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窮
1、如何看待曾經「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女孩參軍這件事?
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正能量的一件事情,這一位考上了北大的女孩子受到了廣大網友的幫助之後,也想著想要將這一份善意帶給曾經幫助過她的社會上。並且參軍是一項,更是一個值得令人尊敬的決定。
早在2019年的時候,王心儀就已經報名參軍,但是因為在綜合素質考評中仰卧起坐一項中不合格就遺憾地落選了,在北京市徵兵辦的同事開導她以後,她再一次重新燃起了希望,於是在今年她重新再次報名應征,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大學生士兵,為服務國防現代化建設,以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當年她的那一篇感謝貧窮感動了無數的人,並在網上走紅:感謝貧窮,你讓我堅信教育與知識的力量,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一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一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我,選擇後者。
我來自一個普通但對教育與知識充滿執念的家庭,母親說過,這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從那時起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便深深地紮根在我的心中。
王心儀從小就主動幫家裡分擔負荷,在家中許多繁重的農活,王心儀都會幫助父母去做,在上學的時候,別人孩子的一半的生活費就是心儀每個月的生活費,並且每次買飯的時候心儀都捨不得吃葷菜,都是買一些大白菜填飽肚子,好在這貧困的家境絲毫沒有影響到王心儀的積極樂觀,在小學初中乃至高中,王心儀在班裡都一直名列前茅,各種各樣的獎狀和證書都貼滿了牆壁,正是由於她的這一份積極與樂觀,還有她對於學習的堅持和刻苦,才造就了她現在的輝煌,其實不必羨慕別人,我們應該要將她當為榜樣,堅持並努力的為自己的人生目標而奮斗,讓自己的人生發光發彩。
2、北大貧困生發文感謝貧窮,文中都表達了什麼?
我是看了這個問題之後去讀的原文,首先這個文章發表的時候並不是她考入北大以後,這篇文章名叫感謝貧窮,是這名北大中文系學生的高考作文,這名學生叫王心儀,他當年也就是2018年以707分的高分考入了北大中文系。
她是一個普普通通的農村女孩兒,他的這篇高考作文是分成了兩個部分來寫的,第一部分寫的是自己的成長以及求學經歷:小的時候因為家境貧寒,貧困導致她間接失去了至親,因為貧窮 他穿著簡朴 因此被同學嘲笑,也因為貧窮,不能在學校寄宿 因此每天有媽媽騎著大梁自行車接送,因為媽媽體弱每天上下學都必須要先跑上一公里。同樣也是因為貧窮她的媽媽教育了她貧窮並不是低人一等,不用在意別人的眼光,做好自己。
第二部分筆鋒一轉,則是寫自己要感謝貧窮,她把貧窮當作磨練自己意志,激勵自己奮發圖強的一個客觀環境,而不是真的要感謝貧窮、享受貧窮。簡單來說是家庭和學校給了她良好的教育 培養了她健全的人格,她自己有著勤奮好學的品格,而貧窮則給了她思想上的激勵以及意志上的支撐。
就像她的文章中寫的: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貧窮並不是一無是處,俗話說“人窮志不短”,正是她意志力的強大,支撐著她求學路上一步步前行,最終達成自己第一階段的人生目標。
我從卑微處走來,亦從卑微之處汲取生命的養分。
讀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由得想起那一段時間網上特別流行的一句話“願你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王心儀的這句話相比來說,雖然少了那幾分優雅與閑適,但卻多了一份執著與堅強。
3、北大女孩發文《感謝貧窮》,為何會引發網友的盛贊呢?
我們生活中,常常被一些平凡的事情所感動。一篇北大女孩寫的文章《感謝貧窮》,為何會引起很多網友的盛贊呢?每年高考結束後,都有一些勵志的事跡,感動著我們。特別是那些家庭條件一般的同學,通過不懈的努力,付出常人難以想像的辛勤學習,取得優異的成績,考上名牌大學,真的很不容易。他們的勵志求學的事跡鼓勵著我們,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可以考出來如此優異的成績,別人還有什麼理由不努力向上呢?
這位考上北大的優秀同學,文章中表達了勵志的心,在平凡的生活中,表現得非常豁達,將注意力放在學習上。能考上北大這樣的學校,真的太不容易了,在有著良好的教育資源的前提下,也未必可以考上北大的這樣的名校,何況這位女孩的條件如此艱苦,她付出的努力可想而知。
想一想,很多條件很好的同學,沒有能踏下心來學習。生活和工作中,我們有不少人,遇到一點困難就想退縮,工作中,遇到一些壓力就覺得扛不住。我們真的該向這位女孩學習一下,增強自己的毅力,提高堅持和拼搏的勇氣。
我們每個人的自身條件不同,所處的環境不一樣,但是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很重要。生活和工作中,我們難免會遇到逆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我們不能輕易去放棄。多一些勇敢,保持積極向上的心,這樣,我們才能跨過困難,不斷取得好成績。對於這個問題,你是怎樣看的呢?
大家是不是也覺得這位女孩很厲害呢?
4、當年「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女孩,如今怎麼樣了?
這是一個正能量的話題,在9月26日的人民日報新媒體端發表了一篇題為《曾經“感謝貧窮”考上北大的女孩,參軍了!》的文章,就提到了河北女孩王心儀,當年以707分的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她寫的那篇《感謝貧窮》感動了太多的人,也激勵了太多的人,而如今她選擇了參軍。
一、沒有被貧窮打倒,夢圓北大王心儀,一個出生在河北棗強縣農村家庭的女孩。她的家庭極度貧困,母親常年生病,姥爺不能自理,家裡還有兩個弟弟需要讀書,所有的經濟來源和支撐都只靠父親做零工,還有家裡那5畝田地。
對她的同齡人來說,很多人可能都是錦衣玉食和輔導班,興趣班,但對王心儀來說,自小就承擔了很多的家庭責任,干農活,幹家務,上中學的生活費只有其他同學的一半,以至於吃飯都是買大白菜,很少點葷菜。
但是王心儀時刻記著母親的話:
讀書是一條通向更廣闊世界的路,知識可以改變命運。
從小學,初中到高中,王心儀的學習成績一直都是處在前列,各種獎狀貼滿了牆壁。而貧困也沒有打倒她的意志,反而讓她愈發的堅強,樂觀,格局很大,她並不僅僅是一個只會讀書學習的人,她的視野超出大多數人。
在2018年的高考中,王心儀以707分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實現了自己和家庭的夢想,兌現了這個家庭對教育和知識的執念。
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扎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你,貧窮。
這是王心儀在考上北大後寫的那篇《感謝貧窮》中的一句話,感動了無數的人,貧窮的確帶給了我們很多負面影響,但只要心中有信念,只要相信知識能改變命運,我們就不會就此沉淪,選擇退縮,只會讓自己更強大,去選擇做一個精神上的強者,微笑著面對貧窮,在走過陰霾之後,我們又會感謝貧窮。
這就是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王心儀的自強自立,贏得了很多的掌聲和幫助,她被評為河北青少年自強之星,河北年度十大新聞人物,而這一切王心儀也都心懷感恩。
作為一名中文系的女孩,王心儀也有自己的浪漫與情懷,但對於參軍她早就有了想法,還在大一的時候,北京大學退役的大學生士兵分享軍營故事,學姐說了一句:“你的立場越大,你的力量越大“,而這句話讓王心儀徹底震撼,她有了投身軍營的夢想。
在2019年,王心儀首次報名參軍,但遺憾的是有一項體能測試不合格而落選,當時的徵兵辦同志安慰她說,不要被困難打倒,貧窮讓你自強,今後你會感恩軍營。所以王心儀沒有放棄希望。在2020年的徵兵中,王心儀終於如願以償,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大學生士兵。
王心儀從貧困家庭走進北大,到如今再走進軍營,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那些打不倒我們的只會讓我們更強大!” ,祝福這個女孩前程似錦,在軍營中實現自己的理想。
讓我們一起為這個勵志的女孩點贊吧!讓更多的人感受榜樣的力量!
5、女生707分考入北大,家庭貧困的她曾寫文「感謝貧窮」對此你怎麼看?
「貧窮帶來的不僅僅是痛苦、斗爭和困惑。盡管它縮小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間接地奪走了我愛的人的生命,我仍然想說,謝謝你,貧窮。」一名18歲的女孩寫了一篇關於自己的文章,題為「貧困與希望」,引起網民的強烈反響。女孩王欣怡在高考中以707分的成績被北京大學中文系錄取。
由於家庭貧困,高考結束後,她被高中物理老師介紹到保定一家輔導機構擔任輔導員。當北大的錄取通知書寄到她家門口時,她已經在另一個城市獨自工作了。收到母親的錄取通知書後,王欣怡晚上睡不著覺。「我只記得三個不眠之夜,」她說。「一天是我知道高考成績的日子,一天是我知道錄取結果的日子,一天是我看到錄取通知書的日子。」她不停地讓她媽媽把錄取通知書的里里外外拍下來。雖然她的家庭很窮,但這並不影響她的樂觀。在小學、初中和高中,她一直是班裡的尖子生。獎狀和證書貼滿了牆壁。
四個多月前,她在全體師生面前代表高三同學宣布:「只要我們再站一次,我們就不辜負這青春,這一次!」她的班主任張秀英(音譯)曾經這樣評價她:「她樂觀開朗,視野開闊,志向遠大。」她絕對不是一個只在傳統意義上學習的學生。」的確,她喜歡繪畫、唱歌和演講。她經常關注時事和政治,閱讀外文書籍。
雖然王欣高中時之所以選擇在北京大學學中文是因為她對文學的熱愛(這一點令她周圍的很多人感到困惑),但她說追隨自己的愛好太重要了!年輕的身體和母親一起支持家庭王欣怡出生在棗強縣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她母親病了。她的祖父患有高血壓和哮喘,多年不能自理。有兩個弟弟。哥哥要上高三了,弟弟還沒上小學。一家六口靠五英畝的土地生活,父親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從小學開始,王欣怡就主動幫父母做家務,還經常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幹些農活。喂雞割草、摘棉花、摘羊,春耕幫媽媽在地里幹活,她拉在前面,媽媽推在後面,一尺深,一尺淺,年幼的孩子早早地用肩膀幫父母扛起家庭的重擔。媽媽身體不好,經常感冒,而且感冒久了不好,胃也不好,經常喝中葯。每次媽媽不舒服的時候,王欣怡就在旁邊倒水和葯,照顧媽媽,幫媽媽做所有的家務,照顧爺爺和弟弟,干農活等等。王欣怡的媽媽說,每個月,王欣怡的生活費是正常孩子的一半,每次買菜都要買一些白菜,不想吃任何肉。王欣怡和她的弟弟在高中期間一直接受貧困學生的補貼。一個關心他們的男人一直盯著他們,並經常說如果他們遇到麻煩,隨時可以聯系他。
王欣怡的母親說:「我非常感謝社會對我們家的照顧。只要我的家庭能負擔得起,我永遠不會尋求幫助。我們家儉朴,辛苦一點,也一無所有,只要全家平平安安就是我最大的願望。最好用這些錢去幫助那些比我們更需要幫助的人!」她的母親教導她要努力工作,在將來力所能及的時候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以回報她的國家和社會。母親朴實的話語深深地打動了每一個人。王欣怡寫了一篇關於她的「貧困與希望」的文章,文章發表後感動了很多網友。我的祖母死於癌症,我的家庭經濟困難,我的同學取笑她的衣服,我努力去上學,所有這些都被翻譯成兩個詞——「謝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