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禮物推薦 » 急診科醫生觀眾驚喜

急診科醫生觀眾驚喜

發布時間: 2023-03-30 14:09:33

1、急診科醫生這部劇大部分人都看過,你是怎麼評價該劇的呢?

這部電視劇最大的亮點和突破是劇末給出的醫療急救知識的宣講,簡單實用,能有效提高民眾醫療常識,甚至能讓某些患者得到續命的幫助。

播放優勢

首播在陸北京衛視、東方衛視晚間黃金檔。強勢佔領收視榜單冠亞軍引發觀劇熱潮,同時也引發鏈納碧觀眾的熱烈反響,不少觀眾表示該劇劇情緊湊、故事流暢,是近年來難得的反映醫生真實工作、生活狀態的醫療題材電視劇,不僅展現了醫生的艱辛,也讓觀眾在不經意間感受生命的可貴。

科普意識很強。

在該劇中對各個專業術語都有字幕簡介,該劇最大的亮點和突破是劇末給出的醫療急救知識的宣講,簡棚舉單實用,能有效提高民眾醫療常識,甚至能讓某些患者得到續命的幫助。這個真的是不錯的設置,普通群眾對於的急救常識的了解確實是真的很匱乏。

專業醫療團隊把關 醫療劇更真實可信

因為中西醫療理念、教育體系、思維方式等差異產生沖突,在觀念的碰撞和互相審視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共同攻堅克難的默契。在以妙手茄歷仁心救治患者的同時,上演了一幕幕生離死別、情愫漸生、自我救贖的感人故事。

鄭曉龍曾經在采訪出透露,北京協和醫院擔任這部劇全程的拍攝指導,更是派出了醫生博士、高級護士團隊為《急診科醫生》提供全程的技術和專業支持。

把關,具體到病人送到醫院後是進急救室還是進處置室等細節都不放過,從源頭上糾錯糾偏,最大程度還原急診科的日常生活,力爭在醫院內外的生活和語言細節上做到「接地氣」,確保劇集中所有醫學專業內容的真實性和准確性,全方位構建一個真實的「醫療常識生態圈」。

揭露了醫患問題

備受關注的醫患關系、醫療保障體系、臨終關懷等,不迴避問題,勇於直面醫療行業中現存的問題,並以一種積極的方式試圖探討解決的方法。但是呢, 可能是出於尺度的限制或者的審查的窠臼,我們發現這部劇雖然討論了問題,但是每個問題,都討論得特別不徹底。

但是這樣一個重要劇情節點,在後續的劇情當中,卻被輕描淡寫地帶過去了,並沒有被展開討論,也沒有被深刻挖掘。

2、《急診科醫生》背後的人情冷暖

文/三木

由張嘉譯、王珞丹主演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已經完美的收官了,作為一名觀眾,對於演員自身演技好與壞的認知,這是一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我想做過多的評論總歸有些欠妥當。我想說的是故事的本身以及它背後的冷暖人心。

這部以張嘉譯、王珞丹兩人相識、相知、相愛的感情為經線,以急診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為緯線,在由此構成的經緯網中,真實的再現了人世間的人情冷暖,在凸顯急診科醫生高超醫術的同時,也較為的客觀的再現了人在危難時刻所暴露出來的人性弱點,以及危急時刻的挺身而出的人性光輝。

如果說在這經緯網中再加一條線能使由角色扮演所反應的社會問題能夠立體化的話,我想這條線應該被稱為矛盾線。當然在這條線上,醫患矛盾是主體,海洋說:治好了病,皆大歡喜,治不好,全是我們的責任。由此拓展出來的人情世故,金錢利益都深刻的反應了社會轉型期中人心冷漠與迷茫。

真所謂,醫者仁心,就像何建一說的:人這輩子,身體生病不可怕,可怕的是心裡有病。在我看來對於急診科的醫生而言,他們重在醫心而不在醫身。就像魯迅先生曾寫的:如果中國人的思想不覺悟,即使治好了他們的病,也只是做毫無意義的示眾材料和看客。現在中國最需要的是改變人們的精神面貌。好似那些劇情:一生四個子女卻讓老人不能善終;妻子住院丈夫還不忘索賠,為了母親養老金玩醫鬧……物質條件豐富的今天,卻使得人們的精神世界變得越來越單薄匱乏了。

我曾經以為文字是治癒人心最好的葯,後來才發現再好的文字都是出自於作者自身的閱歷和對知識的積淀,能不能真的治癒人心取決於讀者本身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就像一碗色香味俱全,美味十足的心靈雞湯一樣,喝不喝,喝多少,怎麼喝,完全取決於患者自己。而真正能治癒人心,喚起良知的只有人心,一顆真誠的、友善的心。正如《急診科醫生》里為救學生犧牲的趙老師;救治拐賣兒童嫌疑犯的何主任;放跑洗浴中心職員的女護士……他們都近乎完美的詮釋了這一點。

對於急診科的醫生,他們是一個特殊而又矛盾的存在,作為醫生,面對病患,它的職業要求讓他們不能不救,面對患者誤解,同事的對自己信任的動搖,張泠和江曉琪的被打,她們能做的就是容忍與原諒。也許這就想江曉琪說的:人生很復雜,不是只有對錯那麼簡單。最後,能做的也只有用自己職業操守奔赴下一場未知的「傷害」。由此,醫生在無形中就成了醫患矛盾里的弱者了。

「現在經濟騰飛太快,物慾橫流,我們疲於奔命,早就失去了自我,被洪流裹挾著活著,知遲至於這樣活著為了什麼,已經衡猛橘來不及思考了。」這是何建一與魏宏偉的對話。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對於這個問題的回答難倒了不少人。然而,我們並不是來不及思考,是我們許多人成為了生活的奴隸,已經失去了思考的這種本能,已經記不起問自己一句為什麼了。

如今我們回頭看這部已經完結的《急診科醫生》,那些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的醫生們,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也成為了言傳身教的老師們,以醫生的角度表達著自己對社會存在的某些現象的一些看法。在行業劇泛濫的今天,《急診科醫生》無疑是成功的,而一部優秀的電視咐團劇,其立意和所要表達的理念也會有多樣性,而這完全取決於受眾自身的需求。

對我而言,我更為認同以志願者身份而存在的黨珍妮所說的:我們內心都有陰暗的東西,多拿出來曬曬陽光,你也不至於活的這么累!我們問為心無愧地活著,光明正大的活著,有時候面對事實,面對真相,其實結果可能並不像你想像的那麼可怕!

(塗鴉之作,僅代表個人觀點!)

3、怎樣評價,《急診科醫生》?

《急診科醫生》的優勢在於劇本的真實性,通過各種案例展現醫護人員的人文關懷和職業精神,所描述的醫療案例都來自於真實生活。


該劇劇情節奏轉換很快,每個案例之間的銜接都是無縫疊加的,這從側面表達了急斗野診科的工作狀態,拍攝場景的嘈雜繁忙也十分逼真。另外,患糖尿病的小偷、被機器傷到手指的務工人員等案例不論從醫生角度,還是從患者家庭的角度,都體現了醫護人員的溫情。


在專業度上,由於有專業醫學人員全程跟組指導,演員的操作都很規范,診斷、無菌、上手術等場景沒有出現大的瑕疵,獲得觀眾點贊。同時,該劇每一集片尾都會配有醫療小常識的介紹,帶銷蠢由演員進行蠢陪通俗簡單的示範,這個做法在國產醫療劇上尚屬首次,被觀眾稱贊很實用:「我要拿小本子記下來,一學就會,要是遇到緊急情況也能用起來。」


4、如何評價《急診科醫生》?

由鄭曉龍、劉雪松執導,張嘉譯、王珞丹、江珊、柯藍等主演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於上周正式開播,講述了急診科主任醫生何建一與海歸醫生江曉琪從一開始的互相審視,到互相理解、漸生情愫,並攜手克服種種困難,救治患者,救贖自我的故事。


曾經執導過《甄嬛傳》《紅高粱》《羋月傳》的鄭曉龍再度回歸現實主義題材,並聚焦在社會關系巧旅中較為敏感的醫患題材,同時還提出了「醫學常識科普」的理念,希望能夠通過《急診科醫生》引發觀眾對醫療行業的思考。

這並不是鄭曉龍第一次接觸醫療行核指業劇,早在2001年他就執導過李幼斌、江珊主演的電視劇《永不放棄》。

面對鄭曉龍導演的豪言壯語,配上實力派演員張嘉譯與王珞丹,在首播第一周,《急診科醫生》的網路播放量達7.7億,成為本周第一,也引發眾多觀眾討論。

但恰恰相反,大體觀眾認為,《急診科醫生》依然擺脫不掉改寬配國產醫療劇慣有的情感線,王珞丹對於角色尷尬的處理以及大叔小妞的戀愛老梗遭詬病。

5、《急診室醫生》口碑平平為何醫療劇層出不窮卻鮮少爆款?

未播之前,《急診科醫生》可謂備受期待。未料及播出後,收視率雖然超過了1%,口碑和話題度卻不及預期。為何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

繼《外科風雲》之後,又有一部國產醫療劇登上了電視熒屏,那就是《急診科醫生》。

未播之前,《急診科醫生》就已經備受期待。該劇由鄭曉龍執導,張嘉譯、王珞丹和江珊主演,還特意邀請北京協和醫院的醫護人員來把關劇情。無論是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具有爆款潛質,有望跟上半年的《外科風雲》一爭高下。

未料及,《急診科醫生》播出後,雖然收視率超過了1%,口碑和話題度卻不及預期。這不得不讓人感到疑惑,國產醫療劇幾乎年年都有,卻很少出現爆款之作。反觀美國和日本,高質量醫療劇層出不窮,其中不乏《豪斯醫生》、《白色巨塔》等經典之作。這是歲友為什麼呢?

《急診科醫生》賣相甚佳 口碑卻不及預期

今年上半年,《外科風雲》剛播出不久,就因為劇中出現的醫療常識性錯誤招致口水無數。再加上播出前幾天被爆出的「白百何風雲」,更是讓該劇的口碑雪上加霜。萬箭穿心之下,《外科風雲》的豆瓣評分一度跌至6.6分,直到播出近半,口碑和收視率才慢慢回溫。

相較之下,《急診科醫生》的熒屏之旅可以說是順風順水了,既沒有主演「緋聞」的困擾,也並沒有出現明顯的常識性錯誤。就連同台競技的對手,似乎也「沒有一個能打」。自從《急診科醫生》播出後,就占據了同時段收視率第一的位置。直到備受期待的《獵場》開播,才讓該劇嗅到了一鋒沒絲「威脅」的氣息。

除了有利的外部環境,《急診科醫生》的主創配置也頗具爆款潛質。該劇的導演鄭曉龍是有名的「爆款劇導演」,無論是早年間拍攝的《編輯部的故事》、《北京人在紐約》,還是近些年拍攝的《甄嬛傳》和《羋月傳》,都是不折不扣的爆款作品。主演方面,該劇沒有一個「小鮮肉」,匯集了張嘉譯、王珞丹、江珊等眾多有實力的演員,演技方面也有所保障。

在以往的醫療劇中,常識性錯誤頻出一直是最大的槽點,《急診科醫生》卻沒有招致此類的吐槽。原來,該劇的原著作者點點本身就是業內人士,曾有多年的臨床經驗。為了減少劇中的技術性錯誤,該劇的製作團隊還跟北京協和醫院達成了合作。在拍攝過程中,協和醫院每天都會派駐醫生和護士全程24小時跟進,對台詞和表演進行核對,及時地修正劇中與事實的出入處,不少劇中角色甚至是由真實的醫護人員上陣扮演的。

主創團隊出色,製作過程良心,播出前期也沒有強悍的競爭對手……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急診科醫生》都有機會成為爆款。但截至到目前,《急診科醫生》雖然占據了同時段收視冠軍,但收視率僅在1%上下徘徊。不僅如此,該劇的口碑和話題度也不及預期,豆瓣評分只有5.8分,微博話題閱讀量也僅有3.7億,還遠遠夠不上「爆款」的程度。

究其原因,《急診科醫生》的劇情和節奏出了問題。該劇的主線劇情和《外科風雲》有幾分相似,都是留美歸來的醫生回國「復仇」,為父母找出當年某個案子的真相,很難給觀眾帶來新鮮感。

另一方面,《急診科醫生》已經播出了十幾集,主線、仍然不算清晰,支線則更加混亂。整體給觀眾的感覺是,乎基槐東一榔頭西一棒槌,有些雜亂無章。另外,還有一些劇情十分尷尬。比如,女主角莫名冒出幾句蹩腳的英語,明明是現代劇卻加上了古裝劇的配樂,讓觀眾大呼出戲。

當然,《急診科醫生》播出還未過半,現在給這部電視劇下定論還為時過早。但隨著《獵場》等劇的開播,《急診科醫生》難免被搶走風頭,如果後期的劇情難以吸引到更多的觀眾,可能就跟「爆款」無緣了。

醫療劇起源於美國 在各國長盛不衰

從前幾年的《心術》、《青年醫生》,到今年的《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醫療題材電視劇在熒屏上屢見不鮮,幾乎每部都能夠引發熱議。那麼,醫療劇為何會如此受關注?其他國家/地區的醫療劇又有哪些經典之作呢?

醫療劇這一概念起源於美國,是以醫院為背景,以醫生和病人同疾病作斗爭作為故事主線的一種電視劇類型。早在1963年,美國已經推出了一部影響力巨大的醫療劇《綜合醫院》。此後,各種醫療劇層出不窮,醫療題材的方方面面也基本被挖了個遍。

醫療劇之所以受到觀眾的喜愛,是因為它經常會涉及到「生命」、「死亡」等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主題,可以從中審視人情泠暖,展示悲歡離合,讓觀眾感悟出生命的意義。

另一方面,醫療劇本身極具話題性和社會性,涉及到醫患關系、醫療事故、醫療腐敗等多個社會熱點話題,人性、道德、法治等主題都在醫療劇中被反復探討,這也使得醫療劇備受關注。

作為一種類型劇,醫療劇的流行程度和刑偵劇不相上下,在各國長盛不衰。在日本和美國,都有大量高質量的醫療劇,兼具醫學專業內容和人文關懷。在韓劇和港劇中,同樣也產出了一些高質量的作品——

1、美國醫療劇:醫療專業水平極高

代表作:《急診室的故事》、《實習醫生格蕾》、《豪斯醫生》

早在上世紀50-60年代,美國醫療劇就已經在國內十分流行。但直到1994年《急診室故事》的播出,才真正把醫療劇推上了收視巔峰。《急診室的故事》確立了醫療劇的敘事方式和視覺風格,奠定了醫療劇的類型基礎,被認為是美國醫療劇當之無愧的代表作。該劇播出以來,共獲得創紀錄的21項艾美獎及115項提名。

在《急診室的故事》之後,又陸續誕生了《實習醫生格蕾》、《豪斯醫生》等多部經典作品。就目前來看,醫療劇幾乎可以說是美劇中最為「長壽」的題材。2005年首播的《實習醫生格蕾》,至今已經播出了十四季。《豪斯醫生》從2004年一直播到了2012年,《急診室的故事》更是有15季之多,足足播出了15年。

美國醫療劇之所以如此受歡迎,「真實」是最重要的原因。在美國,所有進行手術場景拍攝的醫療劇都必然經過相關醫療機構的審核和培訓,從而使所有演員看起來如同真正的醫生一般專業。劇中出現的大量罕見病症以及醫學術語,也讓觀眾很有新鮮感。此外,美國醫療劇也並沒有停留在醫療本身,而是結合了懸疑、愛情、勵志等觀眾喜聞樂見的元素,讓醫療劇兼具了專業性和觀賞性。

2、日韓醫療劇:勝在對人性的挖掘

代表作:《白色巨塔》、《綜合醫院》

無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看,日本醫療劇都不遜色於美國醫療劇。與融入多種元素的美國醫療劇不同的是,日本醫療劇在探討人性方面尤為出色,人性、生死、是非、道德,都是日本醫療劇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日本醫療劇中,《白色巨塔》可以說是難以超越的經典之作。該劇的兩位男主角財前五郎和里見修二,一個追求名譽和權力,一個尊重生命,熱心研究。該劇透過兩人之間理念的爭執和沖突,以及周遭利害與情愛關系的糾葛,揭露了日本醫學界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黑暗面,同時也通過對人性的真實揭露,引發了人們對價值觀和社會制度的反思。

相較於日本醫療劇,韓國醫療劇顯得比較「平庸」。但也產出了諸如《綜合醫院》這樣的經典之作。《綜合醫院》開創了韓國醫療劇的先河,1994年開播後收視較高。2008年播出,車太賢、金貞恩主演的《綜合醫院2》,也備受觀眾好評。該劇站在患者的立場上,審視在醫院的人間百態,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共鳴。

3、港台醫療劇:內地醫療劇的啟蒙之作

代表作:《妙手仁心》、《On call 36小時》、《白色巨塔》

說到港台醫療劇,《妙手仁心》不得不提。這部1998年首播的電視劇,開啟了香港醫療劇的先河,也成為了難以逾越的經典。《妙手仁心》三部曲刻畫了醫院急診室、神經外科等一系列科室的日常工作情況,可以稱得上是內地醫療劇乃至行業劇的啟蒙之作。

此後,香港又推出了《紅衣手記》、《仁心解碼》、《On call 36小時》等醫療劇,但影響力均不及《妙手仁心》系列。其中,最受關注的是2012年首播的《On call 36小時》.雖然該劇曾因為劇情的問題被香港觀眾投訴,但真實逼真的場景和在職醫學團隊的指導,讓醫生的工作環境以及面臨的壓力全然呈現在了觀眾眼前。

相較之下,台灣醫療劇在數量上並不算多,但也出現了台灣版《白色巨塔》這樣的叫好又叫座的醫療題材作品。該劇雖然與日本版《白色巨塔》重名,劇情卻不盡相同,主要反映了醫院內兩派人馬為了爭奪院長之位爾虞我詐的故事,讓觀眾窺視到「白色巨塔」內的殘酷景象,其專業度和真實度引來了觀眾的好評。

4、內地醫療劇:話題度頗高但鮮有爆款

反觀大陸地區,真正意義上的醫療劇出現在2000年之後,但能夠給觀眾留下印象的也只有《柳葉刀》、《無限生機》、《醫者仁心》等寥寥幾部。不過,早期播出的醫療劇雖然也不乏優質作品,但大部分都未能引起廣泛的討論。

直到《心術》之後,熒屏上的醫療題材電視劇才逐漸多了起來,討論熱度也高了不少。2012年播出的《心術》,由六六擔任編劇,海清、吳秀波、張嘉譯主演而備受期待。該劇是四家衛視聯播,收視率均保持在1%上下,在當時算是不錯的收視成績。《心術》以醫生為視角展現了如今日益緊張的醫患關系, 整體來說比較貼近生活,獲得了不少觀眾的點贊。

近幾年,內地熒屏上的醫療劇數量明顯增多。僅在2014年,就播出了《產科醫生》、《青年醫生》、《產科男醫生》、《愛的婦產科》這四部醫療劇。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也引發了觀眾的熱議。不過,內地醫療劇數量上增多了,質量上卻參差不齊。自從《心術》之後,還沒有出現一部真正意義上叫好又叫座的爆款作品,不少醫療劇都因為劇中出現的常識性錯誤、狗血感情戲等問題遭到了觀眾的吐槽。

細數國產醫療劇的「五宗罪」

同樣都是拍醫療題材的電視劇,為什麼日本和美國爆款頻出,國產醫療劇卻鮮少爆款呢?醫療劇頻頻遭遇觀眾吐槽,背後到底有哪些原因呢?文創資訊認為,國產醫療劇主要存在以下「五宗罪」——

1、劇情套路化,狗血橋段多

國產醫療劇之所以缺少爆款,最重要的原因在於缺乏創新。就目前來看,雖然每部國產醫療劇所聚焦的科室不同,但多數醫療劇都陷入了套路之中——主角一邊救死扶傷,一邊談談戀愛,一邊參與職場斗爭,再順便揭露一下醫療行業的黑幕。

就拿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來看,兩部電視劇的主線劇情「謎之相似」。《外科風雲》中,男主角庄恕是從美國回來的外科專家,來到仁和醫院尋找當年母親被冤的真相。《急診科醫生》中,女主角江曉琪是美國歸來的醫學博士,回國也是要尋找父母在火災中去世的真相。回國後,他們都跟另外一位主角不打不相識,漸漸愛上了對方。

國產醫療劇中常用的套路,不僅有「復仇」和「日久生情」橋段,「醫者不能自醫」也是一個很常見的橋段。比如,在《長大》、《外科風雲》和《急診科醫生》中,都有醫生出現了「手抖」的病狀,雖然病因各有不同,但同一個橋段的反復使用,容易讓觀眾感到厭倦。

除了套路化的劇情之外,愛撒狗血也是國產醫療劇的一個很大的缺點。同樣是醫療劇,歐美日韓有很多醫療劇,題材和故事都是積極向上、鼓舞人心的。但國內的創作似乎進入了某種誤區,認為越是現實題材越需要撒狗血。比如,《到愛的距離》中,出現了強奸犯混進醫院做醫生的橋段。《急診科醫生》的第一集,就有精神病患者鬧事導致一位醫生慘死。這類劇情設計雖然足夠戲劇化,但在現實生活中是極少發生的,顯然有製造噱頭之嫌。

2、醫學常識性錯誤頻出

每當一部醫療劇播出,總會有醫務人員發現其中的明顯醫療錯誤,「找茬」甚至成為了專業人士觀看醫療劇的某種樂趣。這些專業錯誤的出現,不但成為了專業人士的笑料,也誤導了不懂醫學的普通觀眾,最終影響了醫療劇的口碑。

2014年播出的《青年醫生》,就因為劇中的常識性錯誤遭到了專業人士的吐槽。其中有一則吐槽流傳甚廣:「《青年醫生》的硬傷是欺負全國幾百萬醫務人員都沒時間煲電視劇吧?拍之前也不找個專業人士給劇本把把關——9%的生理鹽水,你腌鹹菜呢!40ml的甲強龍,你治霸王龍啊!速尿10g,你要製造木乃伊嗎!」輿論壓力之下,該劇劇組發布了致歉聲明,並強調這些錯誤將在二輪播出中全部修改。

上半年播出的《外科風雲》,同樣也因為劇中的專業錯誤遭到了吐槽。劇中,男主角靳東在術前准備時,套上手術衣之後直接擼袖子,抓起手套就戴,違反了無菌原則。女主角白百何穿著高跟鞋,在急診室健步如飛,還能抽空為小男孩拼樂高。種種常識性錯誤,引發了不少網友的質疑,也拖累了該劇的口碑。

3、感情戲喧賓奪主

多數國產醫療劇都沿用了美國醫療劇「P+P」的敘事模式,也就是Professional(專業)+Personal(人性)模式。所謂的專業性,就是滿足觀眾對醫療行業的好奇心或者獵奇心,人性則圍繞醫生與護士的婚戀與家庭展開,通過戀愛關系和家庭關系凸顯醫生的工作性質,並塑造豐滿的人物形象。兩條線索交替呈現,可以讓醫療劇的節奏更緊湊,可看性更強。

但在近幾年的國產醫療劇中,感情戲所佔篇幅越來越多,甚至出現了喧賓奪主的趨勢。很多醫療劇雖然打著「專業」的旗號,實際上是披著醫療劇外衣的都市偶像劇。在這些劇中,白大褂成為了主角耍酷的裝扮,手術台成為了爭風吃醋的舞台,很容易引發觀眾的反感。

即使在優質的醫療劇中,也出現了感情戲喧賓奪主的傾向。就拿上《外科風雲》來說。男主角庄恕近乎完美,卻背負著為母親「復仇」的秘密,女主角陸晨曦專業技術過硬,為人處世方面卻是個「傻白甜」。更何況,庄恕的母親多年前被冤枉害死了陸晨曦的父親,怎麼看怎麼像言情小說的設定。由於感情戲過於搶戲,反而讓觀眾忘記了該劇真正的意義所在。

4、醫生形象過於理想化

追看國產醫療劇時,常常會看到網友發出這樣的感慨——「如果現實生活中的醫生也是這樣就好了!」這句話實際上擊中了國產醫療劇的一大痛點,那就是劇中的醫生普遍是「高大全」的形象。

回顧近幾年醫療劇中的主要角色,《醫者仁心》的鍾立行,《心術》的劉晨曦,《外科風雲》的庄恕,《急診科醫生》的何建一,都是「完美醫生」的形象,體現著技術的最高水平和人性的至善境界。他們一心治病救人,不爭名利、不善權術、也不計得失。即使有過彷徨的瞬間,很快也會恢復成「完美」的樣子,在劇中像是「超人」般的存在。

然而,這類人物形象過於完美,反而顯得性格扁平化,不夠豐滿。觀眾在感慨之後也會發現,這樣的人物只不過是一種理想。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弱點、有慾望,也可能會做出錯誤的選擇,醫生也不是例外。作為現實主義題材,國產醫療劇塑造這樣的「完美醫生」形象,本身就是脫離現實的。過多的理想化人物,也很容易讓觀眾感到厭倦。

5、對醫療行業弊病的揭露淺嘗輒止

醫療劇的創作來源於現實,自然也少不了對現實問題的反映。多數醫療劇都涉及到了國內醫療行業存在的種種問題,展示出了醫患矛盾、醫療糾紛、醫療賄賂等現實問題。但就目前來看,大部分醫療劇對於行業弊病的揭露淺嘗輒止,很少去挖掘背後的深層原因。

就拿《心術》來說,這部電視劇呈現了現實生活中的種種醫患矛盾,但有不少觀眾認為,該劇把醫患關系美化了。劇中設置了很多情節烘托醫生的「仁心」的情節——急於搶救病人生命而沒等家屬簽字的谷超華,最終被媒體曝光並辭職;面對頭插鋼絲、無錢治療的乞丐,醫生主動捐款為他籌集手術費用。這些情節都過於理想化,沒有觸及到醫患關系的真正痛點。

《外科風雲》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該劇幾乎涉及到了中國醫療體系存在的所有問題,但對每一個問題的剖析都淺嘗輒止。劇中的醫患矛盾,大部分都以「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方式進行了化解,並沒有深入挖掘背後原因,並展開有意義的追問。

此外,醫療劇本身也並非市場主流。在當年,《心術》在六六編劇,吳秀波、海清主演的情況下,收視率也並不算特別理想。由此可見,醫療劇的製作是有市場風險的。再加上醫療劇的創作本身也有很大的難度,一不留神就會出現各種錯誤,這也使得很多創作人對醫療劇望而卻步,客觀上影響了國產醫療劇的發展。

就目前來看,國產醫療劇也在不斷進步。比如,《急診科醫生》有賴於協和醫療團隊的支持,暫時沒有出現專業錯誤。每集片尾推出的急救知識演示,也收獲了觀眾的好評。但僅僅是專業性上的進步是遠遠不夠的,對於醫療劇創作者來說,破解醫療劇目前存在的「五宗罪」,才是製造出爆款作品的終極奧義。

6、《急診科醫生》復播爆紅,收視率能否帶來新驚喜

《急診科醫生》這部叢困枯電視劇在前段時間的確在收視率上帶來了新的驚喜。

《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算是很多觀眾在之前都已經看過,只是處於當時的情況來說並沒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只能說用普通的視角去觀看這部劇。然而今年有些不同,由於當時特殊情況發生這部電視劇也引來了新的播放高潮。

很多人也越來越關注疾病所產生的原因經過以及帶來的後果。再加上這的特殊時期內,很多人也只能宅在家裡,很少出門。所以對於之前的一些尺雹電影或者電視劇,也引來了新的復播高潮。這是特殊時期所帶來的效果。

不僅如此,除了關於《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引起了收視率,還有其他一些關於疾病的電影也引來了復播高潮。像韓國的一些關於疾病的滲洞電影,對於個人來講,那段時間也是經常在網上搜索此類型的電影看。

而且收視率也是一路飆升大幅度上漲,很是深受各大網友的喜愛。特別是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但是可以說在各大的網路平台上復活率是很高的。不僅是針對醫生的職責,更多的也是來源於醫護人員的責任,在面對疾病的時候,表現出的那份擔當和果斷是很受人尊重。

對於個人在家雖然不是醫護人員,但是在觀看的時候也是深有感觸,我時常在想,如果我是一名醫護人員,也會盡力的去做好醫護人員的職責。在看完電視劇之後也是深有感觸,覺得人類在疾病面前是很渺小的,所以在有生之年,我們能做的就是把握好真實的每一天和現實的生活陪伴在自己的家人身邊。通過自身的鍛煉來加強個人的體質,或許這樣也能在未來的某一天,減少突發狀況的發生。

7、如何評價張嘉譯和王珞丹主演的《急診科醫生》?

個人超級喜歡《急診科醫生》這部電視劇,劇中張嘉譯和王珞丹出演的男女主慶巧悄角,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以說是演技爐火純青,渾然一體,而且譽渣故事情寬蠢節更貼近生活,引起觀眾的共鳴,兩位演員把醫生偉大的形象塑造的淋漓盡致,也讓大家拍手叫絕!

8、張嘉譯主演的電視劇《急診科醫生》,有靳東主演的那部醫療劇好看嗎?

我覺得《急診科醫生》挺好看的,春租雖然它沒有大製作,也沒有大IP流量,但是它的場景以及演員扒或兆的用心演繹,卻讓這部劇看起來有血有肉。
片名叫做《急診科醫生》,講述的事情也圍繞著急診科這個醫院里最忙碌的科室展開。因為是最忙碌的,所以電視劇里的病例以及情節發展的很緊湊,真實的向觀眾展示了急診團岩科日常的工作狀態。
其次,電視劇也很好的抓住了醫患關系這個敏感的話題,從第一集江曉琪送搶劫自己的小偷進入急診室,到第八集醫院張梅來到醫院醫鬧,每一件事情背後,都蘊含著對當下緊張的醫患關系的思考。面對著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比如小偷,是存有私心蓄意報復,還是堅持自己的職業道德?面對醫院里時刻的生死一線,如何處理好患者家屬的情緒?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
所以說,《急診科醫生》用真實的鏡頭,向我們展示了急診室的工作情況,又反映了一定的社會現象,引人深思,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電視劇。

9、《急診科醫生》劇中有什麼亮點?

對於一個不以感情為主線的電視劇來說,兩大主演發糖對於我們觀眾來說簡直就是一劑美味的調劑品,再加上主人公是戲骨張嘉譯和文藝才女王珞丹,實在非常好奇這一對的感情線!


果不其然,昨晚的這場告白讓人覺得相當地痛快,張嘉譯飾演的何建一雖然經歷過叢鍵一次失敗的婚姻,但對於豎爛感情的表達卻也非常直接與勇敢,王珞丹飾演的留美歸來的江曉琪對於何建一突如其來的表白回應也很爽快。

其實看劇的朋友都知道,「江何CP」算是比較典型的日久生情。兩個人的相識可以說充滿了一些言情劇的小套路。一開始對於患者病情的不同態度讓兩人「不打不相識」。


於是兩個人在日常工作中雖然經常拌嘴,但也形成了一種無形的默滲纖巧契。在這期間為我們奉獻了很多金句。直到江曉琪發現何建一的手出現了問題,提出來主動幫他治病,兩個人的關系算是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