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微信收到
1、領導發微信,是該回「收到」還是「好的」?
領導給喊腔自己發微信如果是私事的話自己就說好的,如果是任務自己就說收到。這樣就能夠表明自己已經收到了領導給予的指示,也會按時的去完成。有問題自己就要進行及時的請示,這樣才能夠讓領導覺得自己很用心。如果是私事的話,自己也不要總是跟領導發生爭執,要選擇回復就好。
收到和好的看起來是一樣的意思,但是兩者的語氣是不一樣的。工作時說收到就表示對領導的尊重,而且領導也會非常的欣賞自己。要學會在合適的場合用合適的語言,這樣才能夠充分的表達對領導的重視。如果自己沒有說收到,那有可能領導也會覺得你對自山做己視而不見。一個有本事領導會從員工跟自己說話的時候,感受到這個員工是一個怎樣的人。領導一般都是居高臨下的,所以自己一定要適當的滿足老闆的這些虛榮心。
老闆跟下屬的關系比較好,在私下還是逗滲衡會有一些單獨的活動的。老闆會選擇把自己的員工叫出來吃飯,這個時候自己就要回復好的。拒絕別人,那別人下一次就不會再選擇叫你出去玩兒了。在和老闆出去的時候,該注意的東西還是要注意,可千萬不能夠跨越階層。雖然是被老闆邀約出去玩的,但自己還是要做一個守規矩的人。老闆有可能也是想通過一些私下打探來對你進行一個定義,自己千萬不可以掉以輕心。
總的來說誰都有犯錯誤的時候,自己要及時的改正就可以了。如果把私事和公事混為一談的話,老闆就覺得你根本就沒有把自己當朋友。要善於處理職場的關系,領導才會非常的重用你。領導不是需要一個唯命是從的人,而是需要一個懂得替自己分憂解難的人。
2、微信只要能發出去對方就能收到嗎?
一般來說 微信只要發出去的話對方就可以收到,但如果是對方把你拉黑了或者你把對方拉黑了的話,發消息對方就不能收到的
2010年6月,蘋果發布 iPhone 4。當年中國的智能手機銷量是3610萬部,2011年就猛增到9060萬部,2012年更是飆升到2.142億部。很顯然,手機軟體(尤其是即時通信軟體)即將爆發。
2010年10月,騰訊廣州研發中心開始開發微信。研發負責人是張小龍,當時是 QQ 郵件移動版的負責人。2005年,他的前一個產品 Foxmail 被騰訊收購,他因此加入騰訊。他帶領一支不到10人的團隊,不到70天的時間內開發出了第一版微信,擊敗了另外兩個內部同類項目。騰訊公司總裁馬化騰確定這款產品的名稱叫做"微信"。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發布,第一版只允許用戶發送文本和照片,不能發送簡訊。一位用戶在蘋果公司的 App 商店留言:"不能像飛信那樣,給其它手機發免費簡訊,我不知道這種產品有什麼意義。"但是,飛信(feixin)當時不願意向非中國移動的用戶開放它的簡訊功能,導致沒有能進一步佔領市場。
2011年5月,微信推出了"語音消息"這個關鍵功能,讓用戶的手機變成對講機那樣工作,每條語音消息不能超過60秒。馬化騰後來說:"語音消息將不習慣在智能手機上打字的商人轉變為微信用戶。"微信的每日用戶增長從 10000 增加到了 60000。
2011年7月,微信增加了基於位置的服務"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搖一搖",允許用戶與附近的陌生人聯系。每日用戶增長跳升到了100,000。
2012年3月,微信達到1億注冊用戶,這時距離產品推出433天。
2012年4月,微信開始國際化,英文名稱定為"WeChat",並推出了多語言版本。
2012年5月,微信推出"朋友圈",允許用戶分享自己的生活。這使得微信從一個即時通信軟體,向社交網路發展。
2012年8月,微信增加"視頻通話"功能,並且提供了網頁版。
2012年9月17日,微信達到2億注冊用戶。
2013年1月15日,達到3億注冊用戶,成為全球用戶最多的通信軟體。
2013年8月,微信添加了公眾號、微信支付、表情商店和游戲中心等大量功能。公眾號使得微信變成內容平台,游戲中心使得微信具備娛樂功能,游戲中心的第一個游戲是"飛機大戰"。微信支付最早只限於游戲內的支付,後來才演變成通用的支付工具。
2013年8月,中國以外的注冊用戶達到1億。
2014年1月,騰訊聯合創始人張志東希望改變傳統的向騰訊員工發紅包的形式,就委託微信團隊的一個工程師開發了微信的紅包功能。這個功能在春節前夕向公眾開放,結果一炮而紅,那年春節超過800萬中國人收到超過4000萬個紅包。為了發紅包,用戶開始將他們的銀行賬戶,綁定到微信手機錢包,這使得微信有能力與支付寶競爭。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稱這件事是"襲擊珍珠港"。
2014年10月,朋友圈允許發布短視頻。
2015年5月,增加微信運動功能,可以記錄用戶每天走了多少步,並給出排名。
2016年1月,張小龍宣布正在研發小程序,這個功能允許商家和第三方開發者在微信裡面運行自己的應用程序,完成一些特殊功能,比如點餐和購物,用戶不用額外安裝。對於微信來說,小程序可以提供用戶粘性,並且增加線下服務的能力。
2017年1月,小程序的開發指南和 API 正式發布。
2017年12月,微信正式推出小游戲,它屬於小程序的一個類別。同時發布了一個小游戲"跳一跳"作為演示,這個游戲的日活躍用戶達到1億。
2018年2月,除夕夜共有6.88億用戶使用了微信紅包。當月,微信的全球活躍用戶達到了10億。
2018年6月,微信小程序數量超過100萬,用戶超過6億。小程序將最終使得微信成為一個生態體系,其中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業務,為騰訊創造出無數的商業可能。
3、微信回復收到是代表什麼?
針對通知性的消息,回復「收到」,並無不可。 「收到」是指得到消息了,已知曉的意思,言簡意賅。
4、領導給員工發微信,員工回復「收到」還是「好的」,兩種回復有什麼區別?
我們收到領導安排工作的信息,回復「收到」或「好的」,這兩個選項都不夠好,降低了你的職業形象分值。
【一】我們假設一個場景,分析回復信息的語態和語境。
晚上,小林正在看電影,收到領導發來微信,讓小林明早准備報告材料。小林心裡窩火,回復「好」。第二天,領導見面就對小林甩臉子,說了一句「你的架子不小哇。」小林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我們來分析:領導發了一堆文字安排工作。下屬回復一個「好」。從我們中國人的語境來看,領導在給小林請示工作,小林同意了、批准了。
我們國人的語態,回復「好」一個字,應該歸屬上級對下屬的專用語氣詞,相當於同意下屬的請示。員工回復上司,一般不要回復這個「好」字,堅決不發「嗯」這樣的字眼,有點反客為主的語態,讓上司感到他的權威被挑戰,
【二】如何看待如何回信息這類的職場小事呢?
首先,不必要過分解讀這樣的事情。現在的中高層人員,也比較年輕了,那種論資排輩的意識並不像上一茬上司那麼在意。年輕下屬發一些網路語、新鮮語、表情包,上司一般是不會計較的。
其次,年輕的上司也不喜歡等級文化,他們更希望與下屬輕松相處。有的公司,禁止上下級稱呼職務,甚至都用花名,他們更注重工作實效,而不在意形式。
再次,奉勸年輕員工,既然行走職場,還是要顯得職業化一點,少一點「表情包」、卡哇伊,多一點職業素養,畢竟職場是一個嚴肅的「場」,不是生活場。回復上司信息,體現出細節的差距。
【三】回復「好的」和「收到」的區別在哪裡呢?
舉兩個例子。上司發信息「上午9點開會」,你回「收到」,表示接到通知了,比較正式。上司發信息「幫我買被咖啡」,你回復「好的」,表示你接受通知並決定去做,帶有一點點親近的味道。
那麼,回復收到和好的,主要三個場景應用:
【1】回復「收到」。對通知類的信息,回復收到,表示終結。對工作安排類的信息,回復「收到」,只代表你知道了,並沒有說明你去不去、做不做、怎麼做。
【2】回復「好的」。上司發指令性的信息,回復「好的」比回復「收到」,除了收到指令外,還有一層你會去執行的意味。
【3】回復「收到+方案」和「好的+請示」模式比較好。上司發的是安排性信息,比如,明天開會准備一下資料。你要回復收到,再加上你認為要准備的什麼材料、准備到什麼程度了、什麼時候請上司審核,等等,言簡意賅的羅列清楚,是不是讓上司給你點贊呢?比如,上司讓你去接一下客戶,你回復「好的」,再加上你准備用什麼車去、接到後安排在哪裡、路上需要提前提供什麼資料、晚上安排在哪裡就餐,請示一下上司,得到他認可後,你去落地就可以了。你這樣回復,上司會肯定你的素質高、考慮全面,又尊重上司,及時請示匯報。
【四】回復領導微信的基本禮儀。
【1】上司發信息,不要不回。上司在不恰當時間發信息,自己生氣,故意不回,讓上司干著急。你有特殊情況,可以回復一下實際困難,爭取上司的理解,再安排給別人。
【2】不要故意給上司製造麻煩。比如,上司問你要材料,你回復找不到資料,等等,不但沒有解決問題,還給上司增加了問題。
【3】不要故意拖延時間。上司要你五點前給他資料,你故意拖到五點後回復,不好意思,我剛看見信息。上司鼻子都氣歪了。
【4】尊重領導的對話終止權。上下級對話,上級一般要終結。比如,上司給打電話,上司先掛電話。你沒有等上司掛電話,你先吧嗒掛了電話,這是不禮貌的行為。發信息也是,上司一般回「好的」、「謝謝」,其實就是終止對話了。
【5】一般情況下,不要給上司發語音,上司在開會、在路上、在公共場所,不方便接聽語音的。不要太啰唆,盡可能把要發的信息,分成一二三四條目發給上司,讓他一目瞭然。
5、男人在微信里回復女生收到,什麼意思?
男生發微信女生會收到是很正常的現象,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意思,不需要多想。針對通知性的消息,回復「收到」,並無不可。「收到」是指得到消息了,已知曉的意思,言簡意賅。
6、微信信息發出去怎麼知道對方收到?
1-對方收到有的立馬回復,無疑是值得信賴的人
2-對方收到後還沒看到,忙別的事去了,回來後第一時間回復,這種微信是常用的
3-發則基差出鋒賀去信息久久得孫皮不到回復,要麼就是徹底不想搭理你,要麼就是此號以備注銷了,基本不用了。。。
微信有顯示發送成功 就說明已經發送過去 但是不確定對方是否看到 建議可以觀察上面對話框顯示 對方輸入中
有來有往才是來往,若有來而無往我建議直接拉黑,沒有必要過多的在其身上浪費時間,若你在對方心裡舉足輕重,無論怎樣有問必有應!若你在對方心裡無足輕重,無論怎樣有問必無音。如此想來,應與不應真的不那麼重要 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不回微信不過是那些你所謂的"朋友"委婉的拒絕罷了。生而為人,何必執著世間表象!
目前微信是沒有設計顯示對方已讀的狀態返回,估計也是給足人空間發揮吧,不會出現那種顯示對方已讀但卻收不到回復的尷尬。哈哈。除非那個人不打開微信,拉黑了你,一般是看得見你發過去的消息的。
不能知道的。這是微信的定位,如果微信想做到這個功能也是分分鍾就能做到的,但是不想做而已。想想對方已讀卻不回復是個什麼樣子
除非微信有顯示已讀功能
知道對方收到唯一標志是:你手機上對方呢稱或實名下方有你發出文句的顯示。至於回不回復?何時回復,取決於對方情況。這是我實踐感知的。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