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生收到畫
1、徐悲鴻是什麼時候畫八駿馬的?
【簡介】
徐悲鴻9歲起正式從父習畫,每日午飯後臨摹晚清名家吳友如的畫作一幅,並且學習調色、設色等繪畫技能。10歲時,已能幫父親在畫面的次要部分填彩敷色,還能為鄉里人寫「時和世泰,人壽年豐」等春聯。13歲隨父輾轉於鄉村鎮里,賣畫為生,接濟家用。背井離鄉的日子雖然艱苦,卻豐富了徐悲鴻的閱歷,開拓了其藝術視野。17歲時,徐悲鴻獨自到當時商業最發達的上海賣畫謀生,並想借機學習西方繪畫,但數月後卻因父親病重而不得不返回老家。志向高遠的徐悲鴻在20歲時再度來到上海,開始了新的人生起步。在友人的扶助下,他考入法國天主教會主辦的震旦大學,為日後的赴法留學打下了一定的法語基礎。其間認識了著名的油畫家周湘、嶺南畫派的代表人物高奇峰、高劍父,在畫作上得到了他們的贊許和指點,增強了繪畫創作的信心。他還結識了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在其影響下確立了自己的創作思路。在康氏「鄙薄四王,推崇宋法」的藝術觀念影響下,他對只重筆墨不求新意的「四王」加以貶薄,認為只有唐代吳道子、閻立本、李思訓,五代黃筌,北宋李成、范寬等人的寫實繪畫才具精深之妙。在康有為的支持下,他觀摩各種名碑古拓,潛心臨摹《經石峪》、《爨龍顏碑》、《張猛龍碑》、《石門銘》等,深得北碑真髓,書法得以長進。後獲得赴日本東京研究美術的資助,在日本,徐悲鴻飽覽了公私收藏的大量珍品佳作,深切地感受到日本畫家能夠會心於造物,在創作上寫實求真,但在創作上缺少中國文人畫的筆情墨韻,無蘊藉朴茂之風。
徐悲鴻從日本歸國後受聘為北京大學「畫法研究會」導師。在京期間,相繼結識了蔡元培、陳師曾、梅蘭芳及魯迅等各界名人,深受新文化運動思潮的影響,樹立了民主與科學的思想。
旅歐深造 孜孜不倦
在北洋政府的資助下,24歲的徐悲鴻到法國學習繪畫。抵歐之初,他參觀了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國家畫廊、皇家學院的展覽會以及法國的盧佛宮美術館,目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以來的優秀作品。徐悲鴻深深感到自己過去所作的中國畫是「體物不精而手放佚,動不中繩,如無韁之馬難以控制。」於是,他刻苦鑽研畫學,並考入巴黎美術學校,受教於弗拉芒格先生,開始接受正規的西方繪畫教育。弗拉芒格擅長於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其畫作不尚細節的刻畫而注重色彩的和諧搭配與互襯,對徐悲鴻日後油畫風格的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
徐悲鴻搏念棗每日樂此不疲地進行西洋畫的基本功訓練,上午在巴黎美術學校學習,下午去敘里昂研究所畫模特兒,有時還抽空去觀摩各種展覽會。此期高飢間他有幸結識了著名畫家柯羅的弟子藝術大師達仰,每星期日攜畫到達仰畫室求教。達仰「勿慕時尚,毋甘小就」及注重默畫的藝術思想對他影響較大,使得他沒有追隨當時法國日漸興盛的現代派畫風,而是踏踏實實地鑽研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的學院派藝術,在繼承古典藝術嚴謹完美的造型特點的同時,掌握了嫻熟的繪畫技巧。留學4年基拆之後,徐悲鴻的繪畫水平已達到可與歐洲同時期的藝術家相媲美的地步,其油畫作品《老婦》入選法國國家美術展覽會(沙龍)。
由於北洋政府一度中斷學費,徐悲鴻被迫轉至消費水平較低的德國柏林。在那裡,徐悲鴻仍然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求教於畫家康普,到博物館臨摹著名畫家倫勃朗的畫作,並且常去動物園畫獅子、老虎、馬等各種動物,以提高自己的寫生能力。
當徐悲鴻重新獲得留學經費後,便立即從德國返回法國繼續學習。他抓緊每一寸時光,在名師們正規而系統的訓練和他本人孜孜不倦的努力鑽研下,繪畫水平日漸提高,創作出一系列以肖像、人體、風景為主題的優秀的素描、油畫作品,如《撫貓人像》、《持棍老人》、《自畫像》等。
徐悲鴻在旅歐的最後階段還先後走訪了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義大利的米蘭、佛羅倫薩、羅馬及瑞士等地。美麗的異國風光令他陶醉,歐洲繪畫大師們的佳作令他受益匪淺。長達8年的旅歐生涯,塑就了他此後一生的審美意趣、創作理念和藝術風格。
【若無其事的牛人】
徐悲鴻早年在法國巴黎學畫時,收到美術界留學生一份賽畫的邀請書。他因為作畫來遲了一步,一跨進會堂,見有個空位,便坐了下來。他環視現場,發現列坐在兩旁的人們正用不同神色的眼睛盯著他。怎麼回事?再一看,原來自己坐到了正中的首席上。徐悲鴻這才明白過來,他的心怦怦直跳。就乖乖地下去嗎?不,不能下去!我不能給中國人丟臉,於是他若無其事地端坐在首席上。
「徐悲鴻若無其事的坐在首席上」說的就是這件事。
接著徐悲鴻就以自己高超的技藝挫敗了一些外國人的挑釁,並為中國人贏得了聲譽!
.....................................
【徐悲鴻筆下的馬】
徐悲鴻擅長以馬喻人、托物抒懷,以此來表達自己的愛國熱情。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徐悲鴻一生所畫奔馬圖非常多,比較有名的是右圖這幅從這幅畫的題跋上看,此《奔馬圖》作於1941年秋季第二次長沙會戰期間。此時,抗日戰爭正處於敵我力量相持階段,日軍想在發動太平洋戰爭之前徹底打敗中國,使國民黨政府俯首稱臣,故而他們傾盡全力屢次發動長沙會戰,企圖打通南北交通之咽喉重慶。二次會戰中我方一度失利,長沙為日寇所佔,正在馬來西亞檳榔嶼辦藝展募捐的徐悲鴻聽聞國難當頭,心急如焚。他連夜畫出《奔馬圖》以抒發自己的憂急之情。 在此幅畫中,徐悲鴻運用飽酣奔放的墨色勾勒頭、頸、胸、腿等大轉折部位,並以干筆掃出鬃尾,使濃淡干濕的變化渾然天成。馬腿的直線細勁有力,有如鋼刀,力透紙背,而腹部、臀部及鬃尾的弧線很有彈性,富於動感。整體上看,畫面前大後小,透視感較強,前伸的雙腿和馬頭有很強的沖擊力,似乎要沖破畫面。 徐悲鴻早期畫的馬頗有一種文人的淡然詩意,顯出"躑躅回顧,蕭然寡儔"之態。至抗戰爆發後,徐悲鴻認識到藝術家不應局限於藝術的自我陶醉中,而應該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將藝術創作投入到火熱的生活中去,所以他的馬成為正在覺醒的民族精神的象徵。而建國後,他的馬又變"山河百戰歸民主,鏟盡崎嶇大道平"的象徵,仍然是奔騰馳騁的樣子,只是少了焦慮悲愴,多了歡快振奮。 一幅畫著六匹馬的圖叫《奔馬圖》。畫高3.26米、寬1.12米的這幅被列入國家一級文物的徐悲鴻平生所繪最大《奔馬圖》 真跡。大師採用了豪放的潑墨和勁秀的線描寫意方法,著重刻畫出馬的神韻和氣質。畫中的馬雄駿、矯健、輕疾,頗有「瘦骨銅聲」之美感,奔馬強壯有力,生氣勃勃,這幅《奔馬圖》不僅表現了馬的精神和特徵,更賦予了畫家自己的個性和理想——為振興民族藝術而奮斗! 這幅畫是徐悲鴻他跟在六匹馬旁跑,通過觀察。回到家裡,把他認為最精彩的片斷畫下來。你看!那六匹馬的神態、動作各不相同。有的四腳騰空;有的前腳落地後腳翹起;有的……徐悲鴻不愧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畫家。他畫的《奔馬圖》中的馬是栩栩如生的。他把我也引到畫中去。 1962年春天,周恩來總理來寶光寺視察,看見徐悲鴻這幅「奔馬」大中堂,贊嘆不已,親自量了畫的縱橫尺寸後說:「這是我所見到悲鴻馬畫中最大的一幅,要妥善保存。」
......................................................
【徐悲鴻勵志學畫】
一天,一個外國學生很不禮貌地沖著徐悲鴻說:"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
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
也成不了才!"
徐悲鴻被激怒了,但是他知道,靠爭論是無法改變別人的無知和偏見的,必須用事實讓他們重新認識一下真正的中國人.
從此,徐悲鴻更加奮發努力.他像一匹不知疲倦的駿馬,日夜賓士,勇往直前.
那個外國學生,看了徐悲鴻的作品,非常震驚.他找到徐悲鴻,鞠了一躬說:
"我承認中國人是很有才能的.看來我犯了一個錯誤,用中國話來說,那就是'有
眼不識泰山'."
【徐悲鴻畫馬】
傑出的畫家徐悲鴻特別愛畫馬。他筆下的許多駿馬圖成了藝術珍品。
1934年春天,徐悲鴻到莫斯科國立博物館舉辦畫展,並為觀眾現場作畫。那天,觀眾把展覽廳擠得水泄不通。徐悲鴻從容地磨墨、鋪紙,轉眼之間,一匹活生生的駿馬便出現在紙上了。觀眾被徐悲鴻的高超技藝征服了,大廳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這時候,一位身材魁梧的元帥撥開人群,走到徐悲鴻面前,彬彬有禮地說:
「徐先生,我能要這幅畫嗎?不然,我會發瘋的!」
徐悲鴻被這位元帥的誠意感動了,他點頭微笑,揮筆題上字,把這幅畫送給了元帥。元帥高興得像打了勝仗似的,和徐悲鴻熱烈擁抱,大聲稱贊道:「徐先生,你不但是東方的一枝神筆,而且是世界的一枝神筆。你筆下的馬,比我騎過的那些戰馬更壯美!」
由於徐悲鴻經常畫馬,他對馬有一種偏愛。和馬在一起,聽著馬蹄得得,看著馬御風賓士,他覺得是一種精神享受。他的心彷彿和馬一同馳騁。
廖靜文在《徐悲鴻一生》一書中回憶,一次在成都坐馬車,馬車夫是一位和善的老人,他愛馬,馬養得非常好。他舉起鞭子,那匹栗色的年老的牝馬便揚起那好看的蹄子,歡快地向前賓士了。徐悲鴻喜歡這樣待馬的好人,他走下馬車,馬車夫正忙著給馬預備水和飼料。「這個給你。」徐悲鴻先生忽然對馬車夫說,一面從手提皮包里取出一幅折疊起來的奔馬畫。這是他昨天晚上才畫好的。
馬車夫迷惑地抬起他那滿是皺紋的前額,眯細著眼睛呆望著徐悲鴻,彷彿沒有聽懂他的話。「老大爺,」廖靜文從旁解釋說,「這是一張畫,是送給你的。」馬車夫那雙混濁的眼睛陡然亮起來,他雙手接過畫,連聲說:「謝謝老爺,謝謝老爺。」馬車夫眼角濕潤了,「我碰到好人了,今天一早,我看見一隻喜鵲飛到我的窗子上,我就想,興許有啥子喜事要來,可是,我這個窮老頭兒還能有啥子喜事呢?現在,真靈驗啦!」他又嘮叨開了,同時用右手扯起左臂的袖口,擦去已流到面頰上的淚水。
徐悲鴻先生握著馬車夫那雙粗糙得像石頭般的手,連聲說著「再見」,才離開他走了。
「先生,您為什麼突然要給一位不相識的馬車夫一幅畫呢?何況他又不知道您是誰,您是否有點過分慷慨了?」廖靜文帶著驚異問他。
他十分柔和地回答說:「因為我愛馬,也愛善待馬的人。你看這個馬車夫,既能非常熟練地駕馭,又能視馬如親人。他對馬的愛打動了我的心,使我受到感動,何況他的生活很難呢!」聽著徐悲鴻先生的話我也十分感動了。
馬,最能反映徐悲鴻個性,最能表達他思想感情。徐悲鴻的馬受到人們喜愛,除了他所下的功夫之外,更重要的是他傾注於其中的感情,並將這種情感化作一種精神,以馬為載體而表現出來。
馬,在中國人心目中始終是人才的象徵,民族振奮的象徵,執著於現實的徐悲鴻翻來覆去地畫馬,正是有所感而發,盡抒胸臆。徐悲鴻筆下的馬,從來不戴韁轡,但在《九方皋》畫面上黑色雌馬,卻例外地戴上韁轡,有人問悲鴻這是為什麼,悲鴻笑著答道,「馬也和人一樣,願為知己者用,不願為昏庸制。」
【清苦生活與學畫】
眾所周知,美術是很花錢的,主要是紙張、顏料等,徐悲鴻發奮努力畫畫,,所以他要節省錢來費紙,費筆,費顏料 ,所以徐悲鴻的生活十分清苦,從側面體現徐悲鴻刻苦學畫。
2、2019春節清華大學博物館藝術展覽信息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在春節期間還有著很多的藝術博物館可以參觀,那麼我們今天就簡單的來說一下春節期間北京清華帶桐汪大學藝術博物館這里都有著那些藝術展覽可以供我們參觀吧!
世相與映像——洛文希爾攝影收藏中的19世紀中國展期:2018.11.27-2019.03.31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三層展廳
展覽匯集了120幅19世紀中國攝影的精選作品,皆由當時活躍在中國的頂尖攝影師拍攝,他們中既有最早來華的外國攝影師,又有最早的中國攝影師。這次展覽中的每張照片都代表著攝影藝術的巔峰,是值得仔細研究的佳作。
攝影藝術的直觀性超越書面文字,它帶領我們穿越時空,重訪舊時的人物、地點與事件,讓我們對遙不可及的過去有一個精準的了解。
從河流到山川,從長城到紫蠢仔禁城,這個以在中國拍攝原版照片為主題的展覽捕捉了19世紀中國的歷史建築、祭祖遺跡、民族面孔以及傳奇美景。
穿越大洋的藝術——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埃斯凱納齊藝術博物館藏19-20世紀風景畫展展期:2018.09.21-2019.03.17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7、14號展廳
本展覽展出了50幅19世紀時期前往歐洲的大量美國藝術家所創作的優秀作品,分為四部分:風景畫與國家認同;遊客,留學生與僑民;美國畫家與法國印象主義;尾聲:現代派風景畫。
作品時間跨度從19世紀初至20世紀20年代左右,輪旁顯示了美國受英國、荷蘭、德國、法國、義大利風景畫的影響,結合對北美新大陸地貌的特殊性的感受,發展了一種既具有宏偉敘事風格,又不乏親切自然具有地域風情片段的風景畫。
莆孫秋韻·百菊展展期:2018.08.25-2019.03.17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四層12號展廳
繆莆孫「少從毗陵蔣克庄維翰游,黃山壽再傳弟子也。」他繼承毗陵畫派,以宋代沒骨畫法為宗,參以新意,成近現代海上畫菊名家。
其菊花構圖飽滿、設色艷麗、刻畫精到。本館珍藏繆莆孫《百菊圖》100頁,繪菊187種,畫家極盡寫實之能,每種菊花皆與實際品種相對應。
我本自由——劉紹薈從藝六十年藝術展展期:2019.01.15-05.05
地點: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一層展廳
通過七部分內容,不僅展示了藝術家的才華和其所取得的令人矚目的成就,還揭示了這位長者在超過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創作歷程,突出表現了在不同的時空中「自由」的形態。
如果大家春節期間要來北京的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旅遊,那麼就不要忘記了這些優秀的展覽啊!
3、以羅立中《父親》這幅畫寫一篇作文
羅立中(一九四八年)於一九七八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深造。《父親》一畫曾獲「中國青年美展」一等獎,其畫面具有一種悲劇性的震撼力,表現了生活在貧困中的老農形象;老農開裂的嘴唇、滿臉的皺紋以及手中粗劣的碗等等寫實的描繪,消除了觀賞者與作品之間的隔膜,畫家藉此來對傳統文化和民族進行反思。 有關《父親》 1980年,在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中,有一幅畫深深地扣住了觀眾,特別是青年人的心弦。這就是獲得第一名的羅中立的油畫《父親》。《父親》那布滿皺紋的黝黑的臉上,沁滿汗珠,額裂改頭鼓著青筋,嘴唇乾裂,牙齒殘缺不齊,那變形的指甲,松樹皮似的手上,拿著一個盛滿清水的精瓷碗。「皮凳父親」在烈日下勞作,而又無哀無怨的充滿慈祥的表情,使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心都顫動了。北大歷史系的幾位學生看了油畫,流著淚說:「『父親』,忍著痛苦,卻用血汗供我們上大學!想想『父親』,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奮發讀書呢?有兩個即將出國的留學生看到這幅畫時,當場咬破手指,在手帕上寫下「記住父親」四個字。在南疆戍邊的營房裡,幾位年輕軍官把《父親》帖在牆上,他們寄錢寫肆握判信給羅中立,請他轉交給「父親」。他們說,「為了『父親』,神又算得了什麼?」20多年過去了,這幅畫仍然常常被引用,仍然一如既往地深深打動人們的心 《父親》 羅中立 1980年,原作尺寸 216x 152公分
4、英國留學生掛科怎麼辦
其他信息:在英國留學,有的小夥伴能夠很好地度過適應期,包括文化沖擊與語言關卡,順利完成所學課程並取得良好成績;然而還有一些小夥伴則因為語言不熟練或生活不習慣等原因會出現掛科情況。遇到掛科的情況同學們不用特別驚慌,只要好好處理還是可以為留學生活畫上圓滿的句號。
在預知或確認自己將要或已經掛科後,首先需要與所在院校確認一下是否支持補考以及採取何種補考形式再確定下一步該如何進行。對於支持補考和重修的院校,不同學校之間的規章制橋山度不同,諾君建議開學前仔細研究學校發放的Handbook,這一點非常重要(拍黑板)。
如果你沒有仔細閱讀Handbook,又恰巧在期末考試時丟失了,那有什麼辦法呢?你可以在大學官網查看相關補考信息,一般都會有公布。在網上的搜索欄中輸入「Reassessment Postgraate」或者「Resit An Exam」+「輸入你所在的學校」
一般就可以查詢到你所在學校關於補考措施。
如果已掛科或者預知要掛科,你需要向學校提出補考申請,當學校收到你的申請,會聯系你所在喊宴的院系,確定補考時間以及採取何種形式進行補考。
如果所在院校不支持補考,這類情況的小夥伴就有點悲催了,像 愛丁堡大學 的一些專業就不能夠「補考」畢業論文。所以進入學校的時候就請收起你飄盪的心,專心學習吧!對於研究生,必須均分達到50%,並且滿足到達50%的科目加起來的學分在80分以上,畢業論文的分數也不能低於50%。
如果論文掛了,那麼不好意思,你就與碩士學位無緣了,因為明文規定「not allowed to re-sit a paper」(不能夠「補考」論文),然鵝也有敏滲中特殊情況,遇上比如親友過世這類的重大變故,造成論文失利,也許可以找學院商議,再次提交論文待審。
接下來,給大家分享一下英國掛科的常見類型,主要分以下4種情況:語言課掛科、預科掛科、本科掛科及碩士掛科。
語言課掛科:
一般來說語言課指的是雅思無法滿足預科或者學位課程入學要求,需要完成一段時間的語言課並且通過最後的考試達到分數要求後,不再需要考新的雅思即可直接入讀正課,如果直接語言課最後考試沒有達到要求,那麼學生就不能入讀本校正課。
這時候學生可以選擇入讀本校或者其他學校的預科(本科和碩士),或者可以拿語言成績去申請其他大學,看大學是否認可該語言成績,這個需要根據大學招生辦公室自己的認證,類似於認可其他大學的預科成績,不能給一個特定的標准;另外就是去考雅思,看獲得的雅思成績是否能滿足要求。
預科掛科:
預科分為本科預科與碩士預科。預科掛科一般都有一次補考機會,如能很好把握補考機會順利通過,直接入讀學位課程,皆大歡喜。如果不幸補考也未通過,那就需要換其他學校看是否可以接受目前的預科成績,建議申請之前先與學校確認基本情況,如是否可以接受目前就讀的預科、接受的成績是多少、目前是否有空位等,這樣可以做到心裡有底,再根據學校要求提供需要的材料即可。
本科掛科:
英國大學對學生的評估方式是多方面的,包括考試、課堂作業、課堂演講,學術論文等等,根據學校的規定,不予補考或者重修機會,或是可以參加補考的課程數量有限制,或者補考重修後仍然沒有通過相應要求。
一般情況,院校對於重修補考要求會相應提高,而且不同科目會有自己的要求,此時學生會收到學校的勸退信,跟學校Appeal不成功後,那麼學生可以嘗試轉到其它大學重新入讀學位課程。至於從大幾開始讀,能否轉學分,需要根據申請的大學及具體的專業來詳細分析。一般來說大一掛科,重讀大一,英國本科每年要求的學分是修滿120學分,大二部分科目掛科,有機會申請到兩年制本科大二入讀,兩年後畢業,具體情況要看學生成績單與學校的認可程度。
碩士掛科:
英國碩士正常情況下只需要讀一年,因此英國碩士不存在勸退說法,一般也不存在重修的說法。學生在學年末獲得自己的成績,一般如果掛科一兩門有機會申請重考,最後所獲得學分決定了最後的證書,一般英國獲得180學分(其中畢業論文佔60學分)即授予碩士學位;120學分授予Diploma;60學分授予Certificate。
因此第一個碩士課程若沒有成功獲得碩士學位,可以申請第二個碩士,重新就讀,這就不屬於轉學范疇,而是重新申請新的課程,當然第一個課程的失敗也會影響第二碩士的申請,建議申請相關專業;但如果轉其他專業,需要進行詳細說明轉專業原因及新轉專業對未來職業發展的有用性。
各位小夥伴在了解了英國各層級掛科情況後,希望能夠抓住在英學習機會,做到不缺勤、上課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按時完成平時作業、報告及論文,一次過才是最好的,這樣也可以免遭掛科之苦,順利完成在英國的學業。
5、藤野先生中為什麼活畫留學生的丑態
就是為了突出這些麻木不仁自顧自己享受的假洋鬼子的丑惡嘴臉。
6、出國留學 藝術專業留學生的經歷分享
近日,國人關心的共同話題莫過於高考。高考放榜之日,有人歡喜有人憂。被稱為"藝術特長生"的是"少數派"——他們往往高考分數不高,卻能憑借藝術上的一技之長進入名校。近年來,隨著報錄比的提高,他們開始嘗試走另一條大學路。嘗試走另一條路
上世紀80年代末期以來,那些在藝術領域擁有一技之長的年輕人,只要通過各個學校的測試,即使在統一的入學考試中成績不如其他學生,也有可能被降分錄取。學問之外的特殊才能,為他們打通了一條升學的捷徑。這群學生被特指為"藝術特長生"
當人們開始前赴後繼奔向這條升學捷徑時,現實卻開始嚴峻起來,以美術專業為例:
2013年報考中央美術學院各專業(含美術學)的考生為24000餘人,將有96.7%的考生被淘汰,平均考錄比達到了30﹕1,各別專業甚至超過了100﹕1。中國美術學院今年藝考共有8.5萬餘人次報考,閱卷老師要給來自全國各地的24萬多份考卷評分,計劃招生1600名,報錄比53﹕1;魯迅美術學院大連校區僅視覺傳達設計和動畫專業的考生人數就達12000名,計劃錄取人數910人,報錄比13﹕1。
在各地藝術院校中,也出現了著名教授連續4年招不到一個學生,很多藝術氣質、修養和專業成績都很不錯的學生因為政治或英語未能達標而考研敗北,有的,甚至只因一分之差。
如今,在嘆息與憐憫聲中,藝術生面前又有了一條與常人不同的軌道。越來越多的海外院校走進了中國人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中國藝術生通過在藝術氛圍濃厚的國外大學的系統學習成就自己的藝術夢想。義大利、法國、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各個國家都傳來了中國學生的好消息,他們或進入了百老匯的歌劇舞台,或在悉尼歌劇院有了自己的專場演出,或在義大利有了自己的畫廊……
藝術留學 的異樣風景
"從武林外傳到愛出色,一直跟隨著姚晨,作為小小粉絲的我為你畫咯一張設計稿,靈感是人魚,魚尾設計的希臘女神裙,腰部是白色珍珠紗鏤鏈帶空,中間開叉的地方可以露美麗的大長腿,裙尾是彩色的寶石刺綉,手包是魚尾造型及寶石,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
[email protected] 2012年10月23日發出的一條微博,並附上了自己手繪的禮服設計稿。姚晨本人收到後俏皮地轉發並回復:"謝謝啊,很美的禮服。就是腰上能多點布料嗎?容易凍著加走光。"這位設計者的真實身份是羅馬美術學院一年紀的學生宇航,他於2012年3月由東方國際派出,並於9月成功考入羅美服裝設計專業。
"我從小就喜歡畫畫,初中時慢慢發現自己對時尚、服裝很感興趣,那時就想走這條路了。"多年的繪畫基礎給宇航打下扮模了很好的基本功,他希望能考入國內最頂尖的服裝設計學院。但200多分的高考文化分卻只能送他進一所普通大學的藝術學院,通過義大利圖蘭朵計劃,最終走進了羅馬美術學院這所世界排名第九、被譽為"藝術與美的搖籃"的藝術聖殿。
從中國傳媒大學遠程教育學院的大專畢業生,到考取專升本項目成為中傳本科生,再到成功申請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攝影藝術碩士,楊曉似乎生來就不願向命運低頭,要憑借自己的努力一點點觸摸夢想。
"不知道為什麼,我好像從來就棚缺蘆不擅長考試。"楊曉當年高考成績只有300多分。媽媽是傳媒工作者,他從小就決定長大後也進入傳媒行業。在讀專科一年級時,他剛剛學完一個月的攝影課程,拍了一張國家大劇院的照片,被《人民日報》海外版採用。讀本科期間,他邊學習,邊在《京華時報》做實習攝影記者,並在成龍2009年鳥巢演唱會中擔任專職攝影師。2012年本科畢業後,楊曉已經成為中國國際廣播電視網路台的一名編導。但他仍不願停止提升自己的腳步,他說,他的夢想是去傳媒行業最發達的國度,學習最尖端的攝影藝術。
藝術傳統深厚、藝術產業發達的國家有著更為優質的教育資源,更國際化的平台。這驅使有藝術之夢的學子通過留學攀向更高的山峰。
馬林巴(marimba)是一種樂器,但有多少人知道?這個最早屬於印第安人的樂器,如今已被廣泛運用於交響樂團中,被譽為打擊樂界頂級賽事的中央音樂學院獨奏比賽自2005年就設立了馬林巴獨奏項目。但這個旋律型打擊樂器依然是那麼小眾,知道的人少,會演奏的人更少。
就是這樣一種生僻的樂器,孫凱已練習多年,和中國鼓一起,是他的最愛。打擊樂,而且還是西洋打擊樂,國內院校招收的學生名額非常之少。幸運的是,在巴黎聖摩爾國立音樂學院,正有這樣專業方向的招生。當初身在山東青島的孫凱無法將馬林巴這個大傢伙運到面試現場,便在東方國際教育交流中心老師的建議下,將馬林巴融合中國傳統鼓樂共同演奏,並錄制了表演光碟帶到北京面試。這一奇妙的音樂"跨國聯姻"引起了法國教授強烈的好奇心,再經過樂理知識的問答後,孫凱順利被錄取——錄取之初,孫凱因為對巴黎聖摩爾國立音樂學院缺乏了解還心存疑惑,到了法國之後才知道,對於法國本地學生來說,這是一所非常難考的音樂學院。
2011年,中國姑娘馬小藝在悉尼音樂學院演奏廳內表演了一段鋼琴獨奏,向台下在座的悉尼大學的老師和同學們展示了她的學習成就。小藝於2009年考入悉尼大學音樂學院鋼琴表演專業,同時出於強烈的個人愛好,她還修讀了作曲課程。
2008年申請院校時馬小藝提交了一份視頻作品,畫面中剛剛高中畢業的馬小藝穿著一身樸素的運動裝,扎著一個小馬尾,沒有化妝,雖然臉上稚氣未脫,鋼琴卻駕馭得游刃有餘。她有一位職業為音樂教師的父親,從小就受到藝術熏陶,電子琴演奏通過了業餘九級。但高中時,小藝只是一名普通生,並沒有往藝術生方向發展。高考後,她重新思考人生,發覺自己的人生應該與音樂緊密相連,通過8個月新南威爾士大學的音樂藝術專業預科,最終進入悉尼大學音樂學院學習鋼琴表演專業,夢想正在一步步實現。
"約翰·加利亞諾是我的偶像,他也一直是我決心要去英國讀倫敦藝術大學的動力。"畢業於東方國際四川大學TUFC(Top University Foundation Courses)項目的藏族女孩雅妮現在已是倫敦藝術大學服裝造型與攝影藝術專業的大一學生了。她的學校是全世界最優秀的藝術學院之一,由六大藝術、設計、時尚和媒體學院組成,被稱作藝術教育界的哈佛、劍橋。
雅妮的偶像約翰·加利亞諾是前法國著名服裝品牌克里斯汀·迪奧公司首席設計師,於1984年畢業於倫敦藝術大學中央聖馬丁藝術與設計學院,正是受他影響,雅妮很早就確定了要去英國學藝術的目標。為了實現留學夢,雅妮在TUFC預科班的學習異常努力,每次文化考試都在全班前五名,繪畫練習也從未間斷。從TUFC預科班畢業時,她的英語已經達到雅思6.0的水平。在北京的倫敦藝術大學面試現場,雅妮用流利的英語向面試官闡述了自己作品的理念,來自英國的面試官都說,他們為能招收到這樣一個既有藝術潛質、英語又流利的中國學生而感到驚喜。
不論是因為文化成績欠佳,還是因為堅定的藝術理想,海外藝術留學無疑給中國學子提供了一個新的人生選擇,讓他們的藝術之夢不再因為國內激烈的競爭而輕易折翼。
藝術與文化不可偏廢
當我們看到一個又一個文化科成績特別低的藝術生獲得了藝術上的成就時,不禁會問一句:藝術,難道不需要文化?
其他國家的人聽到"藝術特長生"這一政策時都會驚訝而羨慕:學藝術的還可以有這樣的照顧!
然而,當我們走近每一個成就的藝術家時,都會發現,除了藝術修養,他們在文化方面的積累絲毫不遜於常人,甚至超越常人。比如陳丹青,最初只有初中文化,後來自學成才,考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研究生班獲得一紙文憑。他在繪畫和寫作上的造詣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思考絕非一兩個證書可以概括。
對於藝術生而言,考學時的較低的文化分只能說明沒有學到恰當的知識或沒有找到恰當的學習方式,但這完全不能成為日後放任文化修養於不顧的理由。陳丹青在痛斥文化分阻擋了學生求學之路時,也強調了阻擋的是有"修養"的學生,一個畫家能不能畫中有深意,一個音樂家不能體會作品的背景,一個設計師不能體會設計內涵,又何以被稱為"家"、被稱為"師"?這一切又靠什麼?是天分?還是後期積累?答案顯而易見。
就像上文中提及的幾位學生,倘若他們專注的只是藝術本身的學習,學成後展現出來的只不過是技巧的炫耀;只有藝術之殼,沒有藝術之魂的藝術,又能走多遠?他們已經走過的,和現在正在行走的,何嘗不是藝術與文化之旅?
沒有一條路,適合所有人走。無論行走在國際舞台,還是師從中國老師,最重要的是適合自己。
7、上次去參加留學生派對,幾個英國留學生拿了幾瓶包裝上畫了一隻兔子的伏特加,請問是什麼牌子?
你說的 應該岩敏是 兔兔冷伍棚泉 酒, 這 個 酒還 不 錯, 很 適合 現在的 年 輕 人 ,我朋友 聚 會的 時 候 無 意 間 發 現的。粗橘枝
8、美術生繪畫類專業可以選擇什麼 能報什麼專業
方向包括:中國畫、油畫、班花、壁畫、綜合繪畫、水彩、插畫、漆畫等。
美術生繪畫類專業可以報什麼專業
1.中國畫:
專業背景:中國畫歷史悠久、文化積弊深厚。中國畫在創作風格上繼承了以形傳神、形神兼備的藝術素描手法,善於用變化無窮的線條和深淺不同的墨色來表現事物的質感與顏色,構圖巧妙。在西方人眼中,中國畫專業是決定中國美術高校國際地位的重要學科,因此,各美術院校的中國畫專業也是接收外國留學生最多的專業。
2.版畫:
專業念昌背景:版畫是視覺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是以刀或化學葯品等在木頭、石頭、麻膠、銅、鋅等版面上雕刻或蝕刻後印刷出來的圖畫。版畫藝術在技術上是一直伴隨著印刷術的發展而發展。古代版畫主要是指木刻,也有少數銅板刻和套色漏印。如今的版畫,其獨特的刀味與木味使它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具有獨立的藝術價值地位。
3.壁畫:
專業背景:壁畫是人們直接畫在牆面上的畫,作為建築物的附屬部分,它的裝飾和美化功能使它寬碰成為環境藝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壁畫是最古老的繪畫形式之一,古代埃及、印度、巴比倫保等都存了許多著名的壁畫作品。我國自周代以來,歷代宮室乃至墓室都有飾以壁畫的制度;隨著宗教信仰的興盛,又廣泛應用於寺觀、石窟(如敦煌莫高窟、芮城永樂宮等),至今保存著大量的佛教壁畫和道教壁畫遺跡。
4.水彩:
專業背景:水彩畫就是以水為媒介調和顏料作畫的表現方式,就其本身而言具有透明性和流動仔巧扒性。水彩按其特性二般分為透明水彩和不透明水彩兩種。透明水彩是用植物顏料作畫,透明度高,色彩重疊時,下面的顏色會透過來。不透明水彩,又稱水粉、廣告色,是用礦物顏料作畫,一般用於較厚的著色。
5.插畫:
專業背景:插畫被人們俗稱為插圖,是運用圖案表現的形象,本著審美與實用相統一的原則,盡量使線條,形態清晰明快,製作方便。目前通行於國外市場的商業插畫包括出版物插圖、卡通吉祥物、影視與游戲美術設計和廣告插畫四種形式。在國內,插畫已經遍布於平面和電子媒體、商業場館、商品包裝、影視演藝海報、企業廣告、T恤、日記本、賀年片等。
繪畫類專業美術生好就業嗎美術生學畫畫,將來好就業,美術(造型和設計)大學生畢業就業機會遠遠優於文理科畢業生,學習美術具有更廣闊的就業前景。
據統計,僅北京市近幾年每年就消化掉15萬美術類大學生,而且就業方向非常好,包括影視、建築、裝修、服裝、印刷、雜志社、電視台、報社、廣告策劃、動漫、網路設計行業、拍賣行業和各大企事業單位等,都需要大量的美術人才。
9、留學生參加派對思維導圖怎麼畫
具體畫法如下:
1、從白紙的中心開始繪制,用一個圖像表達你的中心主題。
2、畫分支,不同分支用不同顏色,蔽察用曲線而不棚敏是直線。
3、在每條線上寫上關鍵詞,而不是一整段話,起到一個概括和條理化鏈並枝的作用。
10、徐悲鴻是我國傑出的繪畫大師 早年他曾遠渡重洋來到法國巴黎學畫有一天 主要內容是什麼
徐悲鴻是我國傑出的繪畫大師。早年他曾遠渡重洋,來到法國巴黎學畫。 有一天,徐悲鴻收到美術界留學生一份賽畫的邀請書。他因為作畫來遲了一步,一跨進 會堂,見有個空位,便坐了下來。他環視現場,發現列坐在兩旁的人們正用不同神色的眼睛 盯著他。怎麼回事?再一看,原來自己坐到了正中的首席上。徐悲鴻這才明白過來,他的心 怦怦直跳。就乖乖地下去嗎?不,不能下去!我不能給中國人丟臉,於是他若無其事地端坐 在首席上。 幾個外國人見徐悲鴻無動於衷, 便進一步挑釁。 一個英國人首先站上納肆台來說: 「我先畫! 」 他只用了 30 分鍾,就畫好了蘆伍一幅色彩鮮明、構圖典雅的油畫。另幾個外國人迅速將畫掛到 牆上。頓時許多外國人為其捧場。那個英國人更是高興得手舞足蹈,滿以為自己已奪賽畫之 冠。 這時,一直沉默的徐悲鴻從首席上站起來,大聲說:「好!我也獻上一幅畫!」話音剛 落,他就打開畫箱,在桌上鋪好四尺宣紙。飽蘸濃墨、揮筆作畫。沒一會兒,一匹奔騰的駿 馬,已躍然紙上。 徐悲鴻很沉著地端詳了一下, 適當加重了幾筆,很快落了款, 蓋上了圖章, 並迅速地把這幅 《奔馬圖》 貼在牆上。 寬大的白色牆壁上, 立刻出現了一匹呼之欲出的駿馬, 它似乎正向人們奔跑過來。 兩相比較 那幅油畫就黯然失色了 場內頓時歡呼起來 太絕了 中國人真了不起 那幾個為美國人捧場最露骨的外國人,也不得不伸出大拇指嘖嘖稱贊。從此,在這樣的賽場 上,外國人再也不敢小看中國人了。
你是要這個么?人教陪茄或版小學語文練習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