躁 無安全感 優柔寡斷 難預測 不善表達 不受歡迎 不合群 即興 固執 難於取悅猶豫不決 放任 自負 悲觀 貧乏 易怒 好爭吵 不合群 無目標 幼稚 魯莽 消極 冷漠 虛榮 工作狂 不喜交際 擔憂 喋喋不休不圓滑老練 過分敏感 膽怯 生活紊亂 跋扈 抑鬱 懷疑 反復 排斥異己 內向 無異議 雜亂無章 喜操縱 情緒化 言語不清 好表現 頑固猜疑 緩慢 大嗓門 統治欲 孤僻 懶惰 不專注 易怒 多疑 拖延 報復型 煩躁 勉強 輕率 善變 狡猾 好批評 妥協
內向型:沉著、冷靜、穩重,遇事謹慎,深思熟慮周 密計劃,喜怒不形於色 2、工作認真,責任心強,興趣專一 3、除了知心朋友,不願多接觸人,交際面窄
外向型:心直口快,感情外露,喜怒常形於色 2、開朗活潑,思想活躍,關注外界事物,渴望興奮的事 3、樂觀,好動,善於與人交往,處事果斷 4、自我剋制和堅持到底的能力較差 興奮型:拿到報紙後,不分場合和地點急於求得報紙各版內容,即使手中有事,也擱在一邊。這類人性格外向,精力充沛,開朗樂觀,喜形於色,不甘寂寞,反應靈敏,工作大膽熱情,易於接受新事物,適應性強。但好出風頭,剛愎自用。
安靜型:拿到報紙後,先把報紙置於抽屜或桌案邊,將工作麻利辦好,在無他人干擾之下,一版版細細地閱讀。從中獵取知識,重要之處甚至剪至存資料。這類人性格內向,沉默寡言,自得其樂。不尚空談,自我約束能力強,辦事認真,有獨立工作能力。但不善交際,對人漠不關心。
活潑型:抓到報紙,不問清紅皂白,一古腦兒看個大概,有時信手拈來做它用。這類人性格外向,樂觀風趣,不甘寂寞,善交際,興趣廣泛,有組織能力,但做事馬虎,得過且過,好惹事生。
抑制型:拿到報紙後,隨隨便便往抽屜或衣袋裡一放,待閑下來,才慢騰騰地拿出來,純屬把閱讀報紙做為解悶消愁的手段。這類人性格內向,孤僻、多愁善感,處事不果斷,工作缺乏魄力。不善交際,孤芳自賞。但富於想像,善於體察別人,順從、憨厚。
痛哭流涕,喜怒哀樂,笑逐顏開,開懷大笑,頓足捶胸,哭哭啼啼,
熱淚盈眶,古道熱腸,裝瘋賣傻,痛心疾首,得意忘形,興高采烈,揚眉吐氣,慷慨激昂,
開心,幸福,憂郁,煩惱,快樂,失落,矛盾,痛苦,希望,平和,堅定,猶豫,猶豫,痛苦,希望,快樂,憂郁,煩惱,開心,失落,幸福,平和,矛盾 開心,幸福,憂郁,煩惱,快樂,失落,矛盾,痛苦,希望,平和,堅定,猶豫,憂郁,煩惱,開心,失落,,恐懼,彷徨,傷心,絕望,齷齪 ,憂郁 ,
黯然銷魂,不爽,愁悶,貪婪,懶惰,淫慾,驕傲,嫉妒,憤怒 纏綿悱惻 黯然神傷 黯然失色 百爪撓心 百無聊賴 側隱之心 悵然若失瞠目結舌興高采烈、喜出望外、喜形於色、喜上眉梢、喜不自勝、喜不自禁、喜眉笑眼、喜氣洋洋、喜笑顏開、笑逐顏開、心曠神怡、心滿意足、心情舒暢、心醉神迷、心花怒放、樂樂陶陶、其樂融融、樂以忘憂、樂不可支、欣喜若狂
情緒的形容詞(轉載戒盈杯的博客)
挫折:
倒霉的、無力感的、無奈的、泄氣的、無助的、失望的、頹喪的
生氣:
震怒的、惱怒的、大怒的、氣憤的、激怒的、發狂的、憤慨的、發火的、抓狂的
難過:
悲傷的、想哭的、心情不好的、情緒低落的、哀傷的、傷心的、沮喪的、悲哀的
快樂:
狂喜的、高興的、欣喜的、欣喜若狂的、愉悅的、快樂的、歡喜的、喜洋洋的、平靜的、舒服的、輕松的、如釋重負的、興奮的、開心的、幸運的、感動的
害怕:
恐慌的、害怕的、可怕的、不安的、心亂的、慌亂的、驚恐的、焦慮的、疑慮的
驚訝:
訝異的、驚喜的、震驚的、嘆為觀止的、震驚的、驚駭的、驚慌的、驚嚇的、吃驚的、目瞪口呆的、驚喜的、訝異的
討厭:
莫名其妙的、不屑的、輕視的、輕蔑的、痛恨的、厭惡的、可惡的、憎惡的、譏諷的、排拒的
憂郁:
悶悶的、煩躁的、鬱卒的、郁悶的、憂愁的、苦悶的、抑鬱的、沮喪的
慚愧:
可惜的、尷尬的、遺憾的、羞恥的、愧疚的、羞愧的、後悔的、懊悔的、恥辱的、罪惡感的
緊張:
警覺的、有壓力的、傍徨的、著急的、焦急的
寂寞:
無聊的、孤獨的、孤單的、寂寞的、空虛的
3、關於古文知識
【實詞】實詞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
實詞包括名詞、動詞、形容詞、數詞、量詞、代詞六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大量的,掌握較多的文言實詞,是提高閱讀文言文能力的關鍵。學習文言實詞,應特別注意它在語法上的三個主要特點:一是一詞多義,二是詞義的古今變化,三是詞性的活用。
【虛詞】虛詞沒有實在意義,一般不能充當句子成分,不能單獨回答問題。(少數副詞如「不」、「也許」、「沒有」等可以單獨回答問題),只能配合實詞造句,表示種種語法關系。虛詞包括副詞、介詞、連詞、助詞、嘆詞五類。文言虛詞在整個文言詞語中雖然只佔一小部分,但是它的語法作用卻很大。文言文中的許多句式是以虛詞為標志的,如判斷句「......者......也」、被動句的「為......所......」等虛詞在文言文中用的很頻繁,而且它的解釋也相當靈活。主要常用的虛詞有:之、其、於、以、而、則、乃、若、且、者、為、然、是、此、斯、彼、何、安、孰、胡、曷、雖、雖然、然而、然則、也。矣、乎、哉、焉、耳等。 虛詞
(一)副詞
副詞是限制、修飾動詞、形容詞表示程度、范圍、時間等的詞。
表程度的:很、最、極、挺、頂、非常、十分、極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來越、越發、有點兒、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幾乎、過於
表范圍的:都、總、共、總共、統統、只、僅僅、單、光、一齊、一概、一律
表時間頻率的:已、已經、曾、曾經、剛、才、剛剛、正、正在、將、將要、就要、馬上、立刻、頓時、終於、常、常常、時常、時時、往往、漸漸、一直、一向、向來、從來、總是、始終,永、永遠、趕緊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須、必定、必然、當然、准、的確、不、沒有、沒、未、別、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表語氣的:難道、豈、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簡直、是、是否、可、也許、難 怪、大約、幸而、幸虧、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嘗、其實、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1.副詞只有「很」、「極」可以作補語。例如:
①這辦法好得< 很> 。
②這辦法好< 極> 了。
2.有一部分副詞能起關聯作用。
(1)單用的:
說了又說 吃得下就吃 說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後配合用的:
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連詞配合用的:
不但…還 只有……才 既然…就 雖然…卻 如果…就 不論…都
即使……也 除非……才
3.「沒有」(沒)在動詞、形容詞前是副詞,否定行為的發生;在名詞前是動詞,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對事物的領有。例如:
①沒有見過這么好的學生。(副)
②你沒有《詩經》嗎?(動)
「沒有」和「沒」是有區別的:「沒」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單獨用來回答問題,「沒有」就可以。如不能說「他來了沒?」「沒。」只能說「他來了沒有?」「沒有。」
4.有少數形容詞和某些副詞,都經常作狀語,要細心分辨。例如:
①雨後青山格外秀麗。
②這件衣服特別好看。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態度。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會的決定。
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詞的組合來分辨它們的詞性。例如:我們可以說「任務特別」,也可以說「(特別)任務」,但「格外」沒有這種用法。可見「特別」是形容詞,「格外」是副詞。又如:可以說「意見一致」,也可以說「(一致)意見」,「一概」沒有這種用法。能作謂語、定語、狀語,而意義不變的是形容詞,不能作謂語、定語的是副詞。
5.「白、怪、老、凈」等,同名片語合時是形容詞,同動詞、形容片語合時是副詞。因在兩個位置上意義是不同的。比較下邊兩組詞:
甲 乙
白布 白跑一趟
老朋友 老說不完
怪事 怪好看
凈水 身上凈是泥
(二)介詞
介詞是用在詞或片語前面,一起組成「介詞結構」,作動詞、形容詞的附加成分,表示時間、處所、方式、條件、對象等的虛詞。例如:
表時間:從、自從、打、到、在、當、當著、於、趁、乘、隨著、趕、臨
表處所、方向的:從、自、打、往、朝、向、到、在、於、由、沿著、順著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著、經過、經、通過、根據、據、以、將、 就、憑、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於、為、為了、為著
表對象、關聯的:對、對於、關於、替、同、與、跟、和、給、叫、讓、被、將、 管、論、順、連
表比較的:比、和、同、與、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1. 介詞結構都可以作狀語,少數還可以作補語。例如:
〔在閱覽室〕看書(表處所)
〔從早上〕作<到晚上>(表時間),
〔沿著河邊〕前進(表方向)
〔對學生〕負責(表對象)
〔連根〕拔起來(表對象)
〔比過去〕更好(表比較)
有的可以作定語,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個(關於詩人杜甫)的學術報告。
②他(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是正確的。
2.介詞大部分是由動詞虛化來的,有的介詞跟動詞的界線是清楚的,如「從、被、對於、關於」等。有的詞在這個場合是介詞,在另一場合是動詞,如「在、比、給」等。例如:
①他把書放在桌上。(介詞)
②他在家裡.(動詞)
③許多同學都比我學習好。(介詞)
④我們要比干勁,比速度,比質量。(動詞)
⑤他給我買了一本書.(介詞)
③他給了我一本書。(動詞)
它們的區別:介詞不能單獨作謂語,也不能用肯定否定並列方式提問,動詞可以。介詞後邊不可以帶時態助詞「了、著、過」(「為了」、「為著」、「當著」中的「了、著」不表時態),不能重疊;動詞一般可以。它們的意義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處所; 例②中的「在」是「屬於」或「存在於」的意思。能作介詞用又能作動詞用的還有「由、讓、朝、往、用、拿、經過、通過」等詞。
(三)連詞
連詞是連接詞、短語或句子的虛詞。例如「和、跟、同、與、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僅、或、或者、雖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麼、因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與」四個詞都有連詞和介詞兩種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過。(連詞)
②我曾經(和他)去過。(介詞)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來了。(介詞)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與」替換。用作介詞時,口語常用「跟」,書面語傾向於用「同」。用作連詞時,一般用「和」,「與」帶有書面語色彩。
連詞「和」與介詞「和」的不同,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連詞「和」前後的詞語是並列關系,兩者共作一個成分,可以互相調換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變;介詞「和」前後的詞語不是並列關系,不能互換位置。第二,介詞「和」前面可以出現狀語,連詞「和」不能。第三,介詞「和」有時可以出現在一個句號或一個成分的前頭,連詞「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連詞和介詞,在有的句子里會有歧義,如「我和地談話」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談話,也可能不吭聲。為了准確地表達思想,在書面語中一般把「和」用作連詞,把「同」用作介詞。例如:
④不多時,許大嫂快手快腳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幾塊燒餅帶給阿細和阿嬌,便同秀英、鳳容一道離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詞
助詞是表示附加關系或時態等語法意義或語氣的虛詞。常見的有下面這些:
結構助詞:的(底)、地、得、所
時態助詞。著、了、過、來著,
比況助詞:似的
語氣助詞:的、了、吧、呢、著呢、嘛、唄、罷了(而已)、也好、也罷、啦,嘞、嘍(陳述語氣)
嗎(么)、吧、呢、啊(疑問語氣)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語氣)
啊(呀、哇、哪)(感嘆語氣)
1.結構助詞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語之間的結構關系的助詞。「的、地、得」在普通話里都讀輕聲「de」,但在書面語中有必要寫成三個樣子。在定語後面寫做「的」,在狀語後面寫做「地」,在補語前寫做「得」。這樣可使書面語言的結構關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燦爛的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②同學們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作業。
③張老師高興得說不出話來。
(五)嘆詞
嘆詞是表示強烈感情或呼喚、應答的詞,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喲、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著了。
②唉呀!這么大的西瓜!
③哦,我想起來了。
④喂!現在開會了。
⑤嗯!我馬上就去。
例①表喜悅,例②表驚訝,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喚,例⑤表應答。
1.嘆詞的獨立性最強,一般不同別的詞語發生結構關系,常作獨立成分.
2.嘆詞「啊」與語氣助詞「啊」不同。例如:
⑥咱們走的不是一條路啊!
⑦啊,今年的莊稼長得真好哇!
語氣詞「啊」總是附著在句末,念輕聲,永不獨立,如例⑥。嘆詞「啊」不念輕聲,總是獨立在句子結構之外。
3.嘆詞的寫法不十分固定,同一聲音,往往用不同的漢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嘆詞「啊」,也寫作「呵」等。在寫作的時候,要盡量採用通行的寫法。
4.另外,嘆詞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聲」(作謂語)。「只聽見電話里發出『喂、喂』的聲音」(作定語)。這屬活用。
(六)擬聲詞
擬聲詞是用來摹擬事物發出的聲音的詞。例如:嗡嗡、嘩啦啦、當當當、潺潺、叭叭、砰、嗚、吱吱、咪嗚等。
實詞
(-)名詞
名詞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詞。例如:
指人的:魯迅、農民、工人、作家、老師、學生
指物的:日、風、山、馬、稻子、飛機、原子、計算機、車輛、紙張、道德、法律、文化
表時間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現在、剛才
表處所的:馬來西亞、北京、凱旋門、大慶、亞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東、南、內、外(單純的)
以上、以前、以東、上邊、上面、東邊、西邊、里頭、外頭、中間(合成的)
(二)動詞
動詞是表示動作、行為、心理活動或存在變化等的詞。例如:
表示動作行為:走、坐、聽、看、批評、宣傳、保衛、學習、研究、進行、開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變化消失:存在、在、有、等於、發生、演變、發展、生長、死亡、消滅
表示心理活動:愛、恨、伯、想念、打算、喜歡、希望、害伯、擔心、討厭
表示判斷:是
表示可能意願必要(助動詞):能、能夠、會、可以、願、願意、肯、敢、要、應當、應該、配、值得
表示趨向(趨向動詞):上、下、進、出、回、開、過、起、來、上來、下來、進來、出來、回來、
開來、過來、起來、去、上去、下去、進去、出主、回去,開去、過去
動詞的語法特點:
1.一部分動詞可以重疊,表示「動作短暫」或「嘗試」的意思,是時態的表示法。
單音節動詞重疊形式是:AA
看——看看 想——想想
試——試試 講——講講
雙音節動詞重疊形式是:ABAB
學習——學習學習 批評——批評批評
討論——討論討論 休息——休息休息
動詞比較復雜,有的需要加以說明。
1.動詞「是」
I. 「是」用在名詞前邊是動詞,這種「是」常常表示主語「等於什麼」或「屬於什麼」。例如「魯迅就是周樹人」、「牛是反芻動物」、「他是個開車的」、「是他救了我」;此外,「這一年,人家都是豐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沒吃的了」等裡面的「是」仍是動詞,作謂語。
II. 「是」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表示肯定,含有「的確」、「實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語氣副詞,作狀語,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這樣做〔是〕好」。
2.動詞「有」
「有」只當動詞用,不能當副詞用。例如:
請問,這里有賣鋼筆嗎?(錯) 請問,這里有鋼筆賣嗎?(對)
李光有在嗎?(錯) 李光在嗎?/李光在不在?(對)
李老師有教過你嗎?(錯) 李老師教過你嗎?/李老師曾經教過你嗎?(對)
有受傷嗎?(錯) 受傷沒有?(對)
3.助動詞
助動詞是指動詞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詞。助動詞可以作謂語,如「這樣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們經常用在動詞、形容詞前邊作狀語,表示動作者的主觀意願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們一定[要]堅持原則」、「春天到了,天氣[應該] 暖和了」。
4.趨向動詞
趨向動詞可以單獨作謂語,如「月亮下去了,太陽還沒有出來」。還經常用在別的動詞或形容詞後邊表示趨向。作趨向補語,如「拿<出> 一本書」、「拿<出來>一本書」、「拿<出>一本書<來>」。
(三)形容詞
形容詞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狀、性質或表示動作、行為的性質狀態的詞。例如:
表性質的:好、壞、偉大、勇敢、優秀、聰明、老實、魯莽、大方、軟、硬、苦、甜、冷、熱、堅固、平常
表形狀的:長、短、大、小、粗、細、紅、綠、平坦、整齊、雪白、筆直、綠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狀態的:快、慢、生動、熟練、輕松、清楚、馬虎、乾脆
表數量的:許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詞的語法特點:
1.大部分形容詞能同程度副片語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齊」、「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詞本身帶有某些程度的意義,不能再同程度副片語合。例如「雪白」、「血紅」。還有加重疊詞尾的形容詞「黑乎乎、黑壓壓、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詞可以重疊。例如
單音節: AA式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紅——紅紅(的) 慢——慢慢(的)
雙音節:AABB式
老實——老老實實 整齊——整整齊齊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馬虎——馬里馬虎 胡塗——胡里胡塗
慌張——慌里慌張 小氣——小里小氣
重疊後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詞前表示程度適中,兼帶有愛稱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個子」、「紅紅兒的臉」。
3.形容詞不能帶賓語。「端正、純潔、堅定、健全、壯大、活躍、嚴格、豐富」等是形容詞又是動詞,「端正態度」是使態度端正的意思,「豐富文娛生活」是使文娛生活豐富的意思。這里的「端正、豐富」是動詞。「直著身子」、「紅著」、「花了眼」中的「直」、「紅」、「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種狀態,也應看作動詞。
(四)數詞
數詞是表示數目和次序的詞。表示數目多少的叫基數詞。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億、零」。表示次序先後的叫序數詞。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此外還有倍數、分數、概數。
倍數是由數詞加量詞「倍」構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數常用固定片語表示。格式是「幾分之幾」。概數的表示法有兩種;第一,在基數後面分別加上多、把、來、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鄰的兩個基數連用,如「三四(個)」、「十七八(個)」、「五六百(個)」。此外,「三兩(個)」。「三五(個)」等兩個基數連用的習慣用語也表示概數。
數詞的語法特點:
1.數詞經常出現在量詞前邊,例如「一個」、「五本」、「兩次」等等。在現代漢語中,數詞一般不直接同名片語合,文言格式或習慣用法中,數詞才直接修飾名詞。例如「一針一線」「一草一木」「千山萬水」「三心兩意」等。
2.倍數只能用於數目的增加,不能用於數目的減少。分數既可用於數目的增加,也可用於數目的減少。表達數目的增減必須拿原來的數目做基數,不能拿增減後的數目做基數。數量增減有一套習慣用語。
1. 第一、表示數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長(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數,只指凈增數。例如從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說「增加了四倍」,不能說「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為);增長到(為)、上升到(為)——包括底數,指增加後的總數。例如從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說「增加到五倍」,不能說「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數量減少的:
減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額。例如從十減少到一,應該說「減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說「減少了九倍」.
減少到(為)、降低到(為)、下降到(為)——指減少後的余數。例如從十減到一,以分數計算,應說「減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詞
量詞是表示計算單位的詞。可分兩類:
1.名量詞表示人和事物的單位。
(1)有專用的,如:
度量衡等單位:尺、丈、升、斗、兩、斤、磅、噸、分、畝、頃、刻、元、角、米
個體單位:個、位、件、本、間、把、條、根、棵、張、匹、塊、片、
只、架、枝、艘、輛、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體單位:雙、對、副、堆、批、群、幫,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單位:些、點
(2)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
現代漢語與古代漢語和外語相比,其中量詞特別豐富,這就使現代漢語增加了區別同音詞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達手段,如「一口劍、一枝箭」,「一線陽光」,「一小串珠子」。
近幾十年來,還出現了一些復合量詞,例如:
架次: 計算飛機架數次數的總和。一架飛機飛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飛機飛行兩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飛機飛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計算人數和次數的總和。
噸公里:是陸運的噸數、公里數的計算單位。三噸貨物運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噸公里。
噸海里:是計算海運(水運)貨物的計量單位,計算方法同噸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鍾時間內,水在河床里流過一立方米的量。如在一秒鍾時間內流過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2.動量詞
動量詞表示動作的量,也有專用和借用兩類。專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場」「走一趟」的「次、遍、場、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詞
代詞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詞。代替人或事物名稱的叫人稱代詞;表示疑問的叫疑問代飼。指稱或區別人、物、情況的叫指示代詞。
人稱代詞可分三種: 第一人稱指說話一方,單數用「我」,復數用「我們」或「咱們」。第一人稱指聽話的-方,單數用「你」,敬稱用「您」;復數用「你們」,敬稱用「您幾位」、「您諸位」。第三人稱指說話和聽話以外的第三方,一單數用「他、她、它」,復數加「們」,「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們」和「咱們」的用法並不完全一樣。「咱們」一定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的雙方,可以稱為「包括式」,「我們」和「咱們」在同一場合出現,「我們」只包括說話人在內的若幹人,排除聽話人,可稱為「排除式」。例如幾位客人向主人告別時說:「我們走了,咱們再見吧。」但是,普通話「我們」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①你以為媽怕窮么?怕人家笑我們窮么?
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過幾天我們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們」是「包括式」,包括說話人和聽話人雙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聽話人。「咱」有時相當於「我」,有時相當於「咱們」。
人稱代詞:我、咱、你、您、他、她、它、我們、咱們、你、們、他們、她們、它們、自己、自個、兒、別人、人家、大夥兒、大家、彼此
疑問代詞:誰、什麼、哪、哪兒、哪裡、哪會兒、多會兒、幾、多少、怎樣、怎麼、怎麼樣、多
指示代詞:這、那、這兒、這里、那兒、那裡、這會兒、那會兒、這些、這么些、那些、那麼些、這么、這樣、這么樣、那麼、那樣、那麼樣、這么、那麼
(這個是從別人那裡看來的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