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禮物推薦 » 中國送給衛星

中國送給衛星

發布時間: 2023-04-26 01:24:57

1、中國以前的衛星是有什麼火箭送上天的

運載火箭。

------------------------------------------------------------

到目前為止我國共研製了12種不同類型的長征系列火箭,能發射近地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和太陽同步軌道的衛星。

從1970年到2000年的30年間,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共計67次,成功61次,6次失敗或部分失敗,發射成功率為91%。在1994~1996年間曾一度幾次發射失敗,使我國在國際商業發射市場的聲譽處於低谷。中國航天工業總公司經過一系列質量整頓後終於打了個翻身仗。自1996年10月到目前已連續25次發射成功,這在世界衛星發射界也是不多見的。

在我國運載火箭的發展初期,探空火箭的研製佔有重要的地位,盡管它是結構簡單的無控火箭,但卻是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一枚真正的火箭。從1958年開始,我國陸續研製出包括生物、氣象、地球物理、空間科學試驗等多種類型的探空火箭。

長征一號(LM-1)系列運載火箭
1970年4月24日,中國使用長征一號(LM-1)運載火箭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長征一號是在兩級中遠程導彈上再加一個第三級固體火箭所組成,火箭全長29.86m,起飛總重81.57t,起飛推力為1040kN。

長征二號(LM-2)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二號(LM-2)運載火箭是從洲際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並於1975年發射了1t多重的近地軌道返回式衛星,成功地回收了返回艙。此後,又根據發射衛星的需要,陸續衍生出長征二號丙(LM-2C)、長征二號丙改進型(LM-2C/SD)和發射極軌衛星的長征二號丁(LM-2D)運載火箭。在長征火箭大家族中,長征二號系列主要用於發射各類近地軌道衛星,LM-2C/SD曾以一箭三星方式發射了12顆美國的銥星移動通信衛星。

1986年初美國的挑戰者號太空梭爆炸後,太空梭被停飛,美國用了很長時間分析和處理故障,其後美國停止用太空梭發射一般商業衛星。趁此時機,我國僅用了18個月就研製成功長征二號E(又稱長二捆,LM-E)運載火箭,可以發射原來准備用美國太空梭發射的商用衛星。長征二號E火箭是以長征二號為芯級,周圍捆綁了4個液體助推器,它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高達9.2t。長征二號E於1990年試射成功,從1992年到1995年曾發射多顆外國衛星。

為滿足發射神舟號飛船的要求,保證宇航員的安全,我國又在長征二號E的基礎上改進了可靠性並增設了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從而發展出了長征二號F(LM-F)運載火箭,專門用來發射神舟號載人飛船。

由於長征二號火箭的質量和可靠性非常高,1975~1996年連續成功地把17顆返回式衛星送上天,這使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上獲得了非常好的可靠性聲譽。

長征三號(LM-3)系列運載火箭
長征三號運載火箭是在長征二號二級火箭上面加了一個以液氫、液氧為推進劑的第三級,所用的液氫液氧發動機可以二次啟動,在技術上是當時國際先進水平,是我國火箭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1984年長征三號成功地發射了我國第一顆地球同步試驗通信廣播衛星東方紅二號。1985年中國宣布進入國際商業衛星發射市場。1990年我國首次用長征三號運載火箭將美國休斯公司製造的亞洲一號衛星送入地球同步軌道。

此後,長征三號系列不斷增加新成員,如長征三號甲(LM-3A)、長征三號乙(LM-3B),主要用於發射地球靜止軌道衛星。

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圖25)是在長征三號的基礎上研製的大型火箭,它的氫氧發動機具有更大的推力,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高,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也從長征三號的1.6t提高到2.6t。

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圖26)是在長征三號甲和長二捆的基礎上研製的,即以長征三號甲為芯級,再捆綁4個與長二捆類似的液體助推器。長征三號乙主要用於發射地球同步軌道的大型衛星,也可進行輕型衛星的一箭多星發射,其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5.1t,躍入了世界大型火箭行列。

長征四號(LM-4)系列運載火箭
目前投入使用的是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是長征火箭家族中用於發射各種太陽同步軌道和極軌道應用衛星的主要運載工具。

2、美國的衛星有幾顆是中國送上天的?

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沖擊下,負責我國航天技術發展工作的決策者,於1984年開始考慮中國航天如何走出國門,進入國際市場的問題。
1985年5月,我國以參加日內瓦國際空間商業會議為契機,組成了一個4人代表團出席會議。當代表團團長在會上向世界航天界的各國代表作了《中國為世界提供發射服務可能性》的報告時,人們的臉上頓時充滿驚訝的表情,緊接著就是會場秩序的一陣騷動和互相交頭接耳的議論。第二天,一份法文報紙登出一條問號加驚嘆號的消息,標題竟是:「羽毛未豐的中國航天技術要參加國際競爭!?」
這就是中國航天准備走向世界放出的第一個試探性氣球。為了使國際上更多的廠商能了解中國的航天技術水平,同年6月,中國又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航天技術展覽會。由於經過精心准備,中國航天技術展這次卻大顯風采,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轟動效應。緊接著,1985年10月26日,我國以航天部的名義正式向全世界宣布:「中國運載火箭投放國際市場。承攬國外衛星發射業務。」從此,中國航天敞開了數十年緊閉的大門,決定在世界航天市場中佔有一席之地。
也許是天公有意作美,當我國向世界宣布要進入國際市場的消息後僅三個月,美國「挑戰者號」太空梭發生爆炸,機毀人亡;不久,美國為了填補因太空梭停止營業而留下的運載工具空白,趕緊研製的「大力神」和「德爾它」運載火箭也相繼失事。而歐空局的「阿麗亞娜」運載火箭也發射失敗。這時,急不可耐的西方各大衛星公司,開始把眼光投向中國,從而為我國進入世界衛星發射市場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難得機會。
1986年1月,中國同瑞典國家空間公司正式簽訂協議,用中國的「長征二號丙」火箭為該公司搭載發射一顆郵政衛星。這是我國與國外最早接觸、簽署的一份正式發射衛星的協議。
1987年的8、9月間,我國成功地發射並回收了兩顆科學探測和技術試驗衛星。在8月份發射的那顆衛星上,搭載了法國馬特拉公司的兩個微重力實驗裝置;這是我國首次實現用航天技術向國外用戶提供服務,成為中國正式進入國際航天市場的一個標志。
1988年9月,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正式對外開放。從此,這個深山峽谷的神秘面紗被揭開,旅遊者和參觀者絡繹不絕,接洽衛星發射任務的客戶也接踵而至。1990年4月7日,由中國長城工業總公司承包,我國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從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了「亞洲一號」衛星,定點於東經105·5度的赤道上空,這顆由美國製造的衛星是當時世界上同類型衛星中使用最廣,技術最成熟的一顆中小型衛星,工作壽命9·5年。「亞洲1號」衛星的發射成功,為我國發射國際商業衛星提供了經驗,同時也增添了我們走向國際市場的信心。
為了履行1988年11月1日,中國和美國休斯頓公司使用中國「長征二號E」發射供澳大利亞使用的兩顆「HS-601」衛星(簡稱澳星)的正式合同,1992年8月14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用自己研製的大推力火箭,順利地將這顆重型的「澳賽特BI」通信衛星發射升空。當閃閃發亮並裝飾著美、澳、中三國國旗的乳白色的太空巨龍「長二捆」於14時凌晨7時多一點從發射台上徐徐升起,直沖九重雲霄時,為此而奮斗不懈的我國航天戰士,如釋重負,興高采烈,相互祝賀。1994年8月28日,在全世界的注目下,我國又用「長征二號E」將美國休斯公司為澳大利亞研製的「澳賽特B3」通信衛星一舉送入太空。「澳星」的多次發射圓滿成功,標志著我國已擁有發射重型衛星的實力,無疑對我國承攬國際商業衛星是一個巨大的推動力。
從1990年4月至1997年6月的10年間,我國分別承攬了10顆國際商業衛星的發射任務。它們分別是瑞典的「弗利亞科」科學試驗衛星,亞洲衛星通信有限公司的「亞洲1號」、「亞洲2號」通信衛星,亞太通信衛星有限公司的「亞太1號」、「亞太1號A」通信衛星,巴基斯坦的「巴達爾1」科學實驗衛星,澳大利亞的「澳賽特BI」、「澳賽特BZ」、「澳賽特B3」通信衛星以及美國的「艾科斯達1號」通信衛星。為了使我國航天技術在世界市場上站穩腳跟,以優質,高效、安全的服務參與世界競爭。近幾年來,我國對各個衛星發射場的設備、設施進行了現代化的更新改造,使發射的實時指揮更趨現代化,數據的採集處理能力明顯增強,指揮顯示更精確直觀,其綜合發射能力已成為國際第一流水平。這充分說明,我國的航天事業正一步一步地走向世界,在激烈競爭的世界衛星發射市場中主宰沉浮的命運,已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

熱點內容
新泰特產 發布:2020-09-14 19:00:13 瀏覽:505
適合開業的音樂 發布:2020-09-17 11:28:55 瀏覽:503
送男生十字綉 發布:2020-09-16 16:05:07 瀏覽:503
神秘商店皮膚贈送 發布:2020-09-16 15:38:37 瀏覽:503
手繪聖誕賀卡 發布:2020-09-16 14:48:57 瀏覽:503
青島初中升學率 發布:2020-09-16 09:55:57 瀏覽:503
送媽媽的生日蛋糕圖片 發布:2020-09-16 09:10:18 瀏覽:503
夢生日 發布:2020-09-16 18:24:33 瀏覽:502
紙禮物盒 發布:2020-09-16 15:55:47 瀏覽:502
wow角色定製 發布:2020-09-16 14:46:32 瀏覽:502