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在二環天橋上拍到驚喜
1、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門票-開放時間-地址-交通指南
天橋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一座以北京市天橋為主題的展館,滿滿地充斥著老北京地道地模歲景色,勾起了許多人兒時的記憶。喜歡懷舊風,想要回憶童年的小夥伴們可以收藏起來哦。
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開放時間?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開館時間:早上9:00
閉館時間:晚上
17:00
休館時間:周一閉館
?溫馨提示:疫情防控期間,為了保護好您的健康與安全,請您一定要做好自我防護,建議減少外出,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進入景區佩戴口罩。同時,請您配合景區做好入園體溫檢測以及信息登記工作。
?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門票多少錢?答: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為免費對外開放的博物館,不需要門票,但需要提喚碼纖前預約!
?預約電話:郝女士15600801297
趙先生13621007926
?推薦亮點:1.天橋印象博物館是國內唯一以北京天橋為主題,全面展示天橋地區的歷史沿革景觀風貌及歷史變遷的博物館。
2.天橋印象博物館劃分為「序廳、天子之橋、文化之橋、百姓之橋、復興之橋」五大板塊,以天橋的歷史文化發展為軸線,通過圖片、模型、實物等形式,展示了天橋從清代到當代的百餘年變遷。
3.除了微縮景模型和觀實物展示,還有虛擬現實技術的應用,觀眾可以模仿相聲大師說相聲,還可以頭戴頭盔仿天橋八大怪或進行抖中幡表演,充滿觀展樂趣。
4.還有更多歷史、非遺、藝術、民俗等多領域內容,還有公共閱讀空間,不定期的親子閱讀、非遺文化互動體驗、非遺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等活動。北京天橋印象博物館地址及交通指南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天橋南大街7號天橋藝術中心下沉廣場負一層北緯路和天橋南大街交匯處市民廣場地下展示空間
?交通指南【地鐵】
可乘坐地鐵8號線南段到達天橋地鐵站A口出可乘坐迪特7號線到珠市口站G口出
【公交】
可乘坐公交53路;106路;夜11路;專153路到北緯路東站車站
可乘坐公交15路;35路;71路到和仿達福長街車站
2、喬欣在天橋上拍大片,穿粉裙氣質優雅,你喜歡嗎?
喬欣19歲就進入文娛圈,只用棗塵虧了短短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大明星,大多數的人都以為喬欣是一位只會演戲的女明星,不過,從喬欣這幾年在文娛圈中的表現來看,喬欣不只很會演技,而且還很會穿衣搭配,她每一次列席活動時,總能惹起各大博主的關注。
喬欣列席的一場頒獎儀式,即使沒能斬獲大獎,但是卻惹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在活動完畢以後,喬欣又衣著同樣的衣服拍攝了一組寫真大片,喬欣拍攝的這一組凳神寫真大片也惹起了網友們的關注,特別是各大博主,紛繁地在網上轉發了喬欣拍攝的兄叢這一組寫真大片。就有一位博主在網上曬出了喬欣拍攝的這一組寫真大片,該博主還對喬欣的穿衣作風和身體狀態等等來剖析,很快喬欣的這一組寫真大片就在網上走紅了,不只惹起了數萬名網友的關注,而且還惹起了不少網友的熱議,由此可見,喬欣的人氣的確很高啊。
喬欣衣著一件粉色的長裙在天橋上拍大片,她穿的這條粉色長裙很顯身體,上半局部採用了露肩設計,秀出了喬欣的肩部曲線和鎖骨曲線,下半局部採用了露腿設計,秀出了喬欣的腿部曲線,穿上粉色長裙的喬欣文雅又大氣,如綻放妖艷的花朵普通,讓人心動。從喬欣臉部的妝容來看,喬欣在天橋上拍攝大片時,應該算得上是淡妝出鏡了,固然沒有濃妝艷抹,但是喬欣仍然顯得很美,特別是她用雙臂撐著天橋的扶手擺拍時,喬欣的氣質顯得格外的文雅,喬欣的側顏也顯得格外的動人,站在天橋上的她就像一位誤入凡塵的仙女一樣,清爽脫俗。
喬欣在天橋上拍大片,讓我印象最為深入的還是她的身形狀態,我們能夠看到,喬欣手臂的狀態和腿部的狀態都很不錯,不只皮膚很白凈,而且線條感十足,能夠用瘦胳膊細腿來形容喬欣手臂和腿部的狀態了,喬欣作為一名女演員,不只具有精深的演技,而且還具有傲人的身形,這也難怪喬欣可以只用幾年的時間就成為了眾所周知的大明星,你們喜歡喬欣在天橋上拍攝的大片嗎?
3、西安將過街天橋建成了景點,這一幕有多美?
我們知道,在現實生活中,天橋是非常多見的,它的主要作用,還是為了解決我們的通行問題,因為現在城市交通,非常的擁堵,如果人員密集,那麼可能就會容易引起意外,這個時候就要很好的分流,只有這樣。才能減少一些意外情況發生。所以。天橋隨處可見。然而,西安,卻將一個過街天橋。坦孫圓建成了一個景點,這個景點到底有多美呢。那是非常的炫麗。美輪美奐。讓大家贊不絕口,更有甚者,慕名而來。由此可見,確實不一般。是啊。這樣美麗的天橋,他可不是簡簡單單解決我們的通行需求那麼簡單,他還具有很多深層次意義,那麼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了解一下?
首先是,帶動旅遊,我們知道,一個有特色的東西,都是很容易引起大家關注的。所以,那麼自然,他因為他的獨特,因為他呢景色,所以會吸引很多市民前來觀看,那麼這樣的作用,就相當於一種旅遊事業,從而通過他,來促進這里的發展,和經濟的提升。
其次。放鬆大家的心情。我們知道。結束一天的上班,大家此時的心情都是比較壓抑,比較勞累的,當我們,下班之後走凱兄在這種天橋上面,看見這的美景,對於我們來說,可以很好的讓我們放鬆自己的心情舒緩自己的壓力,所以,非常有利於我們釋放壓力,還是非常不錯的。
所以,對於城市規劃部門,做出這樣的規劃,和這樣的設計,是非常可贊的,謝謝他們,為這個城市,為這個城市的居民,帶來了更多的美好,確實如此。因為這樣,很好的。提升了我們讓塌的生活質量,讓我們的心情。也得了很好的舒緩。
4、關於「二環,十三」
凌晨的二環路
稀少的車流
接近紅區的轉速
引擎的咆哮
卸壓閥上美妙的聲音
這幾句話,是一群孩子在他們網上的QQ群里的主題詞,他們被稱為京城裡的「頭文字D」。很早就聽說過北京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像電影里的周傑倫一樣,在夜色籠罩下,相互炫耀自己對極速的渴望。當京城沉浸在凌晨的靜謐中時,他們從城市的各個角落箭一樣「射向」聚集地,然後開始自我陶醉的游戲,那是真實的游戲,凶吉難卜!關於這個群體,有著種種傳說,其中「二環13」是最大的一個也是最廣為流傳的。
■「二環13」不是傳說
所謂「二環13」是指用13分鍾開車在北京的二環路上兜一圈兒。
二環路,北京最接近市中心的環路,全長32.7公里。13分鍾繞二環一圈兒,意味著平均時速要達到150/公里·小時,也就是每分鍾要躥出去2500米。那是什麼感覺?恐怕下面的數字讓感覺更具體。
專家們在設計北京的二環路時,對它每天的車流量給出過一組數字:在時速60到80公里/小時的基礎上,每小時車流量為8000輛。那麼每分鍾的流量就是133輛。以「二環13」的速度,它超過二環規定限速60到80公里/小時將近2倍,想像一下,每分鍾它會超過多少輛車?266輛車!用「轉瞬即逝」的詞語來形容「二環13」一點兒也不誇張!
不要以為這是聳人聽聞,「二環13」不是傳說。這是京城中的「頭文字D」們創下的紀錄,時間是去年的夏天。
■頭文字D自有規矩
既然不是傳說,就一定有很多故事發生。他們怎麼會到二環上呢?知情人說:其實他們的飆車有兩種方式。直線和「跑街」。
直線(0到400米直線加速,簡稱04)
地點:北京東南的亦庄開發區。因為是個新開發的小區,道路相對封閉且有足夠的長直距離,被「頭文字D」們選為比賽04直線加速的地方。
規則:用他們自己的話叫「並一把」或者「撓一回」。「並」是兩車並排同時出發,看誰先沖到終點。而「撓」這個詞兒是一個象聲詞,當兩車在起點等待發車指令時,兩車輪胎拉出聲音,油門到底,他們叫「地板油」。車沖出去的時候,輪胎與地面的摩擦聲非常刺耳,很像撓地一樣。
參與方式:這種比賽一般沒有固定時間,通常是在凌晨2點到4點左右。相約的方法很隨意,也許就是幾個人剛剛在酒吧或者歌廳里出來,或者誰跟誰在吃飯的時候談論剛剛改裝的車加了什嫌敗么裝備,有人不服,或者什麼原因都沒有,反正只要想玩了就開始約,你約我,他約你,不到一個小時,就能在亦庄見面。什麼車都可以「並」。奧迪A4、高爾夫、寶來、菱帥、馬自達RX8、捷達,改裝過的和沒改裝過的都可以。贏了的就是高興,也不管別人是否在睡覺,打通電話就喊:「哥們贏了那傻X!」
跑街
地點:二環路。起點和終點設在二環路的鍾樓過街橋處。想不到吧,北京城的祖先們建鍾鼓芹寬顫樓是為了「晨鍾暮鼓」,讓京城子民恪守時間的節律,而幾百年後,斗轉星移,物是人非,鍾樓卻替祖先們見證了徒子徒孫們對清規戒律的恣意妄為。如果先人們地下有知,恐怕會驚訝得「迴光返照」,跳出墳墓來。
規則:通常是兩輛車「豁」。從二環內側的鍾樓入口進入主路,排量大的車在後面,一旦進入主路,就各顯本領沖進車流。觀看的人都到過街橋上,大約一支煙的時間,兩輛車返回,車頭在先為勝。
參與方式:同樣沒有什麼具體的時間。這種方式已經持續兩三年了。很多時候是有人提出挑戰,雙方都分別打電話通知自己的朋友助陣,輸贏可能就是誰給誰加滿一箱油。
■傳說的誕生
有關怎麼開始到二環上飆車的,或者「二環13」怎麼產生的,有很多版本。記者所聽到的是其中一種。
是炮仗的,必然要響。「二環13」是從一次偶遇開始的。當事人都以車為名,菱帥、寶來、高爾夫。某一天,經過改裝的菱帥,車身炫目,車過之處巧首,「嗵嗵」聲震天,那是排氣管發出的聲音,似乎在說「看我多牛!」正在此刻,一輛高爾夫開始追它,兩輛車「豁」了半圈二環,出來之後如同江湖中互相欣賞的俠客一樣交換了電話。菱帥晚上見到自己的哥兒們說了當天的偶遇,立刻打電話約來了高爾夫一起去歌廳唱歌,席間高爾夫一夥人里挑事兒,說:怎麼樣,你們誰跑得好啊,上二環比一把吧?口氣很狂,明碼標價,贏了的拿8000出來請客。菱帥這些人一聽就「炸」了,怎麼著,用錢擠對我們!哥兒幾個誰也不缺這8000塊,干嗎瞧不起人啊!走,就跟你們拼一把,讓我們這里的一號戰神(沒有改裝過的寶來)出馬,就這么著,以後誰和誰要是比,就上二環了。
也有圈兒里的人分析過為什麼會選二環。綽號「刺客」的人如此分析:二環在市中心,大家集合起來比較方便,要是五環、六環的,太遠了。另一個原因是二環一圈時間不會太長,觀戰的人還能等,要是時間太長,沒人看,飆車人的虛榮心就少了觀眾「仰望」的滿足感。最重要的一點是時間。在二環飆車不是在凌晨,而是在夜裡九十點鍾的時候。因為如果是在凌晨,路上車不多,那純粹是比速度,跟在亦庄沒區別,那就是誰排量大誰佔先,沒什麼技術含量。九十點鍾的時候,路上車流跟平時差不多,這個時候比,就是看技術,說白了就是看誰敢「豁」。
「二環13」出現的當天和平時沒什麼兩樣,去年仲夏一個普通的晚上,9點多鍾。一個當天出現在現場的人這樣描述場景:「鼓樓二環的輔路上擺滿了車,爭奇斗艷,都是改裝過的。非常整齊,一個挨著一個,像是專人碼放的一樣。天橋上擠著的人一看就特另類,頭發有紅的、有藍的,嘰嘰喳喳的。我到天橋上正看到兩輛車轟隆隆地進入輔路,一輛是高爾夫,紅色的,另一輛是寶來。等進了主路,所有人掉回頭抻著脖子看西面,我覺著也就剛跟人說了兩句話,就有人喊『回來啦』,遠遠看那兩車,像電腦游戲里賽車一樣,鑽來鑽去,紅高爾夫快得好像帶著紅尾巴,『刷』地就沖過橋,就聽有人又喊上了『丫跑了13分啊!』,人群里亂紛紛地像回聲一樣不斷響起『13分』的發音。事後,當有人跟我提起這件事情的時候,它已經成了一個傳說,名字就叫『二環13』。」
■最後一次是在去年聖誕節前夜
有了第一次,就有了以後的無數次。從那時到現在,最瘋狂的時候幾乎天天到二環上跑,隔幾天就會豁一次。現在圈裡要說誰跑二環用18分鍾,那等於罵人,最次也在15分鍾內。於是,很多人把13分當成一個靶子,總有人對此表示不屑與不服。圈子裡自己有個QQ群,經常會有人出來挑釁,有說我12分就成,也有說9分的,但沒有一個敢於真正跟「二環13」比一次,因為沒有人敢像「二環13」一樣「豁」得出去。
「我們這些人,別看長得都挺文靜的,一開起車來跟渾蛋似的。」這是圈裡人對他們自己的形容。刺客坐過「二環13」的車跟他跑街。從車上下來的時候,腿是僵的,因為一直蹬著地板;手是酸的,因為一直拽著車上的拉手;胸口是疼的,安全帶勒的。當車到東二環的時候,四條車道全是車,只有緊急停車道空著,而這里的緊急停車道比其他地方都窄,「二環13」就蹭著馬路牙子擠過所有車,刺客驚恐萬狀地看著輪轂擦出的火花和白煙,真他*的恐怖!雖然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但想起來仍然心有餘悸。
這種瘋狂在去年的聖誕節前一天被制止了。當天也是已經約了很多人,兩個車已經出發,但警察趕到了,這些孩子像會施魔法一樣,瞬間消失。從那時起,他們進入了對外界封閉的狀態,如同冬眠一樣。畢竟是孩子,當真正的壓力擺在面前,他們一樣束手無策。
■江湖眾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恩怨。京城中的「頭文字D」們也是一個江湖。他們大多是80年代生人,父母是中國最早富起來的人。有大學生、小「海歸」、IT業白領、小有名氣的藝人,共同點就是不缺錢。
人物一:「二環13」
大冬天的穿個淺黃的背心,外罩一件棉襖。臉上是一種乖孩子的表情。看到街上停了一輛國產最新PRUIS,坐進去像老農得了頭牛似的興奮,摸摸這兒、動動那兒,搞明白PRUIS打火是按一個按鈕這么簡單時,就高聲叫著:「我*,這車搞得我跟沒文化的似的!」其實,他在加拿大獃了兩年,英語聽說如同母語般流利。
人物二:大明星
他跟中國電影圈的人很熟。別看年紀小,跟很多大導演、明星合作過,也算一顆小星星。和朋友見面的晚上,剛進咖啡吧里就遇到了電影《洗澡》的導演,他跟人家隨意打個招呼,本來很「轉」的他突然安靜了片刻,顯出明星遇到粉絲般的矜持。一會兒就又像「爛仔」一樣跟朋友玩起「鬥地主」了。他的車是輛菱帥,第二輛了,正在改裝中,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到時候,他要成為最拉風的菱帥車主。
人物三:刺客
他跟圈裡所有人都熟,有時候「拼車」的雙方需要他來做和事佬。隨父親去日本回來以後,對改裝的熱情近乎瘋狂。辭去IT白領工作,現在經營著自己的改裝店。
生活,在極速中漂移
每次看到《我們的愛》的MV里,兩個主角衣衫襤褸拉著手飛奔著逃亡就很憧憬。亡命是種境界,極速,是這種境界的一種表達方式。我沒有亡命天涯的機會,只能從極速中追求這種境界。喜歡那種在風中呼嘯而過的感覺,但賽車不是人人都能玩的,特別還是我這樣的女生。所以當我看到那群開著拉風的房車在環線上穿來穿去的青年,就認定他們能帶我去那個境界。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逮住了傳說中的那輛排氣管快響過飛機的菱帥,要那個比我大不了幾歲的男生帶我去兜一圈。當時他的車新的改裝還沒有完成,動力不是很足,他有些抱歉地說:「我的車現在最慢呢,這樣不是很虧待你?」我心想,那最好了,萬一太快了我受不了,像《頭文字D》里那哥們兒一樣丟人的吐了怎麼辦。於是我們在沒有人的路上兜了一小圈,他奮力地將油門踩得吱吱響,然後不停地向我解釋車現在的狀態還不行,勉強帶我玩了幾個「甩尾」,就是在一段直道上正著倒著甩了幾下,如果在過彎處,這就是真正的漂移了。雖然算不上極速,但是坐在車里瞬間失重的感覺讓我很爽,四處炫耀我也算體驗過傳說中的漂移了。而且坐在震天響的車里跑起來,就算只開到100還是覺得很拉風。
坐在咖啡吧里,聽他們說著飛車的經歷,一句也插不上嘴,我想我當時表情很傻,幸好沒人注意我。他們說誰誰誰的車哪一次又幹掉了一輛好車,說誰跑起來最不惜命每次回來車會帶著傷,說驚險的被交警堵路然後成功逃脫,說什麼時候要把車改成最牛的樣子,說要拼掉誰……我開始想像在車流以平均40的速度前進的二環,幾輛車以160的速度穿行著。另外一些人和一些車聚在他們該聚的地方觀戰,像極了台灣電影里的那些飆車集會。很難想像這樣的電影情節會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雖然我渴望。
冬天了,二環已經沒有飆車集會了,但是車還是要玩的。因為圈裡有人換了新車,或者因為有人的車又動了些手腳,也或者只是因為誰吹了自己的車牛,另外的人不服氣,所以車還是要飆的。只是凌晨三點的一時興起,幾個電話就邀來了一幫人。我跟著那個菱帥是最早到了,很興奮能夠看到午夜飛車集合,雖然規模不算大,但是看到一車隊撒著歡兒的在你面前跑那種感覺也挺震撼的。拼車很簡單,就是在規定的路線上直線加速看誰比較快。兩輛或者三輛一組,並排在起點的時候還總是要掛空擋猛踩幾下油門,弄出嗚嗚的聲音表示挑釁。看著他們激昂的大聲爭論著戰況,我連車都沒碰到一下也覺得很過癮。
固執的認為所謂的極速,是相對的極速。就是在二環上你能嗖嗖地從別人身邊飛過。曾經坐過朋友的車在五環上奔到190,那種感覺肯定不如160的速度在車流中穿行。生活不也是這樣嗎?純粹的狀態也是相對的。
所以終究我還是成為不了他們中的一員,他們是一群有錢人家的孩子,不惜錢也不惜命。我是不惜命的,卻不得不為著父母珍惜我自己。所以我永遠過不了這種純粹得只有速度的生活。可我所能領悟的就是:生活,也是一種極速,往前飛去,反正都是要過彎的,就過得漂亮一點,在極速中漂移吧。
汽車專業人士看「二環13」
在二環上風馳電掣的那些車,都是常見的民用車型號,高爾夫、菱帥、POLO。可是別以為你貼幾張貼紙裝扮得很拉風的樣子就能上去演飆車好戲了,那些可能看起來貌不驚人的車殼里,都是經過了精良的改裝。
目前國內的汽車改裝店有很多,但是專業人士指出,中國的改裝市場還存在很多不足,主要是國內的改裝店對大部分車的了解還不是很詳盡,改裝起來比較潦草,對外表的改裝多過對車性能的重視。這是跟香港、台灣差距很大的地方。香港、台灣的改車行目前都比較專業,對車的更改非常厲害,主要是向歐洲、日本學習的結果。
當然,給自己的愛車貼上帥氣的貼紙也是汽車改裝的一種形式,但是真正意義上的改裝,是希望汽車在性能上有所突破,成為理想中的車。這主要就是內部配件的改裝,不外乎是安全系統、剎車系統、電路系統等部分,細部如輪圈、引擎、外觀上增加擾流的配件、底盤降低、排氣管等。輪胎的加大可以提升汽車在行進間的穩定度;底盤降底是為了加強穩定性、扎實度;擾流配件是為控制行進間的氣流,也就是減少亂流及增加下壓力;排氣管改變是為了使引擎汽缸的運作更順暢。以台灣著名的改裝車俱樂部BMWCHENGI俱樂部的E34戰車為例:雙渦增壓2.5直列六缸引擎;KONI避震器;BremboF50前四後而活塞加手工雙片式通風碟;頭中尾直通四管排器管;MOMO方向盤;甚至還有包覆性強的賽車坐椅。
「二環13」的那輛傳奇的紅色高爾夫配備了180匹1.8T的發動機,變速箱更換了相應速比的尺寸,使用高低軟硬可調的避震器,制動系統前後的剎車盤都加大了,並且使用了更寬的輪胎。為這輛車進行改裝的改裝師介紹,車的改裝最重要的就是均衡性,就是說動力系統提升了,車的其他方面也要跟上:「這輛紅色高爾夫在均衡性上還不錯,但是改車是無止境的,不斷的調試以求達到車的性能不斷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